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1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作者:魯迅 頁數(shù):308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有之,則先見于外國人所作之中國文學(xué)史中,而后中國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書之什一,故于小說仍不詳。此稿雖專史,亦粗略也。然而有作者,三年前,偶當講述此史,自慮不善言談,聽者或多不僚,則疏其大要,寫印以賦同人;又慮鈔者之勞也,乃復(fù)縮為文言,省其舉例以成要略,至今用之。然而終付排印者,寫印已屢,任其事者實早勞矣,惟排字反較省,因以印也。自編輯寫印以來,四五友人或假以書籍,或助為??保乓馇谇?,三年如一,嗚呼,于此謝之!
內(nèi)容概要
魯迅(188l~1936),浙江紹興人,幼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魯迅為其1898年發(fā)表《狂人日記》時開始使用的筆名。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 本書為作者在北京大學(xué)授課的講義基礎(chǔ)上修訂、增補而成,敘述中國古代小說發(fā)生、發(fā)展、演變的過程,始于神話與傳說,迄于清末譴責(zé)小說,脈絡(luò)清晰地梳理了中國小說的發(fā)展線索,建立了中國小說史體系。全書資料宏富,卻言簡意賅,論斷允當,不僅是魯迅學(xué)術(shù)著述的代表作,而且是中國古代小說史方面的權(quán)威之作。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幼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魯迅為其1898年發(fā)表《狂人日記》時開始使用的筆名。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
書籍目錄
導(dǎo)讀題記序言第一篇 史家對于小說之著錄及論述第二篇 神話與傳說第三篇 《漢書》《藝文志》所載小說第四篇 今所見漢人小說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書(上)第六篇 六朝之鬼神志任書(下)第六篇 《世說新語》與其前后第八篇 廟之傳奇文(上)第九篇 唐之傳奇文(下)第十篇 唐之傳奇集及雜俎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傳奇文第十二篇 宋之話本第十三篇 宋元之擬話本第十四篇 元明傳來之講史(上)第十五篇 元明傳來之講史(下)第十六篇 明之神魔小說(上)第十七篇 明之神魔小說(中)第十八篇 明之神魔小說(下)第十九篇 明之人情小說(上)第二十篇 明之人情小說(下)第二十一篇 明之擬宋市人小說及后來選本第二十二篇 清之擬晉唐小說及其支流第二十三篇 清之諷刺小說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說第二十五篇 清之以小說見才學(xué)者第二十六篇 清之狹邪小說第二十七篇 清之俠義小說及公案第二十八篇 清末之譴責(zé)小說后記附錄 《中國小說史略》日本譯本序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中國小說史略》引用小說書目簡介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第二十三篇 清之諷刺小說寓譏彈于稗史者,晉唐已有,而明為盛,尤在人情小說中。然此類小說,大抵設(shè)一庸人,極形其陋劣之態(tài),借以襯托俊士,顯其才華,故往往大不近情,其用才比于“打諢”。若較勝之作,描寫時亦刻深,譏刺之切,或逾鋒刃,而《西游補》之外,每似集中于一人或一家,則又疑私懷怨毒,乃逞惡言,非于世事有不平,因抽毫而抨擊矣。其近于呵斥全群者,則有《鐘馗捉鬼傳》十回,疑尚是明人作,取諸色人,比之群鬼,一一抉剔,發(fā)其隱情,然詞意淺露,已同嫂罵,所謂“婉曲”,實非所知。迨吳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諧,婉而多諷:于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吳敬梓字敏軒,安徽全椒人,幼即穎異,善記誦,稍長補官學(xué)弟子員,尤精《文選》,詩賦援筆立成。然不善治生,性又豪,不數(shù)年揮舊產(chǎn)俱盡,時或至于絕糧,雍正乙卯,安徽巡撫趙國麟舉以應(yīng)博學(xué)鴻詞科,不赴,移家金陵,為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資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而家益貧。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客揚州,尤落拓縱酒,乾隆十九年卒于客中,年五十四(一七○一——一七五四)。所著有《詩說》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詩七卷,皆不甚傳(詳見新標點本《儒林外史》卷首)。吳敬梓著作皆奇數(shù),故《儒林外史》亦一例,為五十五回;其成殆在雍正末,著者方僑居于金陵也。時距明亡未百年,士流蓋尚有明季遺風(fēng),制藝而外,百不經(jīng)意,但為矯飾,云希圣賢。敬梓之所描寫者即是此曹,既多據(jù)自所聞見,而筆又足以達之,故能燭幽索隱,物無遁形,凡官師,儒者,名士,山人,間亦有市井細民,皆現(xiàn)身紙上,聲態(tài)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惟全書無主干,僅驅(qū)使各種人物,行列而來,事與其來俱起,亦與其去俱訖,雖云長篇,頗同短制;但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因亦娛心,使人刮目矣。敬梓又愛才士,“汲引如不及,獨嫉‘時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則尤嫉之。”
后記
右《中國小說史略》二十八篇,其第一至第十五篇以去年十月中印訖。已而于朱彝尊《明詩綜》卷八十知雁宕山樵陳忱字遐心,胡適為《后水滸傳序》考得其事尤眾;于謝無量《平民文學(xué)之兩大文豪》第一編知《說唐傳》舊本題“廬陵羅本撰”,《粉妝樓》相傳亦羅貫中作,惜得見在后,不及增修。其第十六篇以下草稿則久置案頭,時有更定,然識力儉隘,觀覽又不周洽,不特于明清小說闕略尚多,即近時作者如魏子安、韓子云輩之名,亦緣他事相牽,未遑博訪。況小說初刻,多有序跋,可借知成書年代及其撰人,而舊本希覯,僅獲新書,賈人草率,于本文之外大率刊落,用以編錄,亦復(fù)依據(jù)寡薄,時慮訛謬,惟更歷歲月,或能小小妥帖耳。而時會交迫,當復(fù)印行,乃任其不備,輒付排印。顧疇昔所懷,將以助聽者之聆察、釋寫生之煩勞之志愿,則于是乎畢矣。一千九百二十四年三月三日校竟記。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序言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有之,則先見于外國人所作之中國文學(xué)史中,而后中國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書之什一,故于小說仍不詳。 此稿雖專史,亦粗略也。然而有作者,三年前,偶當講述此史,自慮不善言談,聽者或多不僚,則疏其大要,寫印以賦同人;又慮鈔者之勞也,乃復(fù)縮為文言,省其舉例以成要略,至今用之。 然而終付排印者,寫印已屢,任其事者實早勞矣,惟排字反較省,因以印也。 自編輯寫印以來,四五友人或假以書籍,或助為???,雅意勤勤,三年如一,嗚呼,于此謝之! 一九二三年十月七日夜,魯迅記于北京。
編輯推薦
《中國小說史略》是由鳳凰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