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許知遠  頁數(shù):376  
Tag標簽:無  

前言

  十年之后  這本書的生命比我想象的更長?! ∷慕^大部分篇章,寫于1998年夏天到2000年春天。我即將從大學畢業(yè),未來充滿希望又曖昧不明。我渴望知識、名聲、自由,還有冒險也混亂的愛情?! 懽魇俏亿A得這一切,也是釋放焦慮的主要方式。從北大東門外的平房到西門暖氣不足的公寓樓里,我在一臺自行組裝的486電腦上,敲下這些雜亂無章的文字。我雄心勃勃,自憐自艾,還憤憤不平?! ∪绻@本書贏得一些讀者,一定與這種自我掙扎有關。一個年輕人,如何面對現(xiàn)實與理想的距離,如何剖析自己的內(nèi)心,如何確立與社會的關系,怎樣尋找自己的歷史坐標……它不僅是我個人,也是我這一代,乃至每一代人都面臨的問題。時代會變遷,技術日新月異,新制度取代舊制度,這一旅程從不會終止?! ≡谝恍r代,這種自我發(fā)現(xiàn)可能被暫時遮蔽?,F(xiàn)實的壓力、群體的盲從、虛假的誘惑,都可能令人放棄這種發(fā)現(xiàn),人們不傾聽內(nèi)心的渴望,回避孤獨與焦慮,躲在通行的規(guī)則背后。但人們也終究會發(fā)現(xiàn),這種生活其實不值得一過,你越回避自己的內(nèi)心,越茫然無措。  十年以來,比我更年輕的一代,就處于這樣一個時代。他們生活在一個物質(zhì)與信息豐沛、思想?yún)s匱乏的時代,個人聲音輕易淹沒在喧嘩的眾聲中。人們相信體制、資本、統(tǒng)計數(shù)字,卻不相信個人意志。大部分人要么放棄自己對個人獨特性的堅持,要么躲入一個封閉、自溺的小世界。我期待我曾經(jīng)歷的迷惘與焦灼,也對他們有所啟發(fā)。  我從來沒想象過,這些文字真的能作為一本書出版。十年過去了,我該向這四位朋友發(fā)出遲來卻誠摯的感謝:是余杰,當時的中文系研究生,他的黃色封皮的自印文集,鼓舞起我寫作的欲望;是王鋒,《三聯(lián)生活周刊》的編輯,暗示我或許有某種才華,并把我?guī)肓诵侣剺I(yè);是于威,她給我無限的鼓勵與耐心,明確地告訴我應該成為一名作家;是野夫,他容忍了一個年輕人脆弱的驕傲,最終出版了這本書?! 〕忻?ldquo;理想國”朋友們的厚愛,這一版本以精裝本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它令我喜悅又感傷,滿足了我小小的虛榮,也在提醒我青春不再,開始享受一名中老年作家的待遇。比起從前的兩個版本,它的文字保持舊貌,但增添兩篇舊文,都是關于大學同學的素描。還要感謝95級微電子的同學們提供的老照片,看著十多年前的風物與面孔,不勝欷噓。  許知遠  2011年4月1日  五年之后  在發(fā)表那些散漫篇章之后的五年中,我是“匆忙”的俘虜。只有偶爾的夜晚,歌德所說的“靜謐的激情”才會從心頭泛起。那往往是悲觀之時,我對自己創(chuàng)造力的深刻沮喪,暫時遮蔽了截稿時間、對高尚榮譽或淺薄名聲的貪婪。  五年前,我相信寫作是為生活而存在,它是通往、享受、占有那個豐富世界的途徑,是實現(xiàn)光榮與夢想的手段。