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學家101

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作者:麥德森·皮里  頁數:206  字數:12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所介紹的101位思想家,是依照他們對人類思想的影響以及重要性遴選出來的。這是一份頗具個性化的名單。倘若本書作者易人,選擇恐有不同,但也必與此份名單多有重疊。任何熟稔西方文化傳統(tǒng)的人都能辨別出名單中的大多數人,并予以認同。著眼于歐洲及美國的思想家,這份名單中的“哲學家”乃是寬泛意義上的。    本書中,我選取的一部分哲人并不在現(xiàn)代一般意義上的“哲學家”這一概念之列,這是經過反復思慮的。任何改變了我們對本體、社會以及世界思考方式的人,都有權要求在這份名單里占有一席之地。古代的少數科學家或許被稱作“自然哲學家”,如果名副其實,也會列入這份哲學家名單。    出現(xiàn)在這份名單中,絕不意味著贊美。其中一部分思想家過著道德高潔的生活;另外一部分則并非如此。一些思想家為人類幸福安康的理想絞盡腦汁;另一些人則企圖破壞阻撓。這本書推介的是大思想家,或善良,或低劣,既有圣徒也有罪人。    當然,在這本簡短的小書中,對每一位思想家的畢生貢獻加以詳盡記載是不可能的。此書側重介紹其主要觀點、原創(chuàng)話語,間或穿插少許逸聞趣事。我希望,對于書中描述的思想觀點不甚明了的讀者能夠產生進一步閱讀他們原著的興趣,以期進入思想的豐饒寶庫、人類文明的家園。

內容概要

  《大哲學家101》對每位哲學家的生活和所處時代都有深入的洞見,作者恰到好處地解釋了為什么他們的所言頗有創(chuàng)意且如此重要?!洞笳軐W家101》對初涉哲學領域的讀者或希望對人類知識遺產有更多了解的讀者而言,是一本入門書。它對西方思想史上最為重要的人物作了全面的介紹,因此也是這些讀者的必讀之書。

作者簡介

  麥德森?皮里(Madsen Pirie),英國亞當?斯密研究院的負責人,著述頗豐,包括Boost Your IQ和The
Sherlock Holmes IQ
Book等書。他曾經出訪過美國密歇根州的希爾斯代爾學院,任哲學與邏輯學專業(yè)訪問教授。此外,他還經常以專家評論員的身份出現(xiàn)在CNN、BBC的節(jié)目中,以生動幽默的方式向大眾普及哲學。

