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理論的問題結構

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云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胡亞軍  頁數(shù):205  

內(nèi)容概要

 
這是一本關于歷史認識論的著作,最終目的是要說明“我們?nèi)绾握J識歷史”這個傳統(tǒng)問題;同時,它也是一本關于歷史哲學的著作,因為它涉及“歷史實在”、“.歷史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等一系列經(jīng)典問題。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本關于認識論的著作,因為在這本書里,解決歷史認識論、歷史哲學等問題的主要工具是“問題結構”這一概念,而我相信,問題結構作為一種普遍的認識方式、理解模型、理想模型,具有廣泛的認識論意義,它不但可以運用在歷史學領域中,也能運用到其他哲學著作——其實在很多學科領域中我們都能看到問題結構的影子。

書籍目錄

序言:在極端情形下的思考
引言
第一章 緒論:歷史理論與歷史實在
 第一節(jié) “范導性”與“構成性”
 第二節(jié) “范導性的”歷史實在
  一、歷史實在是一個理性概念
  二、歷史實在對歷史理論的范導性作用
 第三節(jié) “構成性的”歷史理論
一、歷史理論的對象不是歷史實在
二、歷史理論可以建構歷史實在的“同質連續(xù)性”
和“異質間斷性”內(nèi)容
三、歷史實在是歷史理論的絕對預設
四、區(qū)分歷史理論與歷史的形而上學
五、歷史理論是“建構”歷史而不能“復制”歷史
第二章  問題結構:歷史理論的相對預設
 第一節(jié) 對問題結構的一般性說明
一、問題結構是確定歷史研究對象時作出的相對預設
二、問題結構與理論內(nèi)容之間的相關性:構成性原理
三、問題結構是先驗的觀念、認識形式
 第二節(jié) 范導性的:歷史學家與問題結構的主觀性
一、問題結構的主觀性:包含客觀性的主觀性
二、范導性的主觀因素
 第三節(jié) 構成性的:問題結構的功能
一、功能之一:確定歷史理論的界限
二、功能之二:導致歷史理論出現(xiàn)“理論空白”
“理論失明”
三、功能之三:決定歷史理論的連續(xù)性與間斷性
四、功能之四:問題結構與歷史理論的建構
 第四節(jié) 一個例證:個人歷史傳記的問題結構
一、個人實在與歷史傳記的有限性
二、問題結構與傳記的有限性、理論空白
三、傳記的內(nèi)在矛盾與歷史理論的進步
第三章 問題結構的兩種理想類型
 第一節(jié) 連續(xù)性歷史理論的問題結構
一、兩個理論預設:同質的歷史主體與歷史時間
二、邏輯推論:動力論與目的論
三、連續(xù)性歷史理論的主要特征
 第二節(jié) 一個例證:歷史進步論的問題結構
一、進步論的研究對象:連續(xù)性的歷史內(nèi)容
二、進步論的兩個理論預設
三、從理論預設中推導出的理論內(nèi)容
四、不同種類的進步論
五、歷史進步論的理論空白
  ……
后記

編輯推薦

胡亞軍的這本《歷史理論的問題結構》借鑒馬克斯·韋伯建構“理想模型”的方法,在歷史研究領域中建構出兩種理想的、純粹的、極端的問題結構。第一種“純粹的”問題結構可稱之為“連續(xù)性歷史理論的問題結構”(普遍歷史理論的問題結構)。具有這樣問題結構的歷史理論至少同時采用了兩個相對理論預設:同質連續(xù)性的歷史主體、長時段的線性歷史時間。另一種歷史理論以歷史的間斷性為研究對象,其問題結構可以稱為“間斷性歷史理論的問題結構”。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歷史理論的問題結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好書,近年來研究歷史認識論難得看到的好東西。強烈推薦!
  •   這本書還不錯,能夠收到啟發(fā),但是沒有想象中的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