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思考框

出版時間:2011-9-1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作者:(英)愛德華?德博諾  頁數(shù):192  譯者:莊榕霞,祖道海  
Tag標簽:無  

前言

從信息中獲得最大價值    注意力是思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人們很少注意到它。人們認為它只是恰好發(fā)生的事情。    一些不尋常的東西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比如,如果你看到有人躺在路上,你就會注意到他。如果你看到一只歡快的粉紅色小狗,你也會注意到它,并發(fā)出贊嘆。    上述正是注意力的缺陷,即注意力會被不尋常的東西所吸引。那么你會在多大程度上注意到普通的東西呢?    感知是思維的一個主要部分。哈佛大學戴維·帕金斯(David Perldins)的研究表明,90%的思維錯誤是感知錯誤。再多的優(yōu)秀邏輯也無法彌補感知錯誤。哥德爾(Goedel)的定理證明,從任何系統(tǒng)內(nèi)部,你永遠無法用邏輯證明系統(tǒng)的起點,因為這個過程是帶有隨意性的感知的。    注意力是感知的一個關(guān)鍵因素。如果失去了引導注意力的能力,我們就只能看到一些熟悉的東西了。    引導注意力    在注意力方面,我們能做些什么?我們不是要坐等著我們的注意力被拖向某個不尋常的事物,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有意識“引導”注意力的框架。    正如我們可以決定向北看或向東南方向看,我們也可以建立一個引導我們注意力的框架。這就是本書中六個框架的主要內(nèi)容。每一個框架就是一個觀察的方向。我們向某個方向看,注意到一些東西,并把我們看到的東西記錄下來。    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尋找需求得以滿足的情況,尋找價值、興趣和準確性等。我們可以用“六個框架”中的每一個來引導我們的注意力。    海量信息    我們置身于信息的海洋中。我們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輕而易舉地獲取各種信息。但光有信息本身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我們?nèi)绾畏治鲞@些信息。我們怎樣才能從信息中獲取最大的價值?這是一個需要運用注意力的領(lǐng)域。    “六框架”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從信息中提取最大價值的方法。這種方法和信息本身一樣重要。    “六框架”方法使用起來很簡單。但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必須把這種方法的使用作為我們有意識有計劃的行為,并且要接受相應的操作訓練。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僅僅意識到自己在做這件事還不夠,再以一種慎重的態(tài)度有計劃地去做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內(nèi)容概要

混亂是思考最大的敵人,面對日益紛雜的信息困擾,想讓自己保持頭腦清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读鶄€思考框》是專門為解決《六頂思考帽》中白帽子難題而設(shè)計的思考工具,它順應大腦的圖優(yōu)原則和單線程原則。針對這些思考模式,德博諾博士一如既往地給他們設(shè)計了形象,這一次,他使用的是六個不同的幾何圖形。

作者簡介

愛德華·德博諾
他擁有最顯赫的稱號——創(chuàng)新思維之父,全球最具遠見卓識的20人之一,有史以來對人類最有貢獻的250人之一。
他擁有最牛的學歷——牛津大學心理學、生理學及醫(yī)學博士,劍橋大學哲學博士,馬耳他大學醫(yī)學博士。
他擁有最牛的任教經(jīng)歷——曾在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任教。
他的演講擁有最牛的聽眾——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500強企業(yè)、聯(lián)合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世界經(jīng)濟論壇、美國五角大樓、北京市政府等。
他的書擁有最多的擁躉——3 000萬級的圖書銷量。

書籍目錄

1 目的:三角形
清楚自己為什么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樣的信息,用信息的目的引導注意力。
解讀 為什么員工流失率高達10%,生產(chǎn)還不會受影響?
2 準確性:圓形
我們根據(jù)信息來確定行動、信仰或意見,信息的準確性以及如何確定信息的準確性是至關(guān)重要的。
解讀 大腦左右半球真的有明確的分工嗎?
3 觀點:正方形
關(guān)注信息中的偏見或中立程度,關(guān)注信息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因為這會影響我們使用信息的方式。
解讀 你看到是美麗的少女,還是癟嘴的老婦?
