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證論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  作者:(清)唐容川 編著,胡甜甜 點校  頁數:341  字數:135000  譯者:胡甜甜 注解  

內容概要

《血證論》為晚清醫(yī)家唐容川的醫(yī)學論著,因推演王清任《醫(yī)林改錯》之活血化瘀治療方法而流傳甚廣。
全書以“血病”證治為綱,共八卷。初始綜論陰陽、氣血、水火、臟腑等生理因素及男女異同,進而論及內科、外科、傷科、婦產科等相關出血病證治,再論及瘀血、蓄血及其他雜病,末列以方藥。除了闡述血證理法外,還對中醫(yī)諸多命題亦有精辟論述,如以“久病、怪病必有瘀”為樞紐,在血證觀念上如“離經之血”較往昔醫(yī)家有所革新。
唐氏不僅精于血證,倡導中西醫(yī)匯通,而且中醫(yī)學理深厚,對中醫(yī)經典研究頗有造詣,貫通醫(yī)易,精識本草。因此,《血證論》不僅是研究血證治療的專著,而且是研究中醫(yī)經典的重要文獻。

書籍目錄

卷一
陰陽水火氣血論
男女異同論
臟腑病機論
脈證死生論
用藥宜忌論
本書補救論
卷二
吐血
嘔血
咯血
唾血
咳血
鼻衄
腦衄
目衄
耳衄
齒衄
舌衄
大衄
零腥
吐膿
卷三
汗血
血箭
血痣
血瘙
瘡血
創(chuàng)血
跌打血
卷四
便血
便膿
尿血
經血
崩帶
產血
卷五
瘀血
蓄血
血臌附血腫
經閉
胎氣
卷六
癆瘵
咳嗽
發(fā)熱
厥冷
寒熱
出汗
發(fā)渴
心煩
臥寐附夢寐
喘息
呃噦
痰飲
痞滿附積聚、癮瘕
腫脹
怔忡
驚悸
健忘
恍惚附癲狂、見鬼
暈痛
眼目附目黃、出火、見鬼、昏花
耳病
口舌
咽喉
聲音
腹痛
痹痛
痿廢
遺精
淋濁
便閉
瀉泄
飲食
感冒
痙掣附拘急
暑疫
食復
勞復怒復
時復
房勞復
附:抱兒癆論
卷七
方解上古今方共八十二條
卷八
方解下古今方共一百十九條(遺方續(xù)補)

章節(jié)摘錄

  陰陽水火氣血論  人之一身,不外陰陽,而陰陽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氣血。水即化氣,火即化血。何以言水即化氣哉?氣著于物,復還為水,是明驗也。蓋人身之氣,生于臍下丹田氣海之中,臍下者腎與膀胱,水所歸宿之地也。此水不自化為氣,又賴鼻間吸入天陽,從肺管引心火下人于臍之下,蒸其水,使化為氣。如《易》之坎卦,一陽生于水中,而為生氣之根。氣既生,則隨太陽經脈布護于外,是為衛(wèi)氣,上交于肺,是為呼吸,五臟六腑,息以相吹,只此一氣而已。然氣生于水,即能化水,水化于氣,亦能病氣。氣之所至,水亦無不至焉。故太陽之氣,達于皮毛則為汗,氣挾水陰而行于外者也。太陽之氣上輸于肺,膀胱、腎中之水陰,即隨氣升騰而為津液,是氣載水陰而行于上者也。氣化于下,則水道通而為溺,是氣行水亦行也。設水停不化,外則太陽之氣不達,而汗不得出,內則津液不生,痰飲交動,此病水而即病氣矣。又有肺之制節(jié)不行,氣不得降,因而癃閉滑數,以及腎中陽氣不能鎮(zhèn)水,為飲為瀉,不一而足,此病氣即病水矣??傊瑲馀c水本屬一家,治氣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氣。是以人參補氣,以其生于北方,水中之陽,甘寒滋潤,大生水津,津液充足,而肺金腴潤。肺主氣,其葉下垂以納氣,得人參甘寒之陰,內具陽性,為生氣比才之良品,故氣得所補益焉。即如小柴胡,仲景自注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是通津液即是和胃氣。蓋津液足,則胃上輸肺,肺得潤養(yǎng),其葉下垂,津液又隨之而下,如雨露之降,五臟戴澤,莫不順利,而濁陰全消,亢陽不作,肺之所以制節(jié)五臟者如此?!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血證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小巧玲瓏,袖珍型,非常便已閱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