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作者:哈夫洛克·靄理士 頁數(shù):283 字數(shù):243000 譯者:王青松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哈夫洛克·靄理士(一譯埃利斯,又譯靄理斯,1859—1939)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英國著名的性心理學家、思想家、作家和文藝評論家。作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家,他終身從事人類性科學和性心理學研究,致力于探究性和人類精神世界之間的關(guān)系,是性心理學研究的先驅(qū),貢獻有目共睹。而作為具有開拓意義的思想家,他在哲學、宗教、社會學、美學和文學批評上的著述同樣令世人刮目相看,為沖破和擺脫宗教、道德和習俗對人類思想的禁錮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靄理士出生于英國倫敦附近的克羅伊登市。他6歲時就曾隨父親漂洋過海,16歲時(1875年)曾跟隨父親到了澳大利亞,后來因身體健康原因沒有繼續(xù)去印度,被一個人留下來,直到1879年才回到英國。在澳大利亞的四年間,他當過教師,經(jīng)歷了身心發(fā)育成長的季節(jié),并立志為了解自身以及他人的成長而學醫(yī)。1880年至1889年,他在倫敦的圣托馬斯醫(yī)學院學習,并獲得醫(yī)學博士學位。但靄理士從來沒有將醫(yī)生當作未來的職業(yè)。學習期間,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學、藝術(shù)以及社會活動方面,畢業(yè)后沒有去當醫(yī)生,而是積極追尋自己的人生志向,從事性科學研究和文藝、社會思想評論。
書籍目錄
譯者序尼采卡薩諾瓦給傳記家們的公開信舞蹈的藝術(shù)宗教的藝術(shù)戰(zhàn)爭起源論歐洲東方之星沖突的哲學路德人間的波德萊爾康拉德先生的世界禁忌的作用隨想錄
章節(jié)摘錄
尼采 許多年來,弗里德里希·尼采這個名字在德國一直會激起對立各方的激烈爭論。很難找到一本德國雜志上面沒有要么熱情贊揚、要么竭力貶抑這個人的痕跡。如果把視線轉(zhuǎn)向斯堪的納維亞或法國,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的名聲和著作在這些地方同樣具有感召力,引發(fā)了同樣的結(jié)果。我們可以推斷,既然英國也終于開始翻譯出版他的著作,想必其情形不會有大的差別。然而,迄今我還未曾見過有從英國人的視角來評述尼采的嘗試,正是這一點才促使我試圖要對他這個人的個性和影響作番評判。我既不想以尼采思想的支持者,也不想以尼采思想的反對者身份出現(xiàn)。在我看來,任何能夠激起人類強烈的愛憎情感的人一定是極其復雜的,既不應絕對地譴責,也不能絕對地贊同。如果不考慮和此處論題不很相關(guān)的褒貶,尼采毫無疑問是個格外有趣的人物。他是馬洛創(chuàng)造的浮土德式傲慢知識分子形象的現(xiàn)代典型。他是一個站上了現(xiàn)代文化發(fā)展最高峰的人,一個迄今給現(xiàn)代道德以最致命打擊的人,一個如今過著和任何塵世間生命一樣跡近死亡的生活的人,也必定是一個悲劇性的人。這是個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的人物,因為他是自歌德以降最偉大的精神力量之一,他的渾身魅力也令心理學家極感興趣,而且即便是對大街上隨便什么人來講,他身上都不免有種哀婉之情,甚或恐懼之情?! ∫弧 ≈钡阶罱庞锌赡苎芯磕岵傻纳?。