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伊北 頁數:248 字數:14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讀伊北的新作《可以暴烈可以溫柔》,很自然地聯想起引發(fā)“諜戰(zhàn)熱”的電視劇《潛伏》,那部作品獲獎無數,路人皆知,骨子里卻是父權制的——男主人公身邊圍繞著等待啟蒙的村姑和富家小姐,而美麗與智慧并重、正義與勇敢之化身的左藍在功能上只是余澤成浴火重生的原因,一旦后者的工作走上正軌,這位“完美情人”也就被編劇終結了。在《潛伏》里,女性角色始終被壓抑,即使是全面勝過翠平的女特務許寶鳳,也只是一枚棋子,被我方男特工略施小計,送進了牢房。在《可以暴烈可以溫柔》里,女性特工第一次成為了觀照的中心,標題已經透露作者的野心:追問戰(zhàn)爭與傳統的女性氣質如何兼容。作者自述道:“……我更想探討的,是女人與戰(zhàn)爭那種纏繞而又糾結的關系。戰(zhàn)爭本身是剛性的,暴力,慘烈,不由分說,是強者的游戲。而女人卻是柔性的,包容,和美,可商可量的。”與此相應,作者沒有從男性鑒賞的視角去品評這些曾經影響歷史的女人,而是細讀其命運沉浮的微妙之處,審視她們身上雙重氣質的沖突激蕩。如果我們放下二元對立的性別觀念,接受作家弗吉尼亞·沃爾芙的觀點——人都是兼具陰性、陽性力量的,那么戰(zhàn)爭無疑是在強化每個人身上的陽性氣質,壓抑陰性氣質,對戰(zhàn)爭中的男、女來說皆是如此。在好萊塢經典戰(zhàn)爭片里,我們經??吹竭@種強化陽性氣質的過程,《全金屬外殼》略帶諷刺地展示了各種訓練新兵的項目,《拯救大兵瑞恩》則刻畫過一個軟弱的翻譯,因目睹戰(zhàn)友被殺,突然變得理性而暴力。對女特工而言,即使是任務需要她施展個人魅力、與敵周旋于沙場之外,仍然是在從事危險而復雜的、技術含量極高的理性活動,是另一個意義上的對陽性氣質的強化。人非機器,對陽性氣質的過度強化會在未來的歲月里產生負面影響,這也是經典影片的常見主題。我們在《生于七月四日》、《阿甘正傳》等影片里看到,許多越戰(zhàn)老兵無法接受“去男性化”的過程,無法融入戰(zhàn)后社會,戰(zhàn)爭殺戮帶來的對傳統倫理的踐踏也是他們一生的心靈重負。即使強悍如蘭博者,也憂郁得近乎抑郁,孤獨地對抗著體制;在《第一滴血》第四部里,蘭博甚至獨自返回越南生活。伊北的《可以暴烈可以溫柔》關注了女特工的戰(zhàn)后歲月,即使沒有香銷玉殞于戰(zhàn)火中,她們也面臨著如何消解陽性氣質、重回傳統社會的問題。比如書中有“邦女郎”原型克里蒂娜·斯卡貝克的故事,她在1946年離婚,幾年后出人意料地被以前的同事、情人殺死。另一位叛逃的女特工伊麗莎白·本特利則在意識形態(tài)上三易其主,終究無法迎接一個安穩(wěn)的戰(zhàn)后生活。女特工的雙重困境在于,若不能變成冷酷無情的戰(zhàn)爭機器,隨時都有生命之虞。張愛玲筆下的王佳芝在最后關頭擁抱了情感,也擁抱了死亡,本書中的《鄭蘋如二三事》正是講述她的原型,歷史上意志堅定的“王佳芝”同樣沒有什么“善終”。說到底,無論如何應對,戰(zhàn)爭都是對女人最極端的一種塑形,也是最極端的一種遮蔽。也許只有借助作家伊北細膩的筆觸,我們才能拂去歲月厚厚的風塵,深入到她們隱秘、含混而又跳躍的內心。陳鐳2011年5月1日
內容概要
筆堪比女文青毛尖的男作者伊北用了一種專屬于80后的自信又自戀的精神挖掘了早已沒落于歷史塵埃中的一群女間諜,奇異地構筑了一段最溫柔最時尚最華麗的間諜史。戰(zhàn)爭的暴烈與女性的溫柔雜糅在一起,彌漫其中的是人性的張力與歷史的慣性互相撞擊的火花。作為男人,你從中能體會到戰(zhàn)爭帶給人的荷爾蒙快感與酷烈;作為女人,你從中能感受到愛恨糾纏的不舍與憂傷。
作者簡介
伊北,男,生于安徽,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除本書外,作者還著有小說《被結婚:親愛的這不是愛情》,隨筆《愛恨都已傾城:私房閱讀民國女子》。
書籍目錄
序
名媛反水記
艷幟:當戰(zhàn)火燒盡霓裳
可以暴烈,可以溫柔:007女郎
愛無界:愛因斯坦情流感
你好,東京玫瑰
溫柔的刺客,勇敢的心:薩波
星光?諜影!
