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

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梁文道  頁數(shù):272  
Tag標簽:無  

前言

在我干過的所有文字活里頭,我最恨采訪。之前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調(diào)查受訪者的資料,構(gòu)思可能的問題;之后還得費更多的工夫去把錄音轉(zhuǎn)成文字,反復(fù)修繕其中的空白與缺漏。加上實際訪談的時間,這大概夠我寫出一整周的專欄有余了。  可是,我還是一個月接著一個月地替《讀書好》做完這一系列的訪問。而且在可見的將來,我還會繼續(xù)做下去。除了有同事幫我記錄,省下那最令人害怕的工序之外,主要的原因是我自己就是個習慣被采訪的人,知道訪談的用處。過去四五年來,我平均每個禮拜要被人采訪一次,有時候還真到了口干舌燥心煩意厭的地步。然而,我還是繼續(xù)受訪,能夠回答懂得回答的我盡量回答。因為我把它當成了工作,當成了一種表達觀點的工具,和我寫文章做節(jié)目差不多,只是它更輕省更方便。我不需要動手也用不著在鏡頭前來回走動,只要坐在椅子上等人發(fā)問,然后說話。假如對方夠誠實夠認真,我發(fā)現(xiàn)訪談不失為一個代替書寫和演說的速食手段。假如對方敏感機智,說不定還能達到理想的對話境界,使我的大腦意外孕出一個本來不存在的觀點和想法。做采訪是苦差,但被采訪卻是份美差。  出于這份替人省事的良善用心,也出于對一些人物的好奇和對自己的挑戰(zhàn),我決定每個月要去采訪一個有想法的人。所謂“有想法的人”其實是后來漸漸歸納出來的主題,一開始,我想在《讀書好》這份閱讀月刊做的是個有關(guān)讀書的訪談系列,比方說看看人家的藏書,窺視一下他們的隱私。但這個計劃一開頭就碰上釘子了,首位受訪者董橋先生對后輩一向溫厚,可他說:“這怎么行呢?這種東西千萬不能給人看?!蔽颐靼祝x書的人都曉得私人藏書最能透露自己的隱秘信息。所以近年才會有這么多要求別人打開書房的訪問甚至專書,因為我們都很八卦,愛看人家的私生活。  不,這不是我要做的。既然我自己也不愿意讓記者踏進家門,我又憑什么帶著攝影師去踩別人家里的地板呢?我真正要做的,是探訪一些我感興趣的人物,這些人還都跟書有關(guān),或者是作者也或者只是讀者。并且我相信他們都有想法,能開我眼界,讓我想到一些我自己不會想的事,或許還能令讀者受益也說不定。“有想法的人”聽起來很玄很泛,不過我們知道,這種人其實不太多,尤其在這個城市這個時代。真的,我??捶婚g雜志的個人專訪,記住的真沒幾個。特別是“成功人士”和“名人飯局”里的名人,他們使我覺得成功成名的前提似乎就是不能想得太多更不要想得太與眾不同,于是讀者才可以總結(jié)出一個通用方程式:“你看,每個成功人士都是這么說的。”繼而效法他們,一起成功。所以我不太明白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要去觀賞“與CEO對話”之類的節(jié)目,難道他們不覺得那些人說的東西都很相似嗎?連最近垮下來的方式都很像。  也許這不是受訪者的責任,而是采訪者心里早有一番固定的盤算,無論你說什么,我都能把它們總結(jié)成“勤勞”和“掌握機遇”這幾大元素。說到這里,我不得不評論一下近年流行的那種訪談文體。在那種文體里面,采訪者幾乎比受訪者還重要,他的目光無處不在,他的感想接連不斷;從對方點什么飲料開始,一直到某個最細微最不可察的小動作,全都逃不出“作者”法眼。在這種文體里頭,探訪者的確成了作者,總是毫不厭倦地要人注意他有多聰明,他的文筆又有多絢麗。因為他是作者,所以被他采訪的人就是一篇散文甚或小說里的角色了。  這也不是我要做的。我要最原始最干燥的一問一答,我只要受訪者的想法。所以我不記錄他們的表情神態(tài)和衣著,盡量讓他們用自己的言語呈現(xiàn)自己(雖然經(jīng)過我事后的編整)。這十五人這么有意思,這么不同,我又何必畫蛇添足?因此,我甚至刪去了許多自己當時說過的話,在你看到的文字上偽裝出一個傾聽者的姿態(tài)。假如我存在,那些問題就是唯一剩下的痕跡。所以我把本書編輯原來選用的書名《梁文道對話XXX》改成了更單純更直接的《訪問》。Andy Warhol創(chuàng)辦的雜志不也只是叫做Interview嗎?縱然它早已失去了草創(chuàng)時期的氣息,但這個名字還是利落無匹。  至于書內(nèi)的十五位受訪者,我就不說太多了,也不打算在他們的談話中勉強拉出一條宏大的主線,大家盡可自己翻看。倒是《讀書好》的現(xiàn)任主編鄺穎萱必須多謝,在我脫手編輯職務(wù)之后,她仍容許我偶爾放肆地刊出一篇萬言訪談。大家可別忘記這是份大眾讀物,這等長度的訪問是不少更專門的雜志都收不下的。我最感激的,還是先后幫忙記錄訪問的編輯,以及幾近義務(wù)勞動的攝影家;謝謝你們。