相當長一段時間,位于瑙姆堡和魏瑪?shù)哪岵蓹n案館一直在收集關(guān)于尼采的大量資料,如今它們都被尼采的妹妹伊麗莎白·福爾斯特-尼采用來撰寫一本權(quán)威性的尼采傳記。這個妹妹本人也是個非同小可的人物。她多年來和哥哥關(guān)系密切,因此盡管沒有理由,但是都認為她影響了哥哥的思想。她嫁給了巴拉圭“新德意志”殖民地的創(chuàng)立者福爾斯特博士。丈夫死后,她返回德國,寫作殖民地的歷史,并專注于照料哥哥的生活起居。到目前這部《尼采傳》才出版了前兩卷,但是已經(jīng)講述到尼采離開巴塞爾的階段,可以為我們理解他的全部生涯提供一定的幫助?! ∫罁?jù)其祖上的傳說,尼采屬于一個名叫尼茨基的波蘭貴族血統(tǒng)(盡管據(jù)說在溫德族西里西亞地區(qū),這個名字很普通)。由于其強烈的新教信念,他們在18世紀拋棄了祖國和貴族頭銜,定居于德國。盡管他身上流著大量的德國血液,但尼采總把自己當作一個正宗的波蘭人。波蘭人對于他來說是斯拉夫民族中最富智慧和最具騎士精神的人。他曾說過,正是因為吸納了斯拉夫人的血液,德國人才進入到最具天賦的民族之列。他稱波蘭人肖邦是把音樂從德國的笨重和愚蠢中解救出來的救星;當他談到另外一個波蘭人,顛覆了對罄個世界看法的哥白尼的時候,不禁讓人想起后來的尼采正是將其作為自己的使命。長大以后,尼采的銳敏和強烈的個性表現(xiàn)出鮮明的波蘭人特征,而在國外,波蘭人經(jīng)常將他當作同胞一樣接待;在他曾經(jīng)逗留過一個冬天的蘇蓮托,當?shù)厝朔Q他“波蘭人”。 像愛默生(尼采畢生迷戀于他的著作)和許多其他勤奮的哲學斗士一樣,尼采出身于牧師世家。父母雙親的祖上一直都是牧師,而這種布道者的熱忱從頭至尾都在他的血液中流淌。弗里德里希·尼采是家中三個孩子中的長子(其中有一個天折了),1844年出生于薩克森州呂琛附近的洛肯鎮(zhèn)。據(jù)說,他父親是個尊貴的、具有詩人氣質(zhì)的人,有特別的音樂天賦(他的兒子遺傳了這種天賦)。父親在最小的兒子出生后不久從住所的樓梯上摔下來,腦部嚴重受傷,不到12個月就去世了。盡管他兒子曾經(jīng)說他是個“溫和、可愛、稍帶病態(tài)的人”,但是他的家族一貫體格高大、強健,多數(shù)都很長壽,并且直至終了都身心俱健。尼采家族一貫自尊、誠實,非常講究家族團結(jié),對非尼采家族的人都滿腹狐疑。據(jù)稱尼采的母親很有魅力,渾身充滿活力,是一位鄉(xiāng)村牧師的女兒。她所在的奧勒爾家族成員同樣體格高大、強健,非常長壽。她生尼采時才18歲,而等到他完全精神失常時,她依然健在并照料他。我記下這些在傳記中詳細而準確地列出的事實是因為,它們能真正有助于我們了解尼采。顯然,他根本不是日趨退化的家族中那朵患有癆病的虛弱火苗。就其家族可以追溯的歷史來看,似乎也沒有神經(jīng)錯亂或精神失常的痕跡。相反,他的家族血統(tǒng)極其富有活力,擁有非同尋常的道德和身體的力量,屬于富有“特征”的人。類似的情形在天才的歷史上并不難發(fā)現(xiàn)。這就好比是一臺機器被過多賦予了天生的能量,而高強度高壓力下的工作最終導致它徹底毀滅。所有的天才都必須不停頓地工作,別無其他選擇;只有最幸福的天才選民才能夠工作得不慌不忙?! ∧岵擅妹脤π置脗冇啄晟畹拿枋鍪沁@段記載中非常具有魅力的部分,就其性質(zhì)看在傳記作品中很少有過。她描述了自己對哥哥秀氣臉蛋的最初記憶,他的金色長發(fā),以及一本正經(jīng)的、大大的黑眼睛。他快三歲時才會說話,但是四歲時他就開始讀書寫字了。