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臥花叢

出版時間:2011-3  出版社:濟南出版社  作者:曲向紅 著  頁數(shù):246  

前言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悠遠深沉、豐厚博廣,猶如河漢之無極。對歷史文獻的發(fā)掘、梳理、認知與解讀,則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而《文化中國:邊緣話題叢書》,借以豐富堅實的史料,佐以生動流暢的散文筆法,倚以現(xiàn)代的思維和理性的眼光,立以歷史的觀照與文化的反思,將某些文化精神進行溯源與彰顯,以啟發(fā)讀者的新審美、新思考和新認知?! 『沃^“文化中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文化中國乃以弘揚中國文化為主旨,以傳承中國文化為責任,以求提升中國民眾的人文素質。而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掘與傳承,需要新的努力;傳統(tǒng)文化解讀與現(xiàn)代意識反思之間的糾葛與交融,需要新的形式。正如陳從周先生在《園林美與昆曲美》中所說的那樣: 中國園林,以“雅”為主,“典雅”“雅趣”“雅致”“雅淡”“雅健 ”等等,莫不突出以“雅”。而昆曲之高者,所謂必具書卷氣,其本質一也,就是說,都要有文化,將文化具體表現(xiàn)在作品上。中國園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隱,有動觀、靜觀,有節(jié)奏,宜欣賞,人游其間的那種悠閑情緒,是一首詩,一幅畫,而不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走馬觀花,到此一游;而是宜坐,宜行,宜看,宜想。而昆曲呢?亦正為此,一唱三嘆,曲終而味未盡,它不是那種“嘣嚓嚓”,而是十分婉轉的節(jié)奏。今日有許多青年不愛看昆曲,原因是多方面的,我看是一方面文化水平差了,領會不夠;另一方面,那悠然多韻味的音節(jié)適應不了“嘣嚓嚓”的急躁情緒,當然曲高和寡了。  這不是昆曲本身不美,而正仿佛有些小朋友不愛吃橄欖一樣,不知其味。我們有責任來提高他們,而不是降格遷就,要多做美學教育才是。  《文化中國:邊緣話題叢書》,亦如陳從周先生所言之“園林”與“昆曲”,正是以展示中國文化此種意蘊與神韻為己任的。  何謂“邊緣”?20世紀80年代后期,學術降落民間,走向大眾,體現(xiàn)了對大眾文化和下層歷史的更多觀照。由此,“大歷史觀”下的文化研究,內容日趨多元化,角度漸顯多層次,于是,那些不處于主流文化中心的,不為大多數(shù)人所熟悉的,或散落在歷史典籍里的,但卻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人或事,日漸走進人們的視野,豐滿了歷史的血肉。對于這些人或事的闡述與解讀,是對中國文化精神進行透視與反思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意義亦甚為厚重而深遠! 何謂“話題”?《文化中國:邊緣話題叢書》,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文化解讀的別樣文本,講求深入淺出、雅俗共賞,采用“理含事中,由事見理” 的寫作風格,由話入題,由題點話,以形象化、生動化的表述,生發(fā)出個人新見和一家之言。這種解說方式是以學術研究為基礎的,絕不戲說杜撰,亦非鑿空立論,正是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中國讀者所喜聞樂見的講述方式,呈現(xiàn)出學術與趣味的統(tǒng)一,“雖不能至,固所愿也”! 《文化中國:邊緣話題叢書》第二輯共計五種: 文士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主體構成之一,卻又是一個極其龐雜紛繁、差異懸殊的復合體,他們廣泛存在于不同階層,并標志著各自不同的文化精神和人生價值取向?!度A土詩性:文士之漫游天下與山水文學》將文士詩人行走于山水之間、真情觸摸風景的行為方式與其獨特的生命歷程加以結合,貫以一千六百多年的中國山水文學史,揭示出“向外發(fā)現(xiàn)自然,向內發(fā)現(xiàn)性情” 的審美奧妙?!渡街袣q月:隱士的生活與心靈軌跡》敘寫的是隱士這一特殊人群的共有文化品格,即摒棄傳統(tǒng)正統(tǒng)仕途的誘惑,率性而為,于山野田間實現(xiàn)真性情。他們歸隱的動因各異,其各自的隱逸生活也各不相同。而《風流倜儻:雅士的閑情逸致與處世之道〉則因事顯人,在滄桑的歲月中,他們特立獨行的本色氣質更顯超邁凡俗。他們的生活機遇、境界,乃至細微的舉止和歷史追想不盡的風骨情致,也折射出了某個時代的精神特征?! v史上還有一類人,他們具有一種明晰的共同性,因此形成了一個群體?!惰笠羟屙崳涸娚媯H面面觀)向我們展現(xiàn)了佛教使中國藝術更加空靈、藝術使佛教更具人文底蘊的精彩圖卷;同時,也探索了參禪之風對詩歌、繪畫、書法、神韻情趣的熏染與影響。注目于詩僧、畫僧與書僧的超脫澄澈,尋跡于他們的雅會風流、精神禪悅,從中能賞析到他們在筆墨深層充塞流溢著的狂逸之氣,以及兼為藝術家的居士那僧俗兩界的般若觀照。  還有一種松散的群體,他們擁有著大致相通的行為特點,卻難以固定和指認其社會階層屬性。在《醉臥花叢:浪子的快意與失意人生》中,有一些人,上至皇室帝王,下及落魄文士,在市井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矛盾斗爭中生活,他們有著諸多怪異行徑,擁有置身另類和正統(tǒng)之“夾縫”的特有文化性格,這些行徑和性格卻恰恰表現(xiàn)出了不可泯滅的生命價值?! ≡娫疲?ldquo;鶴鳴于陰,其子和之。鶴鳴九皋,聲聞于天。”《文化中國:邊緣話題叢書》浸染著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滲透著對文化傳承的理想追求,強調“可操作性和持續(xù)發(fā)展的張力”,即靈活多樣和巨大的包容性。作為一個長期的品牌選題,本叢書將視具體情況,分為若干輯陸續(xù)推出,逐步完成對中國邊緣文化主題的另樣解讀,形成一個大眾精品系列群。  二0一一年元旦