內(nèi)容概要

  本書著名暢銷書作家梁文道的最新力作。梁文道說,這15個人,皆是他感興趣的人,他們都有非常精彩獨到的想法,能做出非同一般的事業(yè),能開他眼界,讓他想到一些他不會去想的事。這15位人物,如一代文章大家董橋,在英美文壇大放異彩的華人作家哈金,在網(wǎng)絡(luò)上砍出一片歷史天空的十年砍柴,以及近年在時評寫作上處于風口浪尖的長平,最近風靡大陸的旅行作家舒國治,港臺文化傳媒界的大手筆詹宏志,思維特出的文化專家趙廣超,等等,在梁文道精心的導引下,縷縷細述自己的社會際遇與文化情懷,種種精彩見解和個人感受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可以說《訪問》正是一道難得的智識、文化與思想的大餐。

作者簡介

梁文道,1970年生于香港,少年長于臺灣,畢業(yè)于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1988年開始撰寫藝評、文化及時事評論,并曾參與各種類型的文化及社會活動。首篇劇評見于《信報》文化版。曾為多個文化藝術(shù)機構(gòu)及非政府組織擔任董事、主席或顧問之職,現(xiàn)為鳳凰衛(wèi)視《開卷八分鐘》主持人,鳳凰衛(wèi)視評論員,中國內(nèi)地、香港及馬來西亞多家報刊雜志專欄作家。