他是一個安靜的、相當倔強的孩子,時常會有激情爆發(fā),當然對此他很早就學會了加以控制;作為一個孩子,他的自控能力非常強;他不止一次故意把手放到火上去燒,以顯示穆西烏斯·斯凱烏拉的舉動不過是小事一樁?! ≌煞蛩篮螅丫拥哪赣H帶著孩子遷居到薩爾河畔的瑙姆堡,和孩子們的祖母同住。這位老太太脾氣溫和,很有自己的主張,其中之一是她認為各個階層的孩子從小應該在一起生活長大。于是,小弗里茨上了當?shù)氐氖忻裥W,但是實驗并不成功。他很嚴肅,偏愛獨處,被他的同學們稱為“小牧師”。后來,一個校友寫道:“他個性的基調(diào)里帶有一定的憂郁,并伴隨著他的一生。”他習慣于躲開同伴,一個人去尋找美麗的自然景色;這也持續(xù)貫穿了他的一生。與此同時,尼采長成一個體格健壯、充滿活力的男孩,熱愛各種各樣的游戲,尤其是那些他自己發(fā)明的游戲。盡管孩子們的生活是地道的、充滿幻想的童年生活,但是他妹妹卻滿含晦恨地承認,他們遵守著重重禮儀規(guī)范。弗里茨是個“非常虔信的孩子;他對宗教問題思考很多,并總是將自己的思想付諸實施”。奇怪的是,盡管他天生傾向于希臘精神并具有哲學天賦,但是學習希臘語對他卻格外困難。十歲時,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才華和對音樂的愛好開始展露出來。不久,他與生俱來的即席演講天賦也開始顯露,令他能夠以一種魔力抓住他的聽眾。即便是個孩子,這個未來的道德家就已經(jīng)給認識他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讓人想起闖入圣殿的青年耶穌?!拔覀兡岵杉业娜送春拗e言”,他的一位姑姑習慣地念叨這句話,而在弗里德里希身上,真誠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個性品格;他對接觸過的所有人都施加了無形的教導和影響?! ?858年,他進入普夫達中學學習,這是個聲名卓著,差不多軍事化的學校。在這里,他未來生活的眾多方面被完全決定下來。更早的時候,他就因為受到洪堡的影響而迷戀于全人類文化的理想,而到了普夫達,他的理性才華開始展現(xiàn)。1859年,當鋼琴版《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初次上演時,尼采成了一個狂熱的瓦格納迷,而且這部作品一直被他視為“最偉大的音樂”。還是在這里,尼采開始了哲學研究,并在數(shù)年后成為他的職業(yè)。他自己承認,他之所以轉(zhuǎn)向哲學是因為覺得有必要把自己鎖定在某種冷靜的邏輯性思考中;它不會控制他的心靈,不像那些躁動不安和激動的藝術(shù)本能令他動情。在中學的后半階段,年輕的尼采在這所任務非常繁重的教育機構(gòu)的表現(xiàn)不如早前那樣出類拔萃。他的個人品格在那種令稍欠強健的心靈相形見絀的學業(yè)壓力下默默成長著。他的哲學天資開始發(fā)展成形;他還希望能獻身音樂;他因受到限制而憔悴,渴望著森林和樵夫的斧頭。這只是他那漫長掙扎的開始,他在自我中心的天性的沖動和由學校施加的責任壓力下掙扎:不然將來會沒有大學可讀,也就沒有教授職位;他總是努力拓展并加深這些職責以使它們能和自己的天性合拍,但這種掙扎始終沒有被驅(qū)除。這種雙重壓力的直接結(jié)果是,盡管他顯得那么的強壯和健康,他卻在1862年開始患上頭痛病和眼疾,在暫時退學休養(yǎng)后得以痊愈。他此后一直極度近視;數(shù)年后,只是因為常規(guī)檢查中的荒謬錯誤,他才入伍進入炮兵部隊服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