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搖晃的中國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鳴  頁數(shù):344  
Tag標簽:無  

前言

  序言  辛亥革命前后,搖晃的中國  革命給了國人一個世界上最先進的制度,但卻沒法像魔棒一樣,給中國帶來立竿見影的變化  1911年發(fā)生的辛亥革命,快要一百年了。一個紀念日,到了紀念一百回的時候,無論如何,都會熱鬧一下。況且,1911年雙十這個日子,又是中國帝制告終的開始,走向共和的中國,經(jīng)過了一百年。民主共和思想,是否深入人心不知道,至少在名號上,跟上了世界潮流。就憑這一點,也值得慶祝一番。  說起來,這個革命的發(fā)生,多少有點偶然性。從小的方面說,如果當時坐鎮(zhèn)武昌的湖廣總督不是瑞澂,如果他不是炮一響就像個懦夫一樣挖洞逃走,如果他此前的處置不是那么失當,偶然破獲了革命黨的據(jù)點,又拿人又砍頭,而是當眾把繳獲的革命黨人花名冊給燒了,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軍工程營的槍聲,興許不會變成一場占領武漢三鎮(zhèn)的起義。因為革命黨人這樣零星的槍聲,已經(jīng)響過很多次了,沒有一次成氣候的。就在武昌起義爆發(fā)前的一個月左右,武昌新軍也來過這么一回,但并沒有鬧起來?! 拇蟮姆矫嬷v,如果不是西太后和光緒死后,上臺當政的滿人少年親貴由著性子胡鬧,先是趕走了最能干的袁世凱,得罪了最不該得罪的人,然后又張羅收權,把地方權力收回中央,把漢人的權力收回滿人,革命即使發(fā)生,也成不了氣候。  千不該萬不該的是,在各地立憲派風起云涌立憲請愿的時候,親貴們不答應也就罷了,卻搞了一個皇族內閣,讓各地士紳們心里涼到底--從此之后,中國的事,就由這些生在深宮、長于婦人之手的紈绔親貴包辦,士紳們借立憲分權的希望,被徹底浸在了冰水里。這么一來,士紳們把個滿人王朝恨得牙根癢癢,本來聽不進去的革命黨人排滿的宣傳,忽然就入耳了,真是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盡管讓他們放火,他們還是不敢,但只要有人放火,他們是樂于扇風的。辛亥武昌起義第二天,起義士兵群龍無首之際,逼來的黎元洪一言不發(fā),死活不肯"從逆",但作為湖北咨議局議長的湯化龍卻來了,一來就不走了,連帶著聽他指揮的商團,也參加了革命。正是由于立憲派士紳的幫忙,不僅穩(wěn)住了局面,而且爭得了外國人的同情,說服了黎元洪改變主意,甚至還策動了前來鎮(zhèn)壓的海軍艦隊的反正,因為艦隊司令的參謀湯薌銘,是湯化龍的弟弟。不僅武漢一地,立憲派幫忙革命,其他地方,也都在幫忙革命,有的地方,立憲黨人干脆自己出頭。最初革命的十幾個省,實際上是革命黨人和立憲黨人平分秋色。  盡管說,革命黨人一直處心積慮要策動革命,但革命的形勢卻一直都不夠成熟。尤其是清廷推行新政改革以來,革命成功的機會相當渺茫。盡管革命黨在政界、學界、軍界有諸多的滲透,很多新軍官兵受排滿宣傳的影響,但革命黨人發(fā)動的大大小小歷次起義,好像沒有一次有成功的希望。收買會黨的起義,像是雇人造反,錢花光了,人也就散了。而且起義都在邊邊角角的地方,鬧與不鬧,都沒有什么影響。而新軍的起義,動靜大了一點,但卻總也形成不了規(guī)模,要不就是時機總也不對。最關鍵的是,每次起義,都沒有社會的呼應,基本上是革命黨人單打獨斗--他們一直以為這樣個人英雄式的單打獨斗可以喚起民眾,只手打天下。為此,暗殺成為起義之外最重要的手段,從南到北,革命黨人都在試制炸彈,炸了這個炸那個,可惜,始終沒把民眾的覺悟炸出來,也沒有把清朝炸垮了臺?! 〔荒芊裾J,革命黨人有救國救民之志,但落到實處,往往奪取政權的心情要占到上風,盡管奪取了政權,他們是為了實行最先進民主共和制度,好讓中國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清朝的改革做得好,尤其是預備實行立憲了,他們感覺自己的機會就渺茫??陀^地說,如果不是有日本這樣一個處心積慮不想讓中國變好的近鄰,這樣的近鄰總是借著幫助革命黨人給中國政府搗亂,革命黨人策動起義的本錢會更少,連宣傳的影響力都會受局限。這是因為,清末的新政改革,的確做得不錯。庚子后的亂局,很快就穩(wěn)定下來,經(jīng)濟得到很大的恢復,外國投資增加,中國人自己辦的工商業(yè)也呈現(xiàn)興旺的景象。新政的各項事業(yè),都在穩(wěn)步前進。原來以為會引發(fā)強烈反彈的廢科舉改革,居然平穩(wěn)度過,新學堂遍地開花,雖然問題成堆,但新式教育從此生根。軍事改革、法律改革、官制改革、財政金融改革、地方自治乃至預備立憲,都在穩(wěn)步推行。盡管有庚子賠款的巨大壓力,但各級政府的財政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到辛亥年,朝廷的歲入居然達到破紀錄的兩億四千萬有余,而各地財政,也大多有結余。爆發(fā)武昌起義的湖北,打開藩庫的革命黨人,發(fā)現(xiàn)他們拿下的這個政府,居然有四千萬元左右的存銀。事實上,正是有這些結余,各地的起義者才賴以招兵買馬,擴張軍隊,維持了革命的命脈。新政的推行,不像以往很多論者所說,事業(yè)一塌糊涂,引起了民眾的強烈反抗。新政后期,整體上社會治安良好,大的股匪都招安了,小的匪盜得到控制。所謂民眾對新政的反抗,只有少數(shù)地區(qū)比如山西有對興辦新教育不滿的騷動,有民間結社干草會所謂"燒學堂,打先生"的騷動,但規(guī)模并不大。其他的所謂反抗,主要集中在反抗丈量土地和清查人口方面,但騷動也都是小規(guī)模低烈度的。以往的研究,往往先驗地認為凡是王朝覆滅,必定是政治紊亂,民不聊生,遍地烽火,其實,清末恰恰不是這樣。政治雖然談不上清明,但比起庚子之前,卻要好得多,民眾生活也談不上安定,但比起庚子之前,也要好得多。我們建國后史學界為了驗證清朝腐敗、天下大亂所做的統(tǒng)計,驗證辛亥前一年,整個國家的民變 [實際上有些夸張] 次數(shù),大約一萬起。即使這個夸張的數(shù)字,放到這么大的國家里,實在算不了什么。  但是,主持變革的當家人,畢竟是一個剛剛犯過大錯的集團,而且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集團。像鼓動借助義和團盲目排外這種逆時代潮流而動的大錯,不僅導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國家主權大幅度喪失,而且造成了國家巨大的動蕩和損失,數(shù)額達到四億兩的庚子賠款,等于是在國家經(jīng)濟的血管上開了巨大的失血口。這樣的錯誤,大大降低了這個政權的合法性。由于這樣的一個錯誤,革命黨人持續(xù)排滿宣傳,才有了市場。更多的漢人精英意識到原來這個朝廷是異族政權,從而使大清王朝的合法性進一步降低。剩下來的事,只能辦好,不能辦壞,一旦辦壞,大家就會認為是非我族類的緣故?! ∪欢?,西太后之后少不更事的少年親貴們,卻大大地錯估形勢,不知道自己吃幾兩干飯,居然想通過把權力攬到自己手里,鞏固統(tǒng)治。殊不知,滿人政治能力退化,已經(jīng)有一百多年,而政治格局的滿輕漢重,內 [朝廷] 輕外 [地方] 重,也已有幾十年的工夫,早成定局。滿人中的能人,有經(jīng)驗的政治家,西太后和奕?在世的時候,都得承認現(xiàn)實,而以攝政王載灃為首的這種二十多歲的少年親貴,既無從政經(jīng)驗,也無政治能力,居然敢貿然收權攬權,不壞事才怪。武昌軍興,親貴們六神無主,馬上實行立憲,廢掉皇族內閣,答應所有立憲派的要求,但是已經(jīng)晚了,人們不再給清政府機會了。從后來的歷史看,這不僅是滿人的悲劇,也是中國的悲劇。史家一直在說,辛亥革命期間,袁世凱始終在謀求自己的利益,取孫而代之。其實,在南北談判期間,他倒是竭力想維持一個虛位的清朝帝制,一個由漢人實際統(tǒng)治、大清皇室掛名的統(tǒng)治模式。這個模式,也得到英國和日本的贊同。在他們看來,中國人根本沒有做好實行共和制的準備。顯然,袁世凱在這點上跟他的好朋友,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有高度的共識。這期間,也有人提出可讓孔子后裔和明朝皇族后裔來當皇帝,繼續(xù)維持君主立憲體制。然而,毫無勢力的孔子后裔和明皇后裔顯然出不了山,保存大清虛名的努力,事實上也不可能,即使袁世凱逼使攝政王載灃退位,完全意義上的君主立憲已經(jīng)告成,南方的革命黨人仍然不肯退一步,在情勢上也退無可退,好講中庸的國人,其實從來都不會妥協(xié),共和這一步邁出來,所有參與其中的人,包括前立憲黨人,都騎虎難下,加上所謂最先進制度的誘惑,革命發(fā)生后的中國只能往前走?! 「锩畲蟮奈kU,是會帶來社會的動蕩,甚至導致外國的干涉。這一點,是當初革命和立憲兩派論辯的主題。辛亥革命期間,日本的確考慮過武裝干涉的可能性,只是因為英美的反對而作罷,而革命過程的動蕩不大,也是外國干涉沒有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應該說,從近代革命史角度,辛亥革命算是一場動蕩和破壞比較小的革命。立憲派的高度參與,極大地降低了破壞的程度,而革命黨人,也在刻意減少革命帶來的動蕩。為此,他們不準農民革命,不進行底層動員。但是,另一個他們老早就依賴的勢力,卻趁革命之機登上政治舞臺,這就是會黨,還包括一些綠林好漢。雖然說,跟會黨合作是革命黨的傳統(tǒng),但在辛亥革命過程中,他們還是盡可能對會黨勢力進行了遏制,有的地方,甚至出現(xiàn)了鎮(zhèn)壓。但是,會黨這種中國社會中的準黑社會力量,還是冒了頭。畢竟那么多年革命黨對會黨的聯(lián)絡和利用,不可能一下子斷了關系。從地下冒出來的會黨,對革命后的秩序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各地會黨公開露面,大開香堂,大散海底,在底層社會建立準黑社會的秩序,導致革命黨人聲譽大壞。二次革命,貌似強大的革命黨,在袁世凱的打擊下,不旋踵即土崩瓦解,跟他們不得人心大有關系?! ”M管破壞不那么大,但革命畢竟是一場中國人學習西方的激烈變革。革命后,中國國門上的招牌變了,從一個君主專制的政體,變成了最先進的美國體制,接任孫中山做臨時大總統(tǒng)的袁世凱,也被譽為中國第一華盛頓,世界第二華盛頓。但是,革命后的現(xiàn)實告訴我們,這樣的制度,落到實處,的確大有困難。就整體而言,雖然沿海開放口岸城市的紳商歡迎革命,而內地農村的士紳滿懷疑慮,漢人的官僚在革命進行中,卻罕有為清朝殉節(jié)的。懷念清朝的遺老遺少,都是在革命后民國制度運行之際產生的--民國來了,很多人才覺得前朝其實更好一點,換句話說,民國不怎么樣?! ∶駠k不好,在很大程度上是沒有生成一種新的秩序。然而,新秩序的產生,有賴于現(xiàn)存秩序的穩(wěn)定。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機的粗暴干涉,亂中添亂,袁世凱和他的謀士,錯判形勢,貿然稱帝,袁世凱這個唯一的強人垮臺,秩序的穩(wěn)定,自然無從談起。革命帶來了民主共和制度,但這個制度在中國卻落不了地,落不了地的制度,也就沒法修正,中國回不到更合適的君主立憲體制那里去,因為在上層信奉的進化論歷史觀里,制度的演進,是進化的必然,已經(jīng)進化到先進的制度,任何"退步",都是開歷史的倒車?! ⌒梁ジ锩且粓鰶]有準備好的大變革。這場變革,卻給中國帶來了深刻的變化。革命成功后不久,上海的報紙不無戲謔地羅列了革命前后的變化:"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tǒng)成,皇帝滅,新內閣成,舊內閣滅,新官制成,舊官制滅,新教育成,舊教育滅,槍炮興,弓矢滅,新禮服興,翎頂禮服滅,剪發(fā)興,辮子滅,盤上髻興,墮馬髻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拜跪禮滅,卡片興,大名刺滅,馬路興,城垣欄柵滅,律師興,訟師滅,槍斃興,斬絞滅,舞臺名詞興,茶園名詞滅,旅館名詞興,客棧名詞滅。"其實,新教育、槍炮、律師、馬路這樣的東西,并不是民國才興的,而除了制度變化,其他的變化,都是皮相的,甚至并沒有真的變過來,至少在民國初年是如此。連革命黨人大力推動,強力執(zhí)行的剪辮子和放足,在鄉(xiāng)村世界也成效甚微。放足和禁纏 [禁止纏足] 成效最差,直到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好些地方的婦女依然纏足。剪辮稍好,但堅持不剪的人,也所在多有。民國成立,原本戴在外國人頭上的大禮帽,的確扣在了中國官員的腦袋上,而且他們的手上,也多了根"文明棍" [手杖] 。還不僅如此,辛亥之后,話劇叫文明戲,新式結婚叫文明結婚,放足叫文明腳,連腳踏車,都被叫做自由車。但是,民國之后,正如長袍馬褂依然如舊一樣,瓜皮帽也沒有退出歷史舞臺,依舊為士紳的常服。為孫中山倡導的中山裝,即使在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也只是黨部人員在官方場合的服裝,回家之后,很多人還是袍褂當家。很多在日本學了軍事的將領,在今天留下的老照片上,洋式戎裝,筆挺精神,但平常卻喜歡長袍馬褂,甚至喜歡坐轎子,連上戰(zhàn)場都不例外。自由、民主和文明,離中國人的生活,其實還相當遠?! ⌒梁ジ锩嬲o中國帶來的變化,既不是風俗的變化,西化的習染,也不是新事物的出現(xiàn),零星的現(xiàn)代化,甚至也不是制度的革命。如果沒有革命,清朝如果能正常立憲的話,代議制早晚都會來,西方的法律、政治制度,在新政期間已經(jīng)進來,而且總會生根,所差的,只是技術上到底學誰的問題,而沒有不學的道理。比如法律制度,是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的問題。在我看來,辛亥革命帶給中國和中國人的,其實是持久的制度的困擾和變革的焦慮?! 「锩o了國人一個世界上最先進的制度,但卻沒法像魔棒一樣,給中國帶來立竿見影的變化。中國不僅沒有因此而走向富強,反而更易混亂。很多人都明白,一個有兩千年帝制傳統(tǒng)的國度,驟然實行共和,而且學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美國,其實難免消化不良,但是,人們不情愿看著剛剛確立的進化論歷史觀在自己身上破產,不愿意承認自己跟西方人其實不一樣,沒法原封不動地移植一個"最好的制度",因為這樣,似乎就等于承認自己種族的劣質。于是,只能把混亂歸咎于變革的不徹底,革命不徹底,因此也只好在前進方向上做更激進的動作,革命,再革命,從制度變革走向文化和倫理革命,再則階級革命,把中國社會翻過來,將傳統(tǒng)的結構徹底打碎,建設一個人們誰也難弄明白的新世界。直到今天,人們依然患著求新癥,什么東西,不求最合適,只求最新,最時髦?! 〖词共贿@樣,在情勢上,中國人也退不回去,退不到一個更合適自己的制度狀況中去。其實建立代議制民主當然是必要的,但中國這樣的國度,還是需要一個皇帝過渡的??墒沁^去的皇帝是滿人,是異族,而且已經(jīng)在革命的論述中帶有屠殺漢人的原罪。所以,清朝的復辟,只能是遺老遺少的夢囈,一旦落到地上,連堅定的君主立憲主義者都會因之而崩潰。1917年的張勛復辟,不僅毀了康有為的清譽,也使得一直主張君主立憲的楊度心灰意冷,從此放棄了自己的主義。其他的人,沒有實權的孔門后裔衍圣公做不了,有實權的袁世凱也做不了。誰也做不了皇帝,道理很簡單:中國已經(jīng)共和了,人們只能在"先進的制度"里往前走,除非找到更先進的制度?! ≈袊瞬皇窃诠埠椭贫戎袩o法生存,也不是創(chuàng)造不出好的東西來。幾十年的民國歷史,也有值得稱道的教育,值得驕傲的文化,但是,國人卻很難在共和制度里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秩序。盡管現(xiàn)在的人們回顧歷史的時候,覺得民國還相當不錯,但是當時的人們卻很難滿意那種軍閥割據(jù)、國勢衰微、中央政府政令不出都門的狀況。這個老大的帝國,在進入共和之后,沒有重建一個屬于共和制的秩序,因此,就很難抵御卡里斯瑪權威的呼喚,很難抵御再次革命、不斷革命的誘惑。革命帶來了問題,答案卻是只能在繼續(xù)革命中得到解決。一個原本背著過重的歷史包袱,又在清末歷史中飽受欺凌的民族,學習西方,包括學習引進西方的制度,無論如何都擺不脫工具性的誘惑。所謂的革命,無非是要借助革命的杠桿,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當無論如何都撬不動的時候,不是換一個杠桿,而是接長這個杠桿,用更激進的革命,繼續(xù)撬?! ‘斎?,當年的中國境況,說起來也很無奈。和平變革的希望,只能建立在清政府不犯大錯上,但是,誰也保證不了這個政府不犯錯誤。自1860年中國設立總理衙門以來,中國已經(jīng)被拖進了西方的世界體系,此后中國歷史的演進,總離不開世界歷史的拖帶,中國人不能決定自己的歷史走向,也無法決定什么時候變化或者怎么變化。同光中興,自己對自己說是自強運動,但實際上不過是洋務運動。此后的變革,也大抵如此。本土化的最后抵抗,是義和團,結果被碰了個灰頭土臉,回頭看看,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清朝從新政走到被革命,改革被革命撲倒,在一個兩難之局里。歷史,在這里很無奈?! ⌒梁ジ锩?,以及革命后的一百年,都是值得國人反思的一個艱難的過程。一百周年的紀念,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但愿,人們能想起點什么,想出點什么來,別白過了。