護士卡維爾:愛上升,恨下沉
來自俄羅斯,帶著愛
狄金森的娃娃
洛娜與莫里斯:雌雄大盜的深情
在紐約
何處是你皈依:本特利的遷徙
逃
情場即戰(zhàn)場:月亮女神
馬尼拉·卡巴萊·高口袋
霍爾:一條木腿闖天下
成為索尼婭:勞煩您指條革命之路
蛻變:查普曼的紅發(fā)與深V
瞧,邦德那些花瓶們
川島芳子:本事·小說·電影
鄭蘋如二三事
關露:偷偷地活了之后又偷偷地死去
六“紅”顏
信仰的深度:從《美人計》到《色·戒》
懺悔、豪情與救贖:有關重慶的三種女間諜敘事
后記
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南方女間諜羅斯·奧尼爾曾這樣寫道:“我是一個南方女人,我的血管里天生就流著革命的血,我的第一個關于國家和聯邦的粗糙想法,其實是來自本世紀最優(yōu)秀、最聰明的人那里?!彪m然婚后的羅斯對于政治的觸感與日俱增,但她的思想水平,還不至于到能夠獨立思考國家未來的高度。于是,在華盛頓那些華麗炫美的太太客廳里,羅斯與她的精神導師約翰·卡爾霍恩宿命般地相遇了。約翰來自南卡羅來納,.當過參議員、國務卿、副總統。他來自南方,她也是,作為南部聯盟偉大的先覺者之一,約翰很快就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強大的精神力量,贏得了羅斯的欽佩和愛戴。1850年,卡爾霍恩因病在羅斯常居的舊國會大樓去世。精神導師的離去,給了羅斯很大打擊,在卡爾霍恩病重的日子里,羅斯常常親自前往護理,可即便如此,她還是將孤單一人在精神世界里探索。不過,羅斯可能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卡爾霍恩給予她的精神指引,在她看來,似乎已經能夠幫助她找到未來的路,無論是情感還是理智上,羅斯都愈發(fā)傾向于南方,并日漸狂熱。而這個時候,南北戰(zhàn)爭則像一只夜行的黑貓,已然悄悄靠近。與此同時,隨著年歲日長,羅斯的家庭結構也在發(fā)生變化。小羅斯出生不久,她的父親,羅斯·奧尼爾的丈夫不幸去世。而后,羅斯眼看著他們最大的女兒弗洛倫斯嫁去西部。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她那最大的兒子格特魯德也意外地追隨其父而去……所有的一切,都對羅斯舊有的生活產生沖擊,就像海浪涌上沙灘,一波又一波,不可阻擋。丈夫去世,女兒出嫁,兒子夭折,帶給羅斯綿綿不絕的傷感與惆悵,但是我想,無論怎樣的悲傷恐怕都不能擊倒這個堅毅的女人。在羅斯留下的人像照中,我們總能夠看到她端然側坐,臉部線條堅韌而有力。她目視遠方。換個角度看,舊有家庭結構的坍塌,反倒給了羅斯前所未有的自由。她仿佛一下子從一名拖家?guī)Э?,麻纏在相夫教子的日?,嵥樯畹闹心曩F婦,轉變成了一位堅毅的革命者。身為引人矚目的社交核心,羅斯·奧尼爾·格林對南方的同情很快受到了華盛頓社會各方勢力的注意,很快,“南方”向“野玫瑰”拋出了橄欖枝。她成了間諜。1860年,亞伯拉罕·林肯獲選美國總統,引發(fā)南卡羅菜納州脫離聯邦。到1861年2月,又有六個州宣布脫離聯邦。是年2月7日,獨立出去的七個州聯合起來,采用臨時憲法,并定都蒙哥馬利。