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史

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作者:[荷] 威廉·馮·申德爾  頁數(shù):407  譯者:李騰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世界歷史文庫》主要選收國別史、地區(qū)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國別史為主體,適當輔以地區(qū)史。計劃共出版80種,2年內出齊。文庫編輯委員會特邀我國世界史學界著名學者專家擔任學術顧問,精心遴選著作。編選者和學術顧問一致認為,每個國家、地區(qū)的歷史只選一種著作,因而要求此一種應是在學界已獲得廣泛定評的上乘之作,且最好是最新成果,作者應為著名史學專家,原出版者也應是知名的出版機構。原著使用的語種主要是英語、德語、法語、俄語、日語等,中文譯者應基本上是史學專業(yè)人士或具有較高史學修養(yǎng)的翻譯家??傊?,學術性、權威性、完備性、可資借鑒性以及可讀性,是《世界歷史文庫》編選出版工作所追求的目標。

作者簡介

作者:(孟加拉)威廉?馮?申德爾 譯者:李騰

書籍目錄

致謝
人事年表
導言
第一卷 鳥瞰
 第一章 水脈與淤泥之地
 第二章 叢林、曠野、城市與國家
 第三章 多重邊界的地區(qū)
 第四章 作為十字路口的三角洲
第二卷 殖民遭遇戰(zhàn)
 第五章 從莫臥兒帝國到大英帝國
 第六章 英國的影響
 第七章 關閉的耕地邊界
 第八章 殖民地的沖突
 第九章 走向分治
 第十章 分治
第三卷 成為東巴基斯坦
 第十一章 巴基斯坦實驗
 第十二章 巴基斯坦的分裂
 第十三章 東巴基斯坦人的生活
 第十四章 依賴支援的根源
 第十五章 新精英分子與文化更新
第四卷 戰(zhàn)爭與孟加拉國的誕生
 第十六章 武裝沖突
 第十七章 一個國家的誕生
 第十八章 夢想新社會
第五卷 獨立的孟加拉國
 第十九章 創(chuàng)建政治制度
 第二十章 跨國聯(lián)系
 第二十一章 擁擠不堪
 第二十二章 一種國家文化?
結論
孟加拉國行政地圖
1947年以來的重要政治人物
孟加拉語術語表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伊斯蘭教怎么會在這樣一個遠離中東,并且其周圍地區(qū)都未受到如此深遠影響的地區(qū)成為主要宗教呢?它如何成為鄉(xiāng)村人口的主要信仰,而在南亞其他地區(qū)則主要只是城市中的教義?皈依伊斯蘭教究竟意味著什么?以及,為什么伊斯蘭教在東孟加拉比西孟加拉成功得多?理查德?伊頓詳細地考察了這些問題,認為答案在于在東孟加拉地區(qū)歷史的關鍵階段中,耕地邊界、國家邊界和宗教邊界是共同移動的。 16世紀,當莫臥兒王朝統(tǒng)治今天孟加拉國的大部分地區(qū)時,耕地邊界決定性地向三角洲東部移動。國家官員們正好碰上了一次生態(tài)巨變的頂峰:孟加拉盆地逐漸向東傾斜(這一運動迄今仍在繼續(xù)),恒河于是改道向東(現(xiàn)在的博多河),結果,三角洲東部的農耕潛力增加了。莫臥兒官方急于提高其課稅基礎,便鼓勵民眾砍伐森林,建立犁耕水稻農業(yè)。為了這一目的,他們頒發(fā)許可并撥款以激勵殖民者去開墾三角洲東部的土地,然后交納土地稅。殖民者需要動員勞動力,而這給予了那些享有宗教權力與虔誠榮譽的“克里斯瑪式先鋒”(charismaticpioneers)極大的優(yōu)勢。他們招募追隨者,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一個圣祠,并使其在周圍定居。這個以圣祠定向的組織[在穆斯林中常稱為舒瑪茲(shomaz)]提供了一種社會秩序。新建立的社區(qū)常常由大量來自孟加拉西部和北部(那里的土地遠沒有以前肥沃)的移民組成,他們砍伐森林并開墾稻田。當?shù)氐挠胃吆蜐O民或者加入他們,或者選擇向森林、沼澤的更深處遷移,以使自身處于國家控制之外,但仍與那些定居的水稻種植者保持貿易關系。 莫臥兒王朝并沒有實行在孟加拉推廣伊斯蘭教的政策,許多受到國家支持的克里斯瑪式先鋒都是印度教徒。然而移民的大多數(shù)卻是穆斯林,其中許多被認為是精神導師。因此,伊頓認為在三角洲東部--由“很少相互接觸,即使接觸也只是同印度教文明接觸的社區(qū)”占據著--伊斯蘭教開始與國家認可的控制土地開墾以及水稻耕作和掃盲活動的擴展結合起來。當伊斯蘭教發(fā)展成一種開拓森林與推進定居農墾的意識形態(tài),耕地、宗教和國家邊界就融合在一起了。在這個創(chuàng)造性的接受與轉化過程中,東孟加拉的宗教傳統(tǒng)和禮儀與新村莊里的清真寺、圣祠開始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新的孟加拉和伊斯蘭世界觀的混合物。伊斯蘭教在孟加拉三角洲的勝利奠基于其教化。伊斯蘭教的超人類存在首先被加入到當時的萬神殿中,其后被等同于當?shù)氐膹姶笊衩?,最終它們上升到一個如此顯耀的位置以至于成功地吸納了孟加拉文化--或者是被其吸納。簡而言之,“當亞當、夏娃和亞伯拉罕這些形象被認同為孟加拉歷史和文明的主旨,伊斯蘭教已經深深地、切實地扎根于孟加拉人心中了”。 重要的是,伊斯蘭孟加拉認同仍然牢牢植根于三角洲東部。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仍是一種低地認同,與西部--也就是梵文與伊斯蘭教的中心地區(qū)相連,而從未成功傳到高山或深入森林。居住在孟加拉三角洲周圍山區(qū)與山脈中的人們從未接受孟加拉或伊斯蘭認同。這些山區(qū)的一些部分現(xiàn)屬于孟加拉國,尤其是吉大港山區(qū)。當你從平原進入這些山區(qū)時,你將會立即感到已經越過了一道文化的邊界。山區(qū)的建筑、食物、性別關系以及其他許多要素都傾向東方,接近東南亞地區(qū)。宗教是多種多樣的:在姆魯(Mru)、庫米(Khumi)和欽(Khyeng)族人中是社群宗教;地方形式的佛教則存在于馬爾馬(Marina)、查克瑪(Chakma)、塔烏昌戈雅(Taungchangya)和薩格(Sak)族人中;地方形式的印度教存在于特里普拉(Tripura)和梁/布榮(Riang/Brong)族人中;而且從20世紀初開始,多種形式的基督教也在巴烏姆(Bawm)、龐克華(Pangkhua)、欽、姆魯以及盧薩(Lushai)族人中流行。這些團體中沒有一個認同自己是孟加拉人。除了查克瑪語以外,他們所講的語潔沒有一種與孟加拉語有關。