書籍目錄


董橋:讀書、文章、做人
趙廣超:學問是一種手工藝
王貽興:終于成了才子
詹宏志:讀任何一本書都是為了改變自己
陳智德:我的渡輪終會回航
榮念曾:還有很多事情要想,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鄒頌華@Lonely Planet:鬼馬角色扮演
吳俊雄:報答流行文化的奶水
十年砍柴:在網(wǎng)絡(luò)上砍出一片歷史天空
哈金:“既然回不去,就只能往前走下去”
舒國治:清貧的意義
陳云:解毒中文 替天行道
黎智英:黎智英的另一個腦袋
梁家權(quán):小吃總是舊時好
長平:正義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序   梁文道在我干過的所有文字活里頭,我最恨采訪。之前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調(diào)查受訪者的資料,構(gòu)思可能的問題;之后還得費更多的工夫去把錄音轉(zhuǎn)成文字,反復(fù)修繕其中的空白與缺漏。加上實際訪談的時間,這大概夠我寫出一整周的專欄有余了??墒牵疫€是一個月接著一個月地替《讀書好》做完這一系列的訪問。而且在可見的將來,我還會繼續(xù)做下去。除了有同事幫我記錄,省下那最令人害怕的工序之外,主要的原因是我自己就是個習慣被采訪的人,知道訪談的用處。過去四五年來,我平均每個禮拜要被人采訪一次,有時候還真到了口干舌燥心煩意厭的地步。然而,我還是繼續(xù)受訪,能夠回答懂得回答的我盡量回答。因為我把它當成了工作,當成了一種表達觀點的工具,和我寫文章做節(jié)目差不多,只是它更輕省更方便。我不需要動手也用不著在鏡頭前來回走動,只要坐在椅子上等人發(fā)問,然后說話。假如對方夠誠實夠認真,我發(fā)現(xiàn)訪談不失為一個代替書寫和演說的速食手段。假如對方敏感機智,說不定還能達到理想的對話境界,使我的大腦意外孕出一個本來不存在的觀點和想法。做采訪是苦差,但被采訪卻是份美差。出于這份替人省事的良善用心,也出于對一些人物的好奇和對自己的挑戰(zhàn),我決定每個月要去采訪一個有想法的人。所謂“有想法的人”其實是后來漸漸歸納出來的主題,一開始,我想在《讀書好》這份閱讀月刊做的是個有關(guān)讀書的訪談系列,比方說看看人家的藏書,窺視一下他們的隱私。但這個計劃一開頭就碰上釘子了,首位受訪者董橋先生對后輩一向溫厚,可他說:“這怎么行呢?這種東西千萬不能給人看。”我明白,懂讀書的人都曉得私人藏書最能透露自己的隱秘信息。所以近年才會有這么多要求別人打開書房的訪問甚至專書,因為我們都很八卦,愛看人家的私生活。不,這不是我要做的。既然我自己也不愿意讓記者踏進家門,我又憑什么帶著攝影師去踩別人家里的地板呢?我真正要做的,是探訪一些我感興趣的人物,這些人還都跟書有關(guān),或者是作者也或者只是讀者。并且我相信他們都有想法,能開我眼界,讓我想到一些我自己不會想的事,或許還能令讀者受益也說不定?!坝邢敕ǖ娜恕甭犉饋砗苄芊?,不過我們知道,這種人其實不太多,尤其在這個城市這個時代。真的,我??捶婚g雜志的個人專訪,記住的真沒幾個。特別是“成功人士”和“名人飯局”里的名人,他們使我覺得成功成名的前提似乎就是不能想得太多更不要想得太與眾不同,于是讀者才可以總結(jié)出一個通用方程式:“你看,每個成功人士都是這么說的。”繼而效法他們,一起成功。所以我不太明白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要去觀賞“與CEO對話”之類的節(jié)目,難道他們不覺得那些人說的東西都很相似嗎?連最近垮下來的方式都很像。也許這不是受訪者的責任,而是采訪者心里早有一番固定的盤算,無論你說什么,我都能把它們總結(jié)成“勤勞”和“掌握機遇”這幾大元素。說?這里,我不得不評論一下近年流行的那種訪談文體。在那種文體里面,采訪者幾乎比受訪者還重要,他的目光無處不在,他的感想接連不斷;從對方點什么飲料開始,一直到某個最細微最不可察的小動作,全都逃不出“作者”法眼。在這種文體里頭,探訪者的確成了作者,總是毫不厭倦地要人注意他有多聰明,他的文筆又有多絢麗。因為他是作者,所以被他采訪的人就是一篇散文甚或小說里的角色了。這也不是我要做的。我要最原始最干燥的一問一答,我只要受訪者的想法。所以我不記錄他們的表情神態(tài)和衣著,盡量讓他們用自己的言語呈現(xiàn)自己(雖?經(jīng)過我事后的編整)。這十五人這么有意思,這么不同,我又何必畫蛇添足?因此,我甚至刪去了許多自己當時說過的話,在你看到的文字上偽裝出一個傾聽者的姿態(tài)。假如我存在,那些問題就是唯一剩下的痕跡。所以我把本書編輯原來選用的書名《梁文道對話XXX》改成了更單純更直接的《訪問》。Andy Warhol創(chuàng)辦的雜志不也只是叫做Interview嗎?縱然它早已失去了草創(chuàng)時期的氣息,但這個名字還是利落無匹。至于書內(nèi)的十五位受訪者,我就不說太多了,也不打算在他們的談話中勉強拉出一條宏大的主線,大家盡可自己翻看。倒是《讀書好》的現(xiàn)任?編鄺穎萱必須多謝,在我脫手編輯職務(wù)之后,她仍容許我偶爾放肆地刊出一篇萬言訪談。大家可別忘記這是份大眾讀物,這等長度的訪問是不少更專門的雜志都收不下的。我最感激的,還是先后幫忙記錄訪問的編輯,以及幾近義務(wù)勞動的攝影家;謝謝你們。(一)訪問董橋片段梁文道:寫作的人當然也會看很多書,但是剛聽你那么講,我覺得你是完全自覺地從作者的角度去看。比如說,你會很留意人家的文章怎么安排,然后再問自己,換了是我會怎么寫。董橋:書在我手上,它的作者死掉了,我就像在瞻仰他的遺容,他的遺容很靜,一點都不動。這時我的感覺會很靈敏,如果他寫得不好,我看兩眼就扔掉;寫得好,我就會試圖感覺他寫的時候在想什么,他想怎么樣安排。有的作家好在哪里?好在他肯經(jīng)營,而且他讓你看到他的經(jīng)營。過去所有的理論都說不要太經(jīng)營,錯了。那要看你的斧痕有多深,太深太露就不好,有一點斧痕才看到價值所在。例如楊絳的文章,看多了,我發(fā)現(xiàn)真的有斧痕,她的東西一定改過。后來我問她,她果然說有。我想就是這樣,再平淡也要有經(jīng)營。至于張愛玲,我真覺得她好,她好在不怕把她自己全部擺進作品。她是一個現(xiàn)代人,同時又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人,那是我最懷念的時代,她把自己那個時代完全放進她的書,她的文章,她的每一句話里。她又是個天才,不是因為她的小說布局好、故事好;不是,而是她的文字好。