內容概要

一場低烈度的革命,一個大變局的中國。
1911年,歲在辛亥,10月10日夜的零星槍響,將一個疲態(tài)盡露的老大帝國搖晃得如泰山之崩。武昌發(fā)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在中國,第一次出現(xiàn)了沒有君王的政治,在亞洲,第一次有了參眾兩院的民主共和國。
百年激蕩,回望辛亥。大革命,過場的都是大角色,一大堆左右了歷史的燦爛群星。都督的樣兒,黨人的棒兒,名士的案兒,俠客的范兒,八旗的槍兒,新軍的彈兒,幫會的堂兒,暗殺團的膽兒……生旦凈末丑,神仙老虎狗,發(fā)揮得好與孬,都在改變著歷史。其中惆悵低徊與一拍三嘆,直追三國與先秦。
本書化繁為簡,以老辣筆法,全景勾勒晚清民國大班底,追蹤這場中國內部的革命,呈現(xiàn)革命的創(chuàng)世記與諸神譜,講述對我們有特殊價值的一種重要真相。尚武中國,叢林之爭,槍桿與筆桿,暗殺與炸彈,造反與經(jīng)濟,革命與?;?,立憲與新政,科舉與學堂,里里外外,再現(xiàn)原態(tài)。
真相,總在歷史最深處。

作者簡介

張鳴,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長于北大荒。出生趕上鳴放,故曰:鳴。年幼時最大的理想是做圖書管理員,好每天有書看。及長,幻想當作家,變成文學青年。一輩子養(yǎng)過豬,做過獸醫(yī),大學學的是農業(yè)機械,最后誤打誤撞,成了大學教歷史的老師,眾人眼中的學者。一生

