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3 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 作者:李梓新 頁數:169 字數:115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序民主的鏡子與懸念邱立本如果從谷歌來搜索中文“民主”二宇,會立刻找到超過3000萬的條目。反映民主的討論在中文的世界滿坑滿谷,但怎樣將這概念和價值落實到中國人的社會,還是一個巨大的懸念。我的年輕朋友李梓新就在追尋這個懸念。他躲開概念上的游戲,不再陷進無休止的辯論,而是從具體和技術的層面,剖析英國這個老牌的民主國家歷經700多年的民主實踐(大憲章是1215年頒發(fā)),在今天這一刻是如何操作的。他趁著在英國留學之便,近距離觀察當代英國人的民主,發(fā)現這其實是一套細密的技術活,它的價值觀融進了具體行動的層面,變成了一種生活的方式。這也帶來重大的啟示,民主不僅是談出來的,也是一點一滴地,從具體的生活上著手。那些700多年來的民主追求,波瀾壯闊,歷盡滄桑,不僅是殿堂上的變化,也是江湖上的共鳴,而最后都要落實到生活的細節(jié),在技術上有操作性,才可以持久不衰。而這一切的先決條件,在于擁有一個法治(Rule。fLaw)的社會,確保大家都可以遵守這個游戲規(guī)則,崇尚法治的精神,而不是只有法律條文的法制(Rule印Law)。無論是公權力還是私權力,在法律的面前都是平等,都可以在法庭上進入訴訟程序。個體之間的關系,都會受到程序正義(DueProcess。fLaw)的制約和保障。而民主的成功,最后還是要回歸到人的本身。這就取決于教育和媒體。每一個公民的知識結構和信息結構,都影響到參與政治過程的品質。沒有良好體質的社會,也就不可能有良好氣質的政治。一些拷貝英美民主的國家,從印度到菲律賓,都是只有形似而神不似,畫虎不成反類犬。關鍵就是在教育與媒體方面,沒辦法建立一個強大而成熟的公民社會,也沒有法治的保障。民主只是一個標簽,沒辦法阻止貪腐和濫權。絕對的權力,以民主的名義,變成一頭怪獸,吞噬社會的正義。社會的正義離不開資源的分配。這就牽涉到階級之爭。英國既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各種社會主義理論激蕩的平臺。馬克思就是在英國寫出他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今天種種左翼的思潮和著作,都可以在英國出版,但除了思想上的探索,英國的福利政策,歷經工黨及左翼政黨的沖擊,從基礎教育到公共醫(yī)療,都非常重視,也保障了基層民眾和中產階級的利益,盡量讓國民擁有平等的機會,創(chuàng)造多元化的人才流動的渠道,避免向權貴階層傾斜。在英國這樣的民主社會,并不能說貪腐就從此絕跡,但它永遠有一個機制來制約,有一個媒體的監(jiān)督,來防止權力的濫用。讓那些濫權的官員和機構,都難逃公眾的責難。媒體就像一面照妖鏡,照出那些讓人痛恨和尷尬的濫權。倫敦的艦隊街,也是報業(yè)的集中地,其實就是這面鏡子的總部,發(fā)揮了第四權的角色,與行政、立法、司法的鼎足三權并肩而立。從英國的歷史看,民主最后的成就,還在于領導人的氣質與胸襟。丘吉爾領導英國在二戰(zhàn)擊敗納粹德國,但丘吉爾本身卻在戰(zhàn)后的選舉中落敗,二戰(zhàn)時雄霸天下的首相,1945年黯然下臺,但他卻一點也沒有失去對民主的信心,反而是自我調侃說:人民對領袖的無情,就是一個偉大民族的特征。丘吉爾后來在1950年的選舉中卷土重來,重登首相寶座,做了5年。他還因寫作二戰(zhàn)戰(zhàn)史贏得了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這都是英國民主發(fā)展的佳話,也展示民主所需要的政治文化,要有一種容忍的精神,更要有民主素養(yǎng)的領袖。但國內民主也往往是海外殖民的源頭。丘吉爾的保守黨在戰(zhàn)后處理印度、馬來半島等地獨立的問題時,就難舍帝國主義的價值觀,引起了國際進步力量的圍剿,也被國內左翼勢力所攻擊,而最終要讓這些殖民地獨立。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分崩離析。這也顯示英美等民主國家的內部民主,卻往往是對外霸權的基礎,內外有別,也因此造成二戰(zhàn)后第三世界的反彈,即使在冷戰(zhàn)之后,還是今日國際關系的矛盾根源。英國的民主實踐,一路走來,累積了不少正面與負面的經驗,都是人類的重要遺產,也是中國人所不能忽視的。要解開中國民主的懸念,英國的經驗是一面躲不開的鏡子,照出我們可以后來居上的信心。
內容概要
《民主是個技術活兒》是一本關于英國選舉政治的書。
英國的民主實踐,一路走來,累積了不少正面與負面的經驗,都是人類的重要遺產,也是中國人所不能忽視的。
要解開中國民主的懸念,英國的經驗是一面躲不開的鏡子,照出我們可以后來居上的信心。
李梓新在這本《民主是個技術活兒》中從具體和技術的層面,剖析英國這個老牌的民主國家,歷經七百多年的民主實踐(大憲章是1215年頒發(fā)),在今天這一刻是如何操作。
作者簡介
李梓新,廣州潮州人。本科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后任21世紀經濟報道、東方早報等媒體記者。2008年8月-11月受李嘉誠基金會和汕頭大學派遣帶學生采訪團赴美采訪總統(tǒng)大選。百年住有《災難如何報道》一書,2009年1月由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2009年9月獲世界銀行獎學金,在倫敦大學學院(UCL)獲得國際公共政策碩士學位?,F居上海。
書籍目錄
序
自序
威斯敏斯特
女王的權力
下面有請卡梅倫先生出場
上議院:一落千丈的貴族政治
下議院:政府的問責者
議員的發(fā)票
政治游說:議員的考驗
大選來了
誰可以是議員候選人?
