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歸校譯釋論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上海學林出版社  作者:于公  頁數(shù):188  字數(shù):20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于公所著的《壬歸校譯釋論》言簡意深,行文優(yōu)美,筆法嚴謹,將上古易學的要點——理、氣、類、象、數(shù),以及三才轉(zhuǎn)變之法,歸結(jié)成一套完備的方法論,對其進行學術(shù)考證是有意義的。本書用盡可能詳實的史料,從學術(shù)上對《壬歸》進行系統(tǒng)的考證,同時,對壬占的指導(dǎo)思想和方法論進行分析、批判和介紹。本書以校、譯、釋、論的方式,全面解讀《壬歸》。

作者簡介

于公,男,吉林長春人,任職于吉林大學。對考據(jù)學和甲骨文,金文研習二十余年。早年接觸易學各流派,九十年代之后,致力于上古易學的考證和研究,以大六壬為主要研究方向。撰寫專著及研究論文多篇。

書籍目錄


前言
緒論
卷之一 開篇
觀四課之加臨第一
察用神之生克第二
明三傳始終第三
定貴神吉兇第四
判八煞吉兇第五
卷之二 壬占易簡例約
理氣象類說第一
占例第二
習之財占
瑣占約云
扣門占
卷之三 謀望門
干貴求財?shù)谝?br /> 成象第二
通象第三
推類第四
引伸第五
卷之四 婚姻門
例約第一
干支正象第二
用傳變象第三
類神定象第四
品貌根源第五
命年關(guān)系第六
成改遲速始終瑣象第七
古今占驗第八
占驗一
占驗二
占驗三
占驗四
占驗五
卷之五 農(nóng)事門
農(nóng)桑例約第一
農(nóng)圃定象第二
類神定象第三
象類約略第四
蠶桑象類第五
加臨定象第六
吉兇瑣象第七
卷之六 出行門
十三占例約第一
類象第二
占法動靜第三
遲速占法第四
吉兇占法第五
水陸占法第六
陰晴風雨占法第七
伴侶占法第八
貲本行李占法第九
投宿占法第十
啟行占法第十一
見聞有疑占法第十二
期會良法第十三
家內(nèi)吉兇占法第十四
卷之七 三才門
三才易簡例約第一
類神三傳變通法引證第二
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壬歸校譯釋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2條)

 
 

