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作者:老鬼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修改老版本中全部錯漏,新增內(nèi)容近三分之一,是作者唯一認(rèn)可的正版圖書。
20世紀(jì)80年代母親在接受廣東電視臺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晚年想寫一部盧梭式的回憶錄。她說:我很佩服盧梭,很佩盧梭敢講真話的勇氣。所以也打算把自己的一生,盡可能大膽地寫出來,以一個真實的面貌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而不愿意像有些人那樣總把自己裝扮成完美無缺的人。實際上,一個人總是有很多的缺點,有很多內(nèi)心不一定很健康的面。
作者簡介
馬波,筆名老鬼(插隊時外號),1947年生于河北,1966年高中畢業(yè)。1968年赴內(nèi)蒙古錫林格勒盟插隊落戶,1976年離開草原到山西大同礦機廠當(dāng)工人。1977年底考入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新聞專業(yè)。1982年大學(xué)畢業(yè),曾先后在文藝出版社、《法制日報》社工作?,F(xiàn)為自由寫作者。其代表作《血色黃昏》影響甚大。
老鬼作品系列——
《血色黃昏》(1987年)
《血與鐵》(1998年)
《母親楊沫》(2005年)
《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團烈士尋訪紀(jì)實》(2009年)
書籍目錄
說說楊沫(代序)
前記
1.缺少溫暖的家
2.抗婚與失業(yè)
3.進步青年的熏陶
4.入黨
5.戰(zhàn)火中的錘煉
6.疾病的折磨
7.動筆寫《青春之歌》
8.遲遲出版不了
9.書的反響
10.遭到批判
11.電影《青春之歌》
12.老區(qū)的鄉(xiāng)親情
13.“文革”的開始
14.被迫揭發(fā)妹妹白楊
15.一批大字報摘編
16.成為“假黨員”
17.恢復(fù)組織生活
……
附錄1:兒子老鬼
附錄2:楊沫大事年表
后記
《我的母親湯沫》——《母親楊沫》增修版說明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1.缺少溫暖的家1914年8月25日(陰歷七月初五),楊沫生在北京,原名楊成業(yè),在家里排行老二。哥哥楊成勛,大楊沫]2歲。二妹楊成亮,小楊沫4歲。三妹楊成芳,即白楊,小楊沫6歲。楊沫是個圓臉,大金魚眼睛,扁鼻子,闊嘴,胖乎乎的。白幼有點“笨”,3歲才會說話,少哭少笑,安安靜靜,外號“老乖子”。楊沫的母親叫丁風(fēng)儀,湖南平江縣人,出身書香門第,曾在長沙女子師范學(xué)校讀書,俊美出眾,懂詩文,遠近聞名。楊沫的父親叫楊震華,湖南湘陰人,出身地主,中過舉,畢業(yè)于京師大學(xué)堂(北京大學(xué)前身),曾任北京新華大學(xué)校長。他頭腦聰明,以辦教育為名,募集到了一大批捐款,低價在熱河省灤平縣買了不少土地,收取農(nóng)民地租,很快發(fā)達起來,成為大地主。之后,漸漸沉醉于聲色犬馬之中,不管全家老小。很多人都羨慕大戶人家,其實大戶人家的孩子并非個個都幸福。楊沫雖然有親生父母,事實上卻好像是個孤兒。衣服破了,沒人縫;生病了,沒人照料;身上長了虱子,沒人管;季節(jié)變化,該換衣服了,沒人提醒……平時吃飯、睡覺都和傭人在一起。她衣衫襤褸,處境還不如闊人家里的一條小狗。母親楊沫后來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父母不和,他們都各自尋歡作樂,不管兒女。我幼年雖然生活在這個大學(xué)校長的書香之家里,家中有時還有幾個傭人,人們還管我叫著大小姐,可是,幼小的我,過的是一種什么生活呀?數(shù)九寒天,我穿著露著腳后跟的破襪破鞋,腳后跟生著凍瘡,流著膿血。