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謝宏聲 頁數(shù):46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圖像與觀看:現(xiàn)代性視覺制度的誕生》的關注點可以說是視覺文化的中心議題--圖像與觀看,作者將觀看的理論與歷史納入客觀世界圖像形式的變遷之中,在涉及面極廣的論題下搭建起成熟而嚴密的闡釋結構。技術的演進和觀看之道的相互影響與促進使人們開始關注這個本來作為人類最直接而簡單的感官反應背后的意義。無可否認,各種媒介的介入使圖像以更迅猛的速度沖擊著人們的生活,不光是藝術史范疇內視覺的變革,日常生活中的圖像也在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作者立足時代背景,通過對觀看背后的各種機制與理論的分析,結合豐贍的例證和圖像資料,精彩地完成了國人對視覺文化理論研究的一次嘗試。
作者簡介
謝宏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致力于當代藝術和視覺文化研究。發(fā)表過多篇關于觀看與圖像研究的學術論文,包括《游手好閑者與規(guī)訓者--圖像時代的觀看隱喻》、《圖像時代的攝影與繪畫圖式演變之分析》等,2008年策劃并參加“‘對質’:謝宏聲、馮杰作品聯(lián)展”。
書籍目錄
緒論 哲視的異變--“正確觀看”何以可能?
鏡中之像
理念之光
上帝之眼
透視法則
單眼機制
身體視覺
機械之眼
存在之源
第三只眼
權力的眼睛
眼睛的辯護
“e”托邦--鏡中之像
第1章 攝影術與觀看之道
視覺延伸
簡單回顧
繪畫的攝影式觀看
時間的劃痕
真實之標準
出席之證明
肉身的供詞
攝影為藝術
《中國》,中國
第2章 觀看辯證法
純真之眼的誤區(qū)
觀看與信息
觀看與博弈
觀看與禁忌
第3章 影像文化與架上繪畫
技術誘惑
工業(yè)化群眾
游手好閑者與規(guī)訓者
觀看方式
視覺經(jīng)驗
新中國繪畫--繪畫圖像化
媒介信息--過程哲學的另一種表述
第4章 圖像、現(xiàn)實、真實
背景及理論-3B(波德萊爾、本雅明、鮑德里亞)
圖像建構現(xiàn)實
圖像與偶像
“暗房”到“明室”--視覺真實性危機
不可見與可見之物
模仿與模擬
楚門的世界--真實何以為真
技術、幻術、魔術、藝術
語言烏托邦
新的思路--《圖像t女人的盛典》
第5章 圖像、文字
傳統(tǒng)方法論問題
文化隱喻的視覺與文化形式的視覺
……
第6章 日常的圖像化及觀視的技術化
章節(jié)摘錄
《發(fā)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一書,本雅明提及出版商吉拉爾丹(Girardin)大膽改革旗下的《快報》,“用簡短、直截了當?shù)男畔⑴c詳盡的報道相抗衡”。這當然為廣告的興盛埋下伏筆。但“它們本身易得、精巧,非常符合專欄的特點”,報紙魅力大增,銷售量直線上升。60緊接著,本雅明講述了吉拉爾丹夫人對達蓋爾攝影術的贊嘆。從上下行文邏輯來看,吉拉爾丹夫人這段話似顯多余。鑒于此書是本雅明“拱廊街”寫作計劃的散稿和殘片,可推斷他準備在此說些什么,興許是攝影對新聞報道方式的影響。答案在幾頁之后,本雅明兩廂對照全景文學與西洋景,認為全景文學作品受都市人的喜愛并非偶然,“這些書由一系列獨立成篇的小品文構成,這些短小文章在它所采用的逸聞趣事方式這一點上類似于西洋景那由塑料制成的前景,在它具有的大量信息內涵這一點上又類似于西洋景那廣闊的后景?!奔瓲柕さ膱蠹垊t為全景文學提供用武之地。61《巴黎,19世紀的都城》中,本雅明再次提及小品文與西洋景的吻合與對應,且前者兼具后者的社會功效。62本雅明本人的作品則是一部部都市景觀的蒙太奇拼貼,馬拉美的詩作成為報紙視覺化的佐證,稍后引申?! 《绦【返膱蟮婪绞揭才c電報技術的出現(xiàn)有關。1848年,莫爾斯(不僅是電報發(fā)明人,亦是畫家)電報投入運營,為遠程新聞報道打開方便之門,由于電報按字數(shù)計費,文辭降至最低,描述事實即可,“觀點”也讓位于“事相”,與今日的手機短信何其相似。而電視正是達蓋爾攝影術和莫爾斯電報的雜交變種--攝影術的圖像與電報式散漫、斷裂、脫離語境的破碎語言,均為電視節(jié)目標準版本。 上世紀20年代,“新穎且富表現(xiàn)力”的《時代周刊》和《生活》雜志,“把明快的節(jié)奏與反映新事物的生動語言,同城市生活與享樂主義的步調糅合一起,”63除語言更生動,節(jié)奏感更強外,版式設計亦愈加視覺化:翻開紙頁,彼此無關且相互矛盾的條目,以雜亂的非連續(xù)方陣堆砌,馬賽克式的版面,聳人聽聞的標題,配上醒目的圖片,一連串視覺意象涌入眼簾,猶如電影場面,講述當日發(fā)生的種種事件,隨翻閱順序不同,各個場景重新織成自以為是的敘事。這樣,報刊雜志不再是用來“讀”的,而是拿來“看”的?! ∩趸驎恼鹿?jié)安排也采用影像化方式。以菲利普.B.梅洛斯的洞察,麥克盧漢的文本組織近似先鋒電影,將分解的信息拼貼為既隔離又連接的整體,以分割、閃回手法取代傳統(tǒng)印刷術的線性結構。64此類寫作形式并不鮮見?! ?/pre>編輯推薦
兩方文明源于“視覺教導”,可以說,西方文化很大程度是“視覺的文化”,并為怎樣“正確觀看”這一命題糾纏、困擾。西人的思考路徑已被文化的哲視導向所質押。觀看與“觀點”、“觀念”、“洞察力”、“判斷力”、“視角”、“視界”等一系列屬于認知的詞匯有著遺傳親緣,足見哲視思維與西方認識論的內在牽連與本原應合?! ∈澜缏淙雸D像化表達,“變了形”的造型是衡量事物的坐標,亦作其他表象的參照。不同時空不同片斷的不同組合,匯編無限意義,縱容觀者自我讀解,放任民眾沉溺其中,“觀看的消費者”醉心于觀看,借助圖像踅摸快感和愉悅,世界無可限定,人們同時徘徊于無序的圖像化世界,不能自拔、脫逃?! ∽詮奈鞣轿幕D向視覺,如何顯現(xiàn)存在、通達外觀的世界觀便脫穎而出,并以“觀照”物的格式“觀照”人,設置自身為一個場景。此種傾向在現(xiàn)代技術社會漸臻極致,不僅世界淪為可算計之物,予以計量、調撥、謀劃,人自身也落為測度之物,一個可攜帶并隨時可被拋之物。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