而現(xiàn)在,我越來越愿意為那一個美妙的段落而放棄整個秋日的下午,明知陽光與微風有多么撩人。一些時候,我非常擔心,這筆交易必將為通貨膨脹所累,如果才華不再可以橫溢而出,我是否心甘繼續(xù)這種浮士德式的交易?! ∥覜]有重讀這些作品,再版時它們完全保持了原貌,曾經(jīng)的熱情、生硬與虛妄都流露其中。我在序言中總是故作老成與超然,其實內(nèi)心仍徒勞地深深期待,這本書能賣得像周杰倫的唱片那么多,而絲毫不會有愛德蒙·威爾遜式的擔心,這位我五年前就愛上的批評家曾經(jīng)覺得他的書--平裝本銷量太大,“大得足以使一個嚴肅的作家害臊”?! ≡S知遠  2006年9月5日

內(nèi)容概要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十周年紀念版)》是作者在星巴克咖啡館里、北大校園的男生宿舍床上、春天的北方城市街道邊,一次次遭遇智慧或者青春的完成。初版于2001年,十年以來,比他更年輕的一代,生活在一個物質(zhì)與信息豐沛、思想?yún)s匱乏的時代,個人聲音輕易淹沒在喧嘩的眾聲中。人們相信體制、資本、統(tǒng)計數(shù)字,卻不相信個人意志。大部分人要么放棄自己對個人獨特性的堅持,要么躲入一個封閉、自溺的小世界。作者期待曾經(jīng)歷的迷惘與焦灼,也對年輕一代有所啟發(fā)。

作者簡介

  許知遠,200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微電子專業(yè)。曾任《經(jīng)濟觀察報》主筆,現(xiàn)就職于《生活》與《商業(yè)周刊》,也是FT中文網(wǎng)與《亞洲周刊》的專欄作家,他還是單向街書店的創(chuàng)辦人之一。已出版的作品包括《那些憂傷的年輕人》、《醒來》、《極權的誘惑》、《祖國的陌生人》等。

書籍目錄

十年之后
五年之后
自序:四十六年之后
一條人文主義狗
那些曾經(jīng)年輕的人啊
一條人文主義狗
沒有顏色的青春
荒原上的我們
男人快樂原則
生于七〇年代
優(yōu)雅的愛情到哪里去了
曖昧的懷舊
砸爛背后的眼睛
谷騰堡、互聯(lián)網(wǎng)與資訊焦慮
窺探者的狂歡節(jié)
鏡子
林憶蓮的眼睛與徐志摩的鼻子
年輕正是天堂
瞬間與牛仔褲
文學青年
小職員們
舊日的“生活”結(jié)束了?
抒情的陷阱
寫作的第三條道路
從代溝到世紀溝
公民德拉吉
兩個世界之間
燕園的記憶
我的師兄梁遇春
傍晚的陽光
午夜日記
那個冬天的午后
隨意的文化
拖鞋
小酒館
燕園的記憶
做個名士
噓聲
曬太陽
靈魂導游者
大二的一天
同居時代
蜻蜓點水
迷失于閱讀中
流動的圣節(jié)
溶解在香水里的驚心動魄
在路上尋找靈魂
驚恐的轉(zhuǎn)移
高貴的厭倦
水樣的春愁
電子時代的閱讀
美麗的新世界
靜謐的激情
欲望的聲音
行動者海明威
乏味的大學
浪漫主義毒素的釀造者
卡薩諾瓦——浪蕩的精髓
我在麥田守望
生命不息,作秀不止
有關俄狄浦斯
重建象牙塔
重建象牙塔
看,這個激動人心的地方
培養(yǎng)我們的俱樂部精神
重回經(jīng)典
洪堡的理想主義
遺失的想象力
通才教育——心靈拒絕切分
跋: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章節(jié)摘錄