4 興趣:心形
興趣是無用的,但是它是信息最有吸引力的一面。對興趣的敏感性可以幫我們儲備大量的背景信息。
解讀 一半制冷,另一半制熱的“冰箱”有什么用?
5 價值:鉆石形
這個信息的價值是什么?用鉆石形框架發(fā)掘信息中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價值。
解讀 粘不牢,隨時都能撕下來的粘合劑注定是廢品嗎?
6 結(jié)果:板形
我們應該把結(jié)論或結(jié)果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這就需要我們仔細考慮到底什么是重要的。
解讀 采訪一萬次杰克?韋爾奇會得到什么結(jié)果?

章節(jié)摘錄

清楚自己為什么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樣的信息,用信息的目的引導注意力。三角形有三個點。如果把三角形的一條邊水平放置時,我們就能看到一個指向某個方向的箭頭。那個方向就是我們的目的所在。我們可以利用三角形框架來思考我們分析信息的目的。我們每時每刻都被信息包圍著。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什么“信息目的”,但有時還是有目的的。把這個目的弄清楚對我們來說會有很大幫助。注意你正走在去超市的路上,你要買一些早餐麥片。這就是你的很明確的目的。你注意到有一張海報貼倒了,它吸引了你的眼球。你想知道它是粗心所致還是故意要這么貼來吸引人們的注意,但是它已經(jīng)吸引了你的注意。你注意到有一個商店櫥窗里的陳列完全由紫色衣服組成,非常艷麗。這也吸引了你的注意力,這正是它的設(shè)計目的。某物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你看它,這時你就注意它了。我們可以等著我們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某個事物上,也可以主動地把注意力引導到某個事物上。這兩種方式并不互相排斥。我們可以選擇主動引導注意力,同時也允許注意力被吸引到某個地方。引導注意力是一種意志活動。你可以像引導探照燈的光束那樣引導你的注意力。在你去超市的路上,你可以選擇注意路邊各個小店外墻的顏色。它們是否具有一致性?所有的煙草店用的是不是同一種顏色?所用的顏色出自顏色編碼還是店主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哪種顏色看起來最吸引人?也許有些顏色更容易保持鮮艷,也更易于清潔?你可以選擇把你的注意力引導到過路人的鞋子上。這些鞋子會被穿一整天嗎?鞋子能體現(xiàn)主人的大概收入情況嗎?你可以選擇去注意鞋子是否干凈。它能反映主人其他方面的整體外觀嗎?每當你把注意力引向某個特定方向時,總有許多問題和推測在那等著你。你可以設(shè)法進行概括和歸納,你還會發(fā)現(xiàn)一些無法歸納的情況。你要自己決定把注意力引導到哪兒,以及注意哪些事物。但如果你正在這么做的話,你應該能清楚說出你打算注意的東西。通過選擇注意某些事情,你就可以擺脫那些本不是為你準備卻出現(xiàn)在你面前的信息。打發(fā)時間和消遣大部分時間里,我們把瀏覽信息當做打發(fā)時間和消遣的方式。我們會在早飯時看報紙,因為我們正好獨自吃早飯,或者我們不想和任何人說話。我們在牙醫(yī)候診室里坐著的時候會看報紙,因為我們無事可做。我們會在乘坐飛機時看雜志,因為我們無事可做。當我們不想做事的時候,我們會用看電視來簡單地打發(fā)時間。認識:即使你把瀏覽信息當做消遣或打發(fā)時間的方式,你仍可以說這是一種“認識”周圍世界的行為。你通過看電視新聞或者讀報可以了解正在發(fā)生的事情,進而你就可以參與這個主題的談話或者發(fā)起這樣的談話。如果你準備去旅行,這個“認識”可能會提示你,在你出發(fā)的時候?qū)錾蠙C場罷工。我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情。這個“認識”還可能提示你,你要去的那個國家正發(fā)生政治動亂。