書籍目錄

小引 大變局里的那些人
附圖 晚清民國人物群像
年表 1911 年 :中國與世界
序言 辛亥革命前后,搖晃的中國
第一幕 辛亥年,武昌的那些事
辛亥年,武昌發(fā)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
還有一場未遂的武昌起義
芝麻開門
立憲黨人的起義
市民的武昌起義
蔭昌督戰(zhàn)記
瑞澂之走
第二幕 異哉!晚清!
革命是一出又一出不在一個舞臺上的演的戲,演員不同,龍?zhí)滓膊灰粯?。演好演壞,都不愁沒有人看。
惠州:一場好看的國際性起義
萍瀏醴:一場會黨主導的起義
紹興:一個體校的革命事業(yè)
鎮(zhèn)南關:起義故事
黃花崗:革命黨和老百姓
保路運動:都是鐵路惹的禍
第三幕 過場的角兒們
大革命,過場的都是大角色。生旦凈末丑,神仙老虎狗,發(fā)揮得好與孬,都在改變著歷史。
黎元洪:在黎菩薩與黎都督之間
馮國璋:反革命分子的辛亥遭遇
袁世凱與北京兵變:玩走火了的權術操作
黎元洪假手袁世凱:副總統(tǒng)殺了首義功臣
丫姑爺張彪:起義的真正障礙
吳祿貞:士官三杰之死
王金發(fā):山大王做都督
譚延闿:變亂的受益者
張宗昌:一個流氓的革命崛起史
第四幕 末世貴胄:王帽子底下的人
溫順,平和,禮數(shù)還大的八旗子弟,親手惹下大禍,卻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覆滅,連掙扎的心思都沒有。
良弼:凡鳥偏從末世來
端方:名氣最大的犧牲者
載穆:一個殉節(jié)的滿人副都統(tǒng)
拿了洋槍,八旗兵也不中用
辛亥福州旗營的“似抵抗”
清末的殉節(jié)問題
第五幕 誰在革命,怎樣革命
好些積極革命的人,其實原本不想革命,想革命的阿Q,偏又不許他革命。
農民:不許革命
學生:學堂不能碰
女人:戰(zhàn)爭不讓女性走開
幫會:趕個革命的熱鬧
蘇北之一:一場被清兵逼出來的革命
蘇北之二:殺吾仇者吾君也
江北之一:天上掉下個革命黨
江北之二:由革命始以兵變終
江南:商團包辦的光復
上海之一:遠東最大商埠的易幟
上海之二:掠地的風波
浙江:咱們商人有力量
江西:假印章、破機槍和大都督
湖南:白條兒封官記
山東:藝人活演“打登州”
陜西:一省六都督的故事
奉天:一次會議葬送了的獨立
第六幕 匆匆上下的龍?zhí)?br />一臺大戲,總少不了跑上跑下的龍?zhí)住K麄兪沁^眼煙云,誰也記不得。但是,細瞧瞧,他們的戲,其實也挺精彩。
革命中的文明與秩序
革命行進中的享樂
革命的帽子
革命知府與弼馬溫
剪辮子的風波
又見漢官威儀
二三野老眼中的革命
五花八門的革命旗幟
第七幕 暗殺與炸彈
一些革命黨人其實對于暗殺比對起義更熱衷。不起眼的炸彈,在那個特別的年代,起了不同尋常的作用。
革命的炸彈旋律
暗殺乎,起義乎
暗殺團的骷髏
汪精衛(wèi):被一泡屎毀掉的暗殺
沈臧壽:詐取海門
袁世凱:遇刺與當國
第八幕 筆桿子和槍桿子
革命要靠槍桿子和筆桿子,但這兩桿子能折騰出事兒來,還得靠時運。
《民報》:頑童革命黨的涂鴉
《大江報》:不得不說的文字獄案
《循環(huán)報》:一封假電報
《晉陽公報》:山西人的媒體政治
《國風日報》:報紙開天窗的故事
章太炎:名士坐西牢
張繼:革命的棒喝黨邏輯
秋瑾:設計軍制
有支同志軍是這樣煉成的
招兵要招讀書郎
有槍沒子彈的新軍
在新軍與舊軍之間
啊,海軍
第九幕 國人的民主旋律
中國人其實也會投票,只要有人教,都學得會。
預備立憲:中國第一個議會的誕生
臨時政府:搖出民國政府的搖籃
八百羅漢:頭一個國會那點事
小鎮(zhèn)議會:一次地方政權的小范圍選舉
自由擇君:底層民眾自發(fā)的沖動
幫會平等:革命后士兵的民主癥
第十幕 革命經(jīng)濟學
革命首要的是錢,沒錢,即使是革命這樣正當?shù)氖拢矝]戲。革命在前臺唱戲,后臺站著的是利益。
造反要花多少錢
革命錢緊
革命暴力催租稅
革命聲中的稅務司
股票建起革命軍
尾幕 五光十色說民國
后記 我怎么想起寫辛亥來
文獻 主要資料來源
附錄 理解晚清民國的二十個關鍵詞
◎小引 大變局里的那些人
蔭昌 辛亥革命能夠成功,大清王朝倒臺,從滿人方面考慮,在軍事上,有兩個人當是禍首,一個是瑞澂,一個是蔭昌。
瑞澂 標準的八旗紈绔。做票友,斗蟋蟀,抽大煙,養(yǎng)寵物,無一不精。他是鴉片戰(zhàn)爭中被視為賣國賊的琦善之孫, 將軍恭鏜之子。
良弼 清末滿人沒有人才,尤其沒有軍事人才,只是一個大概的說法,要說一個沒有,倒也不是。
端方 清亡之際,名氣最大的犧牲者。一個異族統(tǒng)治的朝代覆亡,犧牲掉的,往往是這個民族極優(yōu)秀的人,端方算一個,良弼也算一個。
載穆這個一直不怎么得志的清朝宗室,雖然回天乏術,但對朝廷守土有責的規(guī)矩,老幾輩子傳下來的觀念,還真的在意,不走不降,就只好死了。
袁世凱當年的北洋軍,人說是在袁世凱練兵之時,就被刻意灌輸了效忠他個人的思想,只知有袁宮保,不知有大清朝。但是,歷史學家其實找不到這方面的證據(jù)。袁世凱練兵,并沒有多少精神教育,所謂的精神講話,是在民國之后的事了。
馮國璋北洋三杰,龍、虎、狗,馮國璋被稱為狗,的確有點狗性。人很聰明,至少是會考試。北洋軍人中,馮國璋是在軍中考上文秀才的,稀罕得跟白烏鴉一樣,得到過李鴻章的贊賞。
黎元洪比較老實,為人謹慎。做軍官從不克扣軍餉,帶兵也比較寬厚。胸無大志,規(guī)規(guī)矩矩,在瑞澂小老婆眼里,是個老實巴交、從來不多說一句話的憨大頭。
薩鎮(zhèn)冰屬于跟嚴復、劉步蟾、鄧世昌等人一同留學英國的福州船政學堂精英,經(jīng)甲午戰(zhàn)火,碩果僅存。在當年那批精英中,他是比較差的一個,貪玩學習不好,成績不佳,但卻不是糊涂蟲。
張彪晚清到民國,從戈什哈發(fā)跡的人,一個是吳佩孚,一個就是張彪。張彪從一般侍衛(wèi)變成貼身侍衛(wèi),然后升堂入室,成了張之洞須臾不可離開的左右手,屬于可以不經(jīng)通報、直接進入寢房的貼心人。張之洞走到哪兒,他跟到哪兒。安全由他負責,事務由他打理,錢財也由他一手掌管。
吳祿貞在當時,是個公認的人才,得到過張之洞、趙爾巽甚至慶親王奕劻的賞識。士官同學,滿人親貴中唯一知兵的良弼,與之交情甚深。正因為如此,吳才得以步步高升。
孫文由于孫中山的個人魅力,總之,他的到達,徹底改變了局面,原來四分五裂的革命黨,一下子就擰成一股繩,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見。這在革命黨的歷史上,是常見的。
黃興在革命黨中是個不大在乎名利的人,為了大局,他此前已經(jīng)可以接受黎元洪的任命。在黃興的提議下,代表們再一次投票,把黃興和黎元洪的位置掉了過來。而黎元洪也表現(xiàn)出風度,表示自己不到南京就職,委托副元帥黃興全權組織政府。
孫武一個拉大旗的人,明明是另起爐灶,建立共進會,卻還要借孫中山的名頭,自家本是武漢人,跟孫中山毫無關系,卻把自己的名字由孫葆仁改為孫武,謊稱是孫文的弟弟。
胡瑛 這位在外國人眼里,外表除了那套綢緞的裘皮馬褂之外沒有什么可稱道的家伙,
現(xiàn)在掌握著鄂軍政府的外交大權,人前顯赫。漂亮值錢的馬褂,胡瑛能一下子套三件,最外邊的一套,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光鮮得一塌糊涂。
程德全江蘇省會蘇州反正之后,連一槍都沒放,為了表示革命必須有破壞,由巡撫改都督的程德全,下令拿大竹竿子挑去了巡撫衙門屋檐的幾片瓦。
焦達峰 和陳作新兩個, 每人身上斜披一個白帶子, 上面寫著“正都督” 、 “副都督”
,下面蓋著都督府的大印。自己過癮,幫里弟兄當然也得一同享福。凡是來求官的,也一律發(fā)條白帶子,由書記官寫上官銜,斜披上就好。
章太炎國學大師,國學功夫,海內沒有不服的,但章門弟子后來說,老師對于政治,比對學問更關心,說起政治,眉飛色舞,說起學問,昏昏欲睡。
徐錫麟原本打算進軍校學軍事,因為眼睛近視,進不了,胡亂待了一些時間,學了點警察的知識,回國了,搖身一變,成了安徽巡警處的會辦和巡警學校的監(jiān)督。
秋瑾不愧是鑒湖女俠,一個女流,留學日本,不僅時??嬷恋?,把玩手槍,也一直在留心軍事。她從容赴死,毫無懼色,要論氣魄,革命黨人還真沒有幾個人能比。
張繼
張繼的武器是一根粗大的棗木手杖,每逢?;庶h開會,他就帶著一干人前去,梁啟超剛要說話,張繼大喝一聲:馬鹿!飛身上臺,舉杖便打。
湯化龍標準的新政時代的名紳,中過進士,在日本留過學,在立憲請愿運動中,是一個核心人士。在名紳如云的湖北,能做到諮議局議長,絕非常人一個。
熊克武到日本留學,原本打算學軍事,但進不了正經(jīng)軍校,只好在民辦的準軍校東斌學堂混了一陣。在里面學會了打槍,也私下學會了制造炸彈,很早就從日本回國,做專門的革命黨。
張宗昌 一個標準的流氓,外國人稱他是狗肉將軍,中國人稱他是三不知將軍——不知自己有多少錢、多少兵和多少姨太太。
閻錫山在日本的時候,也是同盟會中人,據(jù)他自己講,他回國時,曾經(jīng)帶回兩顆炸彈,準備革命用的。但是,回國做了官之后,一直就放著沒用。
張作霖東北的革命,最大的贏家,是張作霖。袁世凱之后,中國的軍閥像點樣的,大多為前北洋軍和新軍演變而來的,只有三個是巡防營出身,一個是張勛,一個是廣西的陸榮廷,一個就是東北的張作霖。
譚延闿一個遠近聞名的才子,少年得志。十三歲中秀才,二十四歲得中清末最后一屆科舉的會元,即會試第一名,破了湖南的天荒。這個將軍,脾氣特別好,人們一邊尊稱他為畏公,私下卻稱他為譚婆婆,誰也不畏他。
王金發(fā) 當年鬧革命,王金發(fā)的家產蕩盡,還欠了不少債。現(xiàn)在做了都督, 就派人挑著銀元,
到處還債。他把外祖父接來紹興享福,擺隊鳴炮迎接,嚇得他年邁的外祖心驚肉跳, 說什么也不在紹興待了,回家不久就死掉了。
李亞東日知會的老成員,當家后馬上令人給他買一套綢子的袍褂,有事沒事就乘四人大轎出行,原來的儀仗,傘旗執(zhí)事照用,前呼后擁,鳴鑼開道,跟清朝的知府一樣。
汪精衛(wèi) 存心了要跟攝政王同歸于盡的。當時還沒有發(fā)明無線引爆裝置,只能靠手搖電話引爆,注定要犧牲一人,汪精衛(wèi)就決定犧牲自己。
◎年表 ? 1911年:中國與世界
1月 中國首部專門刑法典頒布。
2月 臺灣發(fā)起首次斷發(fā)大會。
3月 上海商界成立武裝商團。
4月 廣州起義,七十二烈士葬身黃花崗。
5月 清廷成立皇族內閣。
6月 四川成立保路同志會。
7月 宋教仁在上海成立同盟會中部總會。
8月 湖廣當局下令查封,釀成《大江報》文字獄案。
10月 武昌新軍引發(fā)第一槍,辛亥革命爆發(fā)。
11月 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內閣,任命袁世凱為總理內閣大臣。
12月 孫中山歸國,經(jīng)十七省代表選舉為臨時大總統(tǒng)。
美國 紐約至加州飛行比賽。鐵路建成長度遙居世界之首。
英國 醫(yī)療和失業(yè)義務保險實行。喬治五世加冕君主制繼續(xù)。
德國 軍事演習首次出現(xiàn)飛機。
法國 受邀占領摩洛哥首都,引發(fā)德國派遣戰(zhàn)艦抗議。
俄國 要求擴大在華權益。簽訂滿洲里界約。
日本 新聞言論檢閱制度強化。天皇批準出兵干涉辛亥革命。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第一幕 辛亥年,武昌的那些事芝麻開門武昌起義的成功,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有些偶然性。首先起義的爆發(fā),就有些巧合的感覺。如果不是革命黨機關暴露,黨人領袖逃的逃,死的死,黨人名冊落在了湖廣總督瑞澂手里,傳說他老人家要按圖索驥拿人,加上瑞澂當場處死三個革命黨,更加落實了“鎮(zhèn)壓”的傳聞,等于幫革命黨做了最好的動員,起義能否如此激憤地一哄而起,有那么多新軍參與,還真不好說。起義成功之后,處于“四戰(zhàn)”之地的武漢,居然半個月左右沒有遭致清軍的反撲和圍攻,給各地的“別有用心者”以極大的鼓舞,給了他們機會,到了北洋軍大兵壓境的時候,各地紛紛獨立,噩耗頻傳,即便北洋軍拿下了武漢三鎮(zhèn)中的兩鎮(zhèn),也無奈大勢已去。接掌清朝大權的袁世凱,出于利害計算,也只能跟革命黨談條件,出賣自己的東家了。武昌起義之前,之所以革命黨人不看好武漢,很大的一個原因是他們認為武漢屬于四戰(zhàn)之地,起義發(fā)動,即使成功,也易于遭致四面圍攻,堅持不下來。沒想到,這個中心開花的起義,不僅守住了,而且最大限度地把革命輻射開來,一舉大獲成功。其中除了滿人親貴自毀長城,漢人官僚不樂幫忙的原因之外,很大的一個因素,是革命黨人意外地撞上了一個有錢有槍的寶庫,喊了一嗓子“芝麻開門”,門就真的開了。當時武漢的新軍,一共一鎮(zhèn)一混成協(xié),共計一萬一千多人,巡防營不多,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起義前,大約兩個標[團]調往四川鎮(zhèn)壓保路運動[其中兩個營在宜昌]。剩下的部隊,不到萬人。起義爆發(fā),有五個營和兩標[團]——一個騎兵團和一個旗人組成的團沒有響應起義,而起義部隊,不過兩千余人,加上后來加入的陸軍小學的學生和零散的士兵,當事人回憶說有四千人,但實際上大約也就不到三千人。只是,起義軍比較兇悍,未響應起義的部隊,不是被消滅[旗人團],就在跟著鎮(zhèn)統(tǒng)制[師長]張彪做了一些零星的抵抗之后,自己散掉了,并沒有對起義軍構成威脅。但是,武漢這么大,僅憑著三千人,要想守住,幾乎是不可能的。按情勢勢必要擴軍,擴軍就得有錢,有槍。在當時,沒有政治動員的情況下,沒有人會不拿錢來當兵的。如果革命黨人拿下的武漢,是一座沒錢沒槍的空城,這些一向窮極無聊的革命黨,真是沒法可想了??扛锩鼰崆槭菦]戲的,因為起義的三千人,有理想和熱情的,還不足半數(shù)。非常幸運的是,瑞澂留給起義者的,是一座有大量現(xiàn)金和武器的城市。藩庫[布政使的財庫]里有存銀一百二十余萬兩;銅幣局存現(xiàn)洋七十余萬,銀八十余萬兩,銅元四十萬;官錢局有銅元二百萬,官票八百萬張,未蓋印的官票兩千萬張,洋元票二百四十萬張,庫銀二十萬兩,現(xiàn)洋三十萬元,湖北財政存款總計有四千萬余元。而且,漢陽兵工廠里,還存有大量的報廢的銅炮,可以用來鑄造銅元。錢不成問題,光有錢,沒有軍械,擴軍也難。但是,湖北自打張之洞編練自強軍起,到武昌起義時,已經(jīng)有二十余年的歷史,歷年購置的武器非常多。從德國買的七九毛瑟槍一萬余支,從日本買的六五步槍一萬五千支,加上中國最大的兵工廠在漢陽,漢陽造的步槍有好幾萬支。這些槍除了裝備軍隊,大部分都存在軍火庫里。庫里還有一些山炮、野炮和要塞炮,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太多的馬克沁機關槍。這樣大批的槍械,裝備幾個師都綽綽有余。就這樣,起義軍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擴充到了五個足額的協(xié)[旅],原來的三千人,幾乎都做了軍官,起義時僅僅為正目班長的熊秉坤,搖身一變,就成了協(xié)統(tǒng)[旅長]。起義軍在短時間內,就發(fā)展到兩萬多人,是起義前整個武漢軍隊的兩倍還要多。起義的第四天,革命軍就自稱有八千人,而外界則傳說他們有二萬五千人。盡管是在今天看來具有充分正當性的革命起義,也沒有多少人投身進去,只要是招人當兵,就得發(fā)軍餉。軍官由于都是原來具有革命熱情的,錢可以少點,無論官大小,一律每月二十元,但士兵卻不能少,每人每月十元。錢發(fā)下來,很多新兵就把錢拿回家了。在這些人看來,即使參加革命,也無非當兵吃糧,找個掙錢養(yǎng)家的職業(yè)。從當年留下來的老照片看,好些革命軍的士兵,腦袋后面還拖著辮子。所以,沒有錢,兵招不來,沒有槍,招來了也沒有用。當然,這樣的新兵,沒有經(jīng)過訓練,招來了,即使有槍,也沒太大的用。大部分的士兵,穿上軍裝,連裝彈和射擊都不會。看當時的老照片,革命軍的陣地,根本不講究什么散兵線,士兵們居然密密麻麻地排在一起,人擠人地排在一起射擊,只消對方有子彈打過來,高低合適,肯定就會傷亡。但是不這樣,兵也許就散了。當時就有人認為,這樣擴軍,人雖然多了,老兵分散在各處,但戰(zhàn)斗力很可能還不如原來那三千人??墒聦嵶C明,恰是這樣的擴軍,成了大事。新軍已經(jīng)練了幾年,但整個國家還處在不怎么會打新式戰(zhàn)爭的狀態(tài),所有的新軍舊軍,都沒有經(jīng)過戰(zhàn)陣,一提到打仗,首先想到的就是武器、兵員。一聽說武漢的起義軍已經(jīng)有了五個協(xié),湖南和江西的巡撫,立刻感覺自顧不暇。聽話的河南人,派了兩個營的新軍加一個巡防營來到武漢北邊,領兵人一聽說起義軍人數(shù)眾多,嚇得一槍都不敢放,馬上派人跟起義軍聯(lián)絡,詐稱投降,虛與委蛇。一直拖到10月底,北洋軍兩個鎮(zhèn)到齊,清軍的反撲,才算正式拉開序幕。在這半個多月里,在上海、天津、北京的報界鼓噪下,全國上下,不是人心惶惶,就是歡欣鼓舞。武漢革命黨人的實力,被嚴重放大,報界甚至傳說武漢的革命黨,已經(jīng)聚集了三萬多人,而且都是受過多年新式軍事教育的,槍械精良。連北京的官僚富商,在袁世凱到來之前,都紛紛逃亡天津租界。在這半個月里,湖北各地紛紛起義,就連臨近的湖南和江西,也先后獨立。在武漢保衛(wèi)戰(zhàn)開始拉鋸的工夫,內地十八個行省中有十四省先后獨立,清朝大勢已去。顯然,如果清軍在起義后馬上反撲,起義軍能不能守住武漢,很難說的。而清軍之所以沒有這么做,非得準備充分,調集了充足的兵力才動手,很大程度上,是顧及擴軍之后義軍的規(guī)模。北洋軍雖然訓練不錯,但畢竟也是沒打過仗的軍隊,這樣的軍隊,作戰(zhàn)時只能機械地考慮敵人兵力和火力。義軍那實際上沒有什么戰(zhàn)斗力的五個協(xié),充分地起到了嚇阻清軍的作用,給造反者留足了空間和時間。當然,這樣的義軍,在日后跟北洋軍的戰(zhàn)斗中,肯定是不中用的,即便他們中有人有革命熱情,后來還來了革命黨號稱知兵的領袖黃興來指揮,也只能節(jié)節(jié)敗退。但這不要緊,只要舉國皆變,北洋軍一地的勝利,也救不了清朝的性命。曾經(jīng)做過鄂督的清朝大員陳夔龍后來感慨說,在事變之初,他曾提議派兵火速平亂,但中樞久拖不決,失去良機,事遂不可為。其實,朝廷火速不了,有武漢金庫里的銀子的功勞。袁世凱與北京兵變:玩走火了的權術操作1912年,是民國元年。這一年的2月,清帝退位,民國正式告成。袁世凱成為一些國人心目中的“中國第一華盛頓,世界第二華盛頓”,欣然接下了孫中山讓出來的臨時大總統(tǒng)。不過,他想要最終就任,還有一個小門檻要跨,就是要南下南京當這個總統(tǒng)。其實,在設置這個門檻之前,孫中山還設了另一個門檻——策動臨時參議院,把他在任時候的美國總統(tǒng)制,改成了半總統(tǒng)制,即所謂法國體制。總統(tǒng)和內閣之間,添加了一個總理。害得民國請的美國顧問古德諾,大呼胡鬧,不明白為何中國要學糟糕的法蘭西。這一切,袁世凱都看在眼里,雖然他未必明白美國體制和法國體制的名堂,但他那些留過洋的幕僚,會告訴他這是怎么回事?;潞3粮《嗄甑乃?,這些所謂的門檻,無非是孫中山想把他這只老虎的牙拔了,再把他裝進革命黨設計籠子里??墒?,袁世凱并不在意這些,對他來說,只要做了總統(tǒng),一切都好辦。在他的思維框架里,總統(tǒng)就跟皇帝一樣,只消坐上這個位置,大權就是咱的,些許小把戲,根本無礙大局。所以,袁世凱對這倆小花招,都一口答應了。答應得太痛快了,孫中山倒有點放心不下,急忙派出一個由前翰林蔡元培領銜的高規(guī)格迎接使團,北上前去,迎接袁世凱南下就職。2月27日,蔡元培、宋教仁和汪精衛(wèi)等迎袁專使到達北京。立刻袁世凱盛情接待,下令打開正陽門,讓專使們從昔日皇帝進出的門進到內城來,享受無限的尊榮。不僅一口答應南下就職,并且大宴專使,氣氛極為友好而熱烈??墒?,就在專使被美酒和諾言的米湯灌得迷迷糊糊,陶醉于使命達成的迷夢之際,29日夜,北京突然發(fā)生兵變,變兵非常準確但又有分寸地直接攻擊了專使的住所,逼得他們倉皇逃到外國人開的六國飯店,有人據(jù)說連鞋都沒來得及穿。隨后查明,兵變的部隊,是北洋嫡系曹錕的第三師。據(jù)當日在場的齊如山回憶,說是亂兵不大像是成心作亂的烏合之眾,上街搶劫,蒙頭蒙腦,縮手縮腳,都不知道該搶什么好,也不大有傷人的意思。齊如山還在街頭給亂兵做好一陣“搶劫顧問”,告訴他們什么值錢。而據(jù)當時的第三師的一位參謀回憶,在兵變發(fā)生之前,袁世凱的大公子袁克定,曾經(jīng)兩次找北洋宿將們嘀咕袁世凱南下就職的事情,認為這樣對袁世凱不利,對北洋軍更不利,興許北洋軍就成了沒娘的孩子。最后一次直接找了第三師的曹錕和一些軍官,挑明了要找點人,圍住專使的住所,放幾槍,叫喊幾嗓子“宮保[袁世凱]走了,我們沒人管了!”把這些人嚇走。雖然說,此說沒有旁證,但這樣的詐術,此前袁克定也干過。在袁世凱已經(jīng)跟南方達成協(xié)議,清室卻在猶豫退不退位之際,他居然跟北方革命黨人合作,收買好些人力車夫,在東安門放槍扔炸彈,嚇唬小皇帝。同時暗中囑咐警察,不要干預。這種伎倆,跟此番兵變,簡直異曲同工。所以說,袁克定辦這種事,是太有可能了。曾為袁世凱心腹幕僚的王錫彤當日在京,據(jù)他講,當天夜里,袁克定于兵變鬧得正兇之時,前往袁世凱府邸,“雜亂兵中,數(shù)小時始得達”。兵變發(fā)生,袁大公子居然可以混在亂兵里。當然,可能的是,袁克定的計劃,僅僅是嚇唬人,但碰上曹錕這種憨貨,生生把事給辦砸了。原本是不多的人出來嚇唬人,結果整個師都出動了,事情鬧大,燒搶的地方太多,傷及袁世凱的面子。所以,事情過后,曹錕狠狠地被罵了一頓,嚇得他差點尿了褲子。當然,這種事,實在也是難以掌握,那個年代當兵的,有機會起哄搶劫,沒有不樂意的。所以,事一旦鬧出來,就越鬧越大,剎不住車。不僅北京發(fā)生了兵變,后來天津和保定也起哄式地跟著兵變了。袁克定為了趕跑專使編出的故事,最終還真的嚇到了一些北洋軍人。關于兵變,還有另外的說法,身為當時北洋軍人的馮玉祥就認為,曹錕的兵,原本紀律就不好,兵變不是袁世凱的陰謀。而時為第三師旅長的陳文運,就認為兵變的原因是強行剪辮,以及停發(fā)恩餉和米貼[戰(zhàn)時的補貼]。但是據(jù)說,恰是因為陳文運是洋學生,袁克定布置的時候,沒敢告訴他,怕他死心眼不肯干。顯然,如果兵變是因為紀律不好,或者經(jīng)濟要求沒滿足,已經(jīng)變了兵斷然沒有回營的道理,他們不會不知道,在任何時代,兵變都是砍頭的罪過。所以,兵變更大的可能,還是設計好的陰謀。當然,話說回來,作為北方人,袁世凱的確不喜歡南京。況且,在中國歷史上,政治地理從來都是北強于南,在南邊定都者,大多為偏安之局。所以,盡管所謂把袁世凱弄到革命勢力較大南方,調虎離山的策略,只是孫中山的一廂情愿,因為在今天看來,當年的南方,也未必就革命氛圍有多濃烈,而北方一樣也有革命黨。只要袁世凱做了總統(tǒng),北洋軍自可以調來自衛(wèi),不愁鎮(zhèn)不住東南半壁。但是,如果能不走,袁世凱還是不想走的。因此,袁大公子和曹錕雖然闖了禍,但畢竟打消了迎袁專使的念頭,屬于自家人好心犯錯誤,這個錯誤多少也有幾分合自己的心意。所以,罵過一頓,也就了賬。曹錕還做他的師長,參加兵變的人,更是沒有可能被追究,而袁大公子,則依舊翻云覆雨,玩他的權術。這樣的結果,讓人分不清到底這些把戲究竟是袁公子自己的主意,還是得到他老爸的首肯呢?只是這樣一來,亂兵被姑息了,軍人干政的禍端卻開了頭,東也是東洋刀,西也是東洋刀,民國沿著這條路,一步步走上了軍國軌道。以至于后人一想起民國,就會想起軍閥來。