  那年些輕曾的經(jīng)人啊 李敖又露面了,甚至比30年前更風光。他在接受楊瀾訪 問時,依舊毫不掩飾地說:“我只看漂亮的女人?!彼谥更c 臺灣地區(qū)領導候選人時,依舊是嘴不留情,挖苦對手身上的 每一個器官。他的笑聲依舊那么爽朗,他的臉似乎也還年輕。 但是,這一切已經(jīng)無法激起我任何感覺了。我驚恐地望著電 視上的他和生活中的我自己——是他在衰老,還是我在衰老? 是他已經(jīng)喪失了魅力,還是我已經(jīng)不可避免地滑人平庸? 我仍舊清晰地記得,16歲的我第一次讀到《十三年和 十三月》時無法抑制的激動。這已經(jīng)是90年代,距離李敖的 文章寫作日期是29年。在文章中,這是一個年輕得如此徹底 的年輕人。他說喜歡那些激進作家的鋒利,以及那股表現(xiàn)鋒 利的激情。他說茍能使整個國家年輕活潑,到處是朝氣,其 中有一些青年發(fā)幾句狂言,道幾句壯語,做一點不知天高地 厚的傻事,這又算得了什么。他說不管流彈和棒子怎么多,他 還是要走上前去。他引用了一位印度青年詩人的詩句來自勉: “你已經(jīng)吞下不少苦藥,請再勇敢地喝下這杯毒酒吧!”他接 著把自己比喻成一個賣藥游方的孤客,走到晦暗的十字街頭, 他打開背囊,當眾吞下不少苦藥。那些觀眾說:“恐怕藥太苦 了?!彼麉s回答:“怕什么呢?我吃給你看!我還有一杯毒酒!” 這一年李敖27歲,他上過大學,當過兵,他在日月潭邊租的 狹窄的“四席小屋”中過著貧困不堪的生活,但他依舊笑著, 懷抱著對于中國社會弊病深深的憂慮和對于個人未來生活的 憧憬。他覺得他還年輕,還是沖一沖吧,為了社會更為了自 己。于是他開始給《文星》寫稿?!独夏耆撕桶糇印贰ⅰ妒?和十三月》……激情與才情已被壓抑得太久的李傲憑借著年 輕人特有的銳氣,痛快淋漓地釋放了。讀此時李敖的文字,你 不是在那里與歷史交流,也不是與那些龐雜的知識交流,你 是在與一顆活生生的心靈交流,它堅強有力甚至肆無忌憚地 跳動著。 1992年,李敖已經(jīng)57歲,但我與他相逢時,是一顆還 未遭遇激情的16歲的心靈與一顆恰正年輕的27歲的心靈的 相逢,李敖激起我們最共同的感想。這是很多人讀李敖的感受。 李敖說《十三年和十三月》是他收到讀者來信最多的一篇文章。 “一位初中二年級的小朋友,窮得站在書攤旁邊看完它;一位 高一肄業(yè)的少年人,在金門戰(zhàn)地里看完它;一位匿名的中學 生,‘激動得連午飯都吃不下’,‘含著淚水,又看了一遍’;一 位臺大醫(yī)學院四年級學生,看過后‘激動得整夜不能眠’……” 真正感動人的,從來不是思想,而是年輕的勇氣。李敖在這 篇文章中,并沒有表現(xiàn)出過人的思想,他只是以一個27歲的 青年的身份在說話,他毫不掩飾他的感慨,他的憤怒,他的 欲望,他的痛苦,和身處困境中卻毫不動搖的勇敢……這一 切正觸動了所有年輕心靈的神經(jīng)。 我在事隔30年之后,在幾千公里外的北京和那些激動的 中學生大學生一樣顫抖著,我記得那一夜,我渴望大聲地呼喊, 渴望在我的小屋里又蹦又跳,渴望對著全班的同學大聲地叫: “你們知道李敖嗎?”……之后的幾年問,我用各種方式尋找 李敖的作品,了解李敖其人。李敖說他,說話比文章好,人 比說話好。