她能夠在某個地方巧妙放進一個靈敏的觀察,很平易簡單地就寫出來了。你看的時候簡直想哭,為什么會有人看到這個東西?白先勇也好,可是白先勇的好跟張愛玲不一樣。白先勇是一個貴公子,穿著得很整齊,隨著月亮出來,然后走到院子去,跟朋友聊聊天……他會很著意在這個亭園里面自己的身份是什么。這個亭園這個環(huán)境給他什么感覺,他都會寫得好。張愛玲不同,她可以到處鉆,她根本就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她成了一個鬼。人家看不到她,她卻在整個院子里走來走去,什么都看到了。然后她挑一樣東西來寫,就像摘一朵花,隨隨便便。這就叫做落花流水皆文章,真不容易。梁文道:但她的東西翻成英文就不行了。董橋:當然不好,那種感覺不能用英文講。再從這點說下去,我現(xiàn)在怎么看英文書?又為什么保持看英文書呢?因為我要那個感覺,那種真正懂英文、進到英文世界里面的感覺,這正是現(xiàn)在中國作家最需要的一種東西,就是進入他人的世界。但進去好嗎?進去不?得好,進入哪一個時代的世界,又是一個學問。你要進到現(xiàn)代的紐約、倫敦、巴黎,跟你要進到三十年代的紐約、倫敦、巴黎,完全不一樣,對不對?所以大陸很多朋友跟我講:你們真好,懂得外國語言,你們的文章就有特別的感覺。我承認,因為我懂外文,而且很深入地懂,我就能感覺到那種脈搏。這段過程是很痛苦的,我真的死命去啃。我在倫敦八年,發(fā)奮去讀的有十幾個作家的書,我一本一本地看,Jane Austen、Charles Dickens……(二)訪問梁家權(quán)片段小吃總是舊時好人到一定年紀,就要開始回憶幼時吃過的東西,而且很奇怪,這些東西就算現(xiàn)在還在,也一定不如以前的好。要是被人追問下去,你又答不出個所以然來,通常就會祭出最后一招:“總之味道變了?!边@個“味道變了”或許可以止住對話糾纏的尷尬,但卻止不了別人心里的狐疑。于是飲食的判斷變成了單純的情感懷舊,而懷舊是沒有道理可講的,過去永遠美好,懷念永遠有理。梁家權(quán)樣子年輕,其實已是老資格的傳媒人了。干新聞干了大半輩子,這幾年卻以飲食書寫聞名,人稱“庶民食家”。他的寫作有兩大特點,其一是夠平民,喜談魚蛋菠蘿油多于鮑魚老虎斑;其二則是懷舊,總在洋溢著個人情感的敘事中述說昔年小吃的溫暖可愛。但梁家權(quán)之所以成了食家,并不在于他有多念舊,而在于他真真正正說得出為什么以前的東西就是要比現(xiàn)在好,諸般緣由娓娓道來,很令一般懷舊者解氣,覺得以后說話的聲調(diào)都高了點。這天我們坐在油麻地地標“美都餐室”二樓,俯瞰榕樹頭一帶,難免要從廟街的舊懷起,原來我們兩個年齡不同的人,都已經(jīng)在某個共同的意義上“老”了。梁家權(quán):我最記得那時還有好萊塢戲院,門前那一檔,以前沒什么錢,去看《大軍閥》,狄娜那一套,只夠錢買兩只雞腳食。梁文道:兩只雞腳啜?全場!看狄娜,啜雞腳,哈哈哈哈!以前的戲院門口真有很多小吃啊。油麻地有檔賣白果、魚蛋的。梁家權(quán):以前那些車仔賣“口立濕”,一架車有很多小格的,有酸芥菜又有酸粉葛。梁文道:以前的香港戲院有一種屬于自己的飲食傳統(tǒng)?,F(xiàn)在時代不同了,戲院全變了UA、百老匯那些美式大型連鎖戲院,就連食物也跟著變,只可以吃爆米花。我記得第一個這樣做的戲院是UA。它規(guī)定外面的食物不能帶進戲院吃,你只能在里面買它的東西。梁家權(quán):從前去看戲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我記得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也是進場前買一堆?口立濕”,看完就盤算去廟街吃煲仔飯或者去吃云吞面,很有計劃。去球場看球也是如此,上一趟有朋友請我看南華對曼城,以前我會到大球場看南華對精工。當年大球場里面沒東西吃,但我們會在球場外面買杏脯肉、雞腳、雞翅進去。但現(xiàn)在大球場內(nèi)有很多快餐店,賣的不是炸雞腿就是炸什么的,來來去去也是那些難吃的東西。波已經(jīng)不好看,現(xiàn)在連吃東西的趣味也沒有了!為何要把餐廳全都批給快餐集團做?為何不開放它們?好像我寫過一篇文章說五年前的海洋公園,沒什么好吃的,山上山下都是一式一樣地賣熱狗,有沒有搞錯?為何不弄魚蛋?機場也是,為?么他們不賣豬皮魚蛋呢?那才是香港特色,如果我是一個過境的旅客,能夠吃這些東西多好啊。我真的不明白。人家日本的機場有日本咖哩、拉面和即制的壽司,為何香港機場不做雞蛋仔和魚蛋豬皮這些地道的東西?梁文道:香港飲食文化當中一大隱患,就是我們的庶民飲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大陸有很多雜志都說香港是美食之都,但我反而覺得在香港吃好東西很困難。不論西餐、中菜,你付得起價錢,真的可以吃得很好。但香港飲食上的貧富懸殊真的很夸張,如果你窮,真的沒什么好東西吃,沒有什么好選擇,所有食物都是一樣的,都是在山寨廠做出?。而以前那些小販,他們賣的東西可能是同類,但因為是親手制造,做法一定有差別,結(jié)果始終是不同的。梁家權(quán):例如生腸、雞腎、雞腳,鹵水的制法也各有不同。就算是牛雜,他們會即場放五香粉,不停加水,有時又會放一些不知名的香料??墒乾F(xiàn)在,那些燒賣魚蛋,從街頭吃到街尾都一樣,全是同一家工廠交貨。梁文道:但現(xiàn)在不這樣經(jīng)營又不行,根本負擔不來,今天做小販的成本太高,隨時會被封鋪會被捉。在這樣的情況下,誰會用心在家慢慢弄一些好吃的?當然是去工廠拿貨合算。所以我說二十年前的庶民在香港會吃得比今天?。梁家權(quán):我小時候手上只有幾元,我要好好想一下怎樣花這幾元。那時走路和時間根本不算什么,錢才是最重要的。我?guī)图依锼屯曦浫ゾ琵垰泝x館,可以在英京吃一碗碗仔翅。還未吃得夠嘛,經(jīng)過文華戲院,再在那里吃一串魚蛋和炒螺肉,又站在那里看一會兒唱大戲,買碗雞粥再走。這樣完成一晚的“食程”,卻花得不多,十元之內(nèi),已經(jīng)很豐富。那是我的中學時代,就是七十年代。從前的廟街和上環(huán)大笪地,很多人富貴了還是會回去吃;即使是大排檔如中環(huán)的勝香園,也有人駕名車光顧。有特色的東西,無論貧賤富貴都有人喜歡,平?可以吃富貴的食物,但富貴的人也會向往平民的食物和食制,那為何不嘗試多發(fā)展這一類東西?自從有了小販管理隊后,首先就是掃了那些街邊小吃。但這也還要看整個社會的潮流,不是說政府讓小販再經(jīng)營就是改變。其實飲食是一個趨勢,是一個潮流來的,說不定人心會被某一種思潮所影響,以某種形式重拾懷舊的飲食。好像我小學時期最喜歡吃的菠蘿油,它曾經(jīng)沉寂了一段時間,直至曾志偉開了一間茶餐廳,就是推介菠蘿油的。