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亮軒 頁數(shù):243 字數(shù):17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序:哥哥的拼圖】 / 章立凡 從小就知道,有跟我不同父的姐姐、哥哥在臺灣。母親透露這重大秘密時,我還在上幼兒園。此后很長時間內(nèi),我們一直緘口不提,因為那是個“階級斗爭”之弦緊繃的年代,凡有親屬在臺灣的人,頭頂上都懸掛著一個巨大的問號,如同發(fā)絲上吊著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有可能取你性命。 去年國光哥(亮軒)的《壞孩子》(本書臺灣版原名)一書問世之前,我有幸先睹書稿。讀后方知,當年海峽對岸也同樣緊張:母親離開臺灣后掛念兩個孩子,曾托好友楊惠敏女士(即淞滬抗戰(zhàn)時向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獻旗的女童軍)帶姐姐、哥哥去照張相寄她,竟未能如愿,當時在臺灣辦這點私人小事,也是有可能被加個“通匪”罪名的?! 〔痪谩秹暮⒆印吩谂_北出版,侄兒馬世芳帶了一本來,于是我成了大陸第一位讀者。如今此書將在大陸出版,或許是因我兼具歷史學(xué)者和親人的雙重身份,出版人命我作序,正好借國光哥這壇老酒,一澆胸中的塊壘?! ?949年那場歷史巨變造成的家國分裂局面,給中國眾多的家庭帶來了永久傷痛。一個甲子之后,盡管海峽兩岸不再戰(zhàn)云密布,失散的親人多已互通音問或相聚,但一旦舔吮歷史的創(chuàng)口,仍不免五味雜陳,心中還在滴血。近年臺灣有《大江大?!贰ⅰ毒蘖骱印返人萃紤浿鲉柺?,大陸也出版了一部全景式報告文學(xué)作品《南渡北歸》,讀書界吹起了陣陣懷舊之風。國光哥這本書,寫的是自己的個人成長史,背景則是兩家兩代人的家史?! 〗衲瓿酰瑖飧?、曉清嫂及世芳侄來北京,為百歲的母親祝壽。六十三年前(1948年),媽媽把他和渝光姐帶到臺灣,在那里和他們的生父馬廷英博士分手,自己前往香港。1949年,她在我父親的敦促下,放棄了去美國的計劃回到大陸。第二年,我在北京醫(yī)院呱呱落地。母親當年先后兩段“南渡”“北歸”的私人行旅,無意中決定了下一代的命運。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造化弄人,馬家和章家,一南渡,一北歸,兩家的孩子各有各的痛感,但同時承受兩種痛的,是母親?! ∮捎趦砂抖嗄觋腋簦说刭|(zhì)學(xué)專業(yè)人士之外,大陸讀者或許知道李四光先生,而不知道中國還有馬廷英博士這樣一位蜚聲國際的地質(zhì)學(xué)家。馬博士是用古生物的方法發(fā)現(xiàn)珊瑚的季節(jié)變化和古赤道存在的第一人,他證明了各地質(zhì)時代的赤道是移動的,因而詳細說明了各地質(zhì)時代的大陸位置與它們漂移的蹤跡,直接證明了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xué)說”。他創(chuàng)立的“地殼剛體滑動學(xué)說”,比西方學(xué)者的“板塊學(xué)說”早了十五年。他提出的“石油成因論”認為:地殼在滑動時造成大量生物死亡,因而生成石油與油氣。馬博士的理論在其生前不大被人理解,近年國際地質(zhì)學(xué)界才認識到“馬博士是站在時代前面的人”。 