書籍目錄

前言 
1 泰勒斯 
2 阿那克西曼德 
3 畢達哥拉斯 
4 色諾芬尼 
5 赫拉克利特 
6 巴門尼德 
7 阿那克薩戈拉 
8 恩培多克勒 
9 普羅泰戈拉 
10 芝諾 
11 第歐根尼 
12 蘇格拉底 
13 德謨克利特 
14 安提斯泰尼 
15 柏拉圖 
16 亞里士多德 
17 伊壁鳩魯 
18 阿利斯塔克 
19 阿基米德 
20 塞涅卡 
21 愛比克泰德 
22 托勒密 
23 馬可?奧勒留 
24 恩披里柯 
25 普羅提諾 
26 奧古斯丁 
27 安瑟爾謨 
28 羅吉爾?培根 
29 托馬斯?阿奎那 
30 奧卡姆的威廉 
31 彼得拉克 
32 伊拉斯謨 
33 馬基雅維利 
34 伽利略 
35 霍布斯 
36 笛卡爾 
37 帕斯卡 
38 洛克 
39 斯賓諾莎 
40 牛頓 
41 萊布尼茨 
42 維柯 
43 曼德維爾 
44 貝克萊 
45 孟德斯鳩 
46 伏爾泰 
47 富蘭克林 
48 休謨 
49 盧梭 
50 狄德羅 
51 弗格森 
52 亞當?斯密 
53 康德 
54 埃德蒙德?柏克 
55 杰斐遜 
56 赫爾德 
57 邊沁 
58 黑格爾 
59 叔本華 
60 瑪麗?雪萊 
61 孔德 
62 巴斯夏 
63 費爾巴哈 
64 約翰-斯圖爾特?密爾 
65 哈里特-泰勒?密爾 
66 達爾文 
67 蒲魯東 
68 克爾凱郭爾 
69 巴枯寧 
70 馬克思 
71 斯賓塞 
72 皮爾士 
73 詹姆斯 
74 尼采 
75 杜威 
76 胡塞爾 
77 馬克斯?韋伯 
78 羅素 
79 G.E.摩爾 
80 德日進 
81 薛定諤 
82 海德格爾 
83 維特根斯坦 
84 馬爾庫塞 
85 哈耶克 
86 賴爾 
87 奧克肖特 
88 波普爾 
89 庫斯勒 
90 艾茵?蘭德 
91 薩特 
92 漢娜?阿倫特 
93 H.L.A.哈特 
94 以賽亞?伯林 
95 A.J.艾耶爾 
96 羅爾斯 
97 庫恩 
98 ??隆?br />99 喬姆斯基 
100 德里達 
101 諾齊克 
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蘇格拉底是西方哲學史上的一位影響深遠、地位顯赫的偉大哲學家。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哲學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是因為他的一生被視為一種典范和啟示。希臘的哲學家們被劃分為前蘇格拉底和后蘇格拉底時代。盡管如此,他仍舊是個謎,他是個述而不著的哲學家,因而沒有留下任何著作,我們對于他本人及其思想的了解都是從他人的闡釋中獲得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柏拉圖的對話體著作多以蘇格拉底為主角,通常人們將柏拉圖關于德性的早期作品作為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但是大部分內容顯然是柏拉圖本人的后期思想而不是他的老師蘇格拉底的真正意圖。 據說蘇格拉底長相丑陋:大扁臉,凸眼睛,扁平的朝天鼻,生活邋遢,赤著從未清洗過的腳走來走去。在阿里斯多芬的作品《云》中曾對他教年輕人如何避免負債有一個十分滑稽而生動的描繪。蘇格拉底生前被不止一個喜劇家搬上過舞臺,最引人矚目的就是這部作品了。 他曾是一個石匠,卻放棄了老本行而去教授哲學,并且從不收取學費。他出現(xiàn)在市場中,和人們進行辯論式的詢問,這就是著名的“蘇格拉底問答法” (Socratic Method)。德爾菲廟的神諭將他描述為最有智慧的人,蘇格拉底感到驚訝并開始向他認為聰明的人們提問,反復詢問他們的知識,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不足;他明白了他的智慧在于只知道自己的無知。他一生恪守的原則,這就是他的座右銘“認識你自己”。 “蘇格拉底問答法”提問那些自恃有知識的人們,試圖引出其內部的矛盾以至于最初的斷言被更多相繼的假設所推翻。蘇格拉底使用這種方法破壞性地展示出關于愛、榮譽、美德和勇氣的傳統(tǒng)觀點的不充分性。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做法使一些重要人物看起來缺乏知識和教養(yǎng),這無疑激怒了他們。 對于蘇格拉底來說,錯誤的行為來自于無知,而不是故意的邪惡,然而智慧引領著美德,人生應在對“善”的尋求中度過。他提倡節(jié)儉的生活,這種主題鼓舞了后來的犬儒學派和斯多亞學派。 伴隨著雅典的政治動蕩,蘇格拉底被以“蠱惑青年罪”和“褻瀆神明罪”兩項罪名遭到指控。實際上他表面上似乎遵守著宗教儀式,但他宣稱如果他遭到非難,這將是他們要做的一件最大的錯事,會有一種“內心的聲音”抵抗到底。