1861年3月4日,林肯走馬上任。在就職會上,他宣布脫離聯邦“在法律上無效”,并稱無意入侵南部,但將使用武力以維持聯邦物業(yè)的所有權?;鹚幬妒恪?稍谀莿邮幍臅r代里,長居首都的羅斯卻找到了大顯身手的機會。1861年7月,她兩度向南方傳遞重要軍事情報。雖然羅斯不是身手最敏捷的“專業(yè)”間諜,但是她的名氣,她的社會地位,她所掌握的情報資源,都已經足夠使她在女間諜中名垂青史。獄中的情與景名聲大,動靜大,目標大,羅斯·奧尼爾·格林毫無意外地被捕了。羅斯大概也早預料到了有那么一天,冷靜地安排著家中的一切。先是把二女兒利拉送到大女兒女婿那里,然后便繼續(xù)干自己的事,沒有逃匿。華盛頓的夏天熱得花朵都會枯萎。聯邦特工敲響了羅斯·奧尼爾家的門。他們可能都沒說上幾句話,羅斯恐怕也沒有要掙扎的意思,她冷靜地接受了不速之客的質詢,她當時很可能已經決定為,“南方的分離”獻身。北方人在一段時間內,集中搜集了羅斯“叛變”的證據,其中包括華盛頓地區(qū)防御工事和軍事部署的地圖。特工們把羅斯軟禁在家里,派人看守。1862年1月18日,他們又把她轉移到由舊議會大樓改造的監(jiān)獄。羅斯幼年時代曾經在姨媽的引領下,從這個議會大樓里走向華盛頓的社交舞臺,而今,轉了一圈,她又回到這里,只不過當初的她是攀爬云梯的女子,再進來時卻已經成為階下囚。所幸她那八歲的小女兒羅斯,被允許陪伴她左右。這幾乎成為她被囚禁歲月里的唯一安慰。母女倆曾在獄中合照,背景是一塊訂了木板的窗,泥土地面略顯臟亂,羅斯·奧尼爾·格林穿著下擺盛大的連衣蓬裙,表情淡然而堅定。她坐在窗臺下,右手摟著小女兒。那是個有點嬰兒肥的女孩,她有著卷曲的淺色頭發(fā),穿著淺色的連衣裙,裙角揚得老高。懵懂女兒的相伴,給了羅斯無形的精神支撐。1863年在倫敦,羅斯曾這樣寫給她的女兒:“監(jiān)獄生活的艱難與侮辱,你曾與我共度。邪惡的專制使我們遭受了痛苦。但我希望這一切都不要從你的腦海中抹去,否則你可能會忘記仁慈的上帝是如何將我們救起。”母女情深之外,羅斯在獄中的“不屈不撓”,也是長久以來為人津津樂道的橋段。據說,即使身陷囹圄,羅斯仍舊不忘傳遞情報——以她特有的手段和方式。她把消息塞給來探監(jiān)的女客人,讓她們把東西藏在發(fā)髻里。南方的“眼線”也會從羅斯的窗前路過,他們抬頭看羅斯的那扇小小的窗,窗簾停放的位置以及窗口上點放蠟燭的支數,都代表著不同含義。如此傳說,真假不論,但至少,也算為羅斯的人生傳奇添加了一些辛辣的作料。
后記
當非利士美女娣菜拉出現在《圣經》里的時候,歷史上女間諜的命運,似乎就已經被定型:兩方爭端,:戰(zhàn)爭來襲,希伯來的大力士參孫如同戰(zhàn)神一般,擊垮了娣菜拉所在的村莊,天地變色,萬物滄桑,十萬危急中,原本尋常的娣萊拉放出光彩。她用美色吸引了參孫,并誘導參孫暴露出其致命弱點,進而四兩撥千斤地拿下了戰(zhàn)爭。中國傳說里也有這樣傾國傾城的女人:夏商時期的將領女艾,也曾喬裝打扮來到寒浞的統治中心,四處打探消息,了解民情,為夏朝國君少康未來的勝利,打下良好的基礎。女間諜的人生故事,在尋常想象中,像一朵野地里長出來的野玫瑰,出其不意,風塵仆仆,芳香而有刺,總能以一種冶艷而神秘的超絕姿態(tài),吸引普通人的注意力。