馬博士的研究也涉及我國兩片重要海疆的主權(quán):首先,抗戰(zhàn)期間他在東沙群島科考時發(fā)現(xiàn),海床上若干珊瑚長在一些海底的瓷器上,通過計算珊瑚的成長周期,證實那片海域在明代就是中國的領(lǐng)土。馬先生逝世后,蔣經(jīng)國頒發(fā)的褒揚狀還特別提到這一點。其次,在美國把琉球群島、釣魚島“交給”日本之前,他已推測到釣魚島海域有石油蘊藏,并通過一位“立委”將意見轉(zhuǎn)達給“總統(tǒng)府秘書長”張群先生。但張先生未重視本國學(xué)者的研究,認為:“要是那里有油,日本人早就發(fā)現(xiàn)了,還等我們?” 后來中日發(fā)生釣魚島主權(quán)爭議,馬博士成了臺灣最年長的“保釣人士”?! 囊酝男麄魉玫降挠∠笾?,抗戰(zhàn)勝利后派往各地的“接收大員”無不貪污腐敗,而馬博士卻是一位清廉自守的接收大員。他在抗戰(zhàn)勝利后與陳建功、蘇步青、蔡邦華、陸志鴻、羅宗洛五位教授到臺灣,會同杜聰明、林茂生接收臺北帝國大學(xué),改組為國立臺灣大學(xué),出任理學(xué)院地質(zhì)學(xué)系主任兼海洋研究所所長。書中展示的馬先生的朋友圈,多是南渡或北歸的著名學(xué)術(shù)精英。南渡者帶走了文化薪火,得以免遭未來的浩劫;而馬先生與其他人不同,他留在臺灣純系職務(wù)原因,不存在政治選擇?! ∽鳛榧兇獾目茖W(xué)家,馬博士愛國而不問政治;也正因為他不是政客型學(xué)者,在傅斯年校長逝世后逐漸被排擠,變成退休教授,晚年窮困潦倒。這位國寶級科學(xué)家被遺忘多年后,因癌癥住進他早年接收的臺大醫(yī)院三等病房;旋因媒體的爆料,被轉(zhuǎn)到一等病房,謝東閔、蔣經(jīng)國、嚴家淦、孫運璇等政要接踵探視。身后備極哀榮,張學(xué)良在臺灣的首次公開露面,也是在馬先生的葬禮上。兩岸中國人 “國民性”相同,除了內(nèi)斗不外行,雨后送傘的禮數(shù),也歷來周全到位?! ∽鳛榇罂茖W(xué)家的家人,其實未必都幸福。這點從母親與馬博士的失敗婚姻和國光哥的自述中,都已經(jīng)證實了。除了父母的傳奇故事,這本以《壞孩子》命名的自傳,展示了一個叛逆男孩的成長經(jīng)歷:出生前父母失和,險遭墮胎;出生后被寄養(yǎng),被劫走,當過“小和尚”;到臺灣后失去媽媽呵護,飽受家庭暴力;他是一個在家博覽群書、在校逃學(xué)游蕩的“問題少年”。馬家父子兩代人從基因上就叛逆,老爸為逃婚去了日本留學(xué),兒子因姑姑的小動作遭父親誤解,也離家出走。不過這兩段出走的結(jié)果都還不錯,父親成了地質(zhì)學(xué)家,兒子成了作家。 國光哥從小是個講故事的高手,這本書沒有走宏大敘事的路子,但那個巨變年代從大陸到臺灣的社會眾生相,都被勾勒得躍然紙上。他成長過程中遭遇過的種種人物:慈愛呵護的學(xué)界長輩,耳鬢廝磨的兒時玩伴,義字當先的江湖兄弟,激情殺人的書店老板……大多是隨國民黨播遷到臺灣的“外省人”。其中有段文字尤令我感慨,凸顯出當今海峽對岸的中國人,在身份識別上的無奈: 當時臺灣光復(fù)未久,臺灣有許多人不清楚自己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老師常常以我作例子問大家: “馬國光是哪國人?” “中國人!”同學(xué)齊聲回答。 “我們大家都是哪國人?” “中國人!”大家的聲音更大了。 老師聽了很高興,要大家一起說: “我們大家都是中國人!” 現(xiàn)在已經(jīng)事隔六十多年,我卻再也無法當做“中國人”的樣板了,要是問我是哪國人,就會一時千頭萬緒,欲語還休?! o論選擇南渡還是北歸,大家都是中國人。