后記

提到哲學,很多人會立刻聯(lián)想到“深奧”,感覺哲學深不可測,距離普通人的生活十萬八千里。其實,“深奧”只是哲學示人的特征之一,“淺顯”同樣是其固有品質。任何經得起推敲的哲學思想都是徹底的。所謂“徹底”,就是左右逢源、貫通一切,對于一件事情的看法或對某個道理的認識,達到了圓融、通透的境界。這一點決定了大凡經得起推敲的哲學思想都能做到“深”與“淺”的統(tǒng)一?!吧睢?,指哲學思想往往涉及客觀世界和人生的根本問題,高屋建瓴、人木三分;“淺”,指哲學的研究對象至大無外、至小無內,從自然萬物到人類社會,無處不在。例如,“人不能兩次踏人同一條河流”(赫拉克利特)表明一切皆流、無物常??;“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強調人的最高智慧在于知道自己的無知。這些哲學思想與人類實踐活動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關,言近旨遠、深入淺出。    毋庸置疑,提高哲學素質離不開學習歷代哲人思想。哲學思想凝聚著哲學家對所思對象的真知灼見和獨到感悟,足以啟人推陳出新或茅塞頓開。不過,囿于歷史條件,任何具體的哲學思想對于提高哲學素質的作用有限,關鍵乃在于學習和掌握哲學方法,尤其是哲學的運思方式。哲學運思方式和哲學思想是荃和魚、繡品和金針的關系。    哲學的運思方式多種多樣,最基本的是刨根問底、不懈追問:    一是縱向追問方式:將客觀世界進行主客二分,以此為前提,將作為主體的人置身客體之外,追問客體的根底。這種追問方式的要義是:從特殊追問普遍、從現(xiàn)象追問本質、從“多”追問“一”。同時這種追問是持續(xù)不斷的:從較低的普遍性追問更高的普遍性,從初級本質追問高級本質,從簡單的“一”追問更簡單的“一”,一直追問下去,直至本體澄明之境。    二是橫向追問方式:以人與世界一體或天人合一為前提,追問人與萬物、一物與萬物如何融為一體。如果說縱向追問方式追問的目標是抽象、永恒的本質,那么,橫向追問方式所追問的目標則是具體而微、變動不居的現(xiàn)實世界,從當前的現(xiàn)實事物追問到不在場的現(xiàn)實事物。例如,一個人的神態(tài)容貌是當前的現(xiàn)實事物,而其生活環(huán)境和教育程度等,則是不在場的現(xiàn)實事物。只有把當前在場的現(xiàn)實事物和不在場的現(xiàn)實事物融合起來,才能真正理解在場的現(xiàn)實事物。橫向追問方式超越主客關系,在物我兩忘、萬物一體的境界中認識事物,其追問手段主要是體驗、領悟、想象及隱喻?,F(xiàn)代西方哲學尤其是胡塞爾、海德格爾等人本主義哲學和中國古代哲學大多采用這種追問方式。    上述兩種追問方式,前者偏重邏輯,后者偏重修辭,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補性,且本質上相通??v向追問方式離不開現(xiàn)實事物的啟迪,離不開體驗、領悟、想象、隱喻等創(chuàng)造性思維;同樣,橫向追問方式并不絕對排斥概念和普遍性,只不過更加倚重感性的特殊存在。所以,橫向追問方式的所謂在場和不在場云云,也是包含了概念和普遍性的。兩種追問方式各有長短:縱向追問方式單刀直入、一針見血,所得結論可信但失之抽象、乏味;橫向追問方式感性具體、活靈活現(xiàn),所得結論可愛但失之朦朧、模糊。    總之,兩種追問方式均旨在深刻理解事物,對于深入思考十分有用。    掌握哲學的運思方式的有效途徑是學習哲學史和閱讀哲學家的原著。在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歐洲國家,高中就已將哲學列為必修課,引導學生閱讀哲學史和哲學家的原著。尤其法國,從拿破侖時代起,哲學就在其教育體系中占據顯要地位。法國文科學生每周有8小時哲學課,經濟社會方向學生每周有4小時,理科生有3小時,技術方向的學生也有每周2小時的哲學課。每年法國高中會考,類似“自由是否意味著不會遇到任何障礙?”“期待不可能成為可能是否是荒謬的”的哲學考試題目總能引發(fā)全國性討論,可謂“皇冠科目”。法國關于哲學教育的理念非常明確:塑造有教養(yǎng)的公民。歷代哲學先賢所追求的是獨立思考的自由,而哲學恰好是培養(yǎng)公民獨立思考的利器。因此,“它要求全民都要面對它,至少在他們生活中花幾個小時來思考哲學問題……沒有哲學,你就無法進入成人世界”。    無論如何,對于青年學生和其他人來說,讀點哲學史、哲學專題或哲學家傳記之類的普及讀物,大有裨益。    山東畫報出版社的王碩鵬編輯一向熱心哲學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普及。當他提議由我組織翻譯一本哲學通俗讀物時,我們一拍即合。拿到原版書后,我和我的學生們立刻發(fā)現(xiàn),這本小書的確是一本有趣的哲學通俗讀物。此書具備以下特點:1.內容全。收錄哲學史上眾多地位顯赫的知名學者,并扼要介紹了每位哲學家的代表思想。可謂一冊在手,盡覽數千年歐美哲學史勝景;2.篇幅短。譯成中文,每位哲學家雖區(qū)區(qū)七八百字,但信息量大、內容豐富,頗見作者文字凝練功力;3.形式活。每篇既有總攬全局的綜述,也有畫龍點睛的引語,并適當穿插軼聞趣事,真正做到了寓深雋哲理于詼諧情趣之中;4.資料新。本書篇幅雖小,卻包含了不少國內西哲研究中難得一見的資料。這些新資料,對于專業(yè)哲學工作者而言,也頗具吸引力。    本書主要譯者馬亭亭現(xiàn)正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是《社會學入門——一種現(xiàn)實分析方法》([美]詹姆斯·漢斯林著,北京大學出版社)的譯者之一,曾發(fā)表《科學界的優(yōu)勢和劣勢累積》《科學社會學50年》等譯文。主要校對者常春蘭副教授哲學功底厚實,有《科學與宗教——從亞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美]愛德華·格蘭特著,山東人民出版社)等譯著。全書101篇初譯分工如下:馬亭亭:第1-3篇、第75-101篇;王靜、王明字、惠鴻杰:第4-64篇;孫慶華:第65-74篇。校對為常春蘭、馬來平;王靜、劉星、王明宇、辛璐茜也參與了部分校對工作。書稿翻譯過程中,我們在盡量提高可讀性上下了一番功夫。盡管如此,本書譯文仍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教正。    馬來平    2012年1月1日于山東大學寓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大哲學家101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還行,有如大字典的“哲學名人部”。簡述思想,普及性讀物。
  •   讀哲學總是歡悅的,智慧與思辨在交織火花,這本書讓人滿意。
  •     
      
