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作者:王充閭 頁數(shù):176
Tag標簽:無
前言
讀書對人生建樹的重要性,中學生均略知一二,有的理解得還比較深刻。難的是如何把認識化為行動,使書(當然是精品、佳品)成為自己的親密伙伴,深深地愛,從中吮吸養(yǎng)料,滋潤精神成長?! ≡鯓硬拍芑馄D難,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首要在真正提高認識。行動受思想指揮,認識模糊、低下,行動必然朝三暮四,搖擺不定。須知:讀書是人獨有的神圣權利。北大教授賀麟早在半個世紀前就語重心長地對新大學生說:人是能讀書著書的動物。讀書是劃分人與禽獸的界限,也是劃分文明人與野蠻人的界限。讀現(xiàn)代的書即與同時代的人作精神上的溝通交談,讀古人的書能承受古圣先賢的精神遺產(chǎn)。讀書可以享受或吸取學問思想家多年的心血的結晶,所以讀書實為人類特有的神圣權利。這段話認真咀嚼一番,可思考的內(nèi)容甚豐。人有文字,禽獸沒有,文字承載文明,傳久行遠,恩澤后代。后代要繼承文明,健康成長,進而發(fā)展創(chuàng)造,須臾離不開文字的杰作——書中的醍醐與瓊漿。 然而,在當今生存的環(huán)境中,金錢至上、物欲橫流、急功近利思潮泛濫,對中學生精神的成長構成了種種威脅。讀書的意識淡薄了,讀書的歡樂消失了,嗜書如命的那份執(zhí)著已鳳毛麟角,讀書的神圣權利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冷遇。責任在誰?求學不下工夫讀書的局面形成,確實有多種因素,學業(yè)負擔重,題海圍攻圍堵,難辭其咎。即使如此,中學生仍要堅定讀書的信念,沖出不良氣氛的包圍,做一名愛書、讀書、心靈充實、大腦富有的人。
內(nèi)容概要
在《滄桑無語》中,作者實實在在地把眼光轉向了過琺的歲月,傾注于歷史的風云和生命的來路。以雄渾沉著的繪景筆致,開掘山水之間的歷史意蘊,將零編片簡、斷瓦殘碑裝訂成新的史冊;在敏銳的思辨之中,以冷雋深邃的史家目光審視存在的價值,詮釋人生哲理意趣,體驗審美情境。
作者簡介
王充閭,當代散文作家,遼寧盤山人。大學畢業(yè)后當過中學教師、報紙副刊編輯,后在省市領導機關工作?,F(xiàn)為國家一級作家,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兼任南開大學。沈陽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版散文隨筆集《清風自水》、《滄桑無語》、《春寬夢窄》、《淡寫流年》、《何處是歸程》、《成功者的劫難》、《滄浪之永》、《千秋叩問》、《龍墩上的悖論》等二十種,詩詞集《鴻爪春泥》、《蘧廬吟草》,學術著作《詩性智慧》等;另有“王充閩作品系列”七種、“王充閭文化散文叢書”三種。散文集《春寬夢窄》獲中國作家協(xié)會首屆“魯迅文學獎”,《一生愛好是天然》獲全國首屆“冰心散文獎”。散文集《北方鄉(xiāng)夢》譯成英文、阿拉伯文;《滄桑無語》、《龍墩上的悖論》分別在臺灣爾雅出版社、臺灣知本家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出版。
書籍目錄
編注者說序第一單元 千秋叩問 終古凝眉 夢尋 春夢留痕 千載心香域外燒 單元鏈接第二單元 山水追夢 青山魂 寂寞濠梁 桐江波上一絲風 單元鏈接第三單元 紅塵解悟 用破一生心 守護著靈魂上路 九一八,九一八單元鏈接編后語
章節(jié)摘錄
寫到這里,我忽然記起了一樁往事。20世紀60年代初,我在一家報社編文藝副刊,一次采訪中,偶然結識了鄉(xiāng)先輩鳧潛先生的孫女、在中學執(zhí)教的趙劍霞女史。她在閑談中提到,祖父鳧潛翁民國初年,曾在紹興、蕭山一帶督學,公余之暇,常去鑒湖、三山、沈園一帶訪察,于陸游、唐婉的愛情悲劇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并就此寫過專題文章。反“右”斗爭時,先生還在世,怕招來禍患,連同其他一些文稿統(tǒng)統(tǒng)燒掉了事。劍霞姊妹多次聽祖父講過民間流傳的關于陸、唐結藕和婚變的軼事?! ?jù)說,唐婉字蕙仙,早慧多才,父母去世后,往依臨安從政的叔父。因陸、唐兩家是世代姻親,經(jīng)陸游的老師曾幾作伐,便嫁到了陸家。蕙仙能詩,而且雅善彈琴、賦曲,陸游的雙親望子成龍心切,唯恐夫妻間耽于燕婉之歡,而誤了兒子的功名。加上尼姑算命,說唐婉命注孤鸞,克雙親,損夫壽,折子息,使陸母尤其厭惡,于是斷然下令,逐出家門。陸游曾另外找了一個地方把她藏匿起來,兩下暗中來往,后被母親察覺,登門問罪,只好徹底分手。 離散十年后,唐婉與陸游偶然在沈園重見,有饋食、和詞之舉,此后,她的那首《釵頭鳳》,便和陸游的詞一同流傳下來。據(jù)說,唐婉辭世前還寫過許多詩,備述她與陸游婚后鶼鰈相親的生活和離異、被逐后的相思之苦。
媒體關注與評論
杰作常常不像時髦讀物那么適口,那么富于刺激性,但是那里有心血,有智慧,有學問,有價值。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 于漪 只有從根本上提高人文素養(yǎng),才能在考試中高屋建瓴,應付裕如,穩(wěn)操勝券?! 虾J姓Z文特級教師 黃玉峰 王充閭的散文創(chuàng)作最為全面和典型地代表了學者散文(文化散文)的文體風格特征及其突出的典型性成就。如果不算太輕率唐突的話,那么我以為是可以將余秋雨和王充閭分別視為中國學者散文的南北大家的。 ——著名評論家、南京大學教授 吳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