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作者:路文彬 頁數(shù):304
內容概要
這是本有關文學研究的論文集,共計27篇,分三編,包括理論與闡釋,小說與批判,作家與作品。具體內容涉及:城市空間、視覺媒介與女性形象——中國當代影視女星青春形象的歷史漸變;90年代長篇小說寫作現(xiàn)象分析;愛情缺席時代的性別遭遇——論池莉近期小說中的女性意識等。
作者簡介
路文彬,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中文系教授;致力于文化倫理批評、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以及英文翻譯等;出版有理論著作《歷史想象的現(xiàn)實訴求——中國當代小說歷史觀的承傳與變革》、《閱讀愛情》、《視覺時代的聽覺細語——20世紀中國文學倫理問題研究》,長篇小說《流螢》、《天香》以及譯著《迷失的男孩》、《我母親的自傳》、《安琪拉的灰燼》等,計300余萬字。
書籍目錄
上編 理論與闡釋/1 城市空間、視覺媒介與女性形象——中國當代影視女星青春形象的歷史漸變/3 地緣政治與歷史拔根——中國當代文學視域中的農民身份危機問題/16 詮釋、對話與誤讀/31 永恒的沖突——發(fā)生于文學功能系統(tǒng)內部的悖論/43 救救文學批評——讓文學批評回到文學/55 典型形象的當代歷史命運/64 現(xiàn)實主義的理想品格——關于現(xiàn)實主義命題的再思考/68 中國文化的“禮性”傳統(tǒng)/74 歷史理性如何可能——評卡爾·波普爾的歷史觀/80中編 小說與批判/91 想象的貧困——中國小說批判之一/93 反顧與批判——中國當代小說50年論/107 “少數(shù)話語”的權力/欲望化言說——論“新歷史主義”小說的歷史敘事策略/121 “后新歷史主義”與懷舊——20世紀末小說的一種歷史消費時尚/135 新都市傳奇:性別的游戲與較量——從三篇小說看當下女性寫作中的三種性別理想范型/145 90年代長篇小說寫作現(xiàn)象分析/157 暢銷小說與長銷小說/170 小說關鍵詞新解/182 “80后”:寫作因何成為時尚/199下編 作家與作品/205 論老舍小說中的反希望母題/207 張愛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中的“孤島”/222 時代的挽歌——論白先勇《臺北人》的感傷主義情懷及其藝術表現(xiàn)手法/231 古典情懷與現(xiàn)實疏離——鐘曉陽小說情感敘事論/241 愛情缺席時代的性別遭遇——論池莉近期小說中的女性意識/254 國家的文本——高云覽《小城春秋》新讀/266 “天真時代”的歷史現(xiàn)象學——評王蒙“季節(jié)”系列長篇小說/277 沖突人生——胡辛“陶瓷”系列小說解讀/290 邊緣與關懷——嚴麗霞長篇小說透視/296后記/302
章節(jié)摘錄
總之,20世紀50、60年代新中國女性主要借助銀幕展示、傳播出的視覺青春形象是時間性的,那富于內涵的飽滿精神氣度,那深情而又自信的面部表情,無不時刻提示著無產階級新生力量的歷史及未來。深重的階級苦難為必將到來的幸福希望注入了過于殷切的期待以及悲喜交加的情感元素,進而使得這可靠的信心總是以略顯矜持的方式被表達出來。她們的形象旨趣是將觀者的目光引向未來,而不是要讓它們停留在自己身上。她們是某種集體力量的象征,此種力量通過摒棄自我而變得空前充實。事實證明,男性從未真正走進其內心,為其空前的充實平添幾分寂寞和失落?! 〖词箒淼搅恕靶聲r期”,中國女性青春形象的這種充實感也依然在延續(xù)。不同的是,出現(xiàn)在這一時代視覺媒介上的流行銀幕女性青春形象儼然已經開始淡出歷史感的籠罩。十年動亂歷史陰影的作祟,暫時尷尬地擱淺了階級斗爭歷史洪流之上的前進航船,促使這些形象個個爭先恐后以一種純粹新鮮的外表精心修飾著這個時代的氣象之新,為的是竭力遮蔽住傷痕往事的苦澀印跡。同前一時代的影星們相比,潘虹、張瑜、李秀明、劉曉慶、方舒、肖雄等人在外相上著實更加年輕化了,加之彩色膠片的廣泛使用,鮮亮的場景已然形成了同黑白膠片的現(xiàn)實/歷史斷裂。此時,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的城市重心轉移早已完成,城鄉(xiāng)間的對立局面也已隨之終結。作為當時中國女性青春形象的代表,她們不再有意回避城市化的種種文化特征,相反,倒是在處處鼎力彰顯這樣的特征。城市主人的身份在這些女性身上得到日趨明朗的體現(xiàn),時裝、發(fā)式、化妝品等方面的時髦意識開始漸漸滲透她們的生活。不過,強烈的性別差異意識還根本沒有到來,她們的努力更多的只是在營造著一種文化時尚,表達著對于城市生活的認同。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