媒體關注與評論

張嗚的文章是我一向喜歡的——有思想,有見地,有學問,無官腔,十分好讀?!  字刑熳x張嗚的文章既可以作輕松的享受,也可以從里面學到很多近代史的知識,可以說是讀史的捷徑?!  盍阄矣X得在大學里張嗚是比較稀有的教授,民國時像他這樣的教授并不稀有,在當今大學里,卻是太缺也太少了?!  |張鳴用材料和邏輯把很多問題講得很清楚,事實和邏輯結合起來就可以說清楚很多問題,是很有說服力的?!  貢熚覀兡懿荒苷业秸娴臍v史?現(xiàn)在有學者零零碎碎、點點滴滴在做這個事情,就是告訴你們,你們知道的這些事情在當時不是這樣的。張嗚做的工作,就很重要?!  惖で嗫赐笜寳U子,了解鋤把子,張嗚抓住了這兩個要點,中國歷史的真相就能說個八九不離十了。我對他的理解,有時候也經(jīng)常是我對我自己的理解?!  獏撬紡堷Q寫史的方法像唐德剛,他的文筆是恣肆汪洋的、帶評夾敘的,非常好。  ——梁文道

編輯推薦

《辛亥:搖晃的中國》晚清民國大變局;從這里,讀懂百年中國!1、一盤很大的棋!2011年,辛亥百年沖擊波,海峽兩岸盛典迎接,要下一盤很大的棋。新年1月開始,超千萬人氣教授張鳴首發(fā)力作《辛亥:搖晃的中國》,聚焦大清王朝最后歲月、民國肇造第一篇章,領銜角色有袁世凱、馮國璋、黎元洪、張宗昌、譚延闿、汪精衛(wèi)、張彪、吳祿貞、蔭昌、瑞澂、良弼、載穆、端方,等等,好似一部從晚清到民國的百年動作大片。研究這一類歷史人物,《辛亥:搖晃的中國》以了解之同情的態(tài)度認為,制造過量的英雄,結局是沒有英雄。2、一部揭開百年真相的國史讀本!正如今天維基解密和阿桑奇的背后故事,真相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辛亥:搖晃的中國》潛心研讀原始資料和真實案例,開門見山解析武昌起義真相,為什么能成功于一次偶然的事件,當初這個看似必敗的起義局面,何以居然使得中華帝制大停擺?追尋歷史的真相,永遠是這么重要。人說右派文筆喜歡說真話,說經(jīng)過思考的真話。細看辛亥革命全景圖,晚清民國大變局,歷史成敗關鍵也許只有1%,今天讀懂辛亥你會明白100%。3、一段精彩不輸三國的歷史!百年中國,回望辛亥——農民:不許革命;學生:學堂不能碰;女人:戰(zhàn)爭不讓女性走開;幫會:趕個革命的熱鬧;陜西:一省六都督的故事;山東:藝人活演“打登州”;浙江:咱們商人有力量;江西:假印章、破機槍和大都督;湖南:白條兒封官記……去臉譜化的歷史,檢討國民復雜人性;講細節(jié)性的故事,重尋百年變局源頭。革命者、立憲派、?;庶h、投機客,虛虛實實,停停漲漲,教科書上呆板的人被這些瑣碎撐起來,就有血有肉,活了。4、《辛亥:搖晃的中國》讀懂尚武中國!清末時髦之一,就是提倡尚武精神,號召士人棄文從武。人們到了日本,尋找日本強大的原因,說是西方乃至日本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有這尚武精神?!缎梁ィ簱u晃的中國》獨家奉獻1911年日本繪制的武昌起義地圖,特別附錄理解晚清民國的二十個關鍵詞,首義、情勢、會黨、尚武、軍國、留日、八旗、殉節(jié)、商團、學堂、辮子、旗幟、暗殺、炸彈、報禁、新軍、國會、選舉、軍費、稅金,讀懂這些微博摘錄,要比說一句萬惡的舊社會管用得多。如果有人看了此書,不再像過去那樣,把這場革命符號化,從歷史書的雷池里爬到了邊上,我就心滿意足了?!獜堷Q去臉譜化的歷史,檢討國民復雜人性。講細節(jié)性的故事,重尋百年變局源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辛亥:搖晃的中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73條)

 
 

  •   1、一盤很大的棋!2011年,辛亥百年沖擊波,海峽兩岸盛典迎接,要下一盤很大的棋。新年1月開始,超千萬人氣教授張鳴首發(fā)力作《辛亥:搖晃的中國》,聚焦大清王朝最后歲月、民國肇造第一篇章,領銜角色有袁世凱、馮國璋、黎元洪、張宗昌、譚延闿、汪精衛(wèi)、張彪、吳祿貞、蔭昌、瑞澂、良弼、載穆、端方,等等,好似一部從晚清到民國的百年動作大片。研究這一類歷史人物,本書以了解之同情的態(tài)度認為,制造過量的英雄,結局是沒有英雄。
    2、一部揭開百年真相的國史讀本!正如今天維基解密和阿桑奇的背后故事,真相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缎梁ィ簱u晃的中國》潛心研讀原始資料和真實案例,開門見山解析武昌起義真相,為什么能成功于一次偶然的事件,當初這個看似必敗的起義局面,何以居然使得中華帝制大停擺?追尋歷史的真相,永遠是這么重要。人說右派文筆喜歡說真話,說經(jīng)過思考的真話。細看辛亥革命全景圖,晚清民國大變局,歷史成敗關鍵也許只有1%,今天讀懂辛亥你會明白100%。
    3、一段精彩不輸三國的歷史!百年中國,回望辛亥——農民:不許革命;學生:學堂不能碰;女人:戰(zhàn)爭不讓女性走開;幫會:趕個革命的熱鬧;陜西:一省六都督的故事;山東:藝人活演“打登州”;浙江:咱們商人有力量;江西:假印章、破機槍和大都督;湖南:白條兒封官記……去臉譜化的歷史,檢討國民復雜人性;講細節(jié)性的故事,重尋百年變局源頭。革命者、立憲派、?;庶h、投機客,虛虛實實,停停漲漲,教科書上呆板的人被這些瑣碎撐起來,就有血有肉,活了。
    4、一本書讀懂尚武中國!清末時髦之一,就是提倡尚武精神,號召士人棄文從武。人們到了日本,尋找日本強大的原因,說是西方乃至日本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有這尚武精神?!缎梁ィ簱u晃的中國》獨家奉獻1911年日本繪制的武昌起義地圖,特別附錄理解晚清民國的二十個關鍵詞,首義、情勢、會黨、尚武、軍國、留日、八旗、殉節(jié)、商團、學堂、辮子、旗幟、暗殺、炸彈、報禁、新軍、國會、選舉、軍費、稅金,讀懂這些微博摘錄,要比說一句萬惡的舊社會管用得多。

    真正的歷史是集體遺忘的解毒劑。還原真實,《辛亥:搖晃的中國》或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過去,從百年前的歷史,讀到我們的未來。

    法國大革命研究權威阿克頓認為,歷史一門追求真相的學問,除非人們講出真相,否則,這個世界不可能變好。《辛亥:搖晃的中國》談晚清民國大變局,也希望理清歷史真相。“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從這里,讀懂百年中國。
  •   一場低烈度的革命,一個大變局的中國。1911年,歲在辛亥,10月10日夜的零星槍響,將一個疲態(tài)盡露的老大帝國搖晃得如泰山之崩。武昌發(fā)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在中國,第一次出現(xiàn)了沒有君王的政治,在亞洲,第一次有了參眾兩院的民主共和國。百年激蕩,回望辛亥。大革命,過場的都是大角色,一大堆左右了歷史的燦爛群星。都督的樣兒,黨人的棒兒,名士的案兒,俠客的范兒,八旗的槍兒,新軍的彈兒,幫會的堂兒,暗殺團的膽兒……生旦凈末丑,神仙老虎狗,發(fā)揮得好與孬,都在改變著歷史。其中惆悵低徊與一拍三嘆,直追三國與先秦。本書化繁為簡,以老辣筆法,全景勾勒晚清民國大班底,追蹤這場中國內部的革命,呈現(xiàn)革命的創(chuàng)世記與諸神譜,講述對我們有特殊價值的一種重要真相。尚武中國,叢林之爭,槍桿與筆桿,暗殺與炸彈,造反與經(jīng)濟,革命與?;?,立憲與新政,科舉與學堂,里里外外,再現(xiàn)原態(tài)。真相,總在歷史最深處。
  •   一場低烈度的革命,一個大變局的中國。   1911年,歲在辛亥,10月10日夜的零星槍響,將一個疲態(tài)盡露的老大帝國搖晃得如泰山之崩。武昌發(fā)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在中國,第一次出現(xiàn)了沒有君王的政治,在亞洲,第一次有了參眾兩院的民主共和國。   百年激蕩,回望辛亥。大革命,過場的都是大角色,一大堆左右了歷史的燦爛群星。都督的樣兒,黨人的棒兒,名士的案兒,俠客的范兒,八旗的槍兒,新軍的彈兒,幫會的堂兒,暗殺團的膽兒……生旦凈末丑,神仙老虎狗,發(fā)揮得好與孬,都在改變著歷史。其中惆悵低徊與一拍三嘆,直追三國與先秦。   本書化繁為簡,以老辣筆法,全景勾勒晚清民國大班底,追蹤這場中國內部的革命,呈現(xiàn)革命的創(chuàng)世記與諸神譜,講述對我們有特殊價值的一種重要真相。尚武中國,叢林之爭,槍桿與筆桿,暗殺與炸彈,造反與經(jīng)濟,革命與?;?,立憲與新政,科舉與學堂,里里外外,再現(xiàn)原態(tài)。   真相,總在歷史最深處。
  •   《辛亥》:一本書讀懂尚武中國
      清末時髦之一,就是提倡尚武精神,號召士人棄文從武。人們到了日本,尋找日本強大的原因,說是西方乃至日本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有這尚武精神?!缎梁ィ簱u晃的中國》獨家奉獻1911年日本繪制的武昌起義地圖,特別附錄理解晚清民國的二十個關鍵詞,首義、情勢、會黨、尚武、軍國、留日、八旗、殉節(jié)、商團、學堂、辮子、旗幟、暗殺、炸彈、報禁、新軍、國會、選舉、軍費、稅金,讀懂這些微博摘錄,要比說一句萬惡的舊社會管用得多。
  •   知道張鳴,還是看的吳思的推薦,看透槍桿子,了解鋤把子,中國真相就八九不離十了。

    以為會是本需要花些時間來讀的書,但沒想到讀起來這么的順暢過癮,張鳴真是有寫故事的天賦,過去看過幾本談民國早年的書,好讀性跟張鳴這本比起來,就差了很多了,可能是經(jīng)常給報紙寫專欄的緣故吧,張鳴很會起標題,每篇文章都是一個很好玩的話題點,比如隨便翻到的:革命中的文明與秩序,汪精衛(wèi):被一泡屎毀掉的暗殺,國風日報:報紙開天窗的故事,都很有點。

    書里寫的最好的,應該是張鳴對于歷史細節(jié)的還原吧,女人的辛亥,學生的辛亥,農民的辛亥,這才是當時的現(xiàn)實,不是后來教科書里說的什么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歷史有的時候真是那么多偶然,一點火星,就改變了世界。

    書名,辛亥搖晃的中國,給人以無限的聯(lián)想,已經(jīng)搖晃的一百年,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穩(wěn)定下來呢?
  •   張鳴的書,一向愛讀。前幾日剛讀完了《軍閥與五四》,便看到了這本同屬民國歷史隨筆的《辛亥:搖晃的中國》,自然是要一口氣繼續(xù)讀下去的。而且,今年恰逢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這個時候讀辛亥,也算應景了。關于辛亥革命的歷史記敘,各種各樣的也讀了一些。在張鳴的筆下,這場被歷史書上稱為“民主共和新紀元”的“劃時代”革命,將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抱著期待,開始了閱讀之旅。

