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9-1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作者:阿倫·布雷格曼(Brgeman.A.) 頁數:315 譯者:楊軍
Tag標簽:無
前言
在全球化時代,關注世界各國各地區(qū)文明發(fā)展的源流、現實和未來,不僅僅是新世紀人文學科的一個重點課題,也是許多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強烈興趣所在。甚至,關注別國熱點,不亞于關注自身狀況,也已經成為心態(tài)開放、視野開闊的許許多多當代中國人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然而,至今我國尚未出版過一套相對完備的世界國別史及地區(qū)史叢書,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缺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版業(yè)雖然陸續(xù)推出過一些國別史、地區(qū)史,但既無規(guī)劃,也很分散,而且主要集中在英、法、美、俄、日、德等大國,覆蓋面過于狹小,更遑論完備與權威了。為此,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通過深入調研,邀約史學界專家進行多方論證,精心策劃組織出版這套《世界歷史文庫》。《世界歷史文庫》主要選收國別史、地區(qū)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國別史為主體,適當輔以地區(qū)史。計劃共出版80種,2年內出齊。文庫編輯委員會特邀我國世界史學界著名學者專家擔任學術顧問,精心遴選著作。編選者和學術顧問一致認為,每個國家、地區(qū)的歷史只選一種著作,因而要求此一種應是在學界已獲得廣泛定評的上乘之作,且最好是最新成果,作者應為著名史學專家,原出版者也應是知名的出版機構。原著使用的語種主要是英語、德語、法語、俄語、日語等,中文譯者應基本上是史學專業(yè)人士或具有較高史學修養(yǎng)的翻譯家??傊瑢W術性、權威性、完備性、可資借鑒性以及可讀性,是《世界歷史文庫》編選出版工作所追求的目標。
內容概要
《以色列史》主要選收國別史、地區(qū)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國別史為主體,適當輔以地區(qū)史。計劃共出版80種,2年內出齊。文庫編輯委員會特邀我國世界史學界著名學者專家擔任學術顧問,精心遴選著作。編選者和學術顧問一致認為,每個國家、地區(qū)的歷史只選一種著作,因而要求此一種應是在學界已獲得廣泛定評的上乘之作,且最好是最新成果,作者應為著名史學專家,原出版者也應是知名的出版機構。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阿倫·布雷格曼(Brgeman.A.) 譯者:楊軍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建國之路(1897-1947)第二章 以色列的誕生(1948-1949)第三章 國家的鞏固(1950-1966)第四章 六日戰(zhàn)爭及戰(zhàn)后情況(1967-1973)第五章 贖罪日戰(zhàn)爭和工黨政府垮臺(1973-1977)第六章 貝京年代(1977-1983)第七章 和平之路(1983-1991)第八章 和平與戰(zhàn)爭(1992年至今)附錄1 達揚-圖哈米備忘錄(1977)附錄2 以色列-敘利亞原則聲明草案(1992)進一步閱讀書目索引地圖地圖1 皮爾巴勒斯坦分治計劃,1937年地圖2 聯合國巴勒斯坦分治計劃,1947年11月29日地圖3 1948-1949年占領的土地地圖4 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戰(zhàn)爭中占領的土地地圖5 以色列對黎巴嫩的入侵,1982年6月6日-11日地圖6 第二次奧斯陸協議,1995年9月
章節(jié)摘錄
時年37歲的西奧多?赫茨爾是巴塞爾大會的召集者。1860年5月2日,赫茨爾出生于布達佩斯,希伯來語名為本雅明·澤夫(BinyaminZe'ev),匈牙利語名為毛焦爾?提瓦達(Magyar Tivadar),德語名為西奧多。從6歲到9歲,小西奧多上了一所猶太學校,學了些《圣經》希伯來語和宗教知識。不過,毫無疑問,對于猶太人的歷史、文學、哲學、律法和教禮,他頂多知道一點皮毛。他的成年禮儀式是在布達佩斯的猶太會堂舉行的,在他的模糊記憶中,那可能是他生活中有猶太特色的最后一件事。1878年,赫茨爾家遷居維也納,在那里,赫茨爾進了大學,學的是法律。結束學業(yè)后,他先是為司法部工作,但很快便厭倦了。他拋開法律,專注于文學事業(yè)。赫茨爾異常英俊,留著一臉經過細心修剪的絡腮胡子。在和平年代的維也納,作為新聞從業(yè)者,他懶散地享受著一個年輕人的快樂,不時寫一些流行劇、憂郁的游記、小品文。后來,他接受奧地利《新自由報》(Neue Freie Presse)的聘請,成為駐巴黎記者。正是在法國,在報道1894年12月的德雷福斯案件期間,赫茨爾徹底地改變了。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是法國總參謀部的一名軍官,猶太人,在軍事法庭上,他被誣指替德國從事間諜活動,犯有重大叛國罪。他被判有罪,受到公開的羞辱:劍被折斷,徽章和制服被扒下,他被人用鏈條鎖著帶走。他將在圭亞那魔鬼島(Devil’s Island)上的監(jiān)獄里終身服刑。審判期間,法國爆發(fā)了令人作嘔的反猶主義,民眾高喊著“去死,猶太人去死”(A mort,A mort les Juifs)。這一切深深震動了赫茨爾,喚起了他對自己從前經歷過的反猶主義情緒的回憶。以前,他沒把這類情緒看作常態(tài),而認為它們是孤立的、偶然的,不曾重視過。
編輯推薦
《以色列史》:世界歷史文庫。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