但我從小就被教育說:“臺灣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等著我們?nèi)ソ夥拧Wx了這本書又得知,海峽對岸的臺胞們,受的也是同樣的教育,國光哥描述道:“我們在過去居然深信,這個世界里,除了毛澤東、周恩來、斯大林等幾個人之外,絕對無人不反共,他們統(tǒng)治的人民,無一不是受到了迫害,否則便是受到了欺瞞,沒有例外。”相互妖魔化的幾十年間,兩岸的文宣模式仍是“以俄為師”那一套?! ∧赣H曾表達過這樣一種愿望:“我這兩個兒子都善寫文章,將來可以寫出我一生的故事。國光寫前半生,立凡寫后半生。”國光哥這本書里,母親前半生的經(jīng)歷還存在不少空白:例如她在抗戰(zhàn)爆發(fā)后歸國,沒有立即與馬博士結(jié)婚,而是去留日學(xué)生訓(xùn)練班受訓(xùn),又去了武漢中央訓(xùn)練團當教官。武漢失守后,穿越江西戰(zhàn)場到重慶,才嫁給了馬博士。后來夫婦分居,她曾先后在重慶民眾教育館和南通學(xué)院任教。這些都是她在“文革”的“交代材料”中提到的。 這些千里迢迢回國參加抗戰(zhàn)的留學(xué)生,當時并不是馬上被信任。因馬博士是留日多年的學(xué)者,曾被懷疑是漢奸,家鄉(xiāng)甚至誤傳他“已經(jīng)讓蔣委員長親手槍斃了”!母親也曾談及,她和同學(xué)們結(jié)伴投奔留日學(xué)生訓(xùn)練班,一路上被人跟蹤,后來又遭盤問,理由是“這女人太漂亮了,像是日本間諜”!后來訓(xùn)練班中有一批同學(xué)去了延安,她沒有去。多年后回首這段往事,我對她說:你的選擇很正確。首先,你很容易被大領(lǐng)導(dǎo)看上,那就不會有我了。其次,“搶救運動”這一關(guān),恐怕你會倒霉,當年康生就說某女“長得那么漂亮,不當特務(wù),誰當特務(wù)”!第三,即便過了這關(guān),后面運動還多著呢…… 抗戰(zhàn)是母親人生的第一個拐點,另一拐點是國共內(nèi)戰(zhàn)行將結(jié)束的1949年,舍棄香港產(chǎn)業(yè)到達東北解放區(qū)的父親,給在香港的母親寫信說:解放區(qū)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將來建立的新中國人人平等,社會富裕,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yè)。你快回來吧。母親信了他的話回到大陸,歷經(jīng)種種劫難。“文革”中談起這段往事,她埋怨地對父親說:你那時一再寫信叫我回來,回來了又怎樣呢?父親嘆一口氣說:我那時相信他們…… 作為歷史巨變中北歸者的孑遺,百歲的母親如今孤獨地坐在輪椅上,同齡的親友都已不在,她很少敘及往事。我多次勸她下樓,到馬路對面的公園散散心,享受一下綠地和空氣;她口頭答應(yīng),卻從不實行。我猜想,正如不愿重提往事一樣,她也不愿人們看到自己的老態(tài)。她的青春、美麗、愛恨情仇、悲歡離合……如今久已塵封,難于重新開啟。 歷史是一張大拼圖,個人史、家族史是其中的組成部分,同樣需要搶救。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之后,網(wǎng)絡(luò)寫作拓展了歷史拼圖的疆域,很多人都在博客等“自媒體”上講述自己的歷史。歷史書寫不再是學(xué)者的專業(yè),也不再是官方的專利,變得日益大眾化。要想選擇性地屏蔽和遺忘歷史,今后是越來越難了?! 『{兩岸歷史變遷的個人拼圖,龍應(yīng)臺推出了一塊,齊邦媛推出了第二塊,現(xiàn)在輪到馬國光……后面或許還有你有我,有我們大家--兩岸三地的中國人、全世界的華人,都有故事要說?! 。?011年5月30日 北京風雨讀書樓)
