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性的黃昏

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弗萊德·R·多邁爾  譯者:萬俊人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主體性的黃昏》是對現(xiàn)代西方主體性哲學發(fā)展的一種歷史批判性研究。作者攝取了現(xiàn)代西方主體性觀念這一獨特理論現(xiàn)象,從哲學和政治學的綜合視角,廣闊而多面地透視了這一觀念在政治、哲學、社會歷史、倫理學乃至心理學等諸多領域里的演變沉浮。通過這一著作,我們不僅可以系統(tǒng)了解到現(xiàn)代西方主體性哲學觀念的歷史發(fā)生發(fā)展及衰退的軌跡,也可以窺見到作者努力構(gòu)建其“批判性后現(xiàn)象學”的立意、思路與方式?!吨黧w性的黃昏》結(jié)構(gòu)嚴謹,論述精辟,內(nèi)容翔實,資料信息豐富,具有極高的研究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弗萊德?R?多邁爾 譯者:萬俊人弗萊德?R?多邁爾,美國哲學家,《主體性的黃昏》是他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作之一。萬俊人,1958年出生于湖南岳陽,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中國倫理學會會長,國家“馬工程”首席倫理學專家。

書籍目錄

前言 導論 第一章超越占有性個體主義9 一、占有性新個體主義12 二、先驗人道主義17 三、“自我表現(xiàn)”與“人的目的”21 四、人的復歸29 第二章交互主體性與政治共同體38 一、胡塞爾和海德格爾41 二、生活界與單子學:胡塞爾42 三、一些后胡塞爾的觀點48 四、自我學和《存在與時間》59 五、海德格爾與共在69 六、法國現(xiàn)象學76 七、注視與個人間的沖突:薩特78 八、交互世界與可逆性:梅勞龐蒂99 九、語言與差異:德里達119 十、批判的馬克思主義129 十一、歷史與階級意識:盧卡奇131 十二、批判理論和非同一性:霍克海姆與阿多諾141 十三、社會性的樣式種種:一種類型學153 第三章人與自然:一種“人道主義的自然主義”展望162 一、自然與人的自由:利科166 二、知覺的信念:梅勞龐蒂171 三、自然和“補充”:德里達178 四、對政治理論的意蘊種種185 第四章人類發(fā)展與社會進化192 一、哈貝馬斯論人與社會發(fā)展197 二、一些批判性的評論216 三、阿多諾與“自然史”231 第五章日常語言與理想言語240 一、從是中推出應當:塞爾243 二、概念的演繹:格維斯與弗洛霍克251 三、超驗語用學:阿佩爾263 四、倫理學與回憶267 附錄273 一、關于風俗的外部研究:伯林論維柯與赫德爾273 二、雙城記:利科的政治與社會論文279 三、論批判理論284 索引304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對“共在的缺乏性樣式”的涉及,又表明了我們在前面的討論中反復觸及的那個領域,即非本真經(jīng)驗或“他們”(眾人)的領域。托尼遜的評論在描述性意義上也是準確的,但是他的結(jié)論卻是錯誤的。正如《存在與時間》一書所描述的那樣,非本真性指的是一種無差別的、準集體性生活形式的普遍化,在這里,此在顯現(xiàn)為可以相互交換的和“在他人之中的某人”;“他們”這一概念是對“關于日常存在之‘名’的問題”的回答。然而,我們更需要考慮的是“他們”的本體論特性,而不是其實體的或經(jīng)驗的特性。“他們”這一術(shù)語,意味著一種本體論的存在狀態(tài)、一種此在的在世存在的樣式,而不是一種主體的派生(即在一種個體集合或一種“大寫主體”意義上主體的派生),也不是一種把個體置于其中的經(jīng)驗集體性。