內容概要

  有一種松散的群體,他們擁有著大致相通的行為特點,卻難以固定和指認其社會階層屬性。在《文化中國邊緣話題·醉臥花叢:浪子的快意與失意人生》中,有一些人,上至皇室帝王,下及落魄文士,在市井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矛盾斗爭中生活,他們有著諸多怪異行徑,擁有置身另類和正統(tǒng)之“夾縫”的特有文化性格,這些行徑和性格卻恰恰表現(xiàn)出了不可泯滅的生命價值。

書籍目錄

引言浪子:市井文化長河里的一尾魚一、市井文化是一條河流二、浪子在市井文化中的成長三、浪子的悲情人生放浪中反抗的浪子一、“元行文人”溫庭筠二、風流浪子柳永三、浪子班頭關漢卿四、舉辦百妓宴的狀元郎康海放浪中享受的浪子一、好以妓鞋飲酒的楊維楨二、第一個死于梅毒的異才屠隆三、文人中的異類李漁浪子藝術家一、畫狀元吳偉二、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寅三、吳中才子祝允明四、奇才陳洪綬浪子皇帝一、前蜀后主王衍二、后蜀后主孟昶三、詞中之帝南唐后主李煜四、書畫皇帝宋徽宗趙佶結語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狀元郎遭遇中山狼  李夢陽與康海的文學趣味相近,他們與王九思等七人,并稱前七子,這是明代有名的一個文學流派。他們七人的文學活動都帶著鮮明的政治色彩,帶著拯救國家、掃除腐敗的大無畏的勇氣,帶著挑戰(zhàn)世俗、挑戰(zhàn)政治的戰(zhàn)斗姿態(tài)。比如孝宗朝時,李夢陽曾上疏責罵國舅張鶴齡,被判入獄3個月。后來出獄后在路上偶遇張鶴齡,李夢陽便乘著醉酒大罵張鶴齡,并用馬鞭抽得張鶴齡掉落兩顆門牙,其性格和氣節(jié)由此可窺見一斑。再比如康海,“與夢陽輩相倡和,訾議諸先達,忌者頗眾” (《明史》),頗有點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才子氣。志同道合,并肩戰(zhàn)斗,李夢陽和康海雖然沒有多少私人情誼,但神交已久,是同一個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如果沒有武宗朝時李夢陽的那次牢獄之災的話,或許他們二人一直都會是惺惺相惜的文友、戰(zhàn)友,可李夢陽的這次牢獄之災,徹底冷了康海的心,也徹底改寫了他的人生之路。  孝宗死后,劉瑾專權,李夢陽執(zhí)筆代寫了彈劾劉瑾的奏疏,被劉瑾下人大獄,準備處死。人情洶洶莫敢拯救。李夢陽想到了康海,想到了那個劉瑾一心想結交但卻碰了一鼻子灰的康海,于是從獄中給康海傳貼,貼上日:“ 對山救我!”對山是康海的號。為了文友,康海勉為其難,親自去拜訪劉瑾,營救李夢陽。劉瑾聽說自己欽慕已久的狀元郎前來,慌忙倒屣相迎,留飲坐談久之。張治道《翰林院修撰對山康先生狀》詳細地記載了康海和劉瑾的這次會面。劉瑾感到陜西能出康海這樣的狀元,作為同鄉(xiāng),自己臉上也有光彩,所以他一見面就夸贊康海:“人謂自來狀元俱不如先生,真為關中增光。”康海此行的目的是救李夢陽,所以他就把話題往李夢陽的方向上引。他說:“海何足言。今關中有三才,古今所稀少也。”劉瑾很好奇,忙問:“ 何三才古今稀少也?”康海說所謂關中三才就是:“李郎中之文章,張尚書之政事,老先生之功業(yè)。”