李敖的種種特立獨行的故事加劇了我對他的心儀。 他會在高三那年,因為厭惡考試機制,就休了學,放心地養(yǎng) 浩然正氣;他會在考上臺大法律系之后,再退學;他會上課 不抄筆記,還理直氣壯地說,那是中學生才干的事;他會“李 敖情書滿天飛,是個女孩就想追”地追逐臺大的女生;他會 在父親的葬禮,頂著全臺中市的白眼……這些最瑣碎的事情, 卻映襯出一個頑強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與思考的年輕人的 形象,同時他又是充滿了人性的血肉,而不是一具只會思想 的尸體。 李敖的大學札記是李敖最動人的文字之一,這個一心要 成為巨人的年輕人在札記中不斷地叫囂著,自勉著,痛苦卻 頑強地面對挫折。讀這些札記,仿佛看到一個努力向上爬的, 年輕人,他滿臉的堅毅,同時又帶著淺淺的玩世不恭——這 是他面對世俗世界的武器。我常常在上課時望著窗外,想象 那個整天在校園里穿著長袍,一臉不吝的青年。有時,甚至 會冒出兩句李敖式的豪言壯語,在平庸的90年代的中學課堂 上引起小小的騷亂。 李敖的文字越讀越多,也越來越讓我失望。盡管,他關 于國民黨,關于蔣介石,關于中國歷史的研究有他的獨到之處, 也盡管我敬佩他面對牢獄之災的勇氣,以及復出后,在傳統(tǒng) 下的獨白,或者在獨自下的傳統(tǒng)……但是,這一切都已經(jīng)不 能再打動我,離開了青春的勇氣,李敖只是一個學者,一個 歷史學家,一個憤世嫉俗者,他不是作為一顆充滿無限激情 的心靈而存在。 1997年,李敖推出《李敖回憶錄》,風行臺灣。臺灣《商 業(yè)周刊》評價說,“它激起了整整一代人對于李敖的美好回憶”。 P3-6

編輯推薦

  一個年輕人,在星巴克咖啡館里,在大學宿舍床上,在北方春天城市街道邊,完成了自己青春思想的歷程。他對這個世界、這個時代用情甚深,將一切記在心中,溢于筆端,便有了這本書。本書初版于2001年,至今讀來依然動人。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3條)

 
 

  •   知道許知遠,源于高中時聽到的一個電臺節(jié)目,具體講什么已經(jīng)忘記了,從此只記住了一個名字——許知遠,并念念不忘至今?!赌切n傷的年輕人》是他年輕時的作品,雖然他自己在序中說當時的文章帶著明顯的年輕人的青澀與不成熟,但是與我個人卻非常喜歡這部書的風格。身為80后,早已在工作的壓力與生活的壓力下迷失了方向,卻被本書喚醒了那些隨著時光早已遺忘的夢想……你還記得當年的夢想嗎?如果忘了,請讀一下這本書……
  •   那時候我已經(jīng)蒼老,眼睛應該沒有失明,可能也拄著拐杖,可能狂妄之氣已經(jīng)淡去,但是肯定依然嚴肅與認真,依然堅信問答的思想與靈魂。那時候,我也會緩緩地講道:“其實我的樣子,在2001年的《那些憂傷的年輕人》已經(jīng)盡顯出來,那是我的第一本書,那時候我是多么的年輕.....”---許知遠
  •   以前在電子書上讀完一邊,當時興奮不已,心潮澎湃的搜集更多許知遠的書籍,但都沒有這本帶給我的影響深,幾年年后發(fā)現(xiàn)許知遠出了幾本新書,于是捎帶這本一同買下,算是把這本經(jīng)典的奉為一代年輕人的憂傷讀本的著作收藏了!