    張鳴筆下的辛亥,首先就勝在不打官腔。他不會上來就說什么“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推翻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tǒng)治”,巴拉巴拉巴拉……等等“政治正確”,但毫無營養(yǎng)的套話。要真用這些話開頭,估計本書的下場就是直接被扔進廢紙堆了。從全書的情況來看,張鳴的文字基本脫離了以往歷史教材的“唯物階級史觀”,并且也很少受民族主義的影響。這使得他的歷史敘述頗有“無立場”的特點。

    也正是這個特點,讓他能夠擺脫以往敘述者難以擺脫的束縛,呈現(xiàn)出更為平易,真實的歷史。于是,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革命也并不都是聲勢浩大,將舊制度“破壞殆盡”,有的地方只是小打小鬧,甚至一槍未發(fā),實是“低烈度”的革命;我們也發(fā)現(xiàn)革命和反革命也不是那么涇渭分明,崇高的“革命黨”也經(jīng)常有流氓地痞混跡其中,還和會黨黑社會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我們還發(fā)現(xiàn),花巨大代價準備的革命,往往就失敗了,倉促起事的革命,反倒成功了……

    在張鳴筆下,原先“崇高”的革命黨拋頭顱灑熱血的“高八度”敘述沒有了,革命黨里固然有心懷理想之士,但更多的則是想借此分一杯羹,討點好處。于是難免魚龍混雜。而清朝“頑固分子”其實已經(jīng)是外強中干,眾叛親離。與其說是革命摧垮了清朝,不如說是它自己先垮了。
    在張鳴筆下,原先“莊嚴肅穆”“一本正經(jīng)”的革命形象也變了,變得更加平易現(xiàn)實,甚至有一點荒誕搞笑。都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可焦達峰之流,真把革命搞成了請客吃飯,結果把自己的命也請掉了;徐錫麟起事之時,原來手下那些學生,根本不知道他有何打算;原來兩捆報紙冒充炸彈,都能讓一些地方的知縣乖乖“投降”。
    在張鳴筆下,“一條線”的英雄敘事讓位于更加細致全面的視角,于是我們看到了更多當時的細節(jié)。社會各界對革命的反應,中國老百姓對剪辮有何抵觸,頭一屆國會什么樣子,革命的經(jīng)濟賬怎么算等等,以往忽略的場景,今日終于能夠盡覽眼底。而他筆下的人物,也不盡是孫中山,袁世凱這樣的大人物,而是也有配角,也有龍?zhí)祝灿行疫\兒,也有倒霉蛋,而這些角色也表現(xiàn)得更像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舞臺上涂脂抹粉的臉譜戲子了。

    于是,原本在印象里單調刻板,乏善可陳的一出革命“正劇”,變成了一出豐富多彩,五光十色的大戲,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好不過癮。鼓掌叫好之際,也終于恍然明白,原來歷史本來就是一場五光十色的戲,其中當然有正劇,但也一樣有喜劇、悲劇、鬧劇、荒誕劇……只是我們以往的歷史觀,一味的把歷史往已經(jīng)設定好的條條框框里套,非要把所有的戲碼都換成正邪大戰(zhàn),非要把所有人物都涂抹成善惡兩立,于是歷史便失了本真,也就成了多數(shù)人不想碰的“雷池”。張鳴在書里說,他寫這本書,不為別的,只為讓看過此書的人,不再像過去那樣,把歷史當做“雷池”,那就夠了。話是大實話,如今能有這樣一個解救如我等以往在歷史課上“被荼毒”者的機會,也是令人欣慰的。但是終究是亡羊補牢。什么時候,我們能不再繞圈子呢?不過我也知道,這在近期還是不太可能的。張鳴的歷史文字,說實話會讓很多人不待見。要說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筆下的歷史,一點也不“莊嚴肅穆”,一點也不能讓人“慷慨激昂”,自然不能“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養(yǎng)學生對黨和國家的熱愛”,以及“高尚的愛國主義覺悟和忠誠”。這樣的歷史,要它何用?

    只不過,有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清楚,非要把不是正劇的戲打扮成正劇,其結果,很可能是反而成了鬧劇。不但歷史如此,自己恐怕也一并成了鬧劇。
  •   百年滄桑,世紀風云。辛亥之年,鄂中武昌,一聲槍響,劃破兩千年的封建夜空,共和理念與民主愿望,開始在華夏神州生長與蔓延。遙想百年之前,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欲立共和,為求民主,舍生取義,殺身成仁。歷史車輪猶如滾滾的洪流奔涌向前,站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追求共和,延續(xù)民主,依然舉足珍貴,任重道遠。辛亥百年:共和彌堅,民主涅槃。
    共和,頗有歷史淵源。西周時期,厲王出逃,周公和召公共同治理中國,史稱“共和”。近代已降,共和肇始于西歐,盛行于北美,與君主制相對應,是一種政治體制。鴉片戰(zhàn)爭之后,伴隨歐風美雨的洗禮和西學東漸的盛行,共和的理念開始影響中國。魏源的《海國圖志》、嚴復的《天演論》、容閎的《西學東漸記》等逐步在中國傳播和發(fā)展。尤其是甲午戰(zhàn)敗,簽約《馬關》,割地賠款,欲求共和,先行立憲,百日維新宣告試圖改良滿清王朝的夙愿泯滅。
    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創(chuàng)建近代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蛟S,這是中國政黨制度的起源吧。興中會以“振興中華,挽救中局” 為宗旨,扮演了中國資產階級建立共和之國的重要角色。次年,廣州起義失敗,陸?zhàn)〇|犧牲。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一直和中國江浙與湖廣等地的幫會和黨團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同盟會的成立未能改變中國革命主力的復雜性質。上海的青紅幫,江西的洪門,香港的三合會,都曾支持孫中山,謀求共和,在辛亥革命中發(fā)揮作用。
    民主,一詞源于希臘“demos”。一言以蔽之,即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分權與獨立的內涵。孫中山一生致力于“天下為公,民主建國”的理想。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的含義,猶如夜空中的明星指引著革命之士,拋頭顱、灑熱血、奮勇向前,在所不惜?!杜c妻書》的林覺民、“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秋瑾、《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的章太炎,成為清末民初有志青年矢志不渝的楷模和示范。
    皇親載灃設立皇權內閣,集權于滿人,將路權交中央,面對大廈將傾的滿清王朝,無異于火上澆油。各地立憲人士紛紛道路以目,指責漫罵。四川保路運動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線,武昌新軍的一聲槍響引爆了漢人追求民主、驅除滿清的火熱狂潮。令人瞠目結舌之處,先前針鋒相對的立憲派與革命黨聯(lián)合一致,同仇敵愾,在江浙商團和富商的支持和策動下,宣布十七省市的獨立。張之洞武昌創(chuàng)立的新軍原本保衛(wèi)滿清王朝,殊不知,演變成中國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掘墓人。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國,昭示共和與民主的制度踐行中國,為解放國人的封建思想,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fā)端推波助瀾,對實現(xiàn)民族獨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意義重大。(2011.10.25)
  •   張鳴說:“如果有人看了此書,不再像過去那樣,把這場革命符號化,從歷史的雷池中爬到了邊上,我就心滿意足了。”我想也是,張明用最真實的語言向我們敘述這一場革命的真實情況,冰改變了我從教科書中學到的辛亥革命的看法,歷史教科書只不過是一抹而過,大概而已,很多真相還有待了解,張鳴是一位敢講的家伙,并把歷史講得生動有意思,晚清到民國,整個中國的大變局,讀此書既可作輕松的享受,也可以從中學到很多近代史的知識,可以說是讀史的捷徑。易中天說張鳴的文章有思想,有見地,有學問,五官腔,十分好讀。他讓我知道其實歷史很有趣,真的歷史自己找尋,真相,總在歷史深處。
  •   “用手投票”與“用腳投票” (續(xù))
    1928年張學良在東北易幟,蔣介石終于在形式上完成了中國的統(tǒng)一??衫习傩諅儼l(fā)現(xiàn),國民黨革命之初承諾中的“民國”卻變成了“黨國”,當年滿清的“家天下”如今變成了國民黨的“黨天下”,民主共和仍只是紙面上的一個畫餅而已,民眾依舊沒有“用手投票”的權利。于是面對國民黨的黨天下,人民群眾便只能再一次選擇“用腳投票”了。

    亂世之中,誰都清楚槍桿子的重要性,蔣介石就是因為抓住了槍桿子,才從黃埔軍校校長的位置上一路走向大總統(tǒng)的寶座。可蔣介石抓住了槍桿子,卻失掉了民心。因為他想把“民國”變成“黨國”,進而變成他的蔣家王朝,就必然要不斷地鏟除異己,異黨當然就更不行了。

    從最初的“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就暴露出蔣介石早已將同在一個戰(zhàn)壕里的共產黨看作眼中釘、肉中刺了,隨著北伐戰(zhàn)爭的節(jié)節(jié)勝利和蔣介石勢力的不斷壯大,他終于撕掉了最后一層面紗,公然向共產黨舉起了屠刀。

    共產黨最初沒有槍桿子,一心想跟著國民黨合作來鬧革命,可昔日的盟友一旦翻臉不認人,手無寸鐵的共產黨人便只能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血的教訓讓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認識到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道理,既然我們沒有“用手投票”的權利,就只有領導人民起來對國民黨“用腳投票”、“武裝奪取政權”了。

    最重要的是,毛澤東抓住了槍桿子,更抓住了民心。他們占領一塊根據(jù)地,首先要開展土地革命,把地主富農的土地分給廣大貧雇農。土地革命維護了最廣大貧苦農民的利益,而這也正是歷史上歷次農民起義成功的致勝法寶。正是土地革命讓共產黨贏得了民心,有了人才會有軍隊,才有不斷強大的槍桿子。有了民眾的支持,弱小的紅軍不斷發(fā)展壯大,從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開始,中國共產黨人經(jīng)過22年的浴血斗爭,井岡山的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說起共產黨的成功經(jīng)驗,其實并不是“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實質上是“民心里面出政權”。陳毅元帥在談到淮海戰(zhàn)役時曾說過,“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那奔馳在淮海大地上的一輛輛獨輪小車,不正是最普通的人民群眾投給共產黨的一張張贊成票嗎?!

    剝奪了人民“用手投票”權利的國民黨,最終還是沒能抗拒民眾“用腳投票”的力量,而惡性通貨膨脹則成為壓倒蔣家王朝這只瘦弱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當金圓券形同廢紙之時,國民黨在大陸已被人民徹底拋棄。埋葬蔣家王朝的,其實是國民黨自己,而人民群眾,只是用腳投了國民黨的反對票而已。

    歷史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你可以剝奪人民群眾“用手投票”的權利,但永遠也無法阻止老百姓選擇“用腳投票”的自由,這已成為一條鐵的規(guī)律。

    自從中國進入專制社會以來,這條鐵律便一再地顯示出它的威力。著名的暴君夏桀、商紂,就都是被這條鐵律送上了不歸之路的。

    夏桀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著名的暴君,他“筑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荒淫無度,暴虐無道,還以天上的太陽自居,認為自己惠澤天下。面對他的暴政,老百姓不禁發(fā)出了“時日曷喪,吾及汝偕亡”的詛咒。最終商湯帶領人民“用腳投票”、起兵伐桀,夏桀被俘后放逐而死。

    商紂的暴虐比夏桀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什么“酒池肉林”、“刨烙之刑”便都是他的發(fā)明專利,最終搞得天怒人怨、人神共憤,而周文王在西岐振臂一呼,延續(xù)了數(shù)百年的殷商王朝便“忽喇喇似大廈傾”了。在最后的大決戰(zhàn)牧野之戰(zhàn)中,商紂王臨時組織起的奴隸們更是陣前倒戈,集體投了商紂王的反對票,而將贊成票投給了周武王,于是留給商紂王的,便只剩下**一條路了。

    夏商之后的歷代專制王朝莫不如是,從秦漢隋唐到宋元明清,每個王朝末期,當政治腐敗、民不聊生之際,沒有了活路而又被剝奪了“用手投票”權利的老百姓便只能選擇“用腳投票”,一次又一次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都是老百姓“用腳投票”的無奈選擇。可以說,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是直接或間接亡于農民起義的,都是被人民群眾“用腳投票”選下去的。

    辛亥革命終結了封建帝制,但只要專制一日不除,這條鐵律便會繼續(xù)發(fā)揮它的威力。國民黨的前輩們經(jīng)過與滿清王朝多年堅持不懈的斗爭,終于在辛亥之年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那些自詡繼承了革命衣缽的后來人卻在其后與共產黨的PK中慘敗,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而這個“蕭何”不是別人,正是民心民意。

    國民黨已從當年那個推翻帝制、打倒軍閥、建立共和的熱血青年,蛻變?yōu)閷泉毑?、對外賣國、一黨專制的官僚惡霸。于是人民群眾便只能象當年擁護辛亥革命、支持北伐戰(zhàn)爭那樣,選擇再次用腳把一張張贊成票投給了國民黨的競爭對手共產黨。當原來的贊成票變成一張張反對票時,喪盡了民心民意的國民黨豈有不敗之理?

    或許只有經(jīng)歷慘痛的失敗,方能引起人們沉痛的反思。退守臺灣后的國產黨痛定思痛,終于意識到,順應天意民心,摒棄“天下為黨”的錯誤道路,真正實現(xiàn)中山先生倡導的“天下為公”的偉大理想,才是國民黨,也是中華民族最終的光明前途。

    從“天下為黨”到“天下為公”

    蔣經(jīng)國先生當年上?!按蚧ⅰ睍r,一開始還是躊躇滿志,想大展一番拳腳,來他個玉宇澄清。但面對黨國這一副千瘡百孔的亂攤子,面對四大家族千絲萬縷的利益亂麻,他終于感到覆水難收,回天無力了。

    在影片《建國大業(yè)》中,蔣介石面對腐敗頑疾沉疴日久、病入膏肓的國民黨,說出了“反,亡黨;不反,亡國”的著名臺詞。沒有有效約束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而腐敗日甚,則必將亡黨亡國,當國民黨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時,已不得不面對“大陸淪陷”、敗走臺灣的慘痛現(xiàn)實了。

    退守臺灣后的國產黨開始了順應民主化的歷史潮流,早在1950年蔣介石便宣布開始實施地方自治,并選擇最偏遠的臺灣東部的花蓮縣,首先開放縣議員選舉。蔣介石還率先提攜本土菁英,此一政策,較諸1970年代晚期的“催臺青”本土化運動,早了至少20年。

    但真正開啟臺灣民主化大門的,還是蔣經(jīng)國先生。1972年,蔣經(jīng)國開始實施所謂“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qū)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這意味著原本政治參與局限地方層級的議會,即將擴大到中央層級的議會。但這樣的民主化進程有些過慢,顯然還不能讓人民滿意。

    1970年代末期的兩次政治事件,大大推進了臺灣的民主化進程。1977年因桃園縣長選舉發(fā)生了“中壢事件”、1979年非國民黨人士在高雄游行引發(fā)了“美麗島事件”?!懊利悕u事件”雖被臺灣當局強力鎮(zhèn)壓,但卻拉開了臺灣政治變革的序幕,最終將臺灣的民主化推向了不可逆轉的道路。

