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陲墨脫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上海學林出版社  作者:羅洪忠  頁數(shù):156  字數(shù):25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西藏邊陲的墨脫是目前我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這里的地理環(huán)境除一面臨近印度外,其余三面為大雪封山,一年中有八個月與世隔絕。我曾經(jīng)兩次走進墨脫,在進行科學考察時,我們的考察隊員險些被泥石流掩埋,所以對這里的道路深有體會。我認為長期的交通落后和封閉狀態(tài)雖然制約了墨脫與外界的交往,但也使它保留了令人欣羨的原始生態(tài)和別具一格的民俗,使之成為我國頗具神秘的處女地。    我的工作單位在北京,目前正在從事《中華大典·民俗卷·地域民俗分卷》編輯工作,恰在此時收到了羅洪忠先生從成都發(fā)來的書稿《邊陲墨脫——西藏僅存的一神秘處女地》,懇請我審閱并為之作序。此前。雖然我已婉拒了一些稿約,但該書稿卻是關系到我時刻縈繞心頭的墨脫,最后還是抽暇仔細地讀了。    我和羅洪忠先生僅是謀面一次的忘年交,他長期在西藏工作,對珞渝文化研究情有獨鐘,令我感動,他一有疑問就打長途電話向我咨詢。在我的印象里,有關墨脫的書籍不是很多,當看完這部書稿后,我頓生后生可畏的感覺。全書不是過去資料的泛泛匯集,或墨脫自然景觀的描述,或個人隨意發(fā)揮的文學作品……而是通過流暢的文筆對世界第一大峽谷壯觀的瀑布群、罕見的大雪山和茂密的原始大森林等自然奇觀的描述,并與珞巴族、門巴族的歷史文化和宗教民俗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可讀性頗強。    由于歷史的原因,墨脫縣中間橫亙著一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羅洪忠先生在閱讀大量歷史資料的基礎上,以嚴謹?shù)膽B(tài)度審視這段歷史,從土著珞巴人猴子變?nèi)说纳裨挕⑴畠簢膫髡f、新石器神斧的發(fā)現(xiàn)、蓮花圣地的由來、門巴人的遷入、珞門之爭的出現(xiàn)、波密土王的統(tǒng)治、清軍進駐白馬崗……展示了墨脫一個個真實的歷史畫面,說明這塊土地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    羅洪忠先生曾是一名記者,在西藏工作期間,他多次利用休假機會,專門到墨脫縣體驗生活。在其采風的地方,環(huán)境是相當艱苦的,尤其在雅魯藏布大峽谷一帶。他有過困在通麥大塌方時喝冰水、啃壓縮干糧的艱辛,也有露宿山崖,樹洞時的苦辣。正是這樣的付出,才使他的文稿顯得豐厚而扎實。另外,書中還記述了一些科學家、人文學者、記者、冒險家的種種經(jīng)歷,使本書更具人文色彩和情趣。    如果說文字流暢生動是全書的特色的話,那么大量的鮮見圖片是本書一個亮點。由于種種原因,過去到墨脫考察的人不多,留下的文字資料有限,影像資料更是稀缺。但羅洪忠先生想方設法,打通渠道,收集了國內(nèi)外不少珍貴的照片,為這部圖文并茂的人文書籍增色不少,使讀者能夠形象而立體地認識墨脫、了解墨脫。這也是其他圖書難以企及的。    如今的墨脫已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最富魅力的旅游景點,以山奇、河奇,湖奇著稱。當前,隨著西藏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和人們對邊疆文化,尤其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關切,此書的出版,不僅對渴望了解墨脫的讀者是難得的,對于要研究墨脫的人文學者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建議大家不妨讀一讀。    這是我的讀后感,權作為序!    李堅尚    2010年12月10日于北京密云

內(nèi)容概要

  本書通過流暢的文筆對世界第一大峽谷壯觀的瀑布群、罕見的大雪山和茂密的原始大森林等自然奇觀的描述,并與珞巴族、門巴族的歷史文化和宗教民俗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可讀性頗強。羅洪忠先生在閱讀大量歷史資料的基礎上,以嚴謹?shù)膽B(tài)度展示了墨脫一個個真實的歷史畫面。大量的鮮見圖片是《邊陲墨脫》的另一個亮點。由于種種原因,過去到墨脫考察的人不多,留下文字資料有限,影像資料更是稀缺。但羅洪忠先生想方設法,打通渠道,收集了國內(nèi)外不少珍貴的照片,為這部圖文并茂的人文書籍增色不少。

作者簡介

羅洪忠,1966年6月生于四川省渠縣,1986年10月參軍到西藏,1988年9月就讀于湖南長沙工程兵學院,1991后回西藏,歷任排長、干事、科長和主任等職,2008年3月退出現(xiàn)役。從事新聞工作17年,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媒體發(fā)表新聞作品2000余篇(幅),多次參與和策劃全國全軍重大典型報道,《兩百噸紅景天銷往何處》、《求實新風撲面來》、《翻越喜馬拉雅山的奇女》等20余篇稿件榮獲省以上好新聞獎?,F(xiàn)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達州市文化發(fā)展研究會副秘書長,宕渠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書籍目錄


