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作者:劉克選 周全海 頁數(shù):28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昔日之北大、清華以及西南聯(lián)大能在蜂火連天的動蕩歲月中筑就教育之輝煌,不可不稱數(shù)蔡元培、梅貽琦、周治舂、轉夢麟等渚任校長高瞻遠啊、苦心經(jīng)營之功。
沒有他們,粱啟超、王國維、陳寅隅、辜鴻銘、胡適等代從所欽仰的大文人 大學者便不可能匯聚在園之中.沒有他們,亦絕不可能在三校中形成自由、民主、團結極利于教學的風氣。
本書所記述的、正是20世紀上半葉發(fā)生在這三所中國最高等學府中的故事。你不但會看到這些學界的宗師巨匠如何為了改孌國家以及青年的命運而竭誠努力,也將看到在深不可測時學閩之外,他們各自迥異的性格與可親、可愛的另一面。
作者簡介
劉克選,1957年出生,1982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物理系,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教授,先后擔任北京郵電大學社會科學系副主任、主任,北京郵電大學管理與人文學院副院長、北京郵電大學研究生工作部部長、學生處處長等職。多年來,他因對近代教育史抱有濃厚興趣,一直傾力于該領域史料的搜集與整理,現(xiàn)已出版《北大與清華:中國兩所著名高等學府的歷史與風格》、《葉企孫傳》等作品,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早年曾就讀西南聯(lián)大的李政道曾親自為《葉企孫傳》一書作序。
周全海,1955年出生,畢業(yè)于河南大學漢語言文學系,河南省舞陽縣第一高級中學高級教師,河南省學術帶頭人,對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教育發(fā)展史有比較廣泛的涉獵和研究,與劉克選合著出版《北大與清華:中國兩所著名高等學府的歷史與風格》、《葉企孫傳》等作品。
書籍目錄
序第一章 北大之父與北大崛起臭名遠揚的京師大學堂獨開一代風氣之先不拘一格攬人才“兼容并包”,有容乃大《大學令》——教授治校蔡元培的大學之“學”從旁聽開始的開放女禁人人可以自由聽講第二章 任期最長的北大校長——蔣夢麟臨危受命、令北大“起死回生”校長同事:跑大街,討經(jīng)費學問不及辦事高明的“北大功狗”第三章 新文化運動的弄潮兒陳獨秀“一枝獨秀”怕老婆的“假博士”——胡適演“雙簧”的錢玄同和劉半農李大釗為國人敲響晨鐘狂人魯迅與北大校微第四章 大師“瘋”范“老大中華末了的代表”——辜鴻銘為政治所誤的經(jīng)學大師——劉師培“八部書外皆狗屁”——黃侃第五章 公主府里的新儒者苦茶庵主——周作人最后的大儒——梁漱溟哲學狂者——熊十力最叫座的史學教授——錢穆書香世家之三沈二馬“卯字號”的“3只兔子”第六章 北大真不愧為大新北大:執(zhí)中國高等教育之牛耳敢為天下先沙灘紅樓的自由氣象不失原則,卻肯“由他去罷”如何學、學什么?全屬個人自由中篇 水木清華第一章 從游美學務處到清華大學留辮子的旅美幼童……下編 浴火重生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北大之父與北大崛起 北大之父與北大崛起 當歷史邁著蹣跚腳步走近19世紀末,飽嘗內憂外患的中國人,似乎更得到了災難之神的垂青和腥風血雨的洗禮。甲午海戰(zhàn)硝煙乍散,戊戌變法喋血未干,義和拳民又鼓噪登場,緊接著八國聯(lián)軍雄赳赳氣昂昂開進了紫禁城?!缎脸髼l約》的簽字筆像一把利劍戳在懦弱無能的清王朝心窩子里,庚子賠款更像是要榨盡中國人的最后一滴血汗。風雨飄搖中的老大帝國再也無法一葉障目自欺欺人。慈禧太后老佛爺一大家子凄凄惶惶“西狩”歸來,盡管對改革變法一百個不愿意,也不得不痛下決心,宣布實行“新政”。新政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便是教育制度的改革,廢科舉辦新學?! ∥覀兊睦献孀诓粌H給我們留下了足可永遠炫耀于世界的“四大發(fā)明”,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套很完備的傳統(tǒng)教育體系。薪盡火傳,我們的民族文化正是借助于這套教育體系得以代代相傳。但到了隋、唐之后,它卻逐漸與科舉制度結合起來并受其制約,正像今天的中小學教育之完全聽命于高考指揮棒。到了明、清時代,無論是公立學堂還是私立學堂,幾乎都成了科舉的附庸。人才的培養(yǎng)就像流水線作業(yè)一樣簡單。讀經(jīng)應考,更像玩傻瓜相機,把生員士子,都訓練成了應付科舉考試的機器。正如魯迅所說,八股文原是蠢笨的產(chǎn)物,“一來,是考官嫌麻煩;二來,連應試的人也覺得又省力,又不費事了”。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