為了救朋友,康海不得不說違心的話,拍弄權的宦官的馬屁,夸贊劉瑾的功業(yè)乃關中三才之一。劉瑾不明白李郎中的文章為什么能和他并稱,就問:“李郎中為誰?乃與我并耶?”康海這才說道:“ 是今獄中李郎中也。”終于引出了李夢陽。劉瑾亦想到了李夢陽,忙問:“ 非李郎中夢陽耶?”康海曰:“是。”劉瑾說這個李夢陽應死無赦??岛Cφf:“應則應矣,殺之關中少一才矣。”可能這個太監(jiān)劉瑾真的太想拉攏康海了,第二天就真的上書請求赦免了李夢陽?! 】岛b肝義膽,用假意逢迎討好救出了李夢陽,卻為自己埋下了禍根,永遠地被抹上了道德的污點,此生都難以洗刷。正德五年(1510年),作惡多端的劉瑾終因謀反罪被明武宗凌遲處死。朝廷徹查劉瑾一案時,康海因為救李夢陽時曾經(jīng)親近劉瑾,受到牽連,被人彈劾而列為“瑾黨”;加上此時正是李東陽為相,他素來忌恨康海,所以不辨真相,不為康海洗冤,反而順水推舟,落井下石,將康海削職為民。此時,李夢陽早已官復原職,已成反劉楷模的他,且不說為康海兩肋插刀,居然連一句公正之言都沒有,一直都是袖手旁觀,不置一詞。世態(tài)炎涼,未見如此忘恩負義之人?! 『髞砜岛?chuàng)作了雜劇《中山狼》,講述東郭先生救下了一只中箭逃命的中山狼,可這只狼脫險后反而要吃掉東郭先生以充饑。東郭先生當然堅決反對,后來這只狼就答應詢問三老的意見,再決定吃不吃東郭先生。先是遇到老杏和老牛,他們都說該吃。最后遇到杖藜老人,才用計殺死了這只忘恩負義的中山狼。很多人都說這正是在影射李夢陽的忘恩負義之舉?! ∑缴鷲畚镂椿I量,那計當時救此狼?! ⌒ξ揖壤抢鞘晌遥锴槿艘飧鳠o妨。  ——康?!蹲x(中山狼)》 從康海這首詩自嘲的語氣看,大有一笑泯恩仇的意味,所以影射李夢陽應該只是旁人的看法,起碼康海并非心胸如此狹窄之人。這篇雜劇應該是罵盡一切背恩負義的無恥之徒,而非單單影射李夢陽。但“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未必不然”,文學作品一經(jīng)產(chǎn)生,便屬于廣大的讀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旁人讀到諷刺影射李夢陽乃中山狼,為康海打抱不平,亦是無可厚非的。誰讓俠義心腸的他真的遇到了一只白眼狼呢!  ……

編輯推薦

  他們曾經(jīng)都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熱血男兒,可在歲月的流轉和現(xiàn)實的磨礪中卻變成一群孤獨的少年,狂飲的酒徒,好色的嫖客和漂泊的浪子。醉里看花,夢里落淚,霜風似鞭,冷雨如刀,他們醉倒在酒國愁鄉(xiāng),醉倒在紅塵青樓。月冷風清,紅袖添香,多少人欣賞他們風流萬千的瀟灑氣度,羨慕他們的自由不羈、我行我素,同情他們身在溫柔鄉(xiāng),心卻始終在流浪,同時又禁不住發(fā)問,何必執(zhí)著?何須多情? 《文化中國邊緣話題·醉臥花叢:浪子的快意與失意人生》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些古代浪子的快意與失意人生。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醉臥花叢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