渾身長滿虱子,成天和街頭撿煤渣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在寒風(fēng)中亂跑。夏天,母親嫌我麻煩,把我送到舅舅家里去寄養(yǎng),表兄弟多,他們欺負(fù)我沒人疼,騎著我,打我,唾我,罵我是楊老狗。”這些孩子還像踢皮球一樣地踢著弱小的楊沫,恣意取樂。家,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個溫暖的、光明的、舒服的場所。但對楊沫來說,卻是個冰冷的、陰暗的、不堪回首的地方。她下學(xué)回家,母親丁鳳儀總不在,即使在家也冷冷冰冰,不理睬她。她得了痢疾,拉肚子拉得面黃肌瘦,母親丁鳳儀無動于衷,不聞不問。還是嫂子悄悄用自己的錢托人買藥治好了她的病。但楊沫此時正與張中行熱戀。她沒怎么照顧垂危的媽媽,卻成天去找張中行,兩人在公寓里廝守,形影難分。這個自小缺少親情溫暖,日夜渴望愛撫的女孩,現(xiàn)在為愛所包圍,天天都沉浸在甜蜜的愉悅里,望著母親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她甚至沒怎么覺得難受。在她少女的生活中,充滿了太多的冰冷,她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太多的傷害,張中行給了她呵護和尊重,讓她嘗到了從沒感受過的、巨大的、令她暈眩的幸福。張中行在楊沫的心目中,簡直光芒四射。他待人認(rèn)真負(fù)責(zé),處事嚴(yán)謹(jǐn),治學(xué)勤奮,多情多義……楊沫與他的戀愛,是第一次熱戀,熊熊大火,勢不可擋,很快就懷了孕。當(dāng)她喜悅地把這個消息告訴張中行時,誰知他的臉色立刻陰沉起來,愁眉不展,讓楊沫十分困惑和吃驚。隨之,對他極為不滿。后來,據(jù)張中行對徐然姐姐說:“你媽只看表面,不是我負(fù)心冷淡,當(dāng)時生活艱難,加上她懷孕,就更困難,心情沉重,你媽就以為我冷淡了她……”楊沫非常敏感,認(rèn)為自己懷孕后,張中行明顯地與自己疏遠了。她很好強,一賭氣,也不再去找他。年底,母親丁鳳儀病逝,這個家也隨之就散了。楊沫沒掉一滴眼淚,擠也擠不出。因楊震華另有外遇,丁鳳儀的后事他根本不管。家中沒錢辦,丁鳳儀的棺材就一直放在她的臥室里。次年年初,為給丁鳳儀出殯,哥哥帶楊沫到熱河省灤平縣去變賣楊震華的土地。得了一些錢后,才給放了兩個多月的母親出了殯,姐妹三人還分了一些剩余。1932年春,14歲的二妹楊成亮嫁到東北,給一個律師做姨太太。這個人是她在天津打官司時認(rèn)識的。以后音信全無,僅在“七七”事變前來了封短信,說她在長春的生活沒意思,并寄來一張相片。不久,1938年因病去世,年僅20歲。
后記
在我所出的幾部書中,《母親楊沫》一書是跟出版商鬧得最不愉快的一次。 2005年,這部書稿被一個熟人介紹給了號稱“著名出版家”的劉某,說他是某文藝出版社顧問。一俟簽完合同,“著名出版家”即不再理我。他刪改多處原稿之后,竟不給我本人審閱就直接送印廠印刷。當(dāng)我向他提出要看清樣時,他推說要趕在9月份圖書節(jié)前出版,來不及給我看了。 等出版后,我才發(fā)現(xiàn)該書有多處嚴(yán)重錯誤:絕大多數(shù)是編輯上的錯誤。 顯而易見,編輯校對排版極其粗糙馬虎,或許根本沒有校對。 我當(dāng)即質(zhì)問劉某為什么不給我看清樣,否則,這些錯誤完全可以避免。劉某支支吾吾,無法自圓其說。鑒于他擅自在封一、封二、封底及環(huán)繞紙條等多處印上了“北京碩良文化發(fā)展有限責(zé)任公司策劃”,我又在電話中質(zhì)問劉某:我寫這本書,從沒跟你商量過,你怎么策劃這本書了?他吞吞吐吐說,是社里讓他寫上策劃人的,這樣便于發(fā)行……最后,經(jīng)過跟長江文藝出版社多次交涉,他們答應(yīng)出5000改錯本。 但我在北京的各大書店中發(fā)現(xiàn),所賣的仍然是粉色封面的版本。各地讀者朋友反饋也均如此。市面上根本看不見改錯版本。幾年來到底印了多少也從不通知作者,說是印5萬冊,賣了5年多至今還在市面銷售。真正的印數(shù),恐怕只有出版商們心里明白。 