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作者:馬夫哥 頁數(shù):251 字數(shù):15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根據(jù)馬夫哥十六年海外生涯改編而成的長篇小說,內容詳細記錄了作者從1988年到2003年,長達十六年的海外漂泊生涯,傳奇人生。
本書堪稱是真實版“北京人在紐約”,為讀者呈現(xiàn)20世紀末期,中國、外蒙、前蘇聯(lián),以及匈牙利、羅馬尼亞等東歐國家真實現(xiàn)狀。
作者從蘇聯(lián)到匈牙利等東歐各國,歷盡了千辛萬苦,卻磨練了萬般人生經(jīng)驗。從北外大院出來的窮書生,到擁有上千萬美金的“華人富商”。
本書揭開了作者十六年坎坷心酸之路,盡數(shù)這十六年來在海外的工作事業(yè)、愛情、友情、婚姻等,也用歲月為讀者打開了一卷波瀾壯闊的“海外指南手冊”。
作者簡介
馬夫哥,原名李偉,匈牙利語翻譯,專業(yè)馬術教練?,F(xiàn)為湖南衛(wèi)視、北京衛(wèi)視、廣東衛(wèi)視等省級電視臺特約嘉賓。現(xiàn)居北京,曾旅居匈牙利等歐洲國家,有著十六年海外傳奇生涯。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mage2011
書籍目錄
自序
Part 1 北外的學子,海外的游子
Part 2 橫跨歐亞大陸,首站莫斯科
Part 3 圣誕夜里的毆打
Part 4 偷渡,一段危險的旅程
Part 5 窮學生的國際打工史
Part 6 遭遇光頭黨,砍刀與肉搏
Part 7 露琪亞,從相識到分手
Part 8 佐禮,槍頂在腦袋上的威脅
Part 9 雪夜里的狩獵硬漢
Part 10 四虎市場與八區(qū)警察局
Part 11 穿過黎明前的黑暗
Part 12 賺錢機器的生活
Part 13 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Part 14 我是老大
Part 15 再見,我的海外江湖
章節(jié)摘錄
我出生在20 世紀60 年代末,童年正處在文化大革命的中后期。因為我的父親在北京外國語學院任教,所以我自小是在北外大院里長大的。出國以前的全部回憶,包括我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都受北京外國語學院的文化氣息熏陶得很深。我的童年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北京外國語學院的東西兩個大院里度過的。那個時候北京外國語學院墻外的世界,對我來說是稀奇的、神秘的,瞬息萬變的。我每每都爬到墻上,雙手彎曲放置雙目之上,遮擋住刺眼的陽光,試圖看到更遠處的景色,那對我來說是一個新世界,或者說是一個早晚要去征服的戰(zhàn)場。那時候我還不到十歲,三十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回憶往昔,我知道我做到了,我去到了那個少年時眺望和期盼的世界。但我沒想到竟然那么遠,竟然是相隔萬千公里的東歐。那確實是一個新世界,也是一個鮮血淋漓的戰(zhàn)場,那里現(xiàn)實的壓迫和艱辛,遠比童年想象的美好要多得多。我的小學就讀于北外附小,初中就讀于北京萬壽寺中學,高中就讀于清華園中學。上中學的時候,小時候在北外大院里玩耍的伙伴,很多被分到了一個班。當時的老師對我們這群孩子又恨又愛,愛的是這幫孩子有禮貌、有教養(yǎng)、不打架、不曠課,大部分都努力學習,成績很好。恨的是思想過于活躍、前衛(wèi),玩世不恭。甚至有的時候頂撞老師,沒等老師批評我們呢,我就先跟老師講起了大道理,有的時候講得老師都啞口無言,哭笑不得。偶爾我們還會對當時的教育體制進行抨擊,大談教學方法不當,公民素養(yǎng)和人權之類的問題,如今想起來,自己都覺得非常的好笑。就這樣帶著北外子弟特有的書生酸氣、洋氣、怯弱、高傲,以及與院外世界的格格不入,甚至是叛逆的性格,逐漸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思維和思考,開始對外面世界好奇了。我的父親應該是一個典型的學院派古董,總是愛繃著臉,天天一副老爺子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不過我的父親出身并不好,是一個真正的農(nóng)村孩子,在家排行最小,上面還有四五個哥哥姐姐。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因為突發(fā)事件,失去了父親,也就是我的爺爺,所以我從來沒見過爺爺,連張照片都沒見過。爺爺去世后,父親是在我奶奶和其他的幾個哥哥姐姐的最大極限的寵愛下長大的。隨著解放的炮聲,大伯當上了第一任故宮保衛(wèi)隊的隊長,于是大伯一家來到了北京。在很大程度上,是奶奶和二伯父養(yǎng)育了我的父親,所以父親對他們的感情是最深的。父親是一個有志氣的人,從就小任性,還特別的要強。看到家中的貧困和艱難,立志要靠讀書改變家里的現(xiàn)狀。