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敦福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首先對“社會”、“社會管理/治理”、“社會建設”做了學術史的概念梳理,分析了中外社會管理/治理、社會建設的主要思想和理論,主要關注“和而不同”、民本思想、公民社會理論,關注功能論、社會沖突論、互動論、亞文化分析等理論資源及其對社會治理與社會建設的啟示。在對鄉(xiāng)城移民、業(yè)主、住房市場化、環(huán)境治理等領域進行經驗分析的基礎上,作者展望了中國社會管理和社會建設的未來趨勢和出路。
作者簡介
張敦福,1965年生,山東省金鄉(xiāng)縣人。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城鄉(xiāng)社會變遷、消費文化與消費社會學。曾在哈佛大學燕京學社、法國人文之家等從事研究。著有《區(qū)域發(fā)展模式的社會學分析》,譯著《自亞當夏娃以來》,主編《現(xiàn)代社會學教程》。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馬克思主義經濟社會學理論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大都市消費文化與現(xiàn)代服務業(yè)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等項目。
書籍目錄
導言咖啡館的隱喻/1
第一章概念梳理: 社會、社會管理、社會治理/4
一、 什么是社會?社會何以可能?相對于政治與經濟,或“國家”與“市場”,有無獨立的社會領域/11
二、 社會的構成: 整體還是個體?“結構”還是“行動者”/23
三、 “社會管理”抑或“社會治理”/31
四、 治理、善治與“好的社會”/35
結語/43
第二章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的思想和理論/46
一、 中國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的理論資源:“和而不同”與多元化的民本社會/48
二、 公民社會理論與社會管理、社會建設/54
三、 社會管理體制改革: 從齊美爾社會形式理論中汲取靈感/64
四、 功能論與社會系統(tǒng)及其整合: 涂爾干、帕森斯和盧曼的遺產/75
五、 社會沖突論: 從宏觀的理論立場到微觀的經驗分析/84
六、 互動論者與社會問題的治理/94
七、 亞文化分析: 青年越軌行為及其治理/101
結語與討論/108
第三章社會管理和社會建設的主要領域/111
一、 鄉(xiāng)城移民與公民身份建構: 變遷中的農民工/113
二、 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課題: 業(yè)主與公民/125
三、 住房過度市場化: 透視社會治理復雜性的案例/131
四、 污染難題與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150
第四章中國的社會管理和社會建設: 道路曲折而漫長/166
一、 道路曲折而漫長/167
二、 社會重建主義的理念與實踐/171
三、 可資借鑒的經驗: 新加坡/172
四、 社會管理與社會建設: 一個坎坷多于坦途的領域/175
五、 “國家”強大、“市場”強勁格局下的社會管理與社會建設/176
參考文獻/179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