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論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  作者:葉桂  頁數:149  字數:46000  譯者:潘靜娟 注解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溫熱論》是清代著名溫病學家葉桂的著作。該書雖然僅4000余字,但對溫病的辨證淪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價值.書中提出的衛(wèi)氣營血辨證方法,至今仍有效指導著中醫(yī)臨床,并對后世溫病學的發(fā)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為溫病學的奠基之作。
  《濕熱病篇》是清代醫(yī)家薛雪所陜的一部專門論述濕熱病證的著作。本書內容簡練,共46條.每條均有薛氏自注,系統(tǒng)地對濕熱病證的病因、病機、傳變、辨證及治療等進行廠論述。該書的問世,使?jié)駸岵∽C的辨證淪治在溫病學中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體系,豐富并發(fā)腥廠中醫(yī)溫病學的內容。
  上述兩部著作言簡意賅,指導性強,故多為后世所宗,被列為醫(yī)家必讀之書。書中理淪與方藥不僅可用于溫病的辨證論治,而且對中醫(yī)臨床各種的其他病證,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書籍目錄

第一條
第二條
第三條
第四條
第五條
第六條
第七條
第八條
第九條
第十條
第十一條
第十二條
第十三條
第十四條
第十五條
第十六條
第十七條
第十八條
第十九條
第二十條
第二十一條
第二十二條
第二十三條
第二十四條
第二十五條
第二十六條
第二十七條
第二十八條
第二十九條
第三十條
第三十一條
第三十二條
第三十三條
第三十四條
第三十五條
第三十六條
第三十七條

章節(jié)摘錄

  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zhèn)餍陌?。肺主氣屬衛(wèi),心主血屬營,辨營衛(wèi)氣血雖與傷寒同,若論治法則與傷寒大異也?!  咀⑨尅俊 ”緱l為溫病證治的總綱,概括了新感溫病的病因、感邪途徑、發(fā)病部位、傳變趨勢,指出溫病在治法上與傷寒有別?! τ跍夭〉牟∫颍鞔岸嘧瘛饵S帝內經》,認為溫病為“伏寒化溫”所致,即冬感寒邪,不即發(fā)病,寒邪伏于體內,郁久化熱,至春發(fā)為溫病。至明末,吳又可認為“雜氣為病,更多于六氣”,提出了溫病的病因是“癘氣”、“戾氣”、“乖戾之氣”等。葉天士總結前人的論述,明確提出了溫病的病因是“溫邪”,突出了溫病病因的溫熱特性?! 夭〉母行巴緩綖椤吧鲜堋?,即由口鼻侵入。發(fā)病部位是“首先犯肺”。因肺居上焦,其位最高,司呼吸,開竅于鼻,與天氣相通,外合皮毛,與衛(wèi)氣相通,主一身之表,故溫邪初犯人體,肺衛(wèi)先傷。繼葉天士之后,吳鞠通提出“凡病溫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陰肺”,二者之意相似。但非所有溫病發(fā)病皆從此條,如王孟英在《溫病條辨》按語中亦指出:“伏氣自內而發(fā),則病起于下者有之;胃為藏污垢納之所,濕溫、疫毒病起于中者有之;暑邪挾濕者亦犯中焦,又暑屬火,而心為火臟,同氣相求,邪極易犯,雖始上焦,亦不能必在手太陰一經也。”由此可見,溫邪上受犯肺雖然是溫病的好發(fā)部位,但主要是指風溫、秋燥等病,而春溫、暑溫、伏暑、濕溫等初起發(fā)病部位各有特點。  溫病初起邪犯肺衛(wèi),病情輕淺,及時而正確的診治,病邪即可外解。若邪不外解,手太陰肺的病變傳至陽明氣分,稱為“順傳”;傳變至心包,稱為“逆?zhèn)鳌薄?梢?,逆?zhèn)魇窍鄬槀鞫裕谟谕怀觥睖匦啊皞髯冄杆?,病情轉變急劇,病勢兇險。如王孟英所釋:“溫病之順傳,天士雖未點出,而細繹其議論,則以邪從氣分下行為順,邪入營分內陷為逆也。茍無其順,何以為逆”。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溫熱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很喜歡這些小書,很親切的感覺。
  •   給朋友帶的,很好的書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