    《美麗島》事件后,隨著島內多元化傾向的發(fā)展和世界民主潮流的發(fā)展,國民黨一黨專制的局面面臨嚴重挑戰(zhàn),當局愈來愈難以平息知識界與黨外勢力對當局高壓政策的不滿情緒。進入80年
  •   在歷史上,革命黨的形象并沒有那么光輝。革命黨起步時依靠黑社會(會黨)出頭,而且黨內派別林立,俗話說:“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革命成功之后,革命黨的短板便一一顯現(xiàn)。本來黃興和黎元洪擔任軍政府的正副元帥,聽說孫中山從美國回來,黃興主動讓位,重新投票,結果孫大炮上臺,宣布實行美國的總統(tǒng)制,孫的屁股還沒做熱,就發(fā)現(xiàn)總統(tǒng)的位置燙屁股,一邊是政府缺錢,什么調不動,一邊到處亂動的革命軍,紀律松散,四處擾民。當時有些地方的百姓認為革命黨就是黑社會。孫中山見勢只得百般奉承袁世凱,讓其出山安定大局,不過孫中山和宋教仁的殺手锏是把總統(tǒng)制改為議會制,意圖削弱袁世凱的權力。袁世凱可不是省油的燈,上臺后不是嫌座位燒屁股,而是嫌座位不夠好,要換一個鑲金的,不管是純金還是鍍金,是金的就行。換來換去換得最后人民不給他位置坐,他也就一命嗚呼了。之后便是大大小小的軍閥輪番登臺上演,大家關起門來窩里斗,好比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人們只能哀嘆,當初推翻大清,迎來的不是清閑的日子,卻是亂哄哄的年代。雖說革命黨的炸彈很厲害,但是說到底,辛亥革命是一場火藥味不那么濃的革命,低烈度的革命。即便是變革中有革命派和立憲派之分,雙方卻都比較注重維護社會的秩序。立憲派代表的士紳階層都是當?shù)赜蓄^有臉的商人或是地主,社會秩序本來就是他們在組織,所以他們對于秩序維持非??粗?。而革命派雖然比立憲派激進,但是他們寧愿鼓動當?shù)氐暮谏鐣〞h),也不愿意鼓動農民起義,而且也比較注重維持穩(wěn)定的社會局面,可以避免殺戮就盡量避免。以前我們常說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不能徹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動員基層不夠廣泛,廣大老百姓對于民主政治不甚了了,何來革命的基礎,根基不牢,又何來革命的勝利。而之所以不動員廣大基層群眾,問題出在資產階級革命的局限性。其實問題的癥結不是資產階級革命的局限性,因為當時革命黨中也有多個階級,難以概括成一個固定的資產階級。但是為何兩派都不愿意動員群眾而看重社會秩序呢?現(xiàn)在看來可能難以理解,不過放在當時,晚清剛剛結束了太平天國和義和團的運動,大家對于動員基層而引發(fā)的社會動蕩仍然記憶猶新,不想重蹈覆轍,所以堅持不動員群眾和農民。況且,革命黨和立憲派都在學西方列強的制度,列強們不希望看到混亂的中國,革命黨也不希望列強認為義和團又死灰復燃。革命黨如果有意破壞社會秩序,給列強留下壞印象,一來對于海外籌款不利,二來也對革命成功后的統(tǒng)治無益。辛亥革命除了終結帝制之外,還有一個值得紀念的重點,就是在實行千年專制的土壤上進行了民主實踐。其實百姓當時對民zhu政制不大明白,即便是知識分子階層,多半也是道聽途說,他們真正相信的是進化論。鴉片戰(zhàn)爭和西方列強讓當時的人明白原來西方蠻夷已經(jīng)進化了,所以中國也應該學習他們的制度。這種失敗感帶來的功利主義讓政治體制難以深層扎根。革命英雄紛紛強調愿意放棄自身的自由來換取民族的自由,何其慷慨,可是換著換著,自由沒了,民zhu也就消失了。
  •   《辛亥,搖晃的中國》,是我2011年讀的第一本書。

    前段時間剛剛忙完一些事情,終于有時間看點“閑書”了。2011是辛亥革命迎來100周年的日子,這本不在我腦袋里裝著,本人對歷史年份一向不太敏感,加上腦子笨,記不住。但有心人總是有的,我要感謝這些有心人的存在,讓我有機會不斷完善自己。于是在當當網(wǎng)上閑逛選書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說實話,以前對歷史是完全沒有興趣的,可能是年齡的關系,現(xiàn)在對歷史這東西慢慢有了好感,想關注一下中國的過去,彌補一下自己大腦里的空白??戳丝磿u,竟然一致好評,于是買來一看。

    翻開《辛亥,搖晃的中國》這本書,內容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完全不像歷史課上那樣,大談革命意義,不是講孫中山多么多么偉大。而是從一個一個小點來講這場革命,一個一個小故事來講這場革命。革命如何偶然的爆發(fā),參加革命的都是哪些人,大大小小的人物都是怎樣革命的,當時的民主,老百姓對革命的理解等等。第一次感覺到讀歷史是如此有趣,當時上歷史課可沒這種感覺,但是讀完這本書,辛亥革命在我大腦中的印象卻生動起來,有血有肉起來。從課本上背上10遍辛亥革命的意義也不能及的。

    比如,慈禧老太后當年竟然想實行君主立憲制,還派了5個心腹大臣全世界搞調查研究,這個對我來說還真是個新鮮事了,有趣有趣,歷史課本上貌似是沒有講的。在地方設立咨政局,討論省內事物,監(jiān)督當?shù)卣?。如果有異議,則上報中央的咨政院,咨政院來討論。議員由兩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官紳,一部分是皇帝欽點的,皇帝欽點的比一般官紳議員要多3人,方便投票傾向于皇帝。如果咨政院也搞不定,則上報皇上最后定奪。這組織關系有點意思吧。

    再比如,參加革命的不都是立志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強國的有志之士。很大一部分力量是幫會,也就是當時的黑社會。有人,有槍,不怕掉腦袋,喜歡鬧事,符合了革命黨人的口味。于是革命黨人憑借忽悠,金錢雇傭來拉攏幫會起事。這些人往往紀律性差,有組織無紀律,隊伍不好帶啊。不是自己提前行動,就是還沒行動就暴露了。但是趁亂成功的也不少。革命真是亂成了一鍋粥。呵呵。更有意思的是革命黨人,竟然不讓農民鬧革命。不是書上說的,革命不徹底,不發(fā)動農民。而是革命黨壓根不允許農民參加革命。農民們理解革命就是革皇帝的命,革了皇帝的命也就不用交租子了,于是多地農民爆發(fā)了抗租運動,結果反被革命軍鎮(zhèn)壓了,因為革命軍需要糧餉。唉,倒霉啊。

    還有在清朝末期開放報館,媒體的力量還挺大,有時候罵了當官的都沒事。再有清朝派萌蔭鎮(zhèn)壓革命黨,結果火車開到前線,萌蔭硬是嚇的不敢下火車,還在火車上架上機槍大炮,重兵把守。發(fā)現(xiàn)有一群人前來,嚇得開著火車就撤,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一群農民下地收棉花。

    有意思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不能一一列舉了。如此輕松的愉快的閱讀一本歷史書,以前是沒有了。能這么有血有肉的了解一段歷史,給人以這么深的印象,更是沒有。要是我們的歷史課能少背一點意義,多講一些有血有肉的東西,我想我腦袋里的空白可能會少些。
  •   《辛亥:搖晃的中國》張鳴

    最近民國史很熱,因為今年是辛亥的一百周年,很多民國的事件都快百周年了,以前也看過一些民國的歷史,不能算多,但是十本以上總是有了,當年張建偉晚清歷史報告系列,讓我換了一個角度重新去看這段歷史,感覺很震撼。不過剛剛讀完張鳴的這本書,卻讓我更接近了歷史,辛亥從來沒有這么清晰地擺放在我的面前。而且這絕不是僅僅把歷史把事件把人物簡單地擺出來,而是帶著作者犀利的眼光,重新解剖了歷史。

    以前我覺得一本好的歷史書,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讓人愛讀就是最好的標準了??墒亲x完了《辛亥:搖晃的中國》卻讓我感覺比讓人愛讀還應該有更高的標準。那就是讀完以后,會讓你感覺回到了歷史中,會發(fā)現(xiàn)原來歷史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性,而且我們看到的歷史也許并不是最佳的選擇,會讓你產生很多很多遐想,如果不是這樣,現(xiàn)在會是什么樣子呢?作者通過他的書,把你拉回到了辛亥年,讓你和當年很多很多中國最優(yōu)秀的精英們一樣,面對一團亂麻的局勢,陷入深深的思考。在這種思考中,你并不會因為你來自一百年以后,你知道未來時局的變化,你知道革命的結果,你知道很多事情的發(fā)展和變化,可是你依然會陷入沉思,你還是看不清楚歷史到底應該怎么走,你還是無法堅定地為中國,在辛亥這樣一個歷史關頭,選擇一條最好的道路。你感覺當年走的路未必最好,可是別的路也一樣通往未知。歷史和現(xiàn)實一樣,越深入進去就會越發(fā)現(xiàn)問題的復雜與艱巨。

    很多很多歷史書都把這種復雜簡單化,讓我們一眼就能夠看到答案,讓我們感覺當年唯獨這么走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讓我們遺憾,讓我們感嘆,其實還是讓我們相信歷史書的作者的觀點??墒恰缎梁ィ簱u晃的中國》讓人感覺,把我們簡單化了那么多年的歷史,還原成豐富的真實,讓我們感覺到了真正身處其中的茫然。這就是一本好的歷史書,用血淋淋的事實,逼著你去思考!而且沒有答案。

  •   張鳴教授的名聲很大,第一次讀他的書,有那么點清新。辛亥在我們這些被歷史課本教育下的普通民眾來說,乃是偉大的震天動地,而當疑問起為什么辛亥革命以后中國還處于水深火熱呢?為什么比前清政權還要混亂呢?歷史老師總以“資產階級的不徹底性”這種模式化,具有政治導向的解釋敷衍我們時,我們信不信都不行,因為考試的標準答案就是這個。

    本書告訴我們,辛亥革命的最重要原因還是國內的最基礎的士紳階層倒戈,是他們用腳投票選擇了民主。最吃驚是了解到當時革命真實情況。各地的光復易幟的荒誕情節(jié)立刻令人想到阿Q的悲慘遭遇,各地軍閥的亂戰(zhàn)和胡鬧可以解釋為什么孫中山屢戰(zhàn)屢敗,說他是個大忽悠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最有意思的是在這場革命中那些啼笑皆非的細節(jié),證實了歷史永遠比想象更豐富,最令人深思的是,民主到底是什么?當時的混亂局面卻造就牛逼的民國文化,我們現(xiàn)在的呢?

    真相,總在歷史的最深處。
  •   歷史是什么?在原來的概念里,歷史總是與莊嚴、沉重、宏大相聯(lián)系。仔細想想,今天的點點滴滴就是明天書寫歷史的基本要素。但是,作為書寫出來的歷史,是要進行選擇取舍,甚至為了某種目的而進行創(chuàng)造的。所以,我們看到的紙上的歷史,實際上是歷史書寫者對過去一種有選擇性地描述。而作為歷史本身,即過去的那些時間、空間、人物和事件,是按照自己曾有的狀態(tài)發(fā)生著、存在著、演進著,也消滅著。純然排除主觀意見的歷史書寫是沒有的,只要是人的活動,就不可能不帶有主觀的意見。但是,尊重歷史的基本面貌,特別是對生動的細節(jié)的準確反映,應當是一個公正的歷史書寫者的準繩。但是,現(xiàn)實中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往往是為了使歷史符合自己需要而經(jīng)過精心改造,用一系列先定的概念、性質、意義和規(guī)律框定了歷史的面貌和進程,使歷史成為“應該是這個樣子”而不是“曾經(jīng)的那個樣子”。
    張鳴的這本書,在還原歷史的生動的細節(jié)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這使我在閱讀過程中,經(jīng)常發(fā)出原來是這樣的驚嘆!因為與從前接受的教育所提供的程式化、臉譜化的歷史描述相比,《搖晃的中國》更像是作者扛著一架攝像機,過大街、走小巷,進府衙、入民宅,拍攝的一部那個時代的紀錄片。當然,這并不是說這本書是“自然主義”的作品,象鏡子一樣純粹客觀的反映本體,實際上,細心讀來,從字里行間仍然可以看出作者的愛憎立場,但這是從歷史本身生發(fā)出來的,特別是建立在生動的細節(jié)上,是歷史告訴我們,而不是我們在創(chuàng)作歷史。
    這本書的結構也很有新意,辛亥只是歷史長河中短短一瞬,但卻是此前此后相當一個時期中國歷史進程的關鍵節(jié)點,作者沒有完全按照時間順序流水書寫,二是采取了場景展現(xiàn)和人物群像描繪的辦法,全方位、多角度發(fā)掘那個風云飄蕩的時代的種種面貌,向我們提供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被“正統(tǒng)”歷史記錄有意無意忽略了的生動細節(jié)。正是從這些細節(jié)中,讓我們看到許多人和事,原來是那個樣子!
    盡管作者自己強調這本書趕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出版并沒有所謂獻禮的意思,但我想對出版社來說未必沒有這方面考慮。不過可貴的是,作者確實沒有向這個重大的歷史紀念年份獻媚。他給讀者描繪的那個年份的人物,無論是所謂正面還是反面,都是有功有過、有善有惡,是活生生的、因而應當是更接近歷史真實的,而不是臉譜化、概念化的;本書的行文風格也是輕快幽默的,但絕不流于油滑輕浮。因為這二者的區(qū)別在于理念和態(tài)度,而與文字技術無關。
    在的外觀質量方面,堪稱一流,紙張印刷都非常好,封面設計很有歷史滄桑和時代印跡的氣息。
    總之,個人十分推薦,希望更多的朋友分享。
  •   《辛亥:搖晃的中國》潛心研讀原始資料和真實案例,開門見山解析武昌起義真相,為什么能成功于一次偶然的事件,當初這個看似必敗的起義局面,何以居然使得中華帝制大停擺
  •   《讓子彈飛》是一個真實的民國?還是《辛亥:搖晃的中國》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或許都不是,但是加在一起,與靠近真相,就多了一種可能性。

    借助書籍的傳承,影視的直觀,歷史的偏平逐漸變得立體而生動。

    《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作者張鳴先生攜其新作而來,講述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資料豐富,邏輯獨具,讀來不乏新意。