感謝他令菠蘿油再次流行,也掀起了其他飲食懷舊潮。梁文道:最近幾年開始談保育,香港人才忽然說要集?回憶。但回想一下小販管理隊的出現(xiàn),那是八十年代的市政局議員常說民意支持他們大力掃蕩。他們說收到很多投訴,于是才去封這些鋪。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香港人曾有這樣一段時期,要急于去掃蕩這些東西呢?如果你說在街上吃東西不衛(wèi)生,我覺得是看你怎樣處理而已,日本街頭不也有很多拉面檔。梁家權(quán):你看福岡、博多,人家也有很多大排檔。我覺得香港人若要生存,就是應(yīng)該走這條路,而不是把這些食物檔一一鏟除,將它們?nèi)及岬绞忠?guī)范化的地方,前店看似很干凈,店后卻不堪入目,你拿部DV機去后巷看看吧,那兒的情況十分嚇人。?覺得可以參考日本大排檔的模式,人家雖然在街上,不過可以很潔凈,也有店主自己的個人特色。梁文道:最近有個調(diào)查說街上賣的羊肉串,原來有四成是鴨肉,再淋上一些羊尿,讓肉串有羊膻味。梁家權(quán):有一年我在王府井,在大街吃了一口,立即丟掉,這是什么東西?。窟@樣就是烤羊肉串?梁文道:你真的不要在大陸隨便吃羊肉串啊。我在北京認識一個很有趣的朋友,自己在家煮川菜,煮得很好吃,常在家里擺了幾桌,24小時隨意讓人來吃飯擺流水席。你說上來吃飯,他就會叫你隨便坐。你問他這是為什么,他說他喜歡請?吃飯。起初是我們這些文化界的朋友經(jīng)常上去吃飯,后來消息傳了出去以后,很多陌生人也來了。后來這個朋友索性開一間餐廳,家里繼續(xù)這樣宴客,但餐廳也做得很好。他的川菜這樣好吃,但他說現(xiàn)在大陸人人都吃川菜的原因很簡單:第一是因為中國人的味覺差了,一定要靠味道很濃烈的食物去刺激味覺。第二是因為現(xiàn)在的食材很差。梁家權(quán):現(xiàn)在大陸也像早年的香港般開了很多私房菜,但很多人根本不懂得煮,就以“私房菜”之名來吸引人。那些食客也是傻的,以為有個很private的地方吃飯很好。香港又有些富豪第二代說想搞一間餐廳讓朋友來聚聚,花很多錢在設(shè)計上,但最重要應(yīng)該是食物本身才對吧(三)訪問長平片段梁文道:所以你經(jīng)歷了三次類似的事件。但這三次是不是有很不一樣的地方呢?從九十年代到兩千年初,壓力是很直接的由上而下;但是去年這一次的壓力卻有很大程度來自民間。以前的新聞工作者要冒的風險就是得罪官方的風險,但是現(xiàn)在還多了一種來自民間的風險。以前我們的想法很單純,總覺得有良知的傳媒人一定是代表老百姓在說話。但現(xiàn)在老百姓卻會罵你,給你很大的壓力。長平:這個對我來說感受特別深切。我們感到自己始終徘徊在一條?上,那個壓力隨時都可能使我們崩潰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非常強烈地感到自己是站在老百姓那邊的,我心里總覺得自己是在推動歷史的前進。而且當時的《南方周末》記者確實會被人當成明星,走到哪里都很受歡迎。尤其是在高校,你需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讓自己冷靜下來,因為我們那時候太年輕。還好我們同事都是非常清醒的,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墒堑搅爽F(xiàn)在,你原來以為自己站在大多數(shù)人的那邊,如今卻發(fā)現(xiàn)自己被擠出來了,不知道自己站在哪里了。但是對我個人來說,我覺得權(quán)力和部分網(wǎng)民這兩者還是在一塊的?看起來是網(wǎng)民在罵我或者王千源,但是從很大程度上,那是另一頭默許的結(jié)果。比方說有人在網(wǎng)路上發(fā)帖子號召大家攻擊王千源的家人,帶上什么什么工具,還附上地址。按照中國現(xiàn)有的法律,這根本是違法的。可這種帖子卻沒有被刪,而且派出所不追究。難怪有人甚至猜測這么詳細的個人身份和那些地址是從哪里泄漏出來的。我并不怕爭論,更不怕思想的攻擊;如果只是理念上的爭論甚至戰(zhàn)斗,我雖不好戰(zhàn),但我完全接受。但我怕有人要去我家里干什么,對家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脅。梁文道:如果你說這是長期權(quán)力教育壟斷造成?效果,那為什么從前沒有呢?為什么這種事會發(fā)生在現(xiàn)在,尤其是最近兩年呢?長平:對,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如果從教育系統(tǒng)來說,九十年代之后還是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雖然我對懷舊有些警惕,但是我不得不承認我還是時?;叵氚耸甏?。當時的思想界雖然有某種程度的單一,對國外的東西好奇而且崇拜,往往不加批判地接受;但是它這個門起碼是打開的。風波以后,則有很明顯的收斂。首先一批知識分子遠離,剩下的每個人則都得為自己的生存找理由,尤其是知識分子,紛紛后退到專門的學術(shù)領(lǐng)域。李澤厚當時總結(jié),說這是思想家淡出,學問家凸現(xiàn)。這個說法容易把這個變化說成是主動的,好像是我們的有意選擇。其實在當時的狀況而言,那根本是一種被動的,沒有選擇的結(jié)局。那是整個世代的大事,沒有說某一批人被劃成這個派、那一批劃成那個幫,當時是所有人全部投入同一陣線。但是后來,這些人分散到社會各個角色去。表面上看,這就好像是每個人都委屈了自己,都忍辱負重地活著。其實不然,很多人逐漸找到生存下去的理由,而且他要讓自己活得理直氣壯。我們可能一度選擇背對良心背對過去,但那不是一個辦法,因為你會活得很難受。于是你看很多人都轉(zhuǎn)過來了,找了一個聽起來頭頭是道的理由去改變自己原來的信念。其實整個社會,也在適應(yīng)這個過程,就是怎樣去面對過去。過去我們是講正義原則的,其邏輯是全世界我最正義。資本主義很壞,其他人還在落后的狀態(tài),我們走到前面了,所以大家要跟著我。但后來這個東西很容易就改變了。它現(xiàn)在不再試圖證明全世界我最正義,它現(xiàn)在要證明全世界哪兒都沒有正義。這么多年以來,仿佛就是在傳播一種世間根本沒有正義可言的理論。擴散出去,就出現(xiàn)了大家特別喜歡的話,譬如說“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三聚氰胺出來之后,很快有人就指出惠氏等外國品牌也有毒,可見全世界的商人都是黑心的,沒有人不自私,我們并不算太過分?!?/pre>

