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北京日報報業(yè)集團,同心出版社 作者:王學鋒,辛宏 主編 頁數(shù):38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王學鋒、辛宏主編的《我說》是北京晚報“新聞觀點”版的精選集。
《我說》分九個篇章,圍繞民生熱點,通過事件中核心當事人原生態(tài)語言的呈現(xiàn),反映新聞人對社會進程的思考,在論爭和思辨中探求公正與合理。
當代報紙的競爭正在從簡單告知向表達意見、從報道現(xiàn)象向深度解讀、從反映事件向反映情態(tài)全面轉變。誕生于2010年4月6日的“新聞觀點”版,正是北京晚報探索輿論多元態(tài)勢下報紙新聞生產的新形態(tài),探索受眾接受心理個體化下報紙新聞表現(xiàn)新語態(tài)的一個創(chuàng)新。
書籍目錄
離婚買房
被房價扭曲的
“內部認購房”關系網
買房小門檻伸縮還挺大
IT企業(yè)為啥爭著發(fā)錢?
婚前協(xié)議時代來了
總理發(fā)話,咱能抄底?
花錢買路
花錢買路
飛機上有保命坐椅嗎?
搖中,五味雜陳
經濟杠桿一撬就靈
過路費,那些扎眼的紅
錯時,都說好都不停
高速路,那些說了白說的事
錢包喊痛
1000萬養(yǎng)老?
蒜比肉貴
工資啥時不再負增長?
海囤,值嗎?
墓地只“住”20年,憑啥?
孩子真虛
雷人第一考
校長是誰?
帳篷哥:這一年我憔悴了不少
“五道杠”,大人的病
2000萬買校車,值!
作文,不“作”不快
別再纏著我念狀元經
大學沒圍墻國內行不通?
差生戴綠領巾,違法!
孩子真虛
稅有烏龍
稅:饅頭不是糧食?
假公告,一個奇跡?!
爭的不是月餅,是減稅
加名稅,合法不合情
稅,誰痛誰知道?
利潤25%,一年白干?
發(fā)票反腐
統(tǒng)計局的同志不買菜?
發(fā)改委又辟謠啦!
申報,請給群眾看看
中石化練托兒很正經
悲哀的發(fā)票反腐
學習審計署好榜樣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發(fā)言人
慈善,他們?yōu)樯秵胃桑?br />好有親和力的政府哦!
突然受寵
租個老外撐門面
臨近年關突然受寵
晚會打假晚會而已
“謠鹽”何以驚眾
挺過14天,危機就沒了?
勾兌,沒安全什么事?
病假有病
有高溫無補貼,有補貼無高溫
中秋就是個“托兒”
護理費上漲護士不樂意
假借春晚說點啥
該這樣解救乞討兒童嗎?
一聲爆竹的快樂成本
防災演習,少數(shù)人的游戲?
假如是我,會救她嗎?
還有什么瞞得???
病假有病
人民威武
教授查房
我的孩子叫鄭錢花
就想動動公車私用的筋骨
人民威武
我甩詞唱新聞
葉青:“一把手”管車輪
紀委干部“叫板”縣委書記
慈善,做給他們看
蘿卜哥:沒必要譴責搶菜人
章節(jié)摘錄
人民網一組以“善待網民和網絡輿論”為主題的系列評論,成了網民和網絡輿論關注的焦點?! ∵@組由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打造的“五連評”,從“遇事就簡單地封堵民間輿論,是惰政行為”的直切要害,到“網民的本質是公民”的深入探究,都讓網民們精神一振。FT中文網的專欄作家評說:《人民日報》和人民網近期在一些社會熱點話題上的表現(xiàn),得到了民間集體贊揚?! ∨c此同時,在輿情監(jiān)測室搜集的反饋信息中,既有24%的網民表揚了“人民網威武”,也有10%的網民認為這是“人民網在作秀”?! ∧敲?,在“五連評”的作者們眼中,中國當下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究竟如何呢? “互聯(lián)網是社情民意最敏感的那一部分” 記者:從你們的輿情監(jiān)測來看,目前我們的“網絡民意”和真實民意是否一致呢? 單學剛(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副秘書長、“五連評”的作者之一):“網民”不是空的,是現(xiàn)實中的人,他們的意見是民意的一種代表。當然,也不能把網民的意見當成全部人的意見,畢竟我們還有近六成的人不上網,而上網的人很大一部分未必發(fā)表意見?! ∠矚g在網上發(fā)聲的更多是年輕人,他們對一些現(xiàn)實問題的體會更深、更緊迫。比如剛畢業(yè)走入社會的大學生,他們可能找不到工作、買不起房子,更容易產生不滿的情緒,也更喜歡通過網絡發(fā)泄出來?! ×硪环矫妫W民的數(shù)量在不斷增加,他們的代表性也在不斷加強。原先只有兩億網民的時候,這可能是一個相對小眾的群體,現(xiàn)在我們已經有4億多網民了,再過幾年,會達到6億、7億,就突破半數(shù)了。