    我們本不曾知道,原來我們,曾經(jīng)那樣的倉皇、苦澀、優(yōu)雅、執(zhí)著,曾經(jīng)那樣的愛過、恨過,那樣有尊嚴的活過。
  •   一條大河,有一瀉千里的浩蕩,也定會有九曲回腸的不舍。一個人有衣鮮亮麗的光彩,也定會有蹲馬桶的那個時刻。
    在作者的筆下,我相信他的真實和身為歷史學者特有的嚴謹。民國,就這樣一個辛亥年間搖晃的中國,不像歷史書上寫的那番齷齪混亂與不堪,也不是我原本想象的那番美好自由。當然,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這個辛亥革命一百年的時刻,他又給我們開啟了一個認識社會、了解民主、懂的政治、認清歷史的一個窗口。
    那個年代在作者的筆下,充滿了理性的辨析。不像吹鼓手們的那番奴顏媚骨。就單單這一點已足夠震撼我的,可作者詼諧的文筆、嚴謹?shù)谋嫖鐾普?、豐富的知識儲備涵養(yǎng),讓人讀起來并不感覺到疲勞。愉悅地讀著沉重的歷史,這種矛盾卻真實的感覺貫穿始終。
  •   這本書反響非常大,從專家學者到學生、職員,都有每個人的看法。xiphifox朋友說的很有道理,“再強的人,也強不過形式!     辛亥革命,從一開始,就看起來像個鬧劇,過程當中各色人物粉末登場,上演一出出好戲?!   】磻虻娜斯倘皇菬狒[,身在戲中恐怕心中要五味雜陳?!   ∩畈皇欠呛诩窗祝腿绺锩膶α⒚嫖幢鼐褪欠锤锩^的壞人好人,做得對與做錯,你可以給自己一個明確回答,而歷史卻給不了你明確的回答。    對于辛亥革命,我們一向有很多臉譜式的看法,但是張鳴卻從一個個人物的命運著手,從軍閥大盜,到市井小民,每個人在革命中表現(xiàn)出來的形形色色,讀之其中故事,有時讓你想笑卻笑不起來,想哭卻哭不出來?!   ∵@可能是作者起名《搖晃的中國》的含義吧?!   ∶總€人在那個時代里,都在搖晃著,都不穩(wěn)定,都不知道往哪兒走。     騎墻有時候未必是一種選擇,而是你不得不的選擇。 ”
  •   張鳴老師的書,以前還真沒讀過,不過在博客跟微博上,已經(jīng)粉很久了,被媒體忽悠買的這本書,不過毫不后悔,張鳴老師寫的真是很好。

    辛亥百年了,民國也是一百年,看看那個時候,再看看現(xiàn)在,真是不能比啊,孫中山的那些理想,現(xiàn)在看看還是理想~~

    連夜讀完后,最大的感覺可能就是過癮,張鳴老師的行文,是能一口氣看完的那種,好不費勁,像讀小說一樣,最好玩的地方是書里的細節(jié)之處,比如《國風日報》的開天窗故事,一整個頭版,只寫了幾個字:本報得到武昌方面消息甚多,因警察干涉,一律削去,閱者怒之。真是太好玩太有勇氣了,現(xiàn)在的天窗事件,也是沒法比啦。這本書,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天窗”吧~

    最后一句,封面設計的很好看,很有民國范兒~
  •   我現(xiàn)在是初三,學校終于把歷史擺正了。雖然只是為了60分。
    然后。我雞凍了。我開心了。我他媽終于有用武之地了。然后。。。。。
    我佩服了。我驚呆了。這他媽是什么玩意。
    密密麻麻的考試大綱,呆頭呆腦的歷史老師。
    如此生動有趣的歷史竟被分割成階級斗爭。在那莊重的面紗下,我看到的只是為了某些目的。
    “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中國不適合走資本主義道路”
    僅僅是因為袁世凱的百日王朝就否定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轉折,這是何等的繆論。
    懷揣著不滿的情緒我買下這本書。這確實讓我受益匪淺。
    作為一個女孩。腦子里不可避免的對那個時代有一些遐想。
    比如對于起義,應該是驚險刺激,慷慨激昂。
    但事實上起義其實就是燒錢吖。
    比如十幾省獨立。簡直就是一片混亂,趁火打劫者,有之。稀里糊涂者,有之。霸王硬上弓者,有之。渾水摸魚假冒者,有之。
    又比如那雞血的“民主資產階級革命派”。不過是維護自身(當然,他們的確也從一方面促進了社會)的商賈而已。
    還有張誠一根拐杖到處闖。路見?;柿⒖檀?br /> 陳獨秀雞血做炸彈。
    作者非常直觀與客觀。以雜文的形式介紹(不是描繪,也不會是評說)了革命的種種。
    女人,女權,階級,利益,斗爭,暗殺,革命,起義,金錢。
    歷史觀值得學習。很有深度。
    而火爆一時的歷史是什么玩意,明朝而言。那些不過是看熱鬧。
    真正有意義的。是這種“歷史書”。這種沒有任何嚎頭可看的“歷史書”
  •   高中的時候有些失眠,最后摸索出的辦法是睡前捧一本歷史書,既能裝模作樣騙自己說是在復習功課,又能很好的起到催眠作用,非常管用:)大學里的歷史書也同樣有效。之所以有催眠作用,總結原因大概在于歷史書大多都是全景式的、強迫性的介紹,而且都是帶上了紅色眼鏡,都是“大歷史”,沒有細節(jié),不夠生動。
    想必之下,張鳴老師的這本書可以稱之為大時代中的“小歷史”。辛亥自然是中國歷史中的大時代,但張鳴老師雖然選取了這個大時代作為表現(xiàn)對象,但表現(xiàn)的形式卻很不一樣。
    書中不僅對那個時代的關鍵人物和關鍵事件做了切片式的介紹,還有專門的篇章分別介紹學生、農民、女人在革命中的態(tài)度和角色,甚至好像還提到了青樓妓女們的看法(同時看了《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也好像是在那本書里提到的),十分有趣。書中把大歷史的解讀滲入到社會的一個個角落,頗多細節(jié),也因此更顯生動?;蛟S這樣的歷史才是更為真實的歷史?即便不會更加真實,至少這里看到的是“活”過來的歷史。
  •   打破了我們所謂的“歷史必然性”的思想枷鎖,張鳴老師的這本《辛亥:搖晃的中國》通過一系列的考證,給了我們一種完全不同的歷史。沒有“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也沒有“地主階級的劣根性”,每個辛亥中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的或魯莽、或懦弱、或深思、或激昂相互交織著影響著,“辛亥”這場革命便在這些人你一把我一步的影響下慢慢地永久改變了中國幾千年的面貌……
  •   讀完此書后 有幸現(xiàn)場聆聽了張鳴老師關于辛亥的一次演講。 書名 搖晃的中國 演講名 辛亥年間中國的五個岔路口。在書中及演講中,張老師講述的多是歷史事件的不確定性 背后隱含的也是非決定論。透過此書,作者表達了很多不一樣的觀點:有一種錯覺革命比改良更進步,進步不進步與適合不適合 沒什么關系,革命摧毀了舊秩序卻一直建立不了新秩序所以中國一直亂,一百年了我們又兜了個圈轉回了起點。。。。讀完此書 我想 大家都應該少給歷史貼點標簽 少一點人云亦云
  •   呵呵,這是我第二次在當當買這本書了,說到評論,真的不敢。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獲是感到歷史在漸漸還原他的真實,對袁世凱有了新的感知,史是任由人打扮的姑娘,誰掌握了權力,誰就掌握了歷史,歷史變成政治。
    百年辛亥,真相到底如何?張鳴在書中給出了他的一己看法,雖有不盡同意處,還是有不少受益。
  •   和去年頗受歡迎的《北洋裂變》一樣,《辛亥:搖晃的中國》亦是張鳴研究歷史的獨特角度所致。他說這本書“是關于辛亥的一種觀察,由觀察生出的雜感,由雜感匯成的集子。”辛亥革命,是先烈用生命換取民主自由的革命。一百年過去了,民主與自由不再陌生,但走過了一百年,我們究竟離她還有多遠?
  •   還原真實,《辛亥:搖晃的中國》或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過去,從百年前的歷史,讀到我們的未來。
  •   辛亥革命在中國近代史是一個了不起的事兒。這方面我們在教課書中就已了解了不少,但作者從一個新視角,審視辛亥革命中的名人,當真讓人感耳目一新。叱咤風云的大腕們在辛亥革命當口接二連三的登場,改變這一革命最終結局。每一個我們耳熟能詳?shù)慕莻兌加兄噬蠄觥⒈硌莺拖聢?,不是小說勝似小說。
    看后,讓人感動人的緲小和無奈,一個不學習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的人和民族會有什么樣的命運,這里告訴還我們什么是好高騖遠、紈绔子弟的真實。眼界和境界在當今是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問題,而是在當時是一個人的生存問題。光有眼界是不行的,晚清官員們出國留學的不少,說來也是有眼界的,就是沒出國的,有那么租界地的老外,想必也知道一些外國的情形,可能當棟梁、挽救清朝命運的當真是沒出現(xiàn),或者出現(xiàn)了不是被當朝入在一邊或者被自己人和敵人一起給弄死了!執(zhí)政的方向又錯了,為了收回權力想出的方式,讓新貴們收到的是炸彈,這一炸就決定了一個朝代和時代的完結。
    待續(xù)
  •   看完《辛亥:搖晃的中國》:歷史只是一系列偶然的遭遇,革命從來就是請客吃飯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除此外沒人能講清革命是什么。歷史人物,壽命短的,都成了英雄,活的長了,形象往往被顛覆,因為故事都是由后人講的,離開的時間長了故事也好講了。
  •   清末統(tǒng)治者的改革是真心還是假意?王朝覆滅,必定是政治紊亂、民不聊生嗎?辛亥革命發(fā)生時,中國多數(shù)的老百姓,對革命又是怎樣一種態(tài)度?為什么清末的改革卻引發(fā)一個王朝的崩潰?為什么衰世往往言論和學問紛爭不已?為什么說辛亥革命不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單獨搞成功的,立憲派在這場大舞臺上又扮演怎樣一個角色?......這些問題,張鳴在書中給出了他的一己看法,雖有不盡同意處,還是有不少受益。
  •   歷史有道理,如果讀懂了的話??偸钦f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這本書的道理不復雜,它就證明了這一點。沒有故弄玄虛,《辛亥:搖晃的中國》很好。
  •   了解一下辛亥革命那段歷史也不錯,辛亥革命并沒有我們想的那么神圣,一幫人,也胡鬧。就是這場鬧哄哄的革命推翻了大清王朝,說白了,就是大清王朝氣數(shù)已盡。大清王朝已經(jīng)做了努力,如果不推翻,很可能中國就變成君主立憲的國家了。清末解除了報禁,做了許多方面的努力。還是比較有趣。畢竟我們隊那段歷史了解的有點少,應該多了解一些,歷史總不能割斷,畢竟我們要前進,總要掌握點歷史。
  •   今年都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了,要是媒體不說,還真不會注意。時間過得太快了,根本沒有時間來好好反省過去。這本書還是不錯的,起碼是了解辛亥革命的一本好書。以前讀書的時候,老師也講過辛亥革命,不過就是老一套,資產階級、維新派那一套階級分析,聽得人倒胃口。張鳴還是會寫文章,什么東西到了他的筆下,總能吸引人看下去??催@本書,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搞清楚了辛亥革命是怎么一回事,歷史到底是偶然的還是必然呢,什么“辛亥革命一聲槍響,掘開了清王朝的墳墓”,我看問題可沒有這么簡單
  •   推薦理由:辛亥百年,比起一味宣傳革命信仰與愛國情操,或許更需要理性的總結與審思。辛亥革命這一事件本身也未必如課本上那樣冠冕堂皇,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真相卻未必為每個中國人所知。張鳴的這本書就試圖從史實出發(fā),顛覆根深蒂固占據(jù)我們腦海的某些印象。
  •   讀了《辛亥:搖晃的中國》附錄這些個東西挺好,有助消化歷史
  •   了解那段歷史,不是歷史教科書上的簡單、臉譜化的政治灌輸。讀完此書,感覺那個時期的精英人物、普通民眾是那樣的思想自由,積極上進,民主自由的思想遠超當代。對辛亥革命后,中國未走向現(xiàn)代民主制度也提出了原因分析。
  •   我是第一次接觸張鳴的書,雖說還是一知半解,但是內心深處還是有很大起伏,這與我從以前教本上的辛亥有很大的不同,我覺得這個比較真,反應當時百姓的狀況。百變中國是我們的制度進化太快消化不良,還是其他原因我就還沒讀懂。我覺得這是本好書。深刻樸實,將辛亥革命的不同畫面一一道來,滿清貴族,革命高才生,還有鄉(xiāng)紳,及廣大的老百姓。讓我們細細品味。
  •   因為中國的教育體制問題,一直對辛亥革命不是很了解,通過這本書可以了解到一個真實的辛亥革命和民國初期的歷史,作者寫的非常幽默,但很真實。
  •   第一次接觸張鳴先生的書,還是結緣當當。當時在購買歷史類書籍時,無意中看到讀者推薦的數(shù)目有張先生的搖晃的中國,且評論甚佳,于是便帶著一份好奇與期待買下來了。
    等書一到,迫不及待地打開,一開始就被張先生的寫法所吸引,一口氣讀了近一半,仍是意猶未盡!
    關于書本身,書友的評論一經(jīng)相當詳盡,我也不敢魯班門前弄大斧。我僅結合自己學歷史的經(jīng)歷談談看法。我打小就對歷史感興趣,甚至一度十幾年都想著將來要從事考古行業(yè),因此對歷史也幾近狂熱。原本記性不大好的我,竟然將高中所有的歷史課本全部背下,只要拿著目錄,我可以將書中的所有內容,包括大小字,也包括插圖,都能如數(shù)背出----當然我這不是被高考逼迫慶幸下的死記硬背,純屬個人興趣。在接觸歷史書、歷史資料的同時,對書中的不少觀點,尤其是近現(xiàn)代這段歷史,我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總覺得不是那么回事。在好奇心驅使下,想授課老師請教,希望能得到更真實的資料。但被老師無情告知:記住書上的,別的別管,考試能得高分就是了!倍受打擊??!自此,對歷史漸行漸遠!直到大學接觸黃仁宇、錢穆等高人,一直到現(xiàn)在的張先生!
  •   看到豆瓣上有人說辛亥革命給了中國人最先進的制度,我笑了。共產逆流確實是退步,但1911年建立的制度絕不是什么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制度。以美國為例,堪稱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制度,其實問題還是很多,說白了幾百年不停在完善,今天天花板漏水,明天草坪雜草叢生待修剪,后天不知道哪個下水管又要出問題。而美國之所以在中國人看起來法制較為嚴謹,社會較為完善,說白了關鍵是制衡后的進步能力,以及相對穩(wěn)定的政治黨派對立。這個世界真沒有最先進的制度,制度應該為現(xiàn)實服務,現(xiàn)實的根本是多數(shù)人的需求。1911年后的中國制度只是有了理想化的雛形,很多實際的理念都早夭了。談什么最先進呢。
  •   辛亥百年,作為中國人,我們理應紀念。張鳴文筆老辣,具體生動的勾勒出一幅晚清時期動蕩不安的真實圖景。
  •   看到這書是歷史類的第一名,趁著春節(jié)前最后一個訂單買的,正好上班沒事,兩天就讀完了。這本書寫的真的很精彩,很生動!沒想到過去課本上的辛亥,還有這么多豐富的細節(jié),那個時代,除了孫中山,還是有一大批人才的,哪怕是那個時候的汪精衛(wèi),都不是一般人啊,長見識了~~~

    打算再買兩本,回家過年時送給喜歡讀歷史的舅舅,當春節(jié)禮物,他一定很喜歡,呵呵。
  •   看完《辛亥:搖晃的中國》之后,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胡適老先生的一句話: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作者以一種平白的文字向我們傳遞出一種和歷史教科書不同的歷史,通俗易懂。很值得細品。
  •   3本一套湊齊了。好書啊,比高中的歷史課本好多了,介紹了很多課本的公以外的東西,難怪現(xiàn)在的歷史是政治史,為了刻畫某些東西,忽視了真正的歷史。張鳴的歷史比較通俗易懂,文筆也流暢,只是把辛亥革命比喻成意外,可能還有待商榷
  •   經(jīng)陳老師推薦,買了這本書。的確收益頗多。糾正了自己以前腦海里殘存的混亂不堪的歷史記憶。
    此書,條理清晰,論述客觀,說了很多細節(jié),為大家展現(xiàn)了一幕真實的辛亥。

