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哈爾濱 作者:岳賢倫
前言
孩子的叛逆期是一個令家長感到頭疼、頭暈、手足無措的時期,也是孩子成長、成才的關(guān)鍵時期,它就像人生的十字路口,選擇對了,成就孩子一生:選擇錯了,貽誤孩子一生。所以,每一位家長都要重視孩子叛逆期的教育。 那么,什么是叛逆期呢?簡而言之,叛逆期,就是指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心理上的逆反期。在這一時期,孩子大多表現(xiàn)出與大人們想象不一致的逆反現(xiàn)象。比如,你要求他這樣,他非要那樣;你希望他往東,他非要向西;你越是怕他說臟話,他越說得開心……總之,他就是處處要與你對著千,處處要讓你著急上火。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孩子的叛逆期發(fā)端于嬰兒期,萌芽于兒童期,高漲于少年期。孩子的一生共有三個叛逆期,三個叛逆期分別為: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寶寶叛逆期)在2~3歲,人生第二個叛逆期(兒童叛逆期)在7~8歲,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青春叛逆期)在12~18歲。這三個叛逆期分別有不同的特點,反映了三個階段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及心理變化,也對孩子的成長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 我們這本書主要來講述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即寶寶叛逆期。很多家長或許會感到納悶,兩三歲的寶寶怎么會叛逆呢?其實這個問題并不奇怪,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現(xiàn)象。比如,孩子偶然從大人那里學會了一兩句臟話,一有機會,他就會迫不及待地說出這些臟話來,而且你越不讓他說,他越要說,并且邊說邊“咯咯”地笑,這其實就是寶寶的一種逆反行為。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越不讓他摸臟東西,他越摸得起勁兒,并且樂在其中,這也是一種叛逆行為。當然,你越不讓他哭鬧,他越哭鬧的現(xiàn)象就更常見了,這是寶寶最典型的逆反行為,只不過家長習以為常罷了。那么,寶寶時期的孩子為什么會叛逆呢?原來,兩三歲的寶寶也有朦朦朧朧的獨立意識,這是孩子獨立意識的萌芽,然而此時的寶寶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有的只是想要“獨立”的沖動和探索未知的欲望,他們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接觸和了解這個世界,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種特殊的行為方式便成為了大人們眼中的叛逆。 對于這一時期寶寶的叛逆行為,要恰當?shù)匾龑?,從寶寶的角度來理解和寬容他的所作所為,與他共同游戲、娛樂,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他的不良行為,引導他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在這一階段,特別提醒家長的是,針對孩子的逆反行為,一定不要盲目地打罵,因為這會扼殺孩子寶貴的探索天性。 本書主要從叛逆期孩子的生活習慣、不良個性、心靈成長、固有潛能、伙伴交往、娛樂活動六大方面來分析闡述,結(jié)合心理學知識幫助家長剖析問題的根源,總結(jié)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以期為家長提供一本寶寶叛逆期的家教經(jīng)典。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適合幼兒家長閱讀的早期教育類圖書。
