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作者:宗承灝 頁數(shù):240
Tag標簽:無
前言
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那么延伸到官場,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官場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踩出了路。而想在“權力場”這張無形的巨網里游刃有余,就必須抓住“生存之道”這個頭緒。個人求生存的道路上有崇高的溫暖的一面,也有卑劣的和冷酷的一面。而在適者生存的荒原上,唯有強者,才能贏得生存的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殘酷鐵律。我始終認為歷史不是孤立的現(xiàn)象,現(xiàn)象是會相通的,現(xiàn)象是會開口說話的。當時間成為歷史的兇手,現(xiàn)象就會成為板上釘釘?shù)某侍米C供,人所共知。如果我們沒有學會跳出歷史去看歷史,那么我們沒有發(fā)言權,就說不出其中的奧妙,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歷史現(xiàn)象也就成了一個被活活憋死的啞巴。吳思先生總結出了一個官場“潛規(guī)則”的概念,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貢獻。近年來,“潛規(guī)則”一詞的使用頻率大得出奇,大有被用濫之勢。這也說明官場中確有一個不為人顯見卻又為人所默認的“潛”在的“場”,這個場中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游戲規(guī)則。我無意拿潛規(guī)則再來說事,只是在這里嘗試著從權力游戲的歷史源頭出發(fā),去探尋其背后的文化形態(tài)。中國人講究“百變不離其宗”,說到底文化才是官場歷史的真正源代碼,很多現(xiàn)象只是無關痛癢的瞎熱鬧。潛文化形態(tài)造就了許多官場特性,既然研究古代官場,那我們就繞不開權力文化的潛意識形態(tài)。之所以能堅持將這本書寫下來,不是因為權力的空洞炫目而是因為歷史的言之鑿鑿。翻閱中國二十四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五千年中華歷史其實也就是一部官場史,一部權力遞延史。中國的官場不簡單,對于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形成、維持并延續(xù)著的大一統(tǒng)超穩(wěn)定結構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翻閱歷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東漢后期,曹丕稱帝以后,制定了九品中正制。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開始發(fā)生變化,它很快就被勢力雄厚的門閥世族所把持。這些豪門大族世代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顯職,各級中正官也由他們任命或直接擔任。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門第出身作為品評的惟一標準了,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從此,九品中正制就成了豪門世族手中的工具了,反而為他們操縱品評、把持選官大權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精英薈萃的官場之上,精英們的聰明才智被大量運用于權力。從而使許多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被嫁接運用于統(tǒng)治爭權術。權謀成為一種基因正以顯形和潛形方式滲透到古代官場的權力文化中,并獲得了生生不息的超強遺傳能力。這本書是我一直想寫,但一直以各種理由和借口沒有拾筆。2009年的春天我決定把自己埋在一堆發(fā)黃的古紙堆里,也同時把這個世界的春暖花開關在了窗外。