      與朋友聊天,每次被問到為什么選擇哲學作為自己的專業(yè),我總是說一半苦笑,一半沉默。但更多時候還是后者。說白了吧,自從人被拋入這個世界,人生本來就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他被各種話語和權力體系宰制,沒有一丁點自由。當然,反過來也可以說他獲得了完全的自由,他不得不自由。因此,必然要做一點什么事以對抗這種宰制。我所想到的,就是試圖理解這個體系,試圖理解人,以及人的生活。
      
      這本《大哲學家——現(xiàn)代思想的締造者》,是我在準備考研期間讀的。書中列舉的101個哲學家,作者在前言中坦承“乃是寬泛意義上的”選擇,根據則是“依照他們對人類思想的影響以及重要性遴選出來的”。讀這本書用了兩個晚上,它幫我輕松地回顧了哲學上的譜系。想來還是很感激的。
      
      關于哲學,我首先把它視為一種對世界的闡釋。即如庫恩對科學范式所做的描述。范式包含著明確的本體論承諾。這種承諾是通過回答如下問題而實現(xiàn)的:“組成宇宙的基本實體是什么?它們之間怎么相互作用?又怎樣同感官發(fā)生作用?對這種實體提出什么答案才合理?用什么辦法才能找到答案?”這些問題,同樣也就是哲學,或者形而上學首先試圖解答的問題。因為歸根結底,我們對于理解這個世界所作的努力,還是通過其所導向的議題而實現(xiàn)的。
      
      所羅門在《簡明哲學導論》中嘗指出,回答以上這些問題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方式,他們試圖用自然來理解自然,從而擺脫神話傳說的宰制;第二種是柏拉圖的辦法,他建構出“理念”這個概念,并且認為理念所組成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而生活世界則只是對這個理念世界的粗糙摹本;第三種是亞里士多德的方式:“接受這個常識意義上的世界,但同時表明其中還有許多我們尚不能理解的東西,整個圖景不能僅從生活的細節(jié)加以把握?!睋Q言之,我們之所以稱泰勒斯是第一個形而上學家,是因他最早看出了世界表相與它本質之間的區(qū)別。
      
      本書作者麥德森·皮里在前言中進一步指出:選擇的根據是“任何改變了我們對本體、社會以及世界思考方式的人,都有權要求在這份名單里占有一席之地?!彼枷爰业膫ゴ笤谟谒臒o權,對于掌權了的哲人來說,這個世界就如同稿紙,而稿紙隨時面臨被涂抹與撕碎的命運。質而言之,思想的意義本身不在于它是否被現(xiàn)實地實現(xiàn)。
      
      周作人在一九二三年二月寫下的《教訓之無用》中有云:“希臘有過梭格拉底,印度有過釋伽,中國有過孔老,他們都被尊為圣人,但是在現(xiàn)今的本國人民中間他們可以說是等于‘不曾有過’。我想這原是當然的,正不必代為不謂地悼嘆。這些偉人倘若真是不曾存在,我們現(xiàn)在當不知怎么的更是寂寞,但是如今既有言行流傳,足供有藝術趣味的人的欣賞,那就盡夠好了。至于期望他們教訓的實現(xiàn),有如枕邊摸索好夢,不免近于癡人,難怪要被罵了?!边@個道理,也就是皮里所謂此書所列人物“既有圣徒也有罪人的原因”。
      
      如巴枯寧,便很清醒地看出此事。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巴枯寧拒絕馬克思的‘無產階級專政’作為另一種形式的專制?!绻扇×俗顭崃业母锩?,’他寫道,‘賦予馬克思絕對的權力,一年以后他可能比沙皇本人還要糟糕。’巴枯寧反對知識分子領導政府。他認為,任何“開明的精英”的職責是能影響群眾,本身毋須任何權力,否則將通過使人們依賴于他們而延續(xù)其權力。”
      
      關于哲學,可說的話太多,然而這些話未必都適合在這樣一篇文章中寫出?;叵雮淇嘉髡苎芯可娜齻€多月里,每每枯坐到凌晨而回寢室的日子。溫度早已降到零度,漫無光亮的黑暗,因為能與大哲學家日日對話而弛奮至今。當我失去了描述生活的沖動,才發(fā)現(xiàn)思想是與現(xiàn)實背離的,而它也只有在與現(xiàn)實背離的同時,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人,理解人,熱愛人,獲得存在的意義。
      
      2014年1月13日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