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他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學院。高中時代為了聽外語,他甚至去做過零工,用做零工掙來的錢,買了一臺礦石收音機去聽外語。我父親為了省燈油錢,就跑到路燈下學外語,用這種不可思議的精神,完成了自己的學業(yè),成為當年全縣僅有的兩個考進北京的大學生之一,還居然考上的是北京外國語學院。而在此之前,他拒絕了去師范學院讀書,也拒絕了將來做教師的機會。那時上師范學院,每個月開十五塊錢生活補貼。那個年代十五元對于農(nóng)村家庭,可是相當大的一筆錢,有一個穩(wěn)定工作,每月開上十五元工資,生活是美得很的。家里都勸他去,他就是不去,因為他一直夢想著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外交官,并能以此光宗耀祖。但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場文化大革命,讓他在畢業(yè)之后沒有分到外交部,也沒有分到廣播電臺、總參、國家教委這樣有前途的事業(yè)單位。而是被迫留校,做了一個他一輩子最不愿意做的人民教師。我的母親生在山東,長在開封,三歲就失去了親生母親,后媽的虐待讓她過早地離開了自己的家庭,成為一名北京葡萄酒廠的普通工人。她沒有體會過家庭的溫暖,沒有體會過親人之間的和睦與恩愛,所以不知道如何做一個體貼的太太和母親,也不知道如何安排家庭的生活。那會兒我們家有公糧吃,有配給,還有購物證和糧本,每個月可以買到配給的東西,而農(nóng)村幾乎啥也沒有。所以逢年過節(jié),要么二伯,要么他的孩子,總會騎著自行車,馱上很多白薯、花生之類的土產(chǎn)走幾百里地,來到我家,住上幾天,我們家也在這期間盡量用家里最好的食物、酒水來招待。我的二伯有六個孩子,除了一個女兒以外,都是男孩子。他的孩子一個個長大,孩子們長大了,當然要娶媳婦。娶媳婦要蓋房子、要請客的時候,也都會來我們家,我父親能給二伯的,都會給。包括現(xiàn)金、大米、白面、副食、面票、糧票等。而家里的東西也常常消失,有時甚至就連堿面兒都會被拿走,而我記得最貴重的東西是一輛永久牌的自行車,在一次老家來人以后再看不到了。父親只顧老家不顧現(xiàn)在的家,這行為招致我母親的反感,畢竟這里有老婆孩子呀!我作為一個孩子,沒覺得有什么不好,但只是自己肚子也是餓著,也會饞好吃的東西。在我父親的思想里這是孝順,因為自從我爺爺英年早逝之后,我的伯伯們,就像他的父親一樣,照顧了他很多年,直到把他送入大學。父親和母親兩個都是出身卑微的人,在北京外國語學院那樣一個充斥著學府酸氣的氛圍中,其實是壓抑的、自卑的。因為很多老師出身都是知識分子家庭,而像我父親這種半路出家的知識分子,在北京外國語學院的地位其實是不高的。在那個知識分子被稱為臭老九的年代里,教師是沒有社會地位的,當然更沒有經(jīng)濟地位,我父母的工資加起來一個月才五六十塊錢。加之母親身體不好,上班的地方又遠,勞累且營養(yǎng)不良,總請病假,所以每月拿到手的錢,根本就沒多少。貧窮是可怕的,它可以抹殺很多美好的東西,很多珍貴的東西,甚至能揭開每個人溫和表面后的冷漠,這就是生物的本性。生活的艱難、文化水平的差異、社會地位的低下,導致兩個人脾氣暴躁,經(jīng)常發(fā)生矛盾和口角,甚至吵架,偶爾還會有肢體碰撞。后來多少次吵著離婚,經(jīng)同事、領導、親戚、朋友的多方勸阻和開導,婚姻勉強維持了好多年。從我記事起,父母幾乎沒有一天不是在吵鬧、抱怨中度過,所以在整個北外大院里的人都知道,北外教師家庭中,我們這個家庭的不和諧是非常有名的。我的家庭完全跟北外大院的氛圍是不相當?shù)?。同時在北外大院,那樣大吵大鬧的家庭只有兩家。一個是我們家,一個是我爸爸同事的家。我們家吵架打架的事兒,早已是北外大院所有老師家庭中飯后的談資了。一傳十,十傳百,最后傳來傳去,傳得大家都知道,都了解了,也就不傳不說了,也就見怪不怪了。父母情緒的不穩(wěn)定,使得我從小到大都是在打罵聲中、爭吵聲中度過的。父母的矛盾、婆媳的矛盾、父親的壓抑、母親的不平衡,經(jīng)常會變成怒火,發(fā)泄到我的身上。因此一回憶起我幼年時代的家庭生活,我都會不寒而栗,不敢去想,更不愿意正視和面對。我愿意在北外大院里玩兒到黑夜,但就是不愿意回到那個家吃飯睡覺。在家中因為挨打被鄰居嘲笑,而在幼兒園,貧窮的童年中,我沒有新衣服,也因此被小朋友看不起。由于精神壓力很大,我從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尿床,天天尿床,然后被老師和同學們嘲笑,被父母批評、打罵,進入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一直到十四歲的時候,我才開始不尿床了,卻開始口吃起來。……
編輯推薦
用十六年的真實經(jīng)歷,講述一個中國人在海外的打拼史! 從偷渡到縱橫歐亞大陸,從北外一個窮學生到擁有上千萬美金的“華人教父”。中國最具“邪性” 的海外華人“馬夫哥”,用歲月為你揭開這卷波瀾壯闊的史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