  •   大學的四個年頭在恍惚間就要走到頭,才開始發(fā)現(xiàn)大學里沒有經(jīng)歷的事情太多。圖書館到現(xiàn)在去過的次數(shù)一個手都能數(shù)出來,校園的戀愛也沒有過,更主要的是原本獨立思考的自己越來越變得盲從。這本書讓我感受到自己還是個年輕人,不要到46年后頭昏眼瞎了再去想這輩子有什么沒做過,或者做過什么也忘了。把握青春,相信命運。
  •   在圖書館里偶然看到的書 打開看了一陣 覺得就像那些聽崔健的歌的曾經(jīng)的年輕人一樣 “走在馬路上 突然就被擊倒了” 于是回來就買下了它 年輕就是他媽的一切啊 我憂傷 不是因為我曾年輕 而是因為我曾是這世界的中心
  •   有時候我會覺得我沒上大學有點遺憾。當然,這是我的選擇。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該走的路,每個時代也都有每個時代的不同。尤其建議&;ldquo;那些憂傷的年輕人&;rdquo;讀讀這本書
  •   許知遠的作品,一直很欣賞,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年輕人本應具有的理性,獨立的思考,批判性以及憂患意識!那些憂傷的年輕人,從迷茫中尋找前進的方向,從困頓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   我是看完這本書后,才寫的這條書評!我是90后,但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歷的迷茫也能在書里找到,許知遠沒告訴我們大學要怎樣過,但他的感悟與見聞告訴我們:按自己最想過的生活來度過自己的大學!我不憂傷,我會好好奮斗
  •   特別喜歡許知遠的《我在麥田里守望》這篇文章,感覺年輕時他和現(xiàn)在的我是那么的相似,我們想按照我們喜歡的方式生活,可是偏偏被各種世俗所束縛。我們都渴望自由,渴望知己,渴望愛情,但是最后的我們還是被這世界所打敗,所屈服了。當經(jīng)歷一番苦痛掙扎后,我們還是變成了人群中的某某,與世界上其他人無異,我也不再是我自己了。
  •   許知遠的文字常常潛伏著一種恰如其分的囂張 那是來自內(nèi)心深處挺拔但不陡峭的思想高度 是一種源自生命本真的成長 成長本身伴隨著鋒利的刺痛 而這也正是青春歲月留給我們每一個人的感動和光輝 愿這樣明亮的光輝在我們身上長久地照耀 溫暖和滋養(yǎng)生命里的好時光
  •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沒有寫多少人,但是寫盡了那時的人的心境,寫出了他的憂慮。特別是他對現(xiàn)在的大學憂慮。我幻想中的大學生活就像他那樣??墒乾F(xiàn)在很少有學校學生能有當時八九十年代的學生生氣、學術氛圍能有二三十年代的學術氛圍好。多余不多說,看書便知
  •   這本書老早就想買了,一拖再拖,終于上個月到手了,沒想到是十周年紀念版,很驚喜
    封皮很好看,以前就看過一本許知遠的書,《祖國的陌生人》。
    對于比我們年長的作家,我一向是以學習的心態(tài)看他們的作品,畢竟經(jīng)歷過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的那個年代,了解許多以前的歷史
  •   誰沒有青春?在我們的青春期也迷茫,徘徊,甚至于憂傷。我覺得許知遠能把我們青春過程中成長過程中那些細小的地方都能寫出來,值得推薦,值得一看。
  •   挺好的一本書,適合一些憂傷的年輕人細讀。
  •   這本書寫出了年輕人的憂傷,讓我反省
  •   公共知識分子許知遠的文章,我非常喜歡,讀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能獲得新的認知。這個時代如此憂傷,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空虛,多讀一些批判,讓自己覺醒吧。
  •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這是個憂傷的年代?
  •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每一句話都好像實在寫曾經(jīng)的自己
  •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看完發(fā)覺,真乃一部勵志大作,力薦??!
  •   憂傷的年輕人,慢慢體會憂傷!
  •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有著屬于自己的憂傷。
  •   你是那個憂傷的年輕人嗎?
  •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   偶然接觸到了許知遠的這本書。本書前三篇讀完,就有要買下收藏的念頭。身為80后,身處現(xiàn)在的世界除了浮躁不安還是彷徨。本書不過是作者個人的一些看法,它帶我領略了遙遠世界的風采,從古至今,由國外至國內(nèi),對現(xiàn)世的擔憂,對如今社會現(xiàn)狀獨特的觀念讓我頗為震驚。像對一些小物如拖鞋的看法,我也非常喜歡??春蠛苓^癮。很久沒有一本書給我這樣特別的感覺。
    作者對國外一些作家和名人的了解和他個人的理解,在我看來都非常新鮮。
    浮躁的時候,心煩的時候,喝口茶,讀篇許知遠的文,心靜許多...