編輯推薦

梁文道最新力作,與董橋、哈金、十年砍柴、長平等十五位有想法的書人在《訪問》中相遇。富于趣味的個人心得,不乏獨特的見解,深刻的洞見,一道難得的智慧、文化與思想的大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訪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4條)

 
 

  •   看到這本書,第三頁,已經(jīng)涌出圣迪奧廣告語“你尋找的感覺”。
    所有的訪談都于看似漫不經(jīng)心中進行,就像書中董橋?qū)垚哿岬拿枋瞿菢印八拖袷亲叩交▓@里,隨便一摘,就是一朵花”,采訪者和被訪者之間的對話也充滿“智慧火花”,每頁皆有值得借鑒之筆。然后覺得梁文道果然不愧為香港藝文界與智識界之喉,未有親身“入得”之經(jīng)歷,難以作此令他人“出得”之文。
    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例是,書中有對“失業(yè)知識分子”陳智德的訪談文章,而且起因竟無他由,不過是因此人是他同學至交!梁在小記中所寫“我最驕傲的事,莫過于大學時曾經(jīng)和一位詩人同學”一句,猶令讀者動容。這無論在香港智識界,或在大陸,恐怕都是再難想象的事。
    是值得一讀的書,因為人生經(jīng)驗這類東西,應(yīng)該是如醇酒,歷久而愈厚的吧。
  •   梁文道老師的這本《訪問: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梁文道 著)》我很喜歡。梁老師的自身說話談吐幽默詼諧,讀了以后很受啟發(fā)。
  •   訪問: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梁文道 著)值得讀一讀
  •   董橋先生的訪問放在打頭陣的位置,一開始我覺得是很適合的,因為他是我們大陸讀者較為熟悉的一個作家了。但看完他的部分后,簡直不理解,他把整個閱讀的氣氛都改變了。一開始我?guī)е恍┬\和興奮,后來就有些憤憤不平了。他確實有點太“盛氣凌人”了。

    不過當我把整本書讀完后,心情好些了之后,再回過來看董橋先生的部分就只想笑。

    首先,我想確認一下,董橋真是用華文寫作的作家嗎。
    那么以下文段中的英文,他能不能在中文中找到合適的對應(yīng)呢。
    我對香港有某程度的幻滅,也還有某程度的希望。這地方太淺了,太過instant。我只希望偶然會看到一兩個比較cul***al的東西,白雪仙的《帝女花》我看了,很好??墒悄阏f香港最近十年、二十年,有沒有什么香港人寫的書特別好?這個是非常serious的問題。

    其實,他一直在強調(diào)自己的英文挺好,好到讓人有些羨慕的地步。但他是一個中文作家啊,還是多用中文說話的好,作為中國大陸的讀者我真的不愿意在對一本完全“made in China”的書時還得隨身帶一本英漢詞典。

    他說:“你說大陸有什么好作家?都是些老作家,其他人真的看不下去?!边@句話是沒錯,但他說起來就有一種不可一世之感,感覺他突然變成一個文學批評者,是不成家的那種。帶有個人的偏見,對我們這些小屁孩來說,受他人偏好影響是最糟糕的事。

