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海南京潤珍珠博物館 哈爾濱出版社 (2011-01出版) 作者:海南京潤珍珠博物館 頁數(shù):231
Tag標簽:無
前言
海南京潤珍珠博物館編著的《珍珠》一書,已經(jīng)出版近三年的時間了。這本書出版后受到廣大珍珠喜愛者的歡迎,也受到了業(yè)內(nèi)專業(yè)人士的充分肯定。這本書也隨著京潤珍珠的迅速發(fā)展推廣到全國各地。相信對珍珠知識的普及和珍珠文化的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作為出版者也深感這是對珍珠行業(yè)發(fā)展有深刻意義的一件事情。需要我們長期不懈地做下去。在原來基礎上,這次重新編著的《珍珠——源遠流長的文化和無與倫比的美麗》,保持了過去專業(yè)、時尚、全面的風格,同時又增加和完善了部分文字內(nèi)容。新增加的圖片也力求突顯珍珠由內(nèi)而外的含蓄之美、典雅之美。雖然隨著珍珠養(yǎng)殖技術的提高和養(yǎng)殖珍珠產(chǎn)量的增加,普通百姓可以佩戴并擁有珍珠了,但由于珍珠的特性,好珍珠永遠是稀少的,好珍珠也是昂貴的,我們只能說不同的消費能力可以消費不同的珍珠。珍珠的文化價值和作為珠寶的獨特地位,不會因為珍珠的普及而改變,珍珠永遠是人類最美麗的飾物,以珍珠為基礎衍生而來的珍珠化妝品、珍珠保健品也是最好的養(yǎng)顏保健佳品,無可替代。中國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珍珠養(yǎng)殖大國,珍珠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堅信在這塊土地上,一定會成長出最優(yōu)秀的珍珠企業(yè)和最有價值的珍珠品牌。本書再版過程中,李文慧女士及京潤珍珠相關人員王海等同志作了很多努力,同時也感謝哈爾濱出版社有關同志為本書再版所付出的辛勤工作。對于本書存在的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海南京潤珍珠博物館董事長:周樹立博士
內(nèi)容概要
中國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珍珠養(yǎng)殖大國,珍珠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堅信在這塊土地上,一定會成長出最優(yōu)秀的珍珠企業(yè)和最有價值的珍珠品牌。
書籍目錄
珍珠的歷史——世界為珍珠而癡狂 珍珠在西方的輝煌歲月 光耀東方龍庭的珍珠之光 珍珠的千年之爭 天地有珠初長成 海水珍珠的故鄉(xiāng) 淡水珍珠的家園珍珠的文化——小珍珠里的大世界 珍珠誕生的浪漫神話 世界各國的明珠傳奇 珍珠與王冠的一世情緣 珍珠與女人的如煙往事 別有洞天的三大珍珠博物館珍珠的前世今生——珍珠發(fā)展史上的華彩瞬間 卡地亞珠寶帝國因珍珠而發(fā)源 人工養(yǎng)殖珍珠的夢想成真 以珍珠為主體的世界品牌誕生 中國珍珠養(yǎng)殖重放異彩珍珠的魔法世界——珍珠的保健與美容 珍珠的保健美容密碼 珍珠與時尚的完美結合 珍珠的鑒別與保養(yǎng)附錄 三亞京潤珍珠文化館——三亞珍珠業(yè)的搖籃 央視三訪京潤珍珠博物館記 京潤珍珠,擔起行業(yè)領先者的責任
章節(jié)摘錄