對周圍世界所發(fā)生的事情有個大概了解,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你需要這些信息。但不幸的是,你可能必須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去瀏覽信息,以期找到一些和你有關(guān)的偶發(fā)事情。因此,我們每周都會花很長時間來瀏覽大量信息,以防漏掉那些我們確實需要知道的有價值的東西。興趣:你能從閱讀的材料中找到感興趣的東西。你可能會有興趣閱讀關(guān)于一個男人的故事,這個男人非常胖,人們只有拆除他房子的部分墻壁才能讓他從臥室里出來。你可能會有興趣了解一位女士因為她丈夫在年齡問題上說謊而要離婚。他說他已經(jīng)95歲了,但實際上他只有65歲。你如果對一個故事的開始感興趣,你就會想知道它的結(jié)局。這是一種內(nèi)在興趣,是“故事情節(jié)興趣”。一般興趣:有一些事情屬于一般興趣,和你自己的事情沒有直接關(guān)系。例如,你可能會有興趣聽到一個報道: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婦女被丈夫毆打。你會錯過這個信息嗎?你可能會有興趣聽到在俄羅斯一年有85000名婦女被她丈夫或者伴侶殺死。你可以對此表示懷疑。你可能會有興趣聽到在澳大利亞有一種青蛙會吞掉自己的受精卵,讓下一代在它的肚子里發(fā)育,小青蛙在發(fā)育好后會從它的嘴里跳出來。特殊興趣:如果你從事金融工作,你會對股市報道感興趣。你會對權(quán)威人士和官方就經(jīng)濟現(xiàn)狀和將來發(fā)展所發(fā)表的聲明感興趣。如果你很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你可能會有興趣留意一些信息片段。如芬蘭人會說喝過多的咖啡會增加患關(guān)節(jié)炎的概率。另外一個報道則顯示喝茶可以降低45%患老年癡呆癥的概率。在沒有全部了解信息背景前,你可能會選擇不相信這些報道。如果你對汽車有興趣,你會注意到有關(guān)塔塔汽車的新聞,它的定價是2000美元。你可能會對使用氫能源的新混合動力車感興趣。瀏覽和掃描:上面提到的許多對信息的利用可以歸到“瀏覽和掃描”的標題下面。其中有多少是你確實做的,以及有多少是你需要做的,都取決于你的個人喜好。關(guān)鍵是即使你真的僅僅是在打發(fā)時間或消遣,但還是有其他活動發(fā)生了。需求和搜索:你需要一些特定的信息,你就會著手去搜尋那些信息。你需要回答一個具體問題,你就會去尋找答案。每當我們分析信息的應用和價值時,這都是最重要的一項。有個人在路上攔住你,向你打聽去火車站的路,他有一個具體的信息需求。有人想查字典了解如何拼寫“insouciance”一詞,他也有具體的信息需求。有人去圖書館閱讀所有關(guān)于斯里蘭卡佛教的資料,他也有具體的信息需求。有人通過閱讀報紙上的房產(chǎn)專欄以了解自己房子的現(xiàn)值,他也有具體的信息需求。像谷歌和雅虎這樣的搜索引擎是了不起的工具,它們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允許人們直接并詳細地得到他們所需要的信息。我曾在一個重要的大學會議上說過,今天的大學過時了。建立大學的目的是向現(xiàn)在的學生傳遞過去的智慧和知識。但在數(shù)字化時代,學生可以直接獲得所有需要的信息?;蛟S大學應該教授一些技能:信息技能、思維技能、人際交往技能、管理技能,等等。什么和哪里:你的信息需求是什么?你在找什么?你對問題界定得越精確,你找到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困難也越小。需求可以被精確界定。比如,我想知道,雌性的家蜘蛛是不是真的會把它的配偶包裹在一個繭里,當它餓的時候就會吃掉配偶的一部分。這是真的嗎?可能還有很多一般性的需求。我買了一幢帶花園的房子,我想種一些玫瑰。我可以從哪兒找到有關(guān)種植玫瑰的信息?種植玫瑰困難嗎?費用高嗎?我需要成為一名有經(jīng)驗的園丁嗎?我有時會收到電子郵件,要求我告訴發(fā)件人所有我知道的關(guān)于創(chuàng)造性的知識。