內(nèi)容概要
一部反映1949年后因臺海兩岸阻隔而破碎的家庭記憶史,一部生于抗日戰(zhàn)火、長于海峽彼岸的作者個人成長史。書中記述作者歷經(jīng)被父母遺棄、當小和尚、逃學(xué)、偷竊、父子失和、離家出走等種種坎坷,至真至性,波瀾起伏,令人動容,縱有艱難悲苦,卻成從容豁達;同時追溯作者父親逃婚、接管臺大、參與保釣,父母求學(xué)日本,動蕩中父母結(jié)婚與決裂,母子臺海相隔及四十年后北京重聚的滄海桑田,以一個家庭的飄零經(jīng)歷,映照一個流離時代的初始與終結(jié)。
作者簡介
亮軒,臺灣名作家,本名馬國光,祖籍遼寧金縣,1942年10月10日生于重慶北碚,五歲到臺灣,成長迄今?!皣⑺噷!保ń衽_灣藝術(shù)大學(xué))影劇科畢業(y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學(xué)院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曾任電臺、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制作人及聯(lián)合報專欄組副主任等,亦曾在世新大學(xué)教授語言邏輯、修辭學(xué)、美學(xué)等。近三十年間,連續(xù)于各大報刊撰寫時評專欄。
平生善烹調(diào),喜翰墨,嗜讀如狂。曾獲“中山文藝散文獎”、“吳魯芹散文推薦獎”,出版有散文集、小說集、評論集等二十余部,其文字世界精彩絕倫。
書籍目錄
序:哥哥的拼圖 /章立凡
原版自序:嗯???!
簡體版自序: 大時代里小小的泡沫
第一章 出生前后
金州虎狼與小鬼
在仙臺的滿洲青年
逃婚邂逅與復(fù)活
丁文江先生與東沙群島
流亡校長
父親與臺大
第二章 生死情怨
來去如風的婚姻
隔世相逢
人海奇緣
第三章 重慶 北碚 合川
第四章 嘉陵江到淡水河
小肉票
花和尚
中國人
第五章 失落的童年
那個時代
暴力世界
上學(xué)與考試
老師們的畫像
鐵鑄的命運
第六章 逃啊逃
窮開心
打斷桎梏
第七章 別有天地
不用排隊的時候
另類成長
第八章 異樣人間
“反共義士”
騙子傻瓜與天使
暴徒
囚徒
阿兄
救星
第九章 此恨綿綿
申請開除
出格的報復(fù)
行到水窮處
坐看云起時
繁華落盡
走投無路
未解的公案
懸崖撒手
亮軒書目
章節(jié)摘錄
隔世相逢/亮軒 與母親重逢,非常意外,算一算六歲跟母親分開,到又見面,在一九八八年,是在分手的四十多年之后,我已年逾不惑。四十多年中的世界變化很大,誰也不會想到還會有見面的一天。也許做母親的感受不一樣,當兒女的,從稚齡開始便無母親的照應(yīng),其實,主觀的感覺上,不見得有何傷感,夏蟲不可語冰,沒有母愛的孩子,自己不會覺得有太大的遺憾,至少我的童年、少年的感覺如此?! 「咧猩慕Y(jié)束之前,有一段時間承蒙法商學(xué)院吳英荃教授伉儷照顧,他們育有一子吳大成,已經(jīng)成年,我方才有機會比較深刻地見到父母對子女的關(guān)懷,讓我很是驚訝。到了藝專讀書,一位學(xué)長董炎良兄,住在臺中鄉(xiāng)下,暑假期間,我去臺中看他,到了該回臺北了,他的母親送他到鄉(xiāng)間路口,我們揮手道別,往前走了幾步,我偶然回頭,發(fā)現(xiàn)他母親在身后拭淚,當時一驚,心想一個學(xué)期之后就會回來,干嘛那么難過???