引言
一、珞巴部落的領地
眾多的部落
猴子變?nèi)?br /> 由北南遷的傳說
女兒國的故事
神斧的發(fā)現(xiàn)
阿巴達尼的子孫
二、藏門珞的大融合
蓮花圣地
轉札日神山
門巴族的遷入
波密土王的統(tǒng)治
清軍進駐白馬崗
三、墨脫山道
古驛道
金珠拉險峰
四季美景于一山
孟加拉虎出沒之地
螞蟥山
風光在派鄉(xiāng)
陰陽兩隔多雄拉
老虎嘴
墨脫公路
中國袖珍縣城
四、隱藏的蓮花圣地
冰峰林立的山國
河流密如網(wǎng)
神湖水怪
罕見的瀑布群
動植物博物館
五、地球密碼的鎖孔
喜馬拉雅東構造結
中國世紀最大地震
世界第一大峽谷
攀登白色死神
穿越空中陷阱
漂流死亡峽谷
六、珞巴部落文化
珞巴族文化遺跡
狩獵的民族
刀耕火種
吊腳竹樓
藤索橋
米酒鼠肉待貴客
全身的藤竹飾物
七、門巴民俗文化
門巴人的一日
門巴吊腳樓
歲令時節(jié)話耕作
原始崇拜的興盛
藏傳佛教傳人
八、多彩的峽谷風情
嬰兒倍受重視
集體宿舍
婚前交往
刀光閃閃的婚禮
人生的葬禮
復合葬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對于珞巴族原始部落生活狀態(tài)最早的詳細記述,恐怕非英屬孟加拉長槍隊上尉、著名探險家E.T,達爾頓莫屬。1845年7月,他撰寫了《阿薩姆的米里人和阿波爾人》考察報告,首次向世人展示了150多年前一幅幅珞巴族先民生活畫卷:樹葉遮羞、進山狩獵、鉆石取火、刀耕火種、以物易物…… 達爾頓看到的只是珞巴族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那么,早期珞巴族祖先又是如何生存呢?在珞巴族豐富的神話傳說中,保存了許多歷史痕跡,勾畫出了珞巴族遠古時代的輪廊:珞巴族祖先最初住在山洞里。具有游群時代不以血緣為基礎、離合較易的特點。 墨脫東部珞巴族傳說,其母系氏族祖先從附近浪錯(錯為湖之意)上的巖洞里裝了一葫蘆水出來,她不慎摔了一跤,將水潑在地上,便形成了今天的浪湖。在珞巴族達額木部落的傳說中,其父系氏族祖先原從貢堆頗章的山洞里走出后,信步向南,來到古更的一個石洞前便沒有路了。他向巖洞下一看,發(fā)現(xiàn)那里有人,于是跳下去……繁衍了后來的達額木人。 珞巴族最初的歷史演變不受血緣限制,神話中對漢族人羞于啟齒的。兄妹互婚"較為流行,其中尤以珞巴族博嘎爾部落的《達蒙和達寧》的故事最為動人。相傳達蒙和達寧是天父地母結合后所生的孩子。達蒙是姐姐,達寧是弟弟。弟弟從事狩獵,每天都背回許多獵物,他還把抓到的小野豬交給姐姐馴養(yǎng)。姐姐一邊從事采集,一邊種地,她用麂子角挖地,用猴子的下頜骨松土。他們用藤條和木頭互相摩擦,借以取火。慢慢地,弟弟對姐姐有了感情,總想格外親近姐姐,姐姐則一再拒絕。后來他們到了天上,去找太陽評理。太陽說,你們不僅在生活上互相幫助,還應該一起生兒育女,因為地上只有你們兩個人,人類要有自己的后代。于是,太陽把姐弟倆關在雞籠里,強迫他們成親,結為夫妻,便有了珞巴族人的后代。姐弟互婚的故事給了人類學家以啟迪,讓他們作出大膽的推斷:在珞巴族各部落生活的早期,由于同外界交往十分困難,相互之間普遍存在著兄弟姐妹互婚的現(xiàn)象,如今在親屬稱謂上的一致,表明他們過去有明顯的血緣痕跡。對他們來說。父親、母親和岳父,岳母,都是父母,而侄兒、侄女和妻侄兒,妻侄女稱呼上的一致,就不難理解了,因為他們都是兄妹,或者姐弟互婚的孩子。