    張先生講到歷史,嚴謹時,稍覺不妥之處便加以注釋、引證、點評若干。唯恐誤了歷史,誤了大家。俏皮時,很多段子,句子,看得我發(fā)笑。歷史書,應該是這樣。寫書,應該是這樣,做人,應該是這樣。通過這本書,你能透過真實的歷史,知道什么叫做革命,什么叫做辛亥革命。

    多么認真的一個人,多么真實的一本書。
  •   第一次看到這么寫辛亥革命的,與教科書大不一樣,對于了解歷史、國情、人性很有裨益,也為我們思考當今之中國提供了借鑒。
  •   辛亥革命,讀讀歷史,讀懂中國
  •   本來不大愛看民國的歷史,這本書盡還就是一頁一頁的看完了。
    不錯,寫的有意思。
    辛亥百年,了解了解也好。
  •   張鳴的這本書,從微觀角度講述了一個個辛亥革命的細節(jié),從這些細枝末節(jié)的故事中,展現(xiàn)了為什么會發(fā)生辛亥革命這件大事,有偶然,有必然,這就是歷史。
  •   張鳴先生所學雖非歷史,但其對歷史的認識堪稱別有洞天,此書乃辛亥百年最重要之評價。
  •   書中通過對一些人物和故事的敘述很好的展現(xiàn)了辛亥革命真實而又不一樣的一面,和我們當代的歷史教科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閱讀中不僅感受歷史帶給我們的震撼,同時還能很好的帶給今人深刻的反思和經(jīng)驗教訓。個人覺得很值得一讀,不過就是內容感覺有點瑣碎,不夠緊湊。
  •   寫的很有思想
    民國時期確實是個思想大解放的時期,百花爭鳴,看看那時的文人,看看那時的大學~~
    不多說什么
    作者寫的很有思想性,辛亥革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形式,象征意義更大,特別看了這本書,中國各個地方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現(xiàn),包括那些時期的名人,有種啼笑皆非的感覺
    不錯
  •   辛亥革命的成功取決于立憲派,這是我最大的收獲。本書材料豐富,論述相當有說服力。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際,不可不讀。
  •   這本書真實的還原了辛亥革命內幕,文筆幽默又不失嚴謹。

    不過我對那段歷史懂的不是很多,我看了覺得還是很好的。。。
    之前有幾個大鳥評論的深度,本人達不到啊。。
  •   辛亥是中華民國的開始,是中國擺脫了君主統(tǒng)治的時期,了解這段時期的歷史非常有意義。
  •   辛亥革命里的那些人與事,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讓我重新感受辛亥的歷史,領略不同于歷史書中的真實,很好的一本書,值得一讀
  •   這本書有意思,顛覆歷史常識,還原最真實的歷史,辛亥革命,一場歷史的鬧劇
  •   有人說歷史是人民寫的,但實際上歷史往往是當權者根據(jù)自身需要所編撰的,歷史需要客觀冷靜的回顧,我們需要真實。這本書給我們還原了辛亥革命下的各色人等的真實面目與事件本身的來龍去脈,看后不但對那段時光有了深刻的認識,也帶給100年后的我們對當今社會的反思。
  •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一直想買一本與辛亥有關的書,在當當看到張鳴這本就毫不猶豫地買了。雖然是歷史書,但作者采用了邊敘邊議的模式,加上小說般的語言,可以很流暢地閱讀下去,同時能受到啟發(fā)。
  •   辛亥革命的星火點燃了人們心中反滿反帝的怒火,從那一刻起,中國的歷史就與以往大不一樣了。
  •   我承認我中學歷史完全沒有學過,只是在高考前突擊了一下,所以我連辛亥是哪一年都不知道??戳诉@書,讓我對辛亥的歷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要我一下子記住那么多人名,地名還是不太現(xiàn)實的。我也了解到,雖然革命給中國人帶來了一個世界上最先進的制度,但卻沒法帶來立竿見影的變化,畢竟還是國情決定了一切。
  •   一鍋煮沸了的粥 五花八門的各路勢力在一個新舊勢力交替的年代粉墨登場,作者通過對革命過程和革命參與對象的描寫,對辛亥革命進行深入解剖,革命黨人雖然夢想建立一個民主的國度,但是卻無從下手 只好摸著石頭過河,一曲辛亥革命是代表一場勢力的轉變,辛亥可以說是一個事件,是這場革命的導火索,這場革命突如其來但卻其實是順勢而發(fā),中央政府集權減弱,地方漢族勢力崛起,辛亥革命革的是清政府的命,但是終究是一場“和平變革”并沒有改變社會的性質,在社會的深層并沒有發(fā)生徹底的改變,所以說辛亥革命是不徹底的革命。
  •   新的視角,新的敘述。鮮活的人物,清晰的場景,百年轉瞬即逝,往事就在昨天。說辛亥,看當今,思未來.歷史長河啊,為什么如此吊詭?
  •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三點:
    1.清廷就是不愿意向和漢族官僚和漢族士紳階層分權。把同伴推向敵人,導致最終的垮臺。
    2.這場革命和大多數(shù)農民基本無關,幾乎所有農民都沒搞懂到底什么是革命。
    3.革命黨沒有那么高尚,大多數(shù)是職業(yè)革命家,投機分子,不是人道主義者。大多數(shù)人自認為是救世主。浮夸,吹牛,貪財,好色。沒有正統(tǒng)歷史書說的那么偉大,說到底,他們都是人,不是神也不是魔鬼。法國年鑒學派鼻祖布洛克的遺作《為歷史學辯護》一個觀點,我甚為贊同,對歷史人物,我們應該盡量去理解,而不是苛責和評判。 說白了,大放厥詞的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換個位置,不見得比歷史人物做的更好或更高尚。

    但是我對孫中山表示好奇,我始終不太理解這個人。他是神嗎?肯定不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比先帝更大的一個神龕。真的看不清他。
  •   關于辛亥革命,有很多學校里沒有講的細節(jié),并且被張鳴先生寫得像三國演義一樣精彩,愛不釋手
  •   張鳴教授的書很好看,在辛亥革命這一段上,因對相關史料進行了獨到的搜集與整理,挖掘工作極好,去臉譜化方面走得較遠
  •   歷史本應是有血有肉的,張鳴教授把歷史寫活了。也許這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歷史著作,但它卻是我所看過的最愿意相信接近歷史真實的書。它不是從某種概念出發(fā),而是盡量回到真正的歷史。它的人物是活的。我覺得歷史人物,不論是我們認為正面的或者反面的,都有其多面性,他們都是人,再高尚的人都有缺點和毛病,再反動的人物也都有他人性的一面。這就是歷史。好人并非一生下就是好人,壞人可并不是天天做壞事。張鳴教授的其他中國近代史的書寫得都很好。我相信,這些書可以使我們了解那段真實的歷史。也只有了解了真實的歷史,才能從中吸取教訓。否則,我們可能還要重復過去的歷史,我們的民族、國家永遠都不會成為真正受人尊敬的民族和國家。
    為了民族和國家的未來,請尊重歷史吧。
  •   通過史料才知道,我們今天的歷史很多是官方之言,有奴化教育之嫌。建議大家看看這本書,好好體會辛亥革命,體會清王朝滅亡的必然性和革命派的炮手作用
  •   辛亥:搖晃的中國。可讀性強
  •   辛亥:搖晃的中國
  •   看了這本書,使我對辛亥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動搖,固然革命志士的壯舉可歌可泣,但是如果中國能夠走上立憲制或者共和制,也許今天的中國會更好!
  •   辛亥百年了,民國也是一百年,看看那個時候,再看看現(xiàn)在,真是不能比啊,孫中山的那些理想,現(xiàn)在看看還是理想~~
  •   不枯燥??!沒有歷史的沉悶感,像講故事一樣。比較適合學生去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娴暮懿诲e
  •   辛亥那年,突出了一個字“亂”全國到處在打仗,政權不停的更迭,元首不停地換,亂哄哄的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類人物,各種的性格,大家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軍界里有自律甚嚴的吳佩孚,也有狗肉將軍張宗昌,知識界有學問大的泰斗,也有混飯吃的南郭先生……這本書刻畫了很多的人物,比較真實客觀,與以前學習的歷史課本角度不同,值得一看。
  •   一本很好的書,講述歷史事件背后鮮為我知的背景,告訴你一個與以往歷史教科書上不一樣的辛亥。
    買這本書很長時間之后才發(fā)現(xiàn)中間重復了30頁、而漏掉了30頁,客服恨好返給我20元的禮券后又重新買了一本。好事多磨~~~~
  •   張鳴的書,讀起來不累,非常口語化。笑著樂著就把事看清楚了,加之張鳴深厚的民國史的底子,各派系、人物錯綜復雜的關系,也被他剖析的一清二楚??炊四嵌螝v史不算什么,張鳴在書中還若有所思,和當代的事情聯(lián)系一下,讓人回味!
    想看懂民國的事,首推張鳴的書!一句話:不累,好讀
  •   我很喜歡這本書,一口氣看完了,想對辛亥革命有所了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而且有利于辯證的思考,對歷史有更加理性的看待
  •   外包裝破了,致使書的外皮也有點破損。書的內容還是不錯的,正好最近看了電影辛亥革命,還有秋瑾,使我對當時的歷史了解得更加深了一些。
  •   辛亥革命從枯燥的歷史名詞中走出來,成為活生生的五光十色人物,歷史讀物就該這樣,沒有演義卻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   張教授雖然不是歷史系出身,可看起歷史問題來真是清清楚楚??赐赀@本書,仿佛親臨辛亥革命的現(xiàn)場,真是過癮。
  •   書中的內容按照人物及地方的分類方法 通俗易懂地介紹了辛亥革命這段歷史 寫得非常的生動
  •   看來辛亥年那場搖晃至今未停。我得到的這本書封皮與內頁完全顛倒就是例證。但與該書名極其相符,故搜藏了。
  •   近來一直在看晚清歷史尤其是辛亥歷史,想從不同角度不同觀點多方位學習。
  •   從一個側面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辛亥革命,并沒有太多的光環(huán),有的更多的是人性的爭斗。。。雖然書中某些情節(jié)說得有些夸張,但是不失為一本好書。。。很喜歡?。。?!
  •   非常好的一本書,針對人群偏文化人了。敘述差一些。對這段歷史不熟悉的人不容易理解。即便你得出一些結論來?,F(xiàn)在的學者更應該像考古學家還歷史真相即可,啟發(fā)讀者獨立思考。而不是把用自己的觀點去影響讀者的獨立思考。臺灣的學者做的更好,請參考中華民國史話。
  •   先跑題地喊一嗓子:《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出彩而不轟動的“瞿媽媽、瞿恩”,在《走向共和》中把慈禧和袁世凱演繹得出神入化?。?!為這無冕之王式的中國好演員喝彩,向他們致敬?。?br />
    看本書的過程,同時在看60集的《走向共和》,完全沉浸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那幾十年中。以這一書一劇佐證參詳,之前瀏覽過一遍的《武夫當國》,有點明白了。陶菊隱老先生忠實、平和、耐心地把春秋筆法發(fā)揮到極致,只記國事不論國事,可讀來就并不輕松了。有時間還會把《武夫當國》再看一遍,一定會有更多樂趣等著。

    本書很有可讀性,追求可讀性的同時難免略微輕佻,但讀來令人感覺合情合理。這幾代中國人真的是被學生時代歷史教育整慘了,默認了歷史就是看上去挺假的,不假就不是歷史了。其實歷史就是發(fā)生在過去的事,這些事今日也在發(fā)生著,人人都能咂摸出真假,前因后果合情合理的就是真的,無論歷史,還是新聞。
  •   對辛亥革命的另一種解讀,使你對以往的歷史有重新的認識。
  •   看了評論才買的,只是個標題黨!內容拼湊,只是羅列了一些辛亥時期的歷史事件,像記流水賬,沒有什么創(chuàng)新的觀點,可能作者也沒有對這些史料進行升入的思考,和魯迅反應那個時代作品沒法比,不知道為什么評論這么高!感覺錢白花了。
  •   書很新,比較真實的描繪了辛亥革命時的中國,很有意義
  •   書的版式有待提高,不過內容很好。按照人物,按照事件來全面展開辛亥革命那些人一起做的那些事。
  •   本書可以一讀,將辛亥革命的細節(jié)一一展現(xiàn),語言風趣幽默,一口氣讀完的。值得推薦??!
  •   此書讓我們看到很多以前看不到的史實,對辛亥前后的歷史有了更豐富的了解,對當今中國的的諸多問題也有了穿越感。
  •   對辛亥的知識僅限于中學歷史課本上學到的皮毛,沒想到真實的歷史那么曲折精彩、驚心動魄,那么多有趣的大人物和小人物,各種教科書上看不到的故事,真的大開眼界!好看極了!
  •   百年辛亥,百年滄桑。重新回首,仿佛還在昨天。作者寫的生動,讀的有趣
  •   第一次看張鳴的書,記下了這個作者的名字。作為歷史愛好者,這樣多角度深入寫史的好書非常難得。市面的書籍要么過于白話過于追求草根的語言風格,流水賬記事,學當年明月卻又學不來明月的深刻。要么太過專業(yè),不夠通俗易讀。一直不太喜歡看清末民國時期的歷史,因為比較亂,又擔心不夠客觀。但這本書讓我開始關注民國史了。各種生動的角度剖析歷史的偶然與必然。通俗而不失深刻。
  •   這本書比《北洋裂變》好很多,通俗易懂,讓我對百年前發(fā)生在中國大地上的“革命”有了重新的認識!感謝張鳴!
  •   看到一篇推薦,毅然買了此書。只是粗略地翻閱了一下,未及細閱,放在小書桌上,即被還在讀初一、愛好歷史故事的兒子拿走,說要先我閱讀,欣然應許。

    內心竊喜,愛好游戲、愛好玩具、愛好漫畫的兒子能夠主動熱情地讀此書,不枉訂購此書!兒子每次就清朝和民國的歷史,提出很多無法回答的問題。只能勉強告訴他,不要隨便相信歷史課本中的介紹,歷史書中有許多虛假的內容,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易甄別。告知只要用心閱讀,不難找到感覺并且知道哪些是虛假的、哪些可能是真實的。

    這個時代,太需要用心寫出來的作品!
  •   今年是辛亥百年,看到報刊推薦,買了看看,張老師是這方面的專家,書寫得不錯。
  •   該書最大的特色在于擺脫了學究氣的文體,文風平易近人,跟聊天一樣,尤其還有“京片”氣息,十分生動。另外,書中不乏精彩的觀點,起碼對于我來說,深受啟發(fā),例如對士紳階層在辛亥革命前后所起的決定性作用的評價,以及對清朝真正立憲制的假想等,很有見地。
  •   真正認識了辛亥革命為純粹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
    辛亥首義的偶然與必然,受益匪淺!
  •   跟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等史學書籍一樣,寫作手法都是以小見大。要闡述的主線都是非常清晰的。突出辛亥革命并非官方話語中那么激烈、必然。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