  •   這應(yīng)該是每一位大六壬愛好者必備的工具書。
  •   把壬歸翻譯了一遍 便於學習
  •   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學壬必備
  •   ok 壬歸這本最正宗。不要老買臺灣書和復(fù)印件 又貴又沒價值
  •   壬學經(jīng)典,值得推薦。
  •   誠如書名,校譯釋論俱佳,值得一讀。
  •   不錯,慢慢研究。
  •   服務(wù)好。
  •   注釋不錯,暫時放置,功成再學,
  •   經(jīng)院意味太厚,基本是譯,最缺乏實例說明,不如北海閑人的書。
  •   繁體字就更好了
  •   只是一個翻譯本而已!
  •   完全是做做之詞。好好的一本書被書院派給糟蹋了。定價也不低,可以看書作者對壬學懂的太少。亂寫。這本書有格比喻。翻譯下“少年中國之說”,答曰:少年中國的說。書中大大如此凡凡之詞。讀的膩味。
  •   此書以訓詁學法進行校、譯、釋、論,十分嚴謹,值得收藏與研讀。
  •   作者在書里對自己介紹的極少,一個無名小卒,于公以愚公的精神用心在寫書,讀者也該用心看書。此書不花哨挺實在,值得一看。書的質(zhì)量挺好的,價格偏貴一些
  •   這本書的內(nèi)容和解讀體例在當今是很少見的,體現(xiàn)出作者嚴謹?shù)膶W術(shù)態(tài)度和深湛的壬學功底。我去年9月份在新華店買的,那時網(wǎng)店還沒有賣。研讀至今已有半年真有拔云見日的感覺,可以說是手不釋卷。這書原文雖然只有三萬多字,但內(nèi)容深奧字字珠璣,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一點是其它任何六壬書都比不了的,這是六壬的綱領(lǐng),閱讀時必須反復(fù)思索才能體會其中真味??吹侥切╅T外漢的評論我實在忍不住在這小噴一下,不是買了書就等于學到了知識,買了好書要有耐心去研究,否則就是白買。這個書的底本是九三年臺灣五陵社的原版壬歸,現(xiàn)在早已成絕版,影印版在網(wǎng)上都沒有,竟然有人說是坊間常見之書,書店皆有之書,真是胡扯。網(wǎng)絡(luò)手打版的與原本誤差較大,這個校譯釋論依原本一一校對,我對比一下大約相差二百余字。校對嚴格,譯釋更是精當,論是這個書最精彩的地方,作者把對壬學的心得全部傾注于論中,這種毫無保留的治學精神值得稱贊。
  •   此書到手,通覽之下感慨萬千。心中一悲一喜?!度蓺w》為壬學名著,言壬者必詳讀之書。我學壬有十來年,自認為于壬歸甚有心得,也在解讀此書,但有幾個難點沒有攻破,一直未能成書。今于公老師捷足先蹬,吾心豈能不悲哉!但吾百思不解之難題,于公老師皆鏟平之,吾豈不喜哉!關(guān)于壬歸各個版本我皆有收藏。五年前重金購買了臺灣《新編涓吉日用大六壬總歸》,題為宋人郭子晟編撰,但書中絕大部份是明清學者之合輯,真正讀過的都清楚。試想,宋人編撰之書,怎么可能會有明清的內(nèi)容?《新編涓吉日用大六壬總歸》內(nèi)容雖多,實為近人之合輯,絕非宋人所寫。豹尾續(xù)貂,前后不能呼應(yīng),不要說融合應(yīng)用了。于公老師的書應(yīng)該是依據(jù)臺灣五陵出版社97年版《壬歸》為解讀之原本,實為壬學總綱,原文三萬字,于公先生用校譯釋論的方式,逐句校譯,分句釋論,洋洋灑灑解讀成二十萬字之巨著,甚見功力。此書之重點又不在于內(nèi)容,其立意之高遠從此書緒論就能看出。用幾十個甲骨文字,考證壬學于七千年前,甚是高明,國內(nèi)學界亦從未有人做過如此深厚之考證。書底之六壬徽章甚為奧妙,暗合所羅門王之神秘封印,網(wǎng)傳處女能看動之,真乃牛人也。通書未見作者聯(lián)系方式,自隱其名,有賢者之風。筆名為于公,暗合愚公移山之意,當屬筆名,一掃今日之易學界迷信化、宗教化、大師化之風氣。以師生人數(shù)來說吉大九校合一,師生十余萬人,號稱亞洲第一大學,果然臥虎藏龍。壬學著作由專業(yè)學術(shù)出版大社上海學林社發(fā)行,此書...堪稱第一本,鄭明寶是上海古藉出版社首席編審,古文造諧之高學界皆知,能為此書做特約編輯實屬難能可貴。祝賀于公先生此書的出版,期待于公先生的后作。 閱讀更多 ›
  •   作者的治學態(tài)度好??蓞⒖?。
  •   大六真技和道理,看完會讓人感到通達.
  •   本書詮釋的比較嚴謹,看得出編者是用心在做。
  •   對壬歸進行白話詳讀,逐句釋論很精彩,是目前少有的真正講六壬的書!天神和天將哪個在上?哪個在下?只有此書進行了詳盡而明確的說明。還有困擾易界多年的納音的應(yīng)用之法,也只有此書第一次進行了詳細的說明:“蓋日辰定位,以分陰陽四象。但事關(guān)人我,必有一中間,猶如太極圖之S線。例如占婚姻,以日為男,以辰為女,其納音之上神,即是媒人。若甲子日,則為陽金,取申之上神為媒人之類神,若乙丑日,則取酉之上神為媒人,蓋甲子乙丑納音則同一,而實分陰陽,以申酉分別對之。觀其上神所當之五行五氣,以斷媒人形象;觀其上乘下臨,以定其背景;觀其陰神以察內(nèi)心之想法;又需與日辰進行六親對比,定其親疏遠近......”