編輯推薦

《孟加拉國史》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孟加拉國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世界歷史文庫里經典之作,為什么老是翻譯,不能自己寫呢?
  •   孟加拉國歷史的必讀之作。譯文也比較優(yōu)美,可讀性很強。
  •   書已經收到了,正在閱讀過程中,感覺內容還是很翔實的,語句也很平和生動,想要了解孟加拉國的童鞋,此書不可錯過
  •   世界歷史文庫收藏第22種
  •   1971年12月16日,孟加拉國成立了,這個國家給我留下的印象是狹小的國土,稠密的人口,60%的國土經常面臨洪水危害,不時的饑荒,每次的大災難都是上百萬人的死亡!但他們仍然頑強的生存著,讓人著實吃驚!想想我們祖國的人民是多么的幸福!
    看本書收獲頗多,從孟加拉的歷史當中使我們對待民族問題有了一個很好的借鑒,西巴基斯坦對待東巴基斯坦的政策上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對待語言問題上要慎重,尊重各民族的語言習慣。其二,在民族地方收入和中央財政問題上,要適當擴大地方(地稅)收入,緩和中央政府與地方的關系。其三,對待民族矛盾和游行示威要慎用武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創(chuàng)傷和民族仇恨。其四,要大膽啟用民族和地方干部。其五,經濟政策要對頭,要穩(wěn)定,制定出適合本國發(fā)展的政策,大力發(fā)展勞動密集型企業(yè)和外向型企業(yè),加入國際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減少失業(yè)人口和面臨的巨大生存壓力!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