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勒佩尼斯 頁數(shù):3901 字數(shù):320000 譯者:李焰明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何謂歐洲知識分子?
沃爾夫?勒佩尼斯在法蘭西學院歐洲講壇(1991—1992)作出了經(jīng)典闡釋,本書即是該系列演講結(jié)集而成。法蘭西學院幾百年來一直是歐洲最著名的科學機構(gòu)之一,其歐洲講壇享譽世界。
本書專門闡釋了近代意義上的歐洲知識分子的源起、類型和責任,以文藝復興以來重要人物(涉及拉羅什富科、布豐、卡爾?馮?林奈、約翰?溫克爾曼、圣伯夫、保爾?瓦萊里、馬爾薩斯、亞當?斯密、馬克斯?韋伯、卡爾?曼海姆、馬修?阿諾德、朱利安?班達、米歇爾????、哈貝馬斯、皮埃爾?布迪厄、喬治?康吉揚等)和重要思潮為線索,以知識分子的經(jīng)典困境——“烏托邦與憂郁癥”為主題探討了社會的有序與無序;從博物學到自然史的變化,論及世界知識和自然界秩序的確立。貫穿其中的是歐洲精神政治的歷史,并對當下知識分子的責任和使命作出深刻反思。
作者簡介
沃爾夫?勒佩尼斯(Wolf
Lepenies):1941年出生于東普魯士,德國首屈一指的知識精英,柏林自由大學社會學教授,曾任柏林高等研究院院長(1986—2001),并曾在世界多所大學任職。主要著作有:《德國歷史中的文化誘惑》、《憂郁與社會》、《自然史的結(jié)束》、《圣伯夫:現(xiàn)代性之初》等,其《三種文化:在文學與科學之間的社會學》(1990)已成為經(jīng)典之作。
1984年獲亞歷山大?馮?洪堡獎,1998年獲萊布尼茨獎、Joseph-Breitbach獎,2000年獲特奧多爾?豪斯獎。2006年榮膺享有盛名的“德國書業(yè)和平獎”,近年榮獲該獎的有哈貝馬斯、奧爾罕?帕穆克、蘇珊?桑塔格、勞迪奧?馬格里斯等。
2006年“德國書業(yè)和平獎”頒獎辭:沃爾夫?勒佩尼斯“以極大的活力在其他城市和機構(gòu)中撒播自由思想的種子,把各個民族和各種文化帶入和平的對話之中。他用文化學習共同體的希望圖景代替了文化沖撞的恐怖景象”。
《德國新聞報》評論沃爾夫?勒佩尼斯:沃爾夫?勒佩尼斯“是有著科學家視角的作家,是啟迪心智的傳記作者,也是筆觸堅定的散文家,他會證明在行為和知識、道德和科學之間有著一種經(jīng)久不變的聯(lián)系”。
書籍目錄
序言
第一講 烏托邦的終結(jié)與憂郁的回潮:對舊大陸知識分子的審視
一、信念的起源與終結(jié)
二、具有堅定信念的人與多愁善感的人
三、舊大陸的知識分子
第二講 烏托邦思想與憂郁癥
一、伯頓與《憂郁癥的解析》
二、烏托邦與禁止憂郁
三、憂郁癥與權(quán)力
四、宮廷與沙龍
五、資產(chǎn)階級的憂郁:18世紀的德國
六、社會與孤獨
第三講 無聊產(chǎn)生之地
一、引言
二、烏托邦:沒有煩悶也沒有憂傷
三、貴族沙龍和資產(chǎn)階級沙龍
四、內(nèi)在性與內(nèi)部
五、追憶似水年華
六、保爾?瓦萊里與泰斯特先生
第四講 禁止行動與思考之弊害
一、思考與憂郁
二、行動者與思想者:拉羅什富科
三、德國資產(chǎn)階級:不受權(quán)力約束的憂郁
第五講 博物學和自然史:現(xiàn)代性之初
一、引言1
二、從博物學到自然史
三、從疾病分類學到疾病史
四、拉瓦錫時代:期刊作品
五、科學革命和政治革命
六、走向后歷史
第六講 詞與物:布豐
一、風格即人
二、布豐的對手:林奈
三、博物史和文學
第七講 一位算得上是詩人的科學家:溫克爾曼與藝術(shù)史的創(chuàng)立
一、縮略本流行的時代
二、命名與分類
三、藝術(shù)史的創(chuàng)立
四、“不管是否愿意,他必定是一位詩人”
第八講 社會科學之初:人類學家和作家格奧爾格?福斯特
一、旅行家和觀察家
二、理性和感性
三、我們珍貴的文學騎士
四、康德的批評家:福斯特
五、啟蒙時代的懷疑論者
……
第九講 社會學之初:卡爾?馮?林奈和《天譴》
第十講 科學的起源和道德的喪失
第十一講 19世紀的知識分子教會:圣伯夫及其他。
第十二講 20世紀的知識分子教會:從馬修?阿諾德到卡爾?曼海姆和朱利安?班達
第十三講 德國知識分子的背叛:如此甜蜜的合作(1.法西斯主義)