    除了這個部分,我都是愛的。這是本好書,至少每個人都說了一些真話。
  •   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這是十五個讀書的方向。仔細閱讀訪問,感興趣,便找來他的書來讀。但很奇怪,我剛下單幾天,當當網(wǎng)這本書便降價銷售,只能說不太趕巧。
  •   書感覺很不錯,而梁文道的書我一直都喜歡。最近大概處于迷茫期吧,希望看看那些有想法的人是怎么選擇和生活的。其實很不喜歡當當?shù)睦习?,不過當當?shù)姆?wù)確實沒話說
  •   里面介紹的人都相當不錯。當中最喜歡董橋。梁文道訪問的話題,很直接,認真看還是能得到不少啟發(fā)的。不過并受訪者并沒有直接推薦什么書目,但是卻讓人更認真思考讀書寫文的力量。往簡單里看也行。往深里看,也行。
  •   之前,在當當購買了梁文道的《我讀4》,驚訝于梁文道的學識的淵博,《我讀4》中包羅萬象,是梁文道僅一年所讀的書做的讀書筆記,這次購買了《訪問》,是相信、期待梁文道會繼續(xù)給我?guī)眢@喜~~
  •   一直很喜歡梁文道,這是他和十五個有想法的人的對話,輕松自然的記錄,勵志又有啟發(fā)性,很不錯。
  •   這本書我很喜歡 就像梁文道自己說的 被采訪的人用了幾十年想明白的事情我們幾分鐘就收到了 受益匪淺啊
  •   一直想要的書,梁文道香港為數(shù)不多的知道分子。
  •   不能說每一本,起碼絕大部分梁文道的書都讀過。有了前幾次的閱讀經(jīng)驗,就更期待這本《問訪》,因為我知道,他不會令人失望。
  •   梁文道是我喜歡的作者,他訪問的對象中又有我喜歡的人。書的裝幀很樸素,很平和,是我喜歡的樣子。還有黑白圖片哦。
  •   媒體人梁文道和作家梁文道完全是兩種感覺,書還是不錯的。
  •   梁文道的書是最近迷上的,真的太過癮了讀他的書。
  •   梁文道通過這本訪談,讓我們知道了那么多不同個性的書人,并且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繼續(xù)了解他們。從這些人的話語中,不時會受到一些啟發(fā)。
  •   梁文道的書現(xiàn)在有一種魅力,也許就是時下很多人缺少的吧
  •   書的名字很簡單,訪問的內(nèi)容都是十五個很有想法的書人。他們的人生理解、閱讀體驗,值得普通讀者借鑒和學習。
  •   梁文道的書一直讓人受益匪淺,書中都是一些領(lǐng)域的大人物,看看別人的人生和感悟,對自己今后是很有幫助的。
  •   還沒看,不過我知道自己肯定會喜歡。
    梁文道的每本書都有看,深刻,令人深思,這才是書應(yīng)該有的品質(zhì)。
    期待中。。
  •   梁文道的書 是很值得細細來看的 道出的關(guān)于社會種種關(guān)系的東西很多 值得
  •   平時很少買訪談類的圖書,原因很簡單,內(nèi)容作秀,形式單調(diào),沒有任何參考價值,但梁文道的書非常貼近實際,敢說,敢講。順便推薦下他的領(lǐng)一本書《常識》,個人認為這本書較之新聞 聯(lián)播更具參考價值
  •   梁文道的書值得一讀
  •   梁文道的社評寫很好,包括他節(jié)目中反映的個人觀點這些見解都很不錯。包括他這本書,是為數(shù)不多以采訪為主題歸納不錯的好書。
    從里面可以看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價值觀。
  •   這部書很好 最喜歡梁文道了 他的所有的書我都有了
  •   梁文道的書,必買
  •   內(nèi)容還沒看,書得質(zhì)量很好,只要是梁文道的書肯定不會
  •   很好,梁文道的書,品質(zhì)還是有保證的哦。
  •   喜歡梁文道的一些見解~~
  •   梁文道的書籍一直很有質(zhì)量保證,讀來很有啟發(fā)
  •   就是沖著梁文道和那些受訪的文化人去的,慢慢讀吧
  •   因為梁文道是同齡人中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的人
  •   和蔡康永比較起來,梁文道才是真正的讀書人。
  •   梁文道的文筆,沒得說,精煉、犀利、精悍有力、清新......
  •   喜歡梁文道~挺好~
  •   梁文道的書寫得挺不錯的,很喜歡
  •   讀完這本書,彌補了我對香港文學界的空白。知道香港原來有這么多優(yōu)秀的作家,可惜大陸基本沒有發(fā)行他們的書
  •   腰封小王子,像梁文道一樣去思考~
  •   贊,一如既往的梁文道!
  •   對于想讀書的人來說是一本很好的導引書。
  •   展現(xiàn)了一個、另一個有想法地讀書人的生活處境,人生想法;一個另一個不同的世界;一個另一個選擇;讓人感喟,值得沉思,想要創(chuàng)造。
  •   確實十五個都是一等一有想法有意思的人,不過,起碼有十個,我們永遠看不到他們的作品
  •   關(guān)鍵是有想法的書人,很少接觸到的港臺文藝名人
  •   看第三篇,訪問王貽興,有種淡淡的心酸,他的選擇是對是錯,值不值得,只有他自己知道,外人無從評價,但難免有種失落。他的老師,還有以書抵修電視費用的海辛,如今認真治學的人的處境,實在令人難受。然而,還是感到些許安慰,不管是不是越來越多的人如王貽興般走上了另一條與自己當初設(shè)想不一樣的路,始終還有董啟章、海辛這般的堅守,也希望,走上了另一條路的王貽興們能找到平衡曾經(jīng)與現(xiàn)實的最佳答案。畢竟,雖然現(xiàn)實很骨感,理想?yún)s不能不豐滿!