生活有時候像缺了胡椒的牛排,太乏味,難免需要聽聽別人的傳奇,來畫餅充饑。男人們在腦海中制造出類似電影《史密斯夫婦》里手戴鉚釘黑皮手套,身穿緊身黑色內衣的安吉麗娜·朱莉的形象。她動不動會給人一鞭子,辣勁十足。而女人們則一邊罵一邊羨慕,恨自己怎么沒有她們那種魅力和手段,恨不得立刻去跟孫悟空學七十二般變化。領略這些,現代人被刺激到,暫時滿足了,他們仿佛吸了一口薄荷醒腦噴霧,精神一抖擻,打了個激靈,又能若無其事地繼續(xù)在庸常而平安的日子里沉溺下去了。讀間諜的故事有心理安慰,因為至少我們還是安全的。不過,我去讀女間諜們的人生,最開始感興趣的地方卻不是女間諜們談了多少次戀愛,騙了多少個男人,撈到多少情報,殺了多少“敵人”……雖然這些都足夠有賣點和看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烽火男女之間的忠誠、掙扎與背叛,精彩似好萊塢大片。但我更想探討的是女人與戰(zhàn)爭那種纏繞而又糾結的關系。戰(zhàn)爭本身是剛性的,暴力,慘烈,不由分說,是強者的游戲。而女人卻是柔性的,包容,和美,可商可量的??蓱?zhàn)爭偏偏很奇妙,它像一支強力激素,打下去:要么使女人變得更加女人,冶艷、誘人、無法抵擋的秀色可餐,像舞娘瑪塔·哈莉、“月亮女神”辛西婭;要么使她們變得更男人,像花木蘭一樣,去買“駿馬”,買“鞍韉”,買“轡頭”,買“長鞭”,收拾好戰(zhàn)斗裝備,也來個“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像書中寫的一條腿的霍爾,能抵“五個男人”的南希,還有總愛穿男裝的川島芳子。這種揚鞭趕馬般的急促變化,在女間諜身上彰顯得特別強烈,幾乎是加入間諜行列的第一天,她們就得明確自己的定位,并且隨時準備好去犧牲。深讀下去,我又喜歡看她們是怎么走向間諜這條道路的。張愛玲說,再可恨的人,如果細加研究,你會發(fā)現他不過是個可憐人。戰(zhàn)爭中的女人們各為其主,當然談不上可恨或不可恨,但讀她們成為間諜之前的人生細節(jié),倒真是能看出些溫柔來。戰(zhàn)爭年代,沒有人天生就想去搞危險的情報工作,尤其是女人,但她們卻紛紛上路。這上路有點時勢所逼的意思,她們用國仇家恨包裹著內心深處的那點溫柔,脫掉高跟鞋,換上戰(zhàn)靴(當然有時候為了工作需要還得換回來),一腳踹開男人們的戰(zhàn)場。我發(fā)現即使再風光的間諜(比如前一陣大熱的安娜·查普曼),也會像平常人一樣,有許多曲曲折折不愿啟齒向外人道的委屈。好比每一家的灶臺,即便再干凈,邊邊角角都能找出刺惱人的油灰-_那是生活給我們的沉淀,不干不凈,不清不楚,剪不斷理還亂。生活不是只有飛揚。傳奇里的女間諜,像走鋼索的人,演繹著浮蕩在半空中的驚險風景,可走上鋼索之前,走下鋼索之后,她們總還能抖摟出一些枝枝節(jié)節(jié)的、與其“任務”相干不相干的人生小碎屑。我們觀望著那些委棄在紅塵里的人生邊角,靜思靜量,轉而,驀地生出一些憐憫,跟著蒼茫茫地念上一句:親愛的孩子,你們受苦了。伊北2011年2月22日于北京鼓樓以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