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然自在

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周俊煒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011-08出版)  作者:周俊煒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湛然自在:周俊煒藝術筆記(1986-2008)》是“文化大革命”那一代人們三十年心靈歷史的寫照。藝術是一種托辭,是這一類心靈漫游者周行天下、載沉載浮的舟筏。周俊煒真心要述說的是不為時風所變,卻受著時命驅使著的心靈獨白。四十年,周俊煒從家園水鄉(xiāng)的古橋旁出發(fā),復又回歸。他觀看橋和橋上的變遷,閱盡人世萬般景色,卻又不動聲色地記寫下所見與所思。藝術正是這樣的一座橋,他從橋上來去匆匆,又守望著橋的無盡變遷。橋總在變,所以,他不斷地追問當時代的藝術和藝術的精神;橋又總是橋,所以,他把這些追問集輯起來,跬積成了一個真實的自在的自己。

作者簡介

周俊煒,1953年出生于上海,1971年入伍。1982年畢業(yè)于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書籍目錄

序一 序二 自序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附錄一 附錄二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藝術不應是政治口號,而是經過形式轉化的人類情感。偉大作品是在形式背后深藏著的思想。 思想表達的途徑是多樣的。通過戰(zhàn)爭題材表達反戰(zhàn)思想的作品,無過于畢加索的《格爾尼卡》,那種形式的力量直訴心靈!所以康丁斯基說,馬蒂斯是色彩,畢加索是形式。在恩斯特的畫上,戰(zhàn)爭是通過特殊的材料效果形成的廢墟,同樣令人感到恐怖。兩位作者用不同的手段進行了相同的表達。 畢加索《格爾尼卡》的撼人是視覺形式產生的力量,而根本性在于對形體的處理,并通過特有的形式結構而成;恩斯特卻是利用材料的自動效果的結果。從本質上講,前者更接近歐洲正統的傳統。 但也并非在繪畫中不應有敘述,超現實主義大多通過畫面上不同的對應物去表述一個思想、一個觀念。雖有高妙之處,但畢竟背離繪畫正道,所以除了達利這種天才外,別人有故弄玄虛的味道。 畢加索的創(chuàng)作較多是情緒的自由迸發(fā)。重視主題的倒是亨利?摩爾,他不僅搞了許多具有母愛內容的東西,還經常畫些與現實生活距離較近的作品,如《防空洞》、《綿羊》等,這是他的可愛之處。 克利是那么理性,猶如哲學家般地工作,特別容易聯想到畢達哥拉斯。他與其說在表現情感,不如說在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那種小心翼翼地、造物主般的認真。在整體把握上他猶如上帝,在局部表現中他又那么理性,是否在這個意義上畢加索稱他為“巴斯噶、拿破侖”? 克利作品的神秘感來自于畫面的氣氛,或是對形的增縮、變異。但在形的處理上他仍是較客觀的,不象米羅那樣隨意制造了許多形,產生了另一種的神秘,而原本他的個性只適合熱烈奔放色彩造成的怪誕。 《英國水彩》透納、康斯坦布爾、亨利?摩爾: 大師著重把握大的氣氛,但并非沒有細節(jié),細節(jié)是從屬于整體的。而小家的東西是拿細節(jié)來炫耀,搞得好當然是本事,如懷斯。但拿他與霍珀一比,優(yōu)劣立判。霍珀的東西單純、概括,力量卻很強。炫耀細節(jié)的結果是光彩盡失,不可不戒! 摩爾的紙本《翹首共望》、 《躺臥人體》:氣氛及形體的力量。 形體需要厚度、張力。當然還要穿插。

編輯推薦

《湛然自在:周俊煒藝術筆記(1986-2008)》是周俊煒1986-2008年的藝術筆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湛然自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