我決定嘗試著去開啟一段歷史的文化苦旅,當我選擇在稿紙上寫下第一個字,而不是在電腦前敲下第一個字。是因為我知道真正的歷史需要一種原生態(tài)的書寫,而不是閉著眼的電腦盲打。三十五歲對于一個男人來說是最好的年華,也是開啟一個男人話語時代的最佳時刻。除了書寫和敘述,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在這個世界做些什么?沒有誰能阻擋,我對書寫的向往。作為一個書寫者,我能想象得到的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當有一天自己離開這個世界,還有人捧起這本書和我交流。最后我要感謝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人,是你們給了我走下去的力量和勇氣,是你們?yōu)槲业娜松反蜷_了另一扇門。我的父親宗為正先生教我認識第一個漢字,讓我學會感恩,識得憂患,更讓我懂得人生需要一份堅守;我的妻子薛松女士,你包容了我所有的對與錯;我的女兒宗雪彤小朋友,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我沒有理由不愛你。
內容概要
中國古代社會是以家庭為單位,宗族為團體的鄉(xiāng)土社會,這也是“血統(tǒng)論”產生的溫床;與血統(tǒng)相對應的是深入古代文官骨髓的政治理想,也就是所謂的道統(tǒng)。在古代官家的權力系統(tǒng)中,血統(tǒng)和道統(tǒng)就像武俠世界里的雙劍合并,只有合并才能顯示出它應有的威力;一旦分離,權力系統(tǒng)就面臨著癱瘓,金鑾殿上那碩大的龍椅也會轟然倒塌。
在古代官家權力結構中,能不能當官,能當多大的官,完全取決于附著在個人身上的那些社會角色,與能力大小無關。
對于古代官員來說,正式權力是有限的,而通過私人關系網絡得來的非正式權力卻是無限的。
作者簡介
宗承灝,男,青年學者。為《百家講壇》、《人民論壇》等多家雜志特邀作家。
書籍目錄
官家定律一:權力的血統(tǒng)論
1.權力的根時代
——老牌士族的沖天牛氣
——王侯將相真有種
2.DNA決定出路
3.三國時代的權力流氓化
4.權力“殺熟”是死結
——權力贖買是“懷柔術”
——官家的“分離定律”
5.酷吏的傷害邊界
——酷吏的利害計算
——全方位的“酷吏鐵律”
——酷吏利害逆考
6.士大夫的權力情結
——屈原的痛苦指數(shù)
——士大夫的權色之戀
官家定律二:權力的差序格局
7.家天下的“抱團自肥”
——家族共同體的“硬權力”有多硬
——“國”與“家”的皮毛分離模式
8.官家的“稀缺資源假定”
——吃腐肉的份
——吏員的黑權力
——“三碗面”是權力遞延
9.有毒的“清流”
——自戀者的“獨清幾率”
——清流,官場魔鬼的詛咒
10.朱元璋的分權制衡術
11.權力的“第四種博弈”
——與“神靈”共天下
——哭出來的“二元對抗”
——蝦米吃大魚定律
12.灰章程的吊詭
——官員的成本邊界
——“菜市場”邏輯
官家定律三:權力的灰色地帶
13.權力如刀,揮刀自宮
——陳壽六的明星路
——小人的邊界效應
14.私人關系與公權力的交易旋渦
——考場引發(fā)的利益之爭
——權力馬甲的價值
15.大清的權力臍帶
——八旗的權力密碼
——三方集團的博弈
16.中國式“官商”
——官與商的“權力互動”
——出售官帽
——官離不開仆
17.官員墮落的“胡椒心態(tài)”
18.萬歷的死局
——吃垮“家天下”
——有多少稅可以重來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從現(xiàn)代心理學的角度講,屈原的自戀就是將自己內心的痛苦放逐在現(xiàn)實世界里,然后自己以局外人的姿態(tài)慢慢去咀嚼并審視它。不客氣地說,屈原根本就不是在發(fā)泄痛苦,簡直是在顧影自憐、欣賞自己的痛苦。痛苦可以說已經成為屈原精神生活中的奢侈品,就如同那些經常唉聲嘆氣,把滔滔不絕地向人訴說煩惱當成享受的人一樣。心理學家一致指出,這是一種精神傳染病,越敏感,越容易患。不幸的是,封建社會里具有文人氣質的官員大多屬于敏感者。他們寧愿把直面、改革現(xiàn)實的沖突轉化為內心的現(xiàn)象,自我消化,自我陶醉,也不愿或不屑參與對丑惡勢力的直接交鋒。從這一點說,屈原的痛苦是因為他無法排遣內心的毒,他寧愿喝下那個時代為他藏好的毒?!看蠓虻臋嗌畱龠^去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從士大夫堆里選拔出來的。