  •   寫出了當下80后年輕人的心聲,我們該經(jīng)歷的心路歷程,這本書里面都有!~~
  •   非常適合年輕且彷徨的我和所有年輕人。
  •   剛看見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了??!年輕人的迷惘,年輕人的無知,年輕人的種種!!我喜歡!!喜歡這本書,喜歡年輕人!!
  •   青春已不再,紀念逝去的美好和憂傷
  •   記憶最深的是許知遠寫他在北大校園學習的那篇,對校園生活無限的懷念。
  •   對于所有年輕或是曾經(jīng)年輕過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在詼諧幽默的語言氛圍中,你會嘗出淡淡的甚至濃郁的憂傷,很飄渺又很真實
  •   我還年輕,我還未擺脫憂傷,想看看這本書,希望能看到自已,也希望清醒后的我,能夠走出憂傷。呵呵,誰不曾年輕?誰不曾憂傷?或許,看了它可以活的豁達!
  •   作者讀了很多書,令人佩服。許知遠是一個如此崇尚靈魂自由的人,而且他是在理智地呼吁我們的靈魂教育。我們的教育真的需要豎起改革大旗了,我們不能在執(zhí)迷不悟了!
  •   以前估計總是被一種“讀書太多影響創(chuàng)新”的理論誤導著,看了這本書,突然感覺自己年輕的時候,看的書太少了,與有思想的人接觸的太少了,現(xiàn)在正在努力追趕中,佩服作者的思想。
  •   許知遠的第一本書 想知道年輕的許知遠的初期的思維模式 這本書不能錯過 !
  •   雖然離這本書出版有一段年代了,但是被理想激勵著的年輕人的心情是一樣的。
  •   非常滿足我的好奇心,70后誕生了中國搖滾之父,那是一群什么樣的年輕人,終于有所了解
  •   內(nèi)容更像是作者自己的雜評和感悟,但是充滿了年輕人的意氣風發(fā)和激情。
  •   年輕人的世界
  •   喜歡許知遠,聲音思想和文字!
  •   難怪一本十年前的書,今天看的人仍然很多。原來,每個人的青春都一樣,都曾滿腔熱血,迷茫,彷徨,不知所措,感動人的還是最初對青春的共鳴。
  •   許知遠是我最近很喜歡的一個作家,為人平和。廣西師范出版的東西我都比較喜歡。
  •   發(fā)現(xiàn)許知遠的書,很值得我們這一代看看
  •   知道許知遠是大學的時候,想讀這本書,能說道自己心里~~
  •   許知遠的書一如既往的好,多年前買過一次,后來丟了,我想想念一個人一樣想念這本書,就又買了一次,重溫舊夢吧。
  •   商品很好。初讀許知遠的文字,有種久違的激情跳動和寧靜淡然,同時還有思想的激蕩,盡管我是90生人。
  •   去看看李敖近期在北大的演講吧,然后不要再憂傷了
  •   這本書很好看!不管過去的路多么辛酸,現(xiàn)在回顧一下都是淺淺一笑,也許正如肖申克的救贖中說的,當年讓你哭的事情總有一天你會笑著說出來!我剛好是去完北大過后沒幾天看完這本書,更加有感覺!作者的語言會在腦子里形成畫面!
  •   這本書一定會讓處于忙碌生活中的我們這群醫(yī)學生以清晰的思想。中國的未來必定一片光明!很佩服北大的才子 希望我可以受到他們思想的洗禮,變得聰穎~~加油!!
  •   不管是書中寫的70s還是80s、90s,處在這一年齡段的年輕人總是會有著書中描述的樣貌。
  •   這本書看了感覺很慚愧 沒有自由的思想 沒有上路的勇氣 沒有獨立的人格 真的是我們現(xiàn)代人缺少的 年輕是生命中最美的時候 應該做自己 吶喊出我們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喜歡什么就去追求什么
  •   第一次讀許知遠的作品,雖說這本書是70年代寫的了,可是有不少現(xiàn)在讀起來還是很有感覺。
  •   看的有點小憂傷,先生的話真讓人懷念
  •   學會不憂傷,要對生活充滿信心!