之后若干年,炎良兄的母親驟然過世,他整整三日不語不食,悲痛難抑,我才漸漸明白親情之深有若此者?! 』楹?,我們剛剛得一子,但是小嬰兒初生有黃疸,必須在婦幼醫(yī)院里多住三五日觀察觀察,讓孩子的媽媽曉清先回家來休息?! ∫缷D幼醫(yī)院的規(guī)矩,到了哺乳時間,一個個微側(cè)著身子,一排小娃娃放在大籃子里,兩位護士抬著,再一個個分別放在孩子母親身邊哺乳,非??蓯邸5缸釉谝黄鸬臅r間,也僅止于短短的哺乳而已。沒有想到,回家才頭一晚,曉清便因想念娃娃而落淚。我暗自吃驚,他們母子見面就是幾次哺乳,過兩天等黃疸退了,馬上就抱回家來,這么短暫的分離,居然那么傷心! 母愛的深刻動人,我又有了新的體會。 對于母愛,原本看得比較輕。有一句成語“飽漢不知餓漢饑”,這一句話也可以倒過來讀:“餓漢不知飽漢飽”。沒有母愛記憶的人,就不太會覺得母愛在人生中多么不可少。有的時候,也會以沒有如此累贅為幸。直到自己的家庭逐漸成形,方才體會出在成長中,母愛之必不可缺。 然而與親生的母親會有見面之一日,想都沒有想過,在腦海中幾乎一無印象的母親,也談不上對她的一點思念。她與父親早歲離婚,我已長大成人成家,有沒有母親,毫不介意?! 〕3;孟胛业哪赣H會是個什么樣子,在臺灣,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會在我的面前提到母親,也都是點點滴滴的一點事情,大概他們不無顧忌,我也無法構(gòu)成完整的聯(lián)想,能說的都已說盡。偶爾也會遇到一兩位平時不怎么來往的人,愿意跟我談我的母親。類似童律師的出現(xiàn),就很讓我意外?! 〔挥浀迷谀囊荒辏形晃覐膩頉]有見過的長輩打了個電話給我,說是認得我母親。時間無論如何應(yīng)該在一九八八年我第一次回大陸之前。姐姐遠在美國,當然沒有機會相逢,我跟我內(nèi)人同往?! ∵@位長輩的大名是童曈,一下子我想起來了,他是一位名律師?! ∥覀兪苎黄鸪燥?,在座的還有他的夫人、他的公子童虎,童先生跟我說,他還有一個兒子在美國,名為童龍,一個是龍年生的,一個是虎年生的。不記得是哪一位公子,好像是IBM在臺灣的總經(jīng)理。這位童夫人顯然不是元配,對我們的過去并不清楚,倒是童律師說起了一段往事。 童律師說,他曾經(jīng)受母親之托,乘江輪帶著姐姐順流而下,把姐姐帶到一個他如今也不太記得的地方,又交給什么人。我猜想大概是上海某處,然而也無從查證了。童律師原名不是童曈,這是母親跟我說的。我問姐姐可曾有過乘江輪的印象,她說有過,當時是一位伯伯帶著她。對于她幼年時還有沒有其他的記憶,她大概說得上來的只有兩三件。其中之一是在托兒所里,大家過團體生活,早晨的時候有起床號,就是一般軍營里的那一段“打滴打答…底滴打搭…答答答滴…滴底打搭……”,她記得許多小朋友把這個起床號改成同樣音調(diào)的歌訣:“大清早上,趕快起床,我來看豬,豬在床上!” 另一件是,她居然在上海上過學(xué),還學(xué)了一點英文。經(jīng)查證,當時上海的確有的小學(xué)在一年級起就教英文的。然而她只比我大一歲多,她在學(xué)英文的時候,我應(yīng)該正在清涼寺里當小和尚,這是后話。某年去美國跟姐姐相會,她從阿肯色州到紐約來會我,我們身邊還有她那不會說中文的小女兒,有二十多歲了。我談起在大陸所見所聞,當然說的是中文,她的女兒似乎聽出一點端倪,便問媽媽你知道了自己的幼年嗎?