本書列舉了2—3歲孩子在生活習慣、不良個性、心靈成長、固有潛能、伙伴交往、娛樂活動等六個方面的叛逆行為的案例并進行了深入分析。2—3歲是孩子成長、性格形成的關(guān)鍵是時期,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2—3歲叛逆期,媽媽要懂的心理學》挖掘孩子叛逆行為背后的心理特征,運用心理學知識從根本上探尋孩子叛逆的教育方法。叛逆行為案例與指導方法相結(jié)合的編寫方式是指導更具針對性,更便于家長針對孩子自身存在的問題找到相應(yīng)的對策。心理學知識的運用及更具針對性的編寫方式是本書的最大亮點,案例涉及面之廣更是難能可貴?!?—3歲叛逆期,媽媽要懂的心理學》對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家長輕松順利地度過兒童早教期有很大的幫助。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耐心培養(yǎng),讓孩子3歲以前養(yǎng)成好習慣
孩子為什么喜歡吃零食
孩子偏食、挑食如何糾正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么辦
孩子都不喜歡洗臉刷牙
孩子晚睡晚起受大人的影響
不講衛(wèi)生是因為沒有衛(wèi)生觀念
多數(shù)孩子對吃藥有抵觸情緒
喜歡亂扔東西是孩子在探索
凡事拖拉、磨蹭是習慣使然
第二章 規(guī)范引導,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個性
孩子自私是正?,F(xiàn)象
孩子任性與家長嬌慣有關(guān)
孩子為何執(zhí)拗,說什么都不聽
孩子霸道,蠻橫不講理怎么辦
孩子依賴、纏人、粘人很正常
孩子好動、故意搗亂,并非多動癥
多變、情緒不穩(wěn)定的孩子需要宣泄
浮躁的孩子往往缺乏耐性
焦躁的孩子愛哭鬧、叫嚷
第三章 尊重變化,用心呵護孩子的心靈成長
獨立意識萌芽,要求“自己來”
幼兒也有性意識的萌動嗎
喜歡自言自語不是毛病
愛幻想、說大話的孩子很正常
孩子到了喜歡說“不”的時期
故意說反話、唱反調(diào)是叛逆的表現(xiàn)
喜歡說臟話、壞話,他感覺很有趣
孩子動不動就打人有多種原因
孩子做事一般都缺乏耐心
喜歡與大人對著干很正常
第四章 因勢利導,悉心挖掘孩子的固有潛能
見什么模仿什么是孩子在學習
求知欲強的孩子對什么都好奇
孩子喜歡探索、嘗試要鼓勵他
多數(shù)孩子都喜歡涂涂畫畫
喜歡反復做同一件事很正常
孩子不喜歡去幼兒園怎么辦
孩子不喜歡看書學習正常嗎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
不聽老師話的孩子如何教
第五章 循循善誘,讓孩子快樂融入交際圈
孩子不叫人、不懂禮貌怎么辦
孩子為何怕生人、不和生人交往
孩子不喜歡與小朋友分享怎么辦
不喜歡和小朋友合作怎么引導
和小朋友爭搶玩具是正常現(xiàn)象
孩子和小朋友打架如何處理
第六章 大膽放手,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孩子為何越不讓玩什么越玩什么
這么小的孩子為何喜歡看電視
喜歡玩各種游戲是小孩子的天性
孩子對玩具的要求永無止境
喜歡玩水、玩沙是小孩子的共性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孩子為什么喜歡吃零食 叛逆期案例 莉莉今年2歲多了,她特別喜歡吃零食。方便面、薯片、蛋黃派等都是莉莉的最愛,可是媽媽做的香噴噴的飯菜她卻不喜歡吃。 一天中午,一家人在一起吃飯。媽媽夾了一些菜放在莉莉的飯碗里,然而,莉莉只是看了看,就跑開了。媽媽問她:“莉莉,你不好好吃飯又要去干什么?”莉莉回頭告訴媽媽:“我要吃腸?!闭f著,莉莉已經(jīng)拉開了放火腿腸的抽屜,伸出小手拿出了一根,又跑到媽媽面前,要求把腸衣剝開。媽媽知道莉莉一吃火腿腸肯定吃不了幾口飯菜了,于是對她擺擺手,說:“不行,現(xiàn)在該吃飯了,莉莉乖,我們不吃火腿腸了,來,吃口菜。”見媽媽不讓吃火腿腸,莉莉眉頭一皺,就開始大哭大鬧,甚至連一口飯菜都不吃了。無奈,媽媽又一次敗下陣來,只好將腸衣剝開,將火腿腸放進了莉莉的嘴里。這下,莉莉眉開眼笑,不再哭了。 媽媽知道經(jīng)常吃這些零食對莉莉的身體不好,但她擔心莉莉哭鬧不吃飯會更加影響她的健康。所以,媽媽很矛盾,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辦才好。 媽媽要懂的心理學:吃零食是孩子的生理需求,但不能讓它替代主食 孩子愛吃零食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說,吃零食是孩子的生理需求。再加上零食花樣多、口感好,與一日三餐的主食不一樣,更能激起孩子的食欲,帶給孩子新鮮的感覺。因此,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愛吃零食。顧名思義,零食就是正餐以外的食物。對于主食而言,它起著輔助的作用,能為孩子提供、補充少量的蛋白質(zhì)、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處于發(fā)育期的孩子,胃容量比較小,并且活潑好動,吃一餐不足以維持到下一餐。