選區(qū)風云:如何把英國劃成650個豆腐塊
英國式競選
大選花費:人均1英鎊
社交媒體和電視傳媒角力的大選
決定投票走向的“無形之手”
保守黨:老大哥的大起大落
工黨:一枚社會主義滾石
自民黨:一個小三的成功入閣
弗里爾:一名同性戀者的競選之路
吳克剛:競選英國議員的廣東人
李澤文:最英國化的華裔候選人
投票日:漫長的一天
懸浮議會:吊住了誰?
尋找最公平的選舉制度
未來的對決:英國政壇的60后
卡梅倫的低薪與遇冷的公務員
大社會,小政府?
占住者與社會公屋
公費教育與精英教育
英國醫(yī)療:免費午餐還能持續(xù)多久
英國的華人生活
跋
章節(jié)摘錄
威斯敏斯特,這個名字讀起來雖然有點饒舌,但別有氣勢。它是英國真正的權利中樞,那些從社會各階層公選出來的下院議員,行使著則合格國家真正權利。女王?她住在威斯敏斯特一箭之遙的白金漢宮。在君主憲制下退居幕后的王權,和威斯敏斯特的議會保持著適當的距離。于游客的角度,威斯敏斯特最吸引人的是那金黃色的大本鐘,它是倫敦的地標,經常在陰云密布的泰晤士河劈開一道明亮的景致。在江西贛州立起113米的鐘樓之前,151歲的大本鐘一直是世界最高的鐘樓。如今,古老的歷史也輸給了“中國速度”。吸引人眼球的,還有在大本鐘對面廣場上常年搭帳篷駐扎的抗議人群。她們以那片小綠地為家,寸步不離,甚至露天生火做飯。打在污跡斑斑的帳篷外的橫幅,一般是抗議英國出兵的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自2010年中,政府開始清理這片廣場,理由是他們侵占了公用綠地,同時生火的煙霧直接危害到威斯敏斯特宮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建筑。但抗議人士只是撤出綠地,把戰(zhàn)場移到了馬路牙子上繼續(xù)戰(zhàn)斗。
后記
跋這本小說其實寫不完美國綿延近千年的民主進程,也寫不完當今英國社會上下縱深。它像是一部意猶未盡的小品,期待讀者的接力,也期待我自己將來的繼續(xù)探究。而它最終能愿望成真地出版,我有很長的感謝名單要列。首先要感謝一直陪伴我的家人。在倫敦的一年是一場奇妙的時光之旅。他是一場適時而來的“壯游”,開啟的是視野、生命的可能性一集人生中自己或許還未覺察的新方向。這一切是太太和兒子與我一起在異國相互扶持經歷而來的。至今還難忘在倫敦常年的低溫里,在冬芬奇利的Bernard Johnson House宿舍電視房里,于深夜開著破舊的惠普筆記本奮戰(zhàn)書稿。從窗前望過去,我們那有著巨大落地窗,正對一片草坪的房間經常還亮著燈。那是我寫作市場區(qū)的馬斯維爾社區(qū)圖書館,那里雖然空間逼仄卻有免費無線網絡記憶禮貌、清凈的環(huán)境。還有給我提供了很大幫助的倫敦大學圖書館。那其實是一座校際圖書館(倫敦大學其實是由多個獨立的大學學院校組策劃那個),但它對每個學生都一視同仁,幫助有加。還要感謝陪伴了我一年的照相機,幫我留下了倫敦不少美好瞬間,也在采訪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中部分照片在這本書中得以向讀者呈現一個更真實的英國。隨著畢業(yè)、遷徙,這本書的后期寫作譯者在動蕩狀態(tài)中進行,是太太給我不斷地鼓勵和鞭策,使一個民主政治的門外漢能夠堅持寫完則和本粗淺的入門書,為英國德者以你請按留下厚重的記憶。還要感謝我遠在家鄉(xiāng)潮州的父母。他們一直默默關注我的動態(tài)。因為這個需要他們學會了使用電腦上網,看博客、看新聞,和我們視頻聊天。父親雖然一直敲打我在政治研究上要謹慎,但他也在半年前開始看韓寒地博客并大加贊許。我想這就是互聯網的力量吧。它的持續(xù)發(fā)展能讓文明和價值觀傳播得更深入,打破時代和年齡的鴻溝。作為近幾年來在我個人發(fā)展商的引路人,想干大學的陳婉瑩教授令我獲益良多。