  •   每篇“訪問”的主人公所呈現(xiàn)的故事值得一讀,不但讀到“想法”,更要讀出他們的“人生”。
  •   是一本挺有深度的書。不同領(lǐng)域的或讀書人或?qū)<医o出他們最樸實,最忠誠的想法,很有啟發(fā)。
  •   喜歡這種很平淡的很文化的感覺,幾天就看完了,看了就有種不想放下的感覺,書也做得很補實,完全不需要對封面付出成本,頂一個了啊
  •   被訪問的都是低調(diào)而又想法的人,梁兄又以“原汁原味”的方式表達。有水平
  •   書中的幾位被訪者均為港臺文化人,他們的讀書經(jīng)歷對后來者值得借鑒
  •   這本書訪問了一些以前從未聽說但今后必將關(guān)注的一些在文化上有造詣的文人,他們的談吐措辭非常得當,他們的思想也非常性感
  •   一直喜歡梁先生的書籍,智慧。看一遍能懂一個,有想法的賢者一點人生智慧,沒算白讀。
  •   讀完一遍還想再次回味,不像現(xiàn)在好多浮躁的書,可以讓人的心沉下來,很好。
  •   很好,訪問的十五個人對很多問題回答挺有意思
  •   我也有想法,我也要寫書!
  •   很早就知道文道兄有這樣的想法,今天終于實現(xiàn)了。
    對于讀書人,這本書是一個節(jié)日。
  •   通常我們都是通過閱讀大師的作品來了解一位大師的智慧,但你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一本本閱讀,更何況有些作品還是乏味的工具書。這本書則通過訪問的形式,為讀者歸納取精出各大師治學理念,處世觀,精神狀態(tài)與心理活動。審人也自省吧
  •   很喜歡這本書
    因為可以從中窺見那些人的想法
    其實還滿有趣的!
    謝謝梁先生?。?/li>
  •   都是愛讀書的人,支持啊
  •   人活著就應(yīng)該有想法,然后再有所作為。這本書應(yīng)該能教會我一些東西
  •   通過此書,認識一批有想法的人,從而更多的認知世界!
  •   可以讓我安靜下來閱讀的書,浮躁很多,能安靜下來,看看別人的想法,看看自己的想法,很好
  •   書裝幀不錯,文筆更是娓娓道來。在物質(zhì)化越來越濃的社會里,難得還有些讀書人支撐著社會的精神。
  •   通過一本書去了解另一個世界,另一個人的想法,尤其是對于出版的想法,受益匪淺
  •   確實是有想法的人
  •   現(xiàn)在看到第十個有想法的人.學習到很多
  •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對于他人的想法我們是可以了解和探討并借鑒的。
  •   很好,讀書讀好書。
  •   書好我真的不說了,我只想說,當當,給力!
  •   能讓你跳出自己的角度來看待讀書這件事。15位受訪者都有能啟發(fā)到讀者的地方。好
  •   道長的書,沒問題,特別是采訪讀書人,很不一樣的角度。
  •   很不錯,愛書的人,都應(yīng)該買來看看
  •   很有意思的愛書人~
  •   第一個采訪的人是董橋,喜歡
  •   也喜歡上一些書人
  •   尚未讀完,但非常喜歡,讓我認識了一些有趣的讀書人。
  •   每讀一本書其實都是想改變自己,里面講了很多讀書人的態(tài)度,受益匪淺
  •   真是很有想法,看完每一篇都意猶未盡。
  •   從各種書人身上學到太多東西~難以企及~卻可以努力~
  •   梁先生是位難得的思想者
    他的書
    必看必買必收藏
    這本書很不錯
    開闊思維
    很喜歡
  •   很精彩的訪問
  •   老公想要的書,發(fā)貨給力,正版。
  •   書中多為港臺名人,不過讀后也受益良多
  •   道長一直很執(zhí)著的在文壇耕耘著,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小故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從一本書里你可以認識15人15本書。期待19號廣州簽售會。
  •   很不錯的書,一看就是正版~以后就到當當買了,書的內(nèi)容還沒詳讀,估計應(yīng)該不錯~贊~
  •   內(nèi)容很好 喜歡這種類型的書 強力推薦喔~~~~~~~~~
  •   十五個有意思的文人
  •   很好的書。開拓眼界
  •   好開心,收到了書,還沒看,不過看上去就很吸引人的樣子
  •   看完了這本書覺得懂了很多東西,也覺得學者真的很有文化~
  •   真心事宜的覺得他們都是有良心的公共文化知識分子
  •   看此書可以擴視野,長認識!聞所未聞,對于大陸的人們可以換一個角度看自己身邊的事與人。
  •   書不太好,與想象的有差距,可讀性不強。
  •   很喜歡文道,書不錯
  •   非常喜歡文道,雖然這是一本采訪集,但卻一樣能看出他和其他人思想碰撞的火花,太棒了
  •   很好的一本書,如果是想從中得到娛樂的人就不要看了。
  •   在自己最踟躕的時候,有一本這樣及時的書實屬難得,固然我們無法復(fù)制大師的思想,至少蘊藏著我們眼中的智慧,人生不一定站得到大師的肩膀上,但能夠以大師的視角看世界
  •   文道德訪問,很有閱讀性。
  •   訪談類的書中很不錯的一本
  •   這本書還可以吧。看完買了三本舒國志的書,還在路上。
  •   最近有點浮躁,讀不進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