  •   對現(xiàn)在年輕人有很大的鼓勵
  •   書很好,我們年輕人可以讀讀,
  •   這樣文字是年輕人寫的 年輕人也可以看看的
  •   讀許知遠反觀今日之大學
  •   好深的憂傷
  •   讀他的文章總有淡淡的憂傷
  •   讀來依舊憂傷~
  •   關注許知遠的人,不可不讀。
  •   這是許知遠最好的一本,當年初讀的激動,記憶猶新
  •   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體會,我也很憂傷
  •   書還行,看的我很憂傷
  •   這應該是許知遠寫的最好的一本書了, 只建議買這本,其他的就算了,在路上那些很敷衍
  •   許知遠這本書很好。很好看。
  •   是老師推薦的。許知遠的文筆挺不錯。本書紙質(zhì)也好。
  •   年輕的批判主義精神,70年代的共鳴,可讀
  •   真的非常喜歡這本書,內(nèi)容深得我心。另外就是,書的質(zhì)量也不錯,收在書柜里實在是太棒了!
  •   一本不錯的書,切入點獨樹一幟。雖然,許知遠的觀點我們無法全部認可。
  •   許知遠這位公共知識分子,不愧是一位睿智、思維獨特的才子,他的文字總能使你想到并感嘆些什么,總能讓你在自我膨脹的時候,給你降降溫!
  •   許知遠總是能寫出好書!
  •   喜歡許知遠的文筆,喜歡他的書
  •   喜歡許知遠
  •   書不錯,質(zhì)量可以。挺喜歡許知遠的。沒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
  •   許知遠的書不錯
  •   還沒舍得看,但是許知遠的書,我已經(jīng)期盼好久,現(xiàn)在終于入手。
    好書!
  •   于是再收一本,放在家里,作為培養(yǎng)下一個文藝青年的資本。哈哈
  •   有思想的書,讀后感觸不少。作者有心了
  •   有關青春,有關生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   看起來不錯,比誰的青春不迷茫好多了
  •   那一代人的青春
  •   有一種很濃郁的青春氣息,是80的青春,文藝的青春
  •   回頭看看 不在年輕
  •   許先生筆下那狂妄的年輕歲月于我還有多少呢
  •   傷感的文字,年輕的心靈感應。
  •   重溫了一下剛剛失去的校園生活以及逐漸消亡的激情!
  •   作者能在大學階段就擁有豐富的閱讀量實在令我頂禮膜拜,但最欣賞的是他對事務的獨到見解,尤其在“拯救象牙塔”這以章節(jié)中,作者的觀點讓我這個處在象牙塔的學生不得不嘆服。
  •   還沒讀過 不過買了這么多次當當?shù)臅?這次訂單里的書質(zhì)感是最好的一次 贊?
  •   還沒開始看 不過既然再版了這么多次 應該值得一讀吧 很期待
  •   這本書是我在書店看那有,就在這買了
  •   這是本很有意思的書,語言內(nèi)容都好,讓我在校園時追問自己的校園人生,讓我畢業(yè)后又回憶起自己的那段時光,可以多看幾遍
  •   書挺好的,身為一個95后,一個大學生,讀它有不一樣的意義
  •   還沒有看 但是相信是不錯的
  •   適合在大一大二迷茫期看看,畢業(yè)了就覺得只能回憶久遠了。作者的文筆很細膩。
  •   你的大學應該怎樣過??看看人家大學讀完看了多少書,大學真是來學知識的
  •   朋友推薦的,前面部分并沒有很喜歡,但朋友強烈推薦耐著性子把它讀完了,后面關于大學的部分我覺得寫的很好,決定要去看看西方哲學的書。
  •   喜歡這本書,內(nèi)容還沒顧得上看,不過我喜歡這類硬書皮的書,感覺很上檔次,也有心情看
  •   上大學以后,我一直處于迷茫不知所措的狀態(tài)。在聽完以為老師的課后,買了這本書。然我認識到我不能再這樣了。我一定要改變
  •   還沒看 應該不錯 期待中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