是她把我?guī)狭诉@條向國際化靠攏的道路,正式她的決定,讓我有到美國親身采訪總統(tǒng)大選的機會,也使我對民主政治的研究產生了初步的興趣。我在倫敦大學學院的教授倒是David Hudson,Jennifer Hudson,Ben Worthy,Meg Russell向我開啟了政治科學學術世界的大門,讓我這個來自遙遠東方國度的駑鈍學生能再年過三十后解除到另外一個新世界。在此還要他別感謝南方日報出版社副社長譚庭浩先生、編審梁建華先生。我們之前已經在我的第一本著作有過愉快的合作。這本書能夠順利出版,有賴于他們的慧眼和愛護。特別是梁建華先生花費了大量的心血校讀。此外要感謝傷害《東方日報》國際部魏星主任和楊小舟編輯。本書的部分文章曾以專欄形式發(fā)表在他們的版面,讀者的反饋使我能夠對文章不斷進行改進。最后還要感謝我們在倫敦的鄰居吳曉婷和陳勁松夫婦。他們在倫敦生下了一個可愛的男孩。倫敦的日子是美好的,正因為有這樣一些朋友相互幫助?,F在,一閉上眼,我經常能嗅到倫敦的味道,那是一種清冽的、規(guī)范的,又富有人情味的味道。我也經常夢回冬芬奇利那不甚寬闊卻充滿陽光和美麗小店的High Road上,耳畔響過北線地鐵有節(jié)奏的鐵軌碰擊聲,靈魂便隨即上車,一直通往倫敦最中心的特拉法加廣場去,南瞰威斯敏斯特,西望白金漢宮,身軀混跡在從世界各地而來的人群當中。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的年輕噢鞥有李梓新舊在追尋民主本土化這個懸念,他躲開了概念上游戲,不再陷進無休止的辯論,而是從具體和技術的層面,剖析英國這個老牌的民主國家,歷經700多年的民主實踐(大憲章是1215年頒發(fā)),在今天這一刻是如何操作。他趁著在英國留學之便,近距離觀察當代英國人的民主,發(fā)現這其實是一套細密的技術活,它的價值觀融進了具體行動的層面,邊成了一種生活的方式?!窳⒈荆ā秮喼拗芸房偩庉嫞┡c書外觀薄薄的樣子比起來,這本書其實厚重得多。梓新新聞背景的從業(yè)經歷,讓他把一個大問題說得好看易讀??吹臅r候會想,這真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為什么它們會這樣?是什么讓它們變成這樣?你很難不去想我們這里得問題??赡苓@樣這本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伊險峰(《第一財經周刊》總編輯)2010年的英國大選有金融危機和國會費用引起的政治信用危機的充分鋪墊,發(fā)展波瀾壯闊,過程曲折:結果峰回路轉,引人入勝。這事一本中文媒體至今對英國大選的報道比較完整的好書。資料詳盡,可讀性強。既有第一手的參訪記錄又有作者對英國政治和社會的親身經歷和體會。不管是對關心國際政治的讀者還是對英國有興趣的讀者均是開卷有益,不可多得?!獏强藙偅ㄓ鴩疑虝紫袊盼?,2010年英國大選保守黨國回醫(yī)院利物撲河濱選區(qū)候選人)李梓新將歷史分析和當代的個人觀察結合在一起,未研究英國民主運作提供了一個新鮮視角。這事一本開啟眼界的好書?!狫ulia Lovell(倫敦大學Birbeck學院講師,魯迅小說全集英文翻譯者)學者談民主,深入卻容易失之晦澀;記者談民主,生動卻容易流于表面。本事資深記者又在潛心求學的梓新兄,拿出的這本書既生動又深入,看似告訴你實踐民主的“技術活兒”,背后卻是構建民主的“價值觀”?!獜堉景玻ā拔幕睒s與新媒體發(fā)展”上海市社科創(chuàng)新基地副主任、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深度報道研究學者)
編輯推薦
《民主是個技術活兒:英國民主生活走筆》編輯推薦:民主的源頭在哪里?就在英國人的生活里。斯大林:在你的國家,勝利者卻下臺了。丘吉爾:我?guī)ьI英國取得勝利,就是為了保護他們可以將我選下臺的權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