雖然我已經(jīng)寫了好幾本關(guān)于創(chuàng)造性的書,但那依然是一個相當大的需求。“我想知道我在哪兒能找到以下問題的相關(guān)信息。”“我在查找這個領(lǐng)域的一般信息。”“我在找這個特定問題的具體答案。”確認:確認就是要明確你在什么問題上有一個具體觀點。你不需要對它進行查證,因為這不是是否屬實的問題。你真正要找的是對那個觀點的支持。這不容易找到,因為信息是用來支持各種不同觀點的。你應該在一個主題范圍內(nèi)進行廣泛搜索,然后選擇支持你觀點的信息。我們總可以提出一些籠統(tǒng)的問題。例如:“我聽說……是真的嗎?”“有人告訴我……是這樣嗎?”“我不太記得讀過那個……是那樣嗎?”“我認為……對嗎?”“據(jù)說紅頭發(fā)的人比其他顏色頭發(fā)的人有更高的痛閾,是這樣嗎?”“我可以從哪兒找到信息去驗證這個觀點?”所有的問題都一樣,問題越具體,就越有可能找到答案。“土庫曼斯坦的總體政治情況如何?”“影響老年男性的最常見的殘疾是什么?”如果對一個具體問題只是進行大概的描述,那么就需要我們做更多的工作。如果提問者想知道老年男性的一種特殊殘疾,他就應該有意識地去專門詢問那種殘疾,而不是寄希望于通過對殘疾的總體描述來獲得。非常具體的問題:我需要知道從倫敦出發(fā)早上到達迪拜的航班時間。這個問題可以更加籠統(tǒng),我需要知道從倫敦到迪拜所有航班的起飛時間,那時我可以通過選擇來滿足我的確切需要。醫(yī)生需要對病人提出具體問題,以幫助診斷病情。醫(yī)生一般先提出一些籠統(tǒng)的開放性問題,然后再提出一些具體問題:“飯后多長時間開始疼的?”具體問題要求有一個具體答案:“大約飯后半小時開始疼。”具體問題也可能要求給出是或否的答案:“你有沒有咳血?”“射擊問題”就是一個有明確答案的問題。當你射擊的時候,你知道你在瞄準什么。“釣魚問題”就不同了。當你把裝有誘餌的魚鉤放入水里,你不知道什么魚或者哪一種魚會咬鉤。這和對準某樣東西射擊很不一樣。就如“你不接受哪一類食物?”不同于“你不接受辣的食物嗎?”在一個射擊問題中,你對要找的信息有一個具體描述。而在一個釣魚問題中,你對可能獲得的信息只有一個大概的想法。哪里:你可以問別人。你可以問特定的人,如一位旅行代理人、一位航空公司職員、一名醫(yī)生或一位汽車銷售員。你可以讓別人給你提供信息,或讓別人告訴你去哪兒找你需要的信息。你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進行搜索。你可以使用像谷歌和雅虎這樣的專門搜索引擎,或者你可以直接進入和你所需相關(guān)的信息領(lǐng)域。你可以利用圖書館,并從管理員那里獲得建議。你可以到書店買一本關(guān)于那個主題的書。你也可以訂購一本所需領(lǐng)域的雜志,如果有的話。你可以找到一本有關(guān)玫瑰種植的雜志,但找不到關(guān)于蜘蛛的。我在這里并不打算給出一個可能信息源的全部列表。三角形框架:三角形框架的目的是要清晰地列出查看信息的目的,讓你自己或其他人都能明了。“運用三角形框架分析一下,我們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想為三角形的每一個頂點加上一個意義(這不是必需的),這三個點可以是:頂點1:什么?我們搜索或掃描信息的目的是什么?頂點2:為什么?為什么我們需要這個信息?為什么這個信息有價值?為什么這個信息將會影響我們?頂點3:哪里?哪里可以找到這個信息?我們是在正確的地方找嗎?“我想在這里使用三角形框架,我們需要單親家庭數(shù)量方面的具體信息。”“請使用三角形框架,我們是否知道這個鎮(zhèn)上無人居住的住宅的數(shù)量嗎?”提供信息:這是信息運用的另一方面目的。你擁有一些信息,并希望能展示給別人。你可以使用三角形框架來顯示你這樣做的意圖。“此刻我想運用三角形框架,向你展示最近一個有關(guān)16歲以下人群吸煙習慣的調(diào)查結(jié)果。”目的:三角形“我不知道這個信息有效性如何,但我想運用三角形框架把不同顏色汽車車禍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展示給你。”