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振動訓練的理論與實踐

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李玉章 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 (2010-10出版)  作者:李玉章  頁數(shù):172  

前言

振動訓練法是一種新興的非傳統(tǒng)的訓練方法,近些年來在國外的眾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治療和訓練效果。它是一種讓受試者借助于專門設計的振動平臺的振動刺激使人體產生適應性反應的外界干預方法。近年來該方法作為一種提高肌肉力量的訓練方法被引進國內,為發(fā)展和提高肌肉力量訓練水平提供了新的途徑。但是,由于對該方法的認識和經(jīng)驗積累不足,在方法運用和規(guī)范化使用上尚缺乏理論依據(jù)。本課題研究是在“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項目”的資助下開展的,從對振動訓練國內外前期研究成果的文獻分析,到運用先進的表面肌電測試、足底壓力測試以及關節(jié)肌力測試等研究方法,對不同振動模式的振動特性、振動中的肌肉激活特征和協(xié)調模式、不同振動產生的足底壓力特征、周期性訓練之后的關節(jié)肌力變化特征等實驗研究,逐一展開深入、綜合的討論,以期為振動力量訓練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供理論依據(jù),為更科學地使用該類儀器提供客觀參考。本書共分為11章。第一至第四章為文獻研究,第五至第九章為實驗研究,第十章為應用的建議和參考,第十一章為結論與建議。本課題在實施過程中涉及的領域較多,運用的測試設備多數(shù)是較先進的,尚屬首次使用,因此難免有不足之處,敬請諒解,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內容概要

  《全身振動訓練的理論與實踐》共分為11章。從對振動訓練國內外前期研究成果的文獻分析,到運用先進的表面肌電測試、足底壓力測試以及關節(jié)肌力測試等研究方法,對不同振動模式的振動特性、振動中的肌肉激活特征和協(xié)調模式、不同振動產生的足底壓力特征、周期性訓練之后的關節(jié)肌力變化特征等實驗研究,逐一展開深入、綜合的討論,以期為振動力量訓練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供理論依據(jù),為更科學地使用該類儀器提供客觀參考。  《全身振動訓練的理論與實踐》適合體能訓練指導者、運動員和科研人員閱讀使用?! ≌駝佑柧毞ㄊ且环N新興的非傳統(tǒng)的訓練方法,是一種讓受試者借助于專門設計的振動平臺的振動刺激使人體產生適應性反應的外界干預方法。近些年來該方法在國外的眾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治療和訓練效果。

作者簡介

李玉章,1975年生,河北人。2001年上海體育學院工作至今。2007年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2008年晉升副教授,201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到日本鹿屋體育大學做訪問學者1年。近年來,主持和參與完成了上海市教委、上海市體育局的科研項目共4項;作為主要研究人員,正在進行上海市科委的研究課題2項和國家體育總局的研究課題1項。在《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上海體育學院學報》、《天津體育學院學報》等期刊雜志上發(fā)表論文10余篇;參編了《科學鍛煉抗擊“非典”》、《辭海(體育卷)》、《體育游戲的理論與方法》、《中國田徑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田徑》等著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訓練的監(jiān)控理論與方法研究。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導論第一節(jié) 振動訓練法的發(fā)展簡史第二節(jié) 振動訓練的相關要素第三節(jié) 振動訓練儀器的種類第二章 全身振動訓練的理論基礎第一節(jié) 振動訓練的神經(jīng)生理學基礎第二節(jié) 振動訓練的物理學基礎第三章 全身振動訓練在臨床上的應用第一節(jié) 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的改善第二節(jié) 骨骼組織的改善第三節(jié) 代謝系統(tǒng)的影響第四節(jié) 感覺系統(tǒng)的影響第四章 全身振動訓練在運動訓練上的應用第一節(jié) 肌肉力量的改善第二節(jié) 平衡能力的改善第三節(jié) 速度素質的改善第四節(jié) 耐力素質的改善第五節(jié) 柔韌素質的改善第五章 實驗研究之不同形式振動的加速度特征第一節(jié) 加速度測試的實驗設計第二節(jié) GLO Bus振動儀的振動加速度特征第三節(jié) Turbo sonic振動儀的振動加速度特征第四節(jié) SRT振動儀的振動加速度特征第五節(jié) 振動加速度的研究結論及啟示第六章 實驗研究之不同形式振動的肌肉激活特征第一節(jié) 振動測試的實驗設計第二節(jié) 振動對大腿肌群的神經(jīng)肌肉激活特征第三節(jié) 振動對小腿肌群的神經(jīng)肌肉激活特征第四節(jié) 不同振動條件中下肢肌群間的神經(jīng)肌肉交互激活特征第七章 實驗研究之不同形式振動中的足底壓力特征第一節(jié) 足底壓力測量技術概述第二節(jié) 振動中的足底壓力特征第八章 振動訓練的訓練學啟示第九章 振動訓練的周期性實驗研究第一節(jié) 周期性振動訓練實驗設計第二節(jié) 下肢肌力特征比較研究第十章 振動訓練法應用中的注意事項第一節(jié) 禁忌證第二節(jié) 負荷安排與工作菜單第十一章 結論與建議參考文獻附錄一 ZEPTOR設備的應用與作用附錄二 實驗現(xiàn)場部分實景圖附錄三 課題立項以來發(fā)表的相關論文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但是,這些產品中,目前只有德國的SRT-ZEPTORING產品可以實現(xiàn)上下、左右、前后的多方向組合隨機振動(多維振動),其他產品均為或垂直上下或以中間軸為轉軸的上下擺動式的單維振動(規(guī)則正弦波振動)產品。在此特別介紹一下SRT-ZEPTORING-Sports多維組合振動平臺的一些獨特性能,為更清楚地了解其性能提供參考。ZEPTOR震蕩訓練儀是法蘭克福Johann Wolfgang Goethe大學的一個體育科學研究所為了解決提高高水平運動員的運動成績而研制開發(fā)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運動過程中,人體不必要的擺動是影響運動員成績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何減少人體的自身擺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研制了ZEPTOR震蕩訓練儀,該設備使運動員經(jīng)過訓練后可以保持自己在運動過程中的相對穩(wěn)定,從而提高運動成績。ZEPTOR震蕩訓練儀采用可調的震動頻率,有選擇地對人體大小肌群進行刺激,通過震蕩訓練,使運動員有更高的保持平衡的能力,對提高運動成績有非常大的作用。(1)頻率范圍:頻率范圍在1.0~12.0Hz,這個振動頻率范圍是在人體直立,肌肉處于最大緊張狀態(tài)的振動方式下得出的,其他設備的振動頻率在25~70Hz范圍內,明顯超出這個范圍,這可能會導致?lián)p傷的發(fā)生。(2)不是正弦波:ZEIPTOR能產生混合波并使機體迅速產生的刺激發(fā)生相互作用,這是ZEPTOR儀器的特征,所有其他品牌的設備或儀器都是以產生正弦波為基礎。