既然是士大夫,那就要懷揣著文人的情懷,除了屈原式的家國大情懷,更多的則是來自于個人的權色小情懷。對于傳統(tǒng)中國士大夫們來說,“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時刻?;蛘哒f,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大事就是結婚和做官,兩者構成了中國古代士大夫“成家立業(yè)”的人生理想。說到做官,那我們就繞不開科舉制度。經過隋唐時期的不斷發(fā)展,宋朝成了封建科舉制度最完善的時代??荚嚾∈砍蔀楣偌疫x拔官吏的主要途徑,能夠在這條路上笑到最后往往名利雙收待遇豐厚。這樣一來,人們把趕考走仕途作為個人奮斗的終極目標,“不及第不成家”便成了一些文人對著高天厚土放出的一句狠話。就連做了皇帝的趙恒(宋真宗)都在自己寫的詩里表達了士大夫們這種人生理想:“富家不用賣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边@首詩道破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文人處世哲學,告誡那些讀書的青年人為了一朝登第,何必急著討老婆呢!你難道不知道書里既有財富,還有美人。連皇帝都這么認為的事,那些士大夫們的癡迷也就可想而知了。
編輯推薦
《官家定律:中國古代權力智慧的源代碼》:《官家定律》中國古代權力智慧的源代碼,五千年中華歷史其實也就是一部官場史。繼《潛規(guī)則》《血酬定律》之后,掀起文化歷史波瀾的又一力作。一種歷史分析的原則,中國通俗歷史的另一種讀法!一個時代騙不了一本書,讀懂了官家主義,你才讀懂了中國歷史。五千年中華歷史就是一部官場史。中國官場規(guī)則教科書!中華五千年官家歷史,所謂外在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內在的官學、潛規(guī)則、隱權力、厚黑術,權力血統(tǒng)……皆跑不出這一本官家定律。任何人際交往中,比如官場、職場,甚至交朋友的場合,權力制衡需要“三角定律”。在官家定律中,女強人的權力是男權的變異形式,最終還要回復到以男性為載體的常態(tài),而不是由另一個女強人來承繼。任何人際場合中,DNA決定出路,因為選擇官員、上司的標準主要是道德、聲望、人緣等虛的東西。而壟斷這些虛頭幻腦內容評定的是有權階層本身。任何人際關系中,都有權力的月虧原理——漲過了頭就會跌下去。在任何人際關系場合,就像炒股,在高收益的同時,有時候往往自己會忘了身處博弈狀態(tài),風險也在無限放大,如果買賣的合約走勢與判斷的趨勢相反就會產生暴跌。任何人際關系都存在“差序格局”——這就好比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一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系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聯(lián)系的增加,社會范圍是一根根私人聯(lián)系所構成的網絡。中華五千年官家歷史,所謂外在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內在的官學、潛規(guī)則、隱權力、厚黑術、權力血統(tǒng)……皆跑不出這一本官家定律。如果不懂得中國古代官家定律,要去解讀中國歷史,應該是比較困難的?!豆偌叶伞芬粫鴱墓糯賵龀霭l(fā),曲徑通幽進入到歷史的灰色地帶,為人們解讀中國社會提供了一個新鮮的視角,搭建了一個解釋力更強的框架,形成了一套有別于“官場規(guī)則”的新話語模式。《官家定律:中國古代權力智慧的源代碼》從趨利避害、灰色生存、差序格局、合法傷害權等多個關鍵詞出發(fā).向讀者展示了適者生存的官場進化論。作者像一個技術嫻熟的庖丁,將他的解剖刀伸進千年歷史的肌體里,深度剖析了中國古代官場種種隆胎。全書文字犀利,鞭辟入里,讀來令人暢快淋漓而又茅塞頓開。作者更以一名旁觀者的身份來關注官場歷史,精英薈萃的古代官場上,精英們的聰明才智被大量運用于“做官”上,從而使許多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被嫁接運用于統(tǒng)治爭權術。五千年中華歷史其實也就是一部官場史、一部關系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