后記

《邊陲墨脫——西藏僅存的一神秘處女地》終于脫稿,我如釋重負。這些年來,為搜集珞巴族部落文化、門巴族民俗文化、喜馬拉雅山叢林“野人”等方面資料,我一直奔波于素有“雪域孤島”、“高原孤島”的墨脫,以及雅魯藏布大峽谷一帶,由于墨脫是中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所以每一次往返都可以說是歷經(jīng)艱辛和風險。記得有一次,“沿途走了十多天,來到距中印邊境不遠的區(qū)域,沒想到辦邊境證,被扣留了。待邊防站查清身份后,所帶的錢已不多了,只好踏上回家的路。當我回到妻子身邊時,見我蓬頭垢面,胡子拉喳的,氣不打一處來,沖我說道:“找‘野人’,我看你就是一個‘野人’!”    2001年9月,我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幫助工作期間,先后采訪了曾到墨脫縣考察的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學者,諸如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發(fā)現(xiàn)者楊逸疇,高登義、李渤生以及關志華、陳傳友、李堅尚、張江華、劉芳賢等,從中學到不少歷史、民俗,科考方面的知識,還收集到了一些英國、美國、日本等外國人考察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歷史資料,使我最后寫成了《親近墨脫》的初稿。    但從《親近墨脫》到《邊陲墨脫——西藏僅存的一神秘處女地》的易名,其過程體現(xiàn)了我對這本書稿認識的轉變及提升。為此,我謹向《西藏旅游》雜志社原總編賀中、西藏自治區(qū)民政廳離休老干部冀文正、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羅際明、問漁工作室的張問漁等老師對我的幫助表示感謝。    賀中老師是《西藏旅游》雜志的創(chuàng)始人,西藏有名的文化人。我寫完本書初稿后,公務纏身的他仍抽出時間閱讀,并對一些地方給予指正。冀文正老先生曾在墨脫工作生活16年,完成了《珞渝情歌》等20余部著述,他毫無保留地為我提供所需資料。羅際明老首長在擔任林芝軍分區(qū)政委期間,曾帶領工作維一行歷時40天,徒步行程812公里,成為我軍第一個走通墨脫縣全境的大校軍官。當?shù)弥覍懹戌笥宸矫娴臅鍟r,他趁出差的機會到成都同我會晤,并為書的出版獻計獻策。    張問漁老師原為四川人民出版杜的資深編輯。人文華夏叢書”的總策劃。退休后擔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特約編輯。當他接到我的書稿后,和我?guī)状卧谝黄鹎写?、討論,對原書稿偏重于文學,知識性、學術性以及信息量方面太弱以及結構、體例不妥方面,提出了許多中肯而富有成效的修改意見。最后終于使我找到了感覺,對原有書稿進行了“大手術”。    在撰寫過程中,本書主要參考了冀文正的《珞巴族風情錄》、《門巴族風情錄》、楊輝麟的《西藏東南角》,廖東凡的《西藏風情錄》、李堅尚的《喜馬拉雅尋覓》、金輝的《西藏墨脫的誘惑》、張繼民的《走進世界第一大峽谷》、沙欽·羅伊的《珞巴族阿迪人的文化》和少數(shù)民族簡史叢書《珞巴族簡史》、《門巴族簡史》,以及一些探險旅游者的隨筆?!哆呞锬摗鞑貎H存的一神秘處女地》的問世,應是集體勞動的結晶,在此,我向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我還得感謝一些民俗學家、探險家,科學家等,深入墨脫縣考察時拍攝了大量照片,甚至包括20世紀40年代的老照片。林芝地區(qū)旅游局、墨脫縣交通局,以及冀文正、李堅尚、陳立明、廖宏偉、龍君、普布扎西、楊西虎等多位老師和朋友,也將他們拍的墨脫照片提供出來,極大地豐富了本書的內(nèi)容,增加了可讀性。由于林芝地區(qū)旅游局、墨脫縣交通局參與拍攝的人員較多,作者沒能去一一核實每位攝影者的姓名,也難免有個別旅游攝影者的照片我們沒法注明其姓名?!哆呞锬摗鞑貎H存的一神秘處女地》的問世,應是集體勞動的結晶,在此,我向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最后,我要說明的,就全書圍繞墨脫獨特的人文歷史、自然地貌、奇風異俗來介紹,是力圖讓更多的人到我國最富魅力的墨脫來探奇歷險、旅游觀光。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自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書中難免謬誤,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羅洪忠    2011年10月于成都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邊陲墨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在重慶的書店看到這本書,太貴了
    拿手機拍下封面
    回來在當當上買到
    便宜許多
    還不用跋涉背著
    書的內(nèi)容真好
    看看真正的墨脫,了解藏南
  •   書中的很多內(nèi)容取自中國科考隊與墨脫縣志。內(nèi)容讓我重溫了02年的墨脫之行,路途雖然艱苦,但沿途的未解之謎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讓眼界大開!謝謝!
  •   去過,很讓人親切!
  •   在拉薩的書店看到此書非常喜歡,就是價格坑爹 ,網(wǎng)購依然不算便宜。
  •   作者多年生活在墨脫,了解墨脫的好書
  •   這本書很貴啊!配有不少圖片,資料也有個別有價值處。
  •   長了見識,學習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