總結(jié):三角形框架的目的是強調(diào)并清楚列出你的信息需求。大多數(shù)人只是對此有一個含糊和籠統(tǒng)的想法。仔細思考這個問題,并把它展現(xiàn)給你和其他人,這將能讓我們更有效地使用信息。我們不缺信息,我們需要弄清楚想從這些信息中得到什么。解讀:目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目標管理也是一個耳熟能詳?shù)膶I(yè)名詞,但是對信息進行思考的目標卻往往被人們忽略。“昨天夜里,在位于布瑞克斯頓路盡頭的勞瑞斯頓花園街3號發(fā)生了一起兇殺案。今晨兩點左右,巡邏警看到該處有燈光,因這里平常無人居住,故而懷疑出了什么事情。后來該巡警發(fā)現(xiàn)房門大開,前室空無一物,屋中有男尸一具。尸體衣衫整齊,口袋里裝有名片……”這是《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中的一個片段。假如你是福爾摩斯,現(xiàn)在趕往現(xiàn)場探案,你會怎么做呢?當然是搜索蛛絲馬跡,尋找破案的線索。毫無疑問,這是最合理的做法。但是接著想下去,怎么搜索所謂的蛛絲馬跡呢?搜索什么樣的蛛絲馬跡呢?一般來說,警察破案是一個典型的問題解決過程,而所有的問題解決都要從信息處理入手。關(guān)鍵在于,我們知道要去搜索信息,卻不知道搜索什么信息以及如何搜索信息。在問題得到解決之前,我們并不知道某個信息究竟是有用的還是無用的。注意力是個有意思的話題,人們通常認為信息會自己主動闖入我們的視線并進入我們的腦海,這就是所謂的“看到什么,你就會思考什么”。然而事實往往并不都是這樣。在《達·芬奇密碼》中,提彬爵士在向蘭登博士和索菲·納芙解釋《最后的晚餐》中隱藏的秘密時,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眼睛只看到大腦選擇的東西……”所以我們很多時候?qū)τ诿鲾[著的信息會視而不見,而又有些時候我們會放任我們的注意力隨隨便便被吸引和轉(zhuǎn)移?!哆_·芬奇密碼》這個故事與福爾摩斯探案非常相似,盡管情節(jié)曲折驚悚,但本質(zhì)上都屬于探秘型的問題解決。在問題分析階段,如何搜尋和處理信息都顯得尤為重要。本書把用于目的研究的三角形框架擺在第一位是有它的道理的。面對信息,我們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目的。對我們而言,無論是什么樣的目的都沒關(guān)系,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不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對信息思考的目標是什么?處理信息的目的有很多種,比如說用于消磨時光的觀摩、瀏覽、閱讀甚至于道聽途說些八卦新聞;或者如果你需要破案和解決問題,那就會關(guān)心從哪里找到信息,通過什么途徑得到信息以及尋找什么樣的信息;再比如你對某些信息持懷疑態(tài)度,為了求證、確認而搜尋新的信息;或者當你面對陌生事物時需要探知與它相關(guān)的所有信息。凡此種種,都是信息處理的目的。那么,現(xiàn)在回想一下,你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每時每刻處理信息的目的是什么?比如現(xiàn)在的你,正在閱讀這本書,你的目的是什么?是了解一些你以前不知道的內(nèi)容?或者你正被信息處理的難題所困擾而尋求解決的方法?或者你希望挑戰(zhàn)本書的作者,尋找本書的謬誤所在?或者你因崇拜大師而希望通過閱讀他的著作來見證他的不凡之處?假如你總是很清楚自己對信息的目的何在,那么你總會比別人更有收獲。舉一個例子,有一次我在給一家企業(yè)做咨詢的時候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經(jīng)理問我是否可以幫助他們降低員工的流失率。這是一家IT制造企業(yè),隸屬于某個知名通信品牌。當你面對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會怎么想?