細觀維米爾的畫,畫中的珍珠每一顆都那么傳神,從中感受得到畫家對珍珠的了解、熟悉和愛戀。維米爾生活的年代,珍珠是最受寵愛的珠寶,他對珍珠熟悉極了。他的藝術贊助人家中女眷戴著價值連城的珍珠首飾;向他訂購畫作的人,也讓自己的妻女戴著珍珠坐在畫室當模特;他自己的母親像每一個中產(chǎn)家庭的主婦一樣擁有珍珠首飾;他的妻子同樣擁有作為嫁妝的珍珠首飾。在維米爾的畫筆下,珍珠,如同那些少女一樣動人鮮活,幾個世紀的歲月不曾減退她們一絲光芒。再讓我們仔細看《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這顆泛著灰白韻光的黑珍珠,這顆黑色的水滴珍珠應該產(chǎn)自于黑蝶貝,而黑蝶貝幾乎只在南太平洋的法屬波利尼西亞群島產(chǎn)出。幾個世紀前,這顆遙遠的太平洋珍寶,如何跨越大洲、穿越大洋,來到荷蘭,出現(xiàn)在畫家筆下?17世紀初,取道好望角去印度的航線已經(jīng)廣為人知;歐洲殖民者已經(jīng)征服了美洲大陸,建起了一座座殖民城市。殖民者在美洲大陸已經(jīng)設立了管理機構、民政機構、宗教機構。澳洲大陸在1616年至1618年間也被荷蘭人發(fā)現(xiàn)。太平洋上的主要群島和主要島嶼開始都被歐洲人一一涉足。不過,沒有人說得清當時的每一個航海發(fā)現(xiàn)和通往東方航線的細節(jié)。航海新發(fā)現(xiàn)和每一新航線的資料,都是作為國家秘密和公司商業(yè)秘密被小心保守的;而一些公開出版的探險經(jīng)歷,不少是聳人聽聞的故事,并不十分可信。我們只能根據(jù)當時的航線來推測這些珍珠走過的軌跡。今日已無從知曉那些美麗的黑蝶貝是怎樣被漁人撈起,那些珍珠是怎樣被發(fā)現(xiàn),又怎樣輾轉到了商人和殖民者手中,或許是強取,或許是用來自歐洲的稀罕物件交換;更說不清那些價值連城的珍珠從遙遠的太平洋運到歐洲,經(jīng)歷了怎樣漫長艱辛和危險的旅程。當珍珠被收集到某個商人、冒險家或殖民者手中,會被仔細封裝在密閉、防水、不易腐爛的盒子中,人們會用結實的鉛盒將珍珠仔細包好裝在里面,再仔細封上。這樣,可以在漫長的運輸過程中防止丟失或被盜,也可以在遇到海難或海盜時沉入海底或藏之荒島,以便有機會重新找回寶貝。密封也避免了漫長的海運過程中海水腐蝕,損壞珍珠的光澤。封在盒子里的珍珠,等待著季風。季風刮起來了,帆升起來了,一艘艘等待了半年、一年甚至更久的船起錨了。這些封存在鉛盒里的珍珠,被小心收藏在船上最安全隱秘的地方,船向東航行,向中美洲最窄處巴拿馬地峽進發(fā)。這些貨物來自遙遠的亞洲大陸——爪哇,或是其他太平洋島嶼。季風時節(jié),成千上萬的土著人和騾馬聚集在碼頭附近,等待船的到達。這些矮小的男人女人和騾馬一道,背上從船上卸下的貨物,翻越巴拿馬地峽,將這些貨物運到大西洋一側的港口。這些貨物從這里再裝船,穿過北大西洋,直抵歐洲。這條穿越巴拿馬地峽的路途充滿了艱辛,長長的運輸隊伍經(jīng)常有人因勞累、饑餓、傷病、瘟疫和雇主的虐待而倒下,再也爬不起來??缭教窖蠛痛笪餮蟮暮叫型瑯映錆M危險和殺戮。海上變幻無常的氣候,致命的風暴,長時間海上航行帶來的疾病和瘟疫,肆虐的海盜和以國家的名義公然劫掠的艦隊,以及船隊內(nèi)部經(jīng)常發(fā)生的嘩變,這些隨時可能喪命的危險,使得17世紀的海上航線充滿了無數(shù)身首異處、葬身大海的悲劇故事,當然也有無數(shù)歷經(jīng)艱險一朝暴富、衣錦還鄉(xiāng)的喜劇?;蛟S這珍珠隨船向西到了印度或阿拉伯,又穿過沙漠穿過高原,從更加危機四伏的陸路流人歐洲;亦或許這珍珠輾轉更遠的航線,向西繞過好望角,再沿西非海岸北上,最終到達歐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