第十四講 德國知識分子的背叛:如此甜蜜的合作(2.共產(chǎn)主義)
第十五講 未來:舊大陸知識分子與歐洲統(tǒng)治的結(jié)束
譯名對照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1530年,在皇家圖書館館長紀堯姆·比代的建議下,弗朗索瓦一世建立了法蘭西學院,它是幾百年以來威望不斷增長的最著名的歐洲科學機構(gòu)之一。我們有理由說,在法國文藝復興中,只有很少的事件能像這個學院的創(chuàng)建那樣對文明的發(fā)展產(chǎn)生持久的影響。學院建在巴黎,昔日的康布雷學院和特雷吉爾學院也建在那里。然而,學院的建筑物始終與其主人的知識地位不相稱,也與其主人所追求的東西不相稱。當比代建議國王把附近一些享有盛名的房屋劃給在索邦神學院附近的這所新學院時,國王加以反對:他不怎么關(guān)心學院的建筑,更多地希望把新學院建立在組成新學院的人選之上。之后,建筑物的這種匱乏成為常態(tài),并且最終成為一個特色。事實上,法國人自豪地指出,克洛德·貝爾納①也沒有固定的實驗室,貝爾納的實驗室只有一個人,進行的卻是第一流的研究,而德國人聲稱作研究需要設(shè)備齊全并配有許多合作者的大型研究機構(gòu)。同樣,始終充滿熱情的朱爾·米什萊②,既贊嘆法蘭西學院,又對其可憐的建筑物和陰暗的小院子感到驚訝。這樣的迷戀已有很長時間不復存在了。持續(xù)不斷的整修已經(jīng)大大地改善了法蘭西學院的建筑。巴爾扎克并沒有簡單地復制《博物史》。他描寫了一個充滿偶然性的社會狀況,這是自然界所不具有的特征。他對社會各階級都作了描述,范圍之廣是動物的幾倍,因為在人類風俗史中,性別的差異是不可忽視的。布豐描寫狼時,只需幾句話就可以概括母狼的特性;而描寫一對夫妻只言片語肯定是不行的。其實,有時,商人的妻子并不比王妃遜色,甚至在許多情況下,君主的妻子還比不上工人的妻子。社會變遷,人世沉浮,市井草民可以一夜間飛黃騰達,成為王宮顯貴;貴族的地位也可能隨時一落千丈,成為平民。而在動物界,生物的這種流動性是罕見的。自然科學研究者使出渾身解數(shù)逐一介紹各類動物的習性,然而,一旦與人類風俗作直接對比,動物世界就立馬變得無趣。人類風俗因不同境遇不同文明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貌,動物的習性在我們看來是并無太大差別的。然而,人們可以像給事物歸類那樣劃分人類,甚至民主化進程也沒有使這種基于博物史模式的分析方法過時。巴黎似乎就是將此理論付諸實踐的最理想的實驗場所。有一種觀點認為“思想始終是一切社會的起點和終點”,巴爾扎克將這句話視為“社會科學的公理”,而巴黎正是“思想之都”④。人們會強調(diào)讀福樓拜和左拉的作品時或隱或現(xiàn)都能發(fā)現(xiàn)布豐留下的痕跡。但是,兩位作家一直致力于小說創(chuàng)作的科學化,這使得他們比巴爾扎克更遠離《博物史》的作者,盡管左拉是因為對遺傳學的癡迷才與布豐保持距離的。
編輯推薦
《何謂歐洲知識分子:歐洲歷史中的知識分子和精神政治》編輯推薦:1.掃描歷史,捕捉歐洲知識分子的靈魂對文藝復興以來歐洲知識分子和知識界的歷史做全景式的掃描,并作出經(jīng)典闡述,涉及布豐、卡爾?馮?林奈、約翰?溫克爾曼、圣伯夫、保爾?瓦萊里、馬克斯?韋伯、卡爾?曼海姆、馬修?阿諾德、朱利安?班達、米歇爾????、哈貝馬斯、皮埃爾?布迪厄、喬治?康吉揚等,思想的靈光,讓人目不暇接。2.歐洲精神政治的歷史長卷生動描繪了一幅歐洲精神政治的歷史長卷,并以二戰(zhàn)前的納粹德國和戰(zhàn)后的民主德國為例,論述德國知識分子何以臣服于納粹等極權(quán)統(tǒng)治,甚而卑躬屈膝,對當今知識分子的責任和使命作出深刻反思。3.知識分子的經(jīng)典困境以歐洲歷史中的代表性知識分子為例,深入闡釋知識分子的經(jīng)典困境——“烏托邦”與“憂郁癥”,宏觀解讀知識分子的心靈和人性。4.更深入的歐洲人文歷史讀過《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你會愛讀這部更深入的歐洲人文歷史。這是一部歐洲知識分子對于社會、自然和人類自身的認知史,是一部歐洲知識分子的心靈演變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