作為一種存在狀態(tài),非本真的共在具有其自己的類型和人的關心或焦慮類型之獨特特征。因為同類人一開始就在上手事務中遭遇,而且也因為對上手器具的注意乃是關注的標志,日常的共在最初的焦慮的關注或關注的焦慮所標明。在這種情景性關心與更為真實的焦慮描述之間,海德格爾勾勒了各種注意形式的大致范圍,他把這些注意形式的絕大部分都描繪為普遍流行于日常存在之中的焦慮的缺乏樣式。他如是寫道:“為他的和反他的存在,或者無他人和回避他人的存在,以及‘無關乎’他人的存在——這些都是可能的焦慮方式;很清楚,后面的這些缺乏和冷漠的樣式都是日常共在或平常共在的特征所在?!薄洞嬖谂c時間》指出了這種類型的缺乏內(nèi)涵,即令是在人類間本身的層次上,即在那種“管理的焦慮”中,此在也通過這種“管理的焦慮”來接受和操縱他人的關心,而這一般說來都蘊涵著支配。 托尼遜和其他評論家們所忽視的是,關心與焦慮在它們的不同形式上并不是意向性或“心靈狀態(tài)”的同義語,而毋寧是此在的結(jié)構(gòu)屬性和人類相互作用的多樣性樣式。非本真的存在不僅僅只是對一種被包裹著的或胚胎形的主體性的外觀。同樣,關心的“缺乏樣式”也不只是指一種缺乏性的個體性,而是指在世存在的一種缺乏性方式。用海德格爾的話來說,非本真的存在往往是“從世界的制高點”來看它自身,這就是說從上手事務與被設想為“他們”的他人之視角上來看待它自身。在這種狀態(tài)中所缺少的,不只是意識,而且還有存在的問題,即是說,這種狀態(tài)缺少對此在與世界與他人之恰當關系的探討。順便指出,我們不應該把這種缺少解釋成一種完全的分裂。海德格爾觀察到,日常的存在“并不意味著一種此在事實性的縮減或減免,這與把‘他們’定義為同虛無相當?shù)摹疅o人’(no—man)幾乎完全不同;相反,‘他們’是一種存在屬性,作為一種原初現(xiàn)象,‘他們’屬于此在的肯定結(jié)構(gòu)”。在解釋這一陳述時,人們可能會說,盡管日常存在正規(guī)說來是非本真的,但它不僅是一種需要補救的缺乏,而且也是一種在世存在的樣式。這樣一來,它便含蓄地面對存在而開放,因而至少包含著對本真共在的預制??傊?,趨向本真并不意味著使自我學的孤獨從隱匿狀態(tài)中脫胎而生:“本真的自我性并不在于主體性與‘他們’分離開來的一種例外狀態(tài),相反,它是對被考慮為一種存在結(jié)構(gòu)的‘他們’的一種存在限制。本真地存在著的自我之自我性最終必定為一條鴻溝而與在其經(jīng)驗流動中維持自身的自我之同一性分離開來?!?/pre>

編輯推薦

《主體性的黃昏》編輯推薦:一部探索主體性的絕佳著作,旁征博引,論述精辟。許多耳熟能詳?shù)恼軐W界泰斗的名字及觀點信手拈來,比如胡塞爾、海德格爾、哈馬貝斯等。一部試圖通過社會政治行動來探索人性本質(zhì)的經(jīng)典之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主體性的黃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歷史的反差如此之大。80年代初本書作者宣布主體性的衰落,宣布要破除個體主義、人類中心論時,此時中國正值文革之后大力宣揚人道主義,高揚人的個性與主體性的。歷史發(fā)展階段的錯位導致了這種差異,正如作者所說“我們把現(xiàn)代主體性的興起和以人為中心的個體主義,不只是看做一種可以避免的錯誤,而且也是人的解放和成熟歷程中的一個階段——盡管這一階段的內(nèi)在缺陷現(xiàn)在已然變得非常明顯?!?/li>
  •   主體性是認識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不可不讀!
  •   正版書 很好 搞活動很便宜
  •   多年之后再版,這是好書。
  •   不錯,居然說我評價太短了
  •   書價高
  •   現(xiàn)代思想著作,還是值得讀的。
  •   很好很好,整體不錯,非輕型紙,還有自封!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