本次再版有以下重要更正補充: 1)母親保留的原新四軍4師師長彭雪楓同志的照片被我誤認(rèn)為是許晴烈士,釀成大錯。感謝新四軍研究會的同志向我指出,這次修訂本更正了許晴的照片; 2)2006年6月終于找到了抗戰(zhàn)時的堡壘戶王壽云大娘的后代,了解了母親與她的交往,并得到了一張王壽云大娘的照片,補充進書中; 3)補充了父親所寫的馬敦來烈士生平介紹: 4)補充了于洋及崔巍的女兒崔嵬談電影《青春之歌》的一些情況; 5)補充了母親與一些朋友的友誼: 6)補充了母親晚年幫助我的一些事例; 7)補充了對母親捐獻版權(quán)行為的分析和反思: 8)全書由頭版32章,增加為35章; 9)更正了頭版的錯誤; 10)補充了母親所寫《兒子老鬼》; 11)補充了邵燕祥老師寫的一篇書評。 《母親楊沫》頭版發(fā)行后,受到了評論界及各方的好評。但也有人說我這是借寫母親的隱私來吸引讀者。對此,簡單回應(yīng)幾句: 作為孩子,母親在單位的工作情況,在社會上的活動情況都不甚了解,最了解的是家里發(fā)生的事,所以本書有些家庭方面的內(nèi)容。如果這就是寫母親隱私的話,那只好任人說去。 其實,寫名人傳記不應(yīng)回避隱私。隱私是一個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最能反映出這個人的真實靈魂。很多在社會上道貌岸然的先生,回到家中,才顯出了真正面目。所謂白天教授,晚上禽獸也。要真正認(rèn)識一個人必須看看他在家庭生活中怎樣表現(xiàn)。尤其名人更要公開隱私。比如收入、存款、健康、住房、婚戀、有無情人等等。你既是名人、公眾人物,民眾就有權(quán)知道你的私生活。 因此,為了寫出一個盡可能真實的,不走樣的母親就必須要寫母親的家庭生活、情感生活,否則這個母親就不完整,不真實。我的寫作原則是可以犧牲一切卻不能犧牲真實。人物傳記尤其不能摻假,不能拔高,不能隱惡揚善,不能借口反對寫隱私而只說好不說壞,為死者諱。無論世人如何看待,我都奉行真實第一,真實至上,以真實為準(zhǔn)。 再強調(diào)一下:名人沒有隱私。他們的錯誤有如日月之食,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不更也,人皆恥之。有些名人干了不體面的事又借口隱私而不許人說,不許人提,非常無知可笑。公眾人物由于聲名顯赫獲取了巨大好處,為此就要付出代價,就得容忍各類媒體、出版物對自己私生活的報道和議論。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公開透明,扶正去邪,遏制腐敗,健康發(fā)展。 希望能看到更多,更真實的人物傳記出版問世。 老鬼 2011年3月26日延慶縣里長溝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我的母親楊沫》給讀者深刻的印象,撞擊更為巨大,寫出了造成親情泯火、母性淡薄的種種原因。有關(guān)母親失去母性、親人失去親情的描述,委實足極左政治滲透于家庭之后,如何使社會肌體細胞病變的一個典型個案。它以一種嚴(yán)酷義痛苦的真實,記錄了一個特別人物和一個特別家庭的悲情,最終記錄了一個時代和一段歷史的悲劇,具體小可替代的重要性。 ——《北京晚報》推薦【高級記者趙李紅】一個真實的楊沫是她那一代作家的典型代表,在她身上濃縮著一個國家所走過的道路,歷史的烙印深深顯現(xiàn)在楊沫不同的人生階段。 ——《新京報》推薦【書評家一泓秋水】楊沫早年熱情地為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而奮斗,晚年又回到嬰求改革、要求民主的自由立場上業(yè),中間走了彎路。胡繩晚年說自己“四十而惑”一惑三十年,其意類同?! 娙恕㈦s文家邵燕祥
編輯推薦
《我的母親楊沫》:《血色黃昏》之后老鬼最重要的代表作暢銷書《母親揚沫》增修本,著名作家邵燕祥、白燁傾情推薦紅色經(jīng)典——《青春之歌》作者楊沫的坎坷之旅。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