而吃一些零食可以補充不足的熱量和營養(yǎng),保持身體活動所需的能量。所以,爸爸媽媽不必談零食而色變,一概拒絕孩子吃零食。 然而,零食只是孩子獲取營養(yǎng)的一條次要渠道,并不能夠取代主食。在對待孩子吃零食這個問題上,媽媽不能對其持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也不能讓零食喧賓奪主,完全替代主食??墒?,孩子這一階段的心理就是“我喜歡吃什么就多多地吃”。在這一階段,孩子沒有絲毫的健康觀念,有的只是對零食的貪欲,并且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大哭大鬧,因此家長不得不滿足其對零食的要求。就這樣,有不少孩子因為吃了太多的零食而吃不下主食,長此以往,容易引起營養(yǎng)不良,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以及生長發(fā)育。對于1~~3歲的孩子來說,父母仍然是主要的食物供給者。所以,在這個時期一定要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吃零食習慣,不要等孩子長大以后再來禁止,因為那時就更難管制了。在孩子要吃零食時,媽媽應(yīng)該在量上加以限制,在品種上進行選擇。有心的媽媽不妨在上午的時候讓孩子吃少許熱量高的零食,比如,一塊巧克力或者蛋糕,兩三塊餅干等;下午要讓孩子多喝一些白開水,吃幾種水果;晚飯過后,就不要再給孩子任何零食吃了,睡前可以讓孩子喝一杯牛奶。 零食不一定不好,只要媽媽多用點心思,講究方法,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觀念和習慣,零食也可以吃得很健康! 叛逆期方法指導 方法一:掌握度,不讓孩子大量吃零食 零食可以吃,但是不能一味地讓孩子吃,要把握一個度。由于年齡小,孩子沒有足夠的自制力,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吃下大量的零食,很多孩子還喜歡邊玩邊吃,嘴巴一直不停。如果父母限制孩子吃,孩子還會大哭大鬧,很多家長對此束手無策。對此,媽媽要避免將零食放在孩子能夠接觸得到的地方讓他自由取用,這樣既減少了孩子拿到零食卻吃不上時的逆反行為,也能有效地控制孩子的零食量。 輝輝可喜歡吃零食了,以至于還不到3歲的他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小胖子。聰明的輝輝知道媽媽每次買回來的零食都會放在廚房的一個柜子里,他只要打開柜子的門,就能輕而易舉地拿到美味的零食。 媽媽知道經(jīng)常不加限制地吃零食對輝輝的身體是沒有好處的,于是,媽媽改變了放零食的位置,使輝輝自己接觸不到零食,也不在家里存放那么多的零食了。拿不到零食,當輝輝嘴饞的時候,他就會鬧著讓媽媽去買??粗x輝渴望的眼神和饞乎乎的樣子,媽媽實在不忍心拒絕。可將零食買回來了吧,輝輝就又會無節(jié)制地吃。有一次,輝輝玩完了玩具就嚷嚷著要吃餅干。媽媽看了一下表,再過半個小時就要吃午飯了,這時候如果讓輝輝吃零食的話,那么待會兒他肯定又要不吃飯了。于是,媽媽只給了輝輝一塊餅干。不一會兒,輝輝就吃完了,他還要吃。媽媽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方法,她拿著一個小鬧鐘,對輝輝說:“兒子,咱們馬上就要吃午飯了,等到這個最短的針指向‘3’的時候,媽媽才會給你餅干吃。”輝輝自然很不樂意,盡管又哭又鬧,但是媽媽堅持到了時間才給他零食吃,沒有辦法,輝輝只好作罷。 從那以后,媽媽就和輝輝商量好:只有最短的針指向“10”和“3”的時候,才有一定的零食吃。每當輝輝想要吃零食的時候,他就會瞧瞧表,看時針走到哪兒了。 案例中的媽媽讓孩子養(yǎng)成了在固定的時間吃零食的習慣,使孩子快樂地期待吃零食時間的來臨,這樣就不會影響孩子吃正餐的食欲了。 營養(yǎng)學專家提醒,應(yīng)該將零食也納入孩子的飲食計劃,吃零食的時間最好設(shè)在正餐前二至三小時,且供給量不要太多。這樣的飲食結(jié)構(gòu),才能讓孩子有好的胃口,使零食起到給孩子補充營養(yǎng)和能量的有效作用。
編輯推薦
《媽媽要懂的心理學:2-3歲叛逆期》是一本適合幼兒家長閱讀的早期教育類圖書。幼兒期的孩子為什么動不動就哭鬧?為什么喜歡說臟話?為什么熱衷于玩臟東西?為什么喜歡亂扔東西?為什么動不動就打人?……翻開《媽媽要懂的心理學:2-3歲叛逆期》你就能從心理學層面找到答案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