過去網民都是年輕人,現(xiàn)在年紀大的人上網的也多了;過去網民都在城市,現(xiàn)在農村網民也多了。所以,網絡民意的代表性會越來越強,越來越趨近于全體公民的真實意見。 祝華新(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秘書長、“五連評”的策劃人):“網絡民意”不代表全部的民意,我們自己計算過,經常在網上發(fā)聲的大約只有一成人。作為政府,不僅要傾聽這些“有聲”的中國人的訴求,還要照顧到另外那些“無聲”的訴求。 但必須承認,互聯(lián)網是社情民意最敏感的那一部分。雖然它只是那一成,但關于民生問題,關于公共治理中存在的瑕疵,在互聯(lián)網上能得到最充分的訴求——這些最敏感也最擅長表達的中國人的訴求,值得充分尊重。 我想,對于網絡輿論,公權力應當有一種敬畏感,在當前法制還不夠健全、利益表達通道還不夠暢通的情況下,網絡輿論有時候是唯一比較順暢的表達渠道。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再來分析網絡輿論的一些偏差和情緒上的偏向?! 捌さ穆曇敉ǔ卸嘣穆曇艉退坪狻薄 ∮浾撸宏P于網絡輿論的“偏差”,此前一些評論關注了謠言的問題,認為微博這樣的新媒體已經成為滋生和傳播謠言的“最佳工具”,你們監(jiān)測到的情況是這樣嗎?另一種關于網絡輿論的擔憂,就是“情緒上的偏向”了,比如有觀點認為,網絡民意通常會放大一些負面的情緒? 單學剛:網絡輿論有自我修正的功能。在網絡上,一旦有東西傳得很熱,就會有人自發(fā)地去求證其真實性。比如微博上現(xiàn)在自發(fā)誕生了很多“辟謠聯(lián)盟”、“謠言粉碎機”之類的用戶,主動去進行信息甄別。最近網絡上熱傳的成都聽證會“專業(yè)戶”,懷疑那個老太太是當?shù)卣才诺摹巴袃骸?。但是很快就有人出來更正這個信息,指出來她并不是政府指定的,而是因為報名參加聽證的人本身就很少,而她很積極,報了三十多次名,所以多次中選?! 【W絡事件發(fā)生一段時間之后,網民的意見會逐漸形成共識??傮w而言,網絡輿論通過不斷自我修正達成的共識,往往是相對客觀、理性的訴求點。比如“郭美美事件”當中,網民要求我們的慈善組織信息更加透明、減少傭金、和有利益糾葛的邊緣人物進行切割等都是合理的訴求?! ∑さ穆曇粢矔霈F(xiàn),但通常會有多元的聲音和它制衡,不會形成主流,很難成為網民的共識?! ∽HA新:近年來,網民的意見不是趨于兩極化或者多元化,而是經?!耙贿叺埂?。不問是非地“扶弱抑強”,不辨析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而只是訴諸頭腦中已經形成的“刻板印象”的善惡。比如,公務員、警察、城管等社會群體,在網絡上被嚴重妖魔化了。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簡單地指責“民聲”偏激,也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官聲”過于傲慢,不屑對老百姓講一點溝通技巧,而是憑借公權力的強勢地位來壓制不同的聲音。 “‘娛樂化悲情’可能讓民眾心里更受傷” 記者:除了網絡輿論自身的特點以外,政府部門對網絡輿論的應對也是人們關注的一個熱點。你們一直都定期發(fā)布地方政府應對網絡輿情能力的排行榜,據(jù)你們觀察,現(xiàn)在政府部門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怎么樣? 祝華新:我們對解決輿論危機秉承兩個評判標準,一個是平息了事態(tài),恢復了社會穩(wěn)定,這是剛性標準;還有一個柔性的標準,就是是否修復了政府的公信力,我認為后一點更為重要?! ?/pre>媒體關注與評論
每一次調控房價不僅打擊了炒房客,同時,政策的“擦槍走火”讓普通的買房自住者也很受傷?! 袊鐣茖W院博士 馬光遠 你知道有句話嗎?上帝想讓他滅亡,就先讓他瘋狂,我現(xiàn)在給他再往下接一句:上帝想讓他瘋狂,就先讓他買房?! 袊嗣翊髮W教授 周孝正 作為“共和國的長子”,中石化怎么能做“假借普通網民之口宣傳油價上漲合理”這種事情呢?這樣做的水平實在是有點低,甚至是不能簡單用“不妥”來形容,這怎么說呢……真是讓人無言以對。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 韓曉平 破壞法律底線的企業(yè),還算比較少,但破壞道德底線的企業(yè),現(xiàn)在看來還是很多。 ——經濟學家 梁小民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