  •   在大概兩個周的時間內(nèi),細讀了該書的所有注解,于公真的是非常用心的解讀,并且將自己的心得也一并寫入書中,讀后真的是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也讀了大大小小4-5本的六壬書了,《壬歸》作為總論是必然要讀的。讀后方能對各種課勢中該看哪出,怎么看,有提綱挈領(lǐng)的把握,更好的去閱讀其他壬書!
  •   眾所周知,宋朝幾位皇帝喜好大六壬,故在宋代大六壬得到了皇家的支持,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因此宋壬成為壬學的巔峰?!懂叿ㄙx》由凌福之撰寫,《壬歸》郭子晟撰寫,皆成于宋理宗年間,都是宋壬的經(jīng)典代表作?!懂叿ㄙx》雖從邵公案例中總結(jié)撰寫,但其實可以集中體現(xiàn)凌福之本人的壬學思想,而非邵公的壬學思想?!度蓺w》是學習大六壬必讀的一本經(jīng)典古籍,精煉樸實,大氣磅礴,正是漢易的代表作。如何解讀《壬歸》,盡可能還原宋壬思想,讓后學能夠?qū)W習掌握宋壬,是個非常艱巨的任務(wù)。脫開《壬歸》直接闡述宋壬思想,難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民國徐樂吾注釋《子平真詮》,先入為主,完全曲解子平真詮的本義,令后人學習八字命理誤入歧途。這本書的作者可能鑒于此,故盡可能詮釋《壬歸》的本義,而不敢加入自己的壬學理解,盡可能還原《壬歸》的思想,以免誤人子弟。本書翻譯平素樸實,不加一絲主觀想法,忠于原味,難能可貴??吹角懊鎺孜辉u價本書的作者,都是貶低指責,且不說《新絹大六壬總歸》是后人強塞硬湊出來的,若沒有這等眼力,還如何翻閱古籍學習,真是文化素養(yǎng)太低。至于指責本書作者水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令人笑掉大牙,《壬歸》此書本來就是難以逾越的經(jīng)典古籍,作者能還原本書原味,就已經(jīng)是很高的水平,不信你看看今人有多少能還原壬歸思想,你指責作者水平不夠,難道是翻譯的不好,若...此難道你還能指責《壬歸》寫的不好?既然學易,就要沉下心好好研究,不能浮夸,以為自己能指責別人就是顯示自己水平高。本書作者提出漢易,確實可貴,如今易學浮夸之風越演越烈,富于表面象學,而輕視內(nèi)在理學。斷卦,枝節(jié)斷的天花亂墜,一旦問及吉兇就模棱兩可,現(xiàn)今在學習奇門遁甲上顯得尤為突出,張志春普及了奇門的起局,但是斷法卻不懂,王鳳麟忽悠眾人搞出來的讀象,讓后人誤入歧途。漢代也有此浮夸之風,所以后有王弼掃象。三式既然稱為絕學,難道只是用象來演事,那不如用梅花算了。象由心生不假,但象必須建立在理數(shù)之上才能出來象,脫開數(shù)理如何有象?黃鑒之流美其名曰讀象,真是易騙之舉。斷卦者,乃是解碼者,卦象已經(jīng)幫我們展現(xiàn)事物的發(fā)展軌跡,我們盡可能解碼,而不是導(dǎo)演故事的發(fā)展。作者提出復(fù)興漢易,在當下浮夸的易屆,難能可貴。書中作者透露出的漢易思想?yún)s是令人耳目一新。三式確實起源于天學,不過作者是否思考過,既然是天學,那為何后人斷卦,還需要用神或者說類神?用神類神本身就是象的代表,難得準不準,真的在于取類神準不準?三式乃國用之器,難得準不準就是卦師本人的取用準不準?為什么不能廢除用神類神,九天玄女造如此緊密的三式,難道還要類神用神?這個就要研究三式的模型了,能挖掘出三式內(nèi)在運動的機理,就能進一步廢除用神類神去斷卦,才是接近事物運動的本質(zhì)。 閱讀更多 ›
  •   這是當代少有的壬學讀物,于公的思路很好,絕對值得學習!初學者可以登堂,精學者可籍入室!
  •   書一天就到了,書角損壞了,中通用自行車車筐送書,路上一顛,書受得了嗎! 閱讀更多
  •   書不厚,單手翻看很合適,有些解釋不是很準確,但上下結(jié)合可以看懂,作為學習壬學的必備書,一邊看一邊在原基礎(chǔ)上注釋會很不錯。所以給予評價“喜歡”。書紙質(zhì)不是很好,顯得書單價有些高,希望有再版時能夠更好,
  •   學壬,看到推薦的不少,也是壬學中的一本好書吧。
  •   《壬歸》文、譯、釋,三合一,可以說是一本不錯的借鑒之書。
  •   這是一種大六壬承上啟下的好書
  •   書是好書,但是太貴了,僅兩百頁而已啊
  •   書紙張質(zhì)量及印刷均非常好,值得稱道,但是書的內(nèi)容很一般,翻譯了一下呈半白話文(能譯的給譯了,不能譯的也就不譯了,呵呵,笑一個先),再加了一點點少的可憐的作者注釋,原價50元,認為很對不起這個價。這種作文,是所謂出版家的著作,初印象閱后并無太大的促進作用,個人覺得不值購買。... 閱讀更多
  •   不過作者很不客氣,學術(shù)界歪風到處刮呀。說到底只是對《壬歸》的解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作者還是應(yīng)該謙虛些。里面錯誤還是不少,讀者應(yīng)該注意。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