姐姐用英文回答說:“I still don't know.” 長輩依然不舍幾十年前的情義,也要看看老友之子女境況如何。這樣的人情,就是我們這一代也不多見了?! ×硗庖灿幸粋€短暫而奇特的遭遇,應(yīng)該說,只是對話?! ∧谴挝页忻芍猩轿乃嚮饡?,擔任散文獎的評審,因為是復(fù)審,并沒有開會,審稿都以通訊來往。基金會的董事長是劉真先生,誰都知道他是臺灣師范教育之父,也擔任過師大校長跟教育廳長等職。大概是從復(fù)審委員名單中看到了我的名字,老人家居然主動打電話來,說是認得我母親。我們在電話中談了一會兒,聽到他對母親的才情與容貌的贊美。老先生是我從小便知道的人物,他要我隨時去他的辦公室談?wù)劇5怯幸换叵肫饋響?yīng)該去拜訪他老人家時,他病得不輕,便沒有去打擾。 另外還有一次,當時我還在中廣當播音員,有一天新聞局副局長甘毓龍先生打電話來,邀我去他的辦公室見個面。到了后,方知我們是親戚。他的夫人家與我母親家是親上加親的親人,我只會這么說。相信很多從大陸來臺的第二代,都不容易弄清楚親族關(guān)系,實在由于家里的人口太少?! ∷麄兌际俏医佑|的人物中難得屬于母親那邊的親友。四十多年之后與母親初會,她已經(jīng)是快要八十歲的老太太,一個恨不得守住我關(guān)愛我至死的老太太,別人口中的才情與容貌,我一點兒都沒見識過?! ∫痪牌呶迥昴甑祝鋈婚g收到一封信,從信封上辨認,是美國李本明姐姐的來信,跟她已經(jīng)多年都沒有通音問了,怎么會來信?一邊上樓一邊拆一邊讀。 當時兩岸還沒有開放,有信的話,多半還是要由國外的親友代轉(zhuǎn),大陸的來信都得夾帶在信封里,對于某些人,可能還冒著前程的風險。本明姐自己寫的信不長,只說在北京遇到了“娘娘”,是北京人稱呼伯母的意思。信中又附帶一信,原來是我的身生母親寫的,她請本明姐幫她打聽一下三十年前離開,再也沒有見到的兩個兒女的下落。我根本來不及細讀,立刻沖上樓,見到了太太便抱住她大哭。 ……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海峽兩岸歷史變遷的個人拼圖,龍應(yīng)臺推出了一塊,齊邦媛推出了第二塊,現(xiàn)在輪到馬國光……后面或許還有你有我,有我們大家——兩岸三地的中國人、全世界的華人,都有故事要說?! ?mdash;—章立凡 我們家是大時代里小小的泡沫,卻也充滿了悲歡離合,我靜靜地,在不會發(fā)言也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歲月里,靜靜地看、聽、想。然后,隨著一年年長大,跟小孩子的玩具一樣,也都一件件不知道扔到哪兒去了,到老了的時候,居然又一件件地出現(xiàn)眼前,原先亮麗的色彩黯淡了許多,大多斑斑剝剝的,有的殘破不堪,有的只是殘片,反倒更耐尋思,讓人想起那些再也沒機會見到的大部分?! ?mdash;—亮軒【簡體版自序】
編輯推薦
1.書展大獎——“臺北國際書展”的“書展大獎”作品。 2.臺海阻隔的民間記憶——以親歷者身份,講訴國民黨退走臺灣后兩岸對峙和60年前臺灣社會生活的鮮活故事;是繼《大江大?!?、《巨流河》之后,又一塊講述海峽兩岸歷史變遷的重要拼圖?! ?.一個人的歷史——被遺棄、當小和尚、去臺灣、離家出走、重返大陸母子重逢……以一人一家的飄零經(jīng)歷,燭照一國一個時代的滄桑歷史。 4.《飄零一家:從大陸到臺灣的父子殘局》——是一個流離兩岸五十年的靈魂,一部所有四五十年代臺灣人的傳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