后記

本課題研究是在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項目的資助下完成的。在此深表感謝!本圖書的出版得到了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的資助。在此深表感謝!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得到了導師王清研究員的悉心指導和嚴格要求。導師嚴謹治學、求真務實、一絲不茍、細致人微的精神和淵博的知識,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導師那里學到的不僅僅是專業(yè)知識和操作技能,還有更多的人生感悟和啟迪,這一切將使我終身受益。他在研究的指導、實驗設計等工作上,傾注了大量心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上海體育學院的院領導和系領導的關懷、鼓勵和支持。在課題研究期間,姚頌平教授、吳瑛教授、徐昌豹教授、呂季東副教授、楊再淮教授、朱泳賢教授、司虎克教授、張慶文副教授、高根龍書記、陳蘭英老師、宋佩成副主任,科研處的虞定海教授、徐瑩老師,研究生處的李賓老師、韋國建老師、劉建偉老師等,都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誠的感謝!感謝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的安建華處長、胡水清實驗師、米翼祥工程師、李東建博士、苑廷剛師兄、王向東博士等,他們都給予我很多的幫助,在此深表感謝!感謝在課題立項和執(zhí)行過程中給予指導幫助的田麥久教授、陳佩杰教授、劉宇教授、田野教授、劉丹研究員、艾康偉研究員、李愛東研究員、郝衛(wèi)亞研究員、李汀研究員等。感謝在實驗過程中給予幫助的首都體育學院的王保成教授、王守恒教授、張凡主任、徐良彥教授、周志雄副教授,天津市東麗區(qū)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尹殿和教練以及參與實驗的同學們。感謝瑞士奇石樂儀器公司北京代表處的戴學斐博士給予加速度測試的技術支持與指導。感謝北京奧力來康體設備有限公司的夏榮鵬執(zhí)行董事和黃文勇客戶經(jīng)理無償?shù)靥峁┝恕疤夭ㄈ碚駝觾x”。感謝北京市體育科學研究所的劉穎研究員、師玉濤師弟、任滿迎師弟給予加速度測試支持。感謝在論文撰寫和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中給予熱情指導的上海體育學院徐昌豹教授、陸愛云教授、吳瑛教授、劉宇教授、呂季東副教授、司虎克教授,上海市體育科學研究所的許以誠研究員、忻鼎亮研究員等。感謝論文撰寫過程中引用文獻的所有作者們!感謝所有參與課題研究的全體成員,正是大家的任勞任怨和認真工作,才使課題得以順利開展,取得了預期的成效。再次對大家致以深深的謝意!最后,感謝在出版過程中給予幫助的全體成員!謝謝!

編輯推薦

《全身振動訓練的理論與實踐》編輯推薦:上海市教委科研科目課題立項資助,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資助。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全身振動訓練的理論與實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書的質量不錯,為了學術
  •   實驗數(shù)據(jù)很多,比較有權威性,以前看到的只是比較零散的資料,雖然只對三維振動,及30赫茲以下的振動進行研究,但其原理應該是相通的,遺憾的是如果能對正弦振動和30-50赫茲振動加以研究,那就全面了。附帶說明一下,我就是振動機生產廠家的設計人員,主要是正弦振動機的設計,正缺乏這方面的資料。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