當然是需要更多的信息支持,例如現(xiàn)在員工流失率是多少;企業(yè)期望的目標是多少;為降低流失率所采取的手段有哪些;員工為什么會流失等。但我清楚地知道,所謂員工流失率的問題并不是僅僅困擾這家企業(yè)的問題,我剛剛經(jīng)歷過另外幾家企業(yè)對我提出了非常相似的問題。于是我問了一個令對方感到意外的問題:“您為什么要降低員工流失率呢?”對方顯然奇怪我為何提出如此顯而易見而且略嫌幼稚的問題,但恰好因為這個問題足夠幼稚,所以他一下子答不上來了。有時候就是這樣,你問一個人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你會很容易得到答案,但如果你問一加一為什么等于二,對方恐怕反而因這個問題如此“幼稚”而不知如何作答了。“顯而易見”這四個字在很多時候阻斷了我們的思考。當時我提問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明確對方提出問題的動機是什么?我要為此而搜尋一些信息。第二,了解對方提出問題的成因是什么?我也要為此而搜尋一些信息。我的第一個目的是要知道對方的問題是如何困擾對方的,第二個目的才是了解圍繞對方問題的相關(guān)信息。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經(jīng)理沉默半晌才回答說:“我需要降低員工流失率,那是因為如果員工不穩(wěn)定,會對生產(chǎn)質(zhì)量造成困擾,太多的新員工進入生產(chǎn)線會不利于質(zhì)量穩(wěn)定。”我把我的第二個問題拋向了工程師:“你們能否通過技術(shù)手段來降低人員因素的干擾?”很幸運的是,工程師回答說可以,于是我繼續(xù)問人力資源經(jīng)理,如果質(zhì)量的穩(wěn)定不受人員變動的干擾,那么是否還要解決“員工流失”的問題?對方瞠目結(jié)舌道:“您說的是一個技術(shù)問題,我說的是降低員工流失的問題,您并沒有幫助我降低員工的流失率。”我說:“這其實是一回事,當生產(chǎn)問題得到解決時,員工流失還是問題嗎?”我們可以干預一個問題的兩端,一端是問題的成因,一端是問題的影響,如果你消除了問題的成因,那么問題現(xiàn)象就會消失。而如果你能消除問題造成的影響,那么問題的現(xiàn)象可能依然存在,但那現(xiàn)象已經(jīng)不能稱之為“問題”了。換言之,如果員工流失率為3%對生產(chǎn)的影響可以被接受,而當員工流失率到了10%對生產(chǎn)的影響不可接受,于是我們稱3%的員工流失率為“沒問題”,稱10%的流失率為“有問題”。但如果員工流失率10%的時候?qū)ιa(chǎn)的影響與3%時相同,那10%的流失率是有問題還是沒有問題呢?假如一個現(xiàn)象所帶來的結(jié)果不會造成你的某種困擾,那這個現(xiàn)象當然不能叫做問題了。當然,解決員工流失的問題絕非如此簡單,我不過是以整個過程中的一個小片段為例,事實上高員工流失率所帶來的影響并不僅限于生產(chǎn)質(zhì)量,但這是一個思考的路線,也是索取信息的目標指引。我必須清楚地知道,我是要消除問題的成因還是要降低問題的影響,這會導致完全不同的信息索取方向。換句話說,在問題解決時,我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對信息的目的,信息與問題解決和方案緊密相聯(lián)。也有些時候,提供信息本身也是一種目的,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那樣,可能你手中掌握了一大堆雜亂無章的信息,你并不確定這些信息意味著什么,有何價值,你只是希望把所有相關(guān)信息平行地排列在那里,等待進一步的處理。這也可以成為一種目的。有關(guān)信息思考的另一個事例發(fā)生在校園里,我在觀摩一個碩士生向他的導師匯報論文閱讀收獲的時候,見到這個學生不斷被他的導師質(zhì)疑。這個學生是這樣匯報他的收獲的:“我在上周閱讀了這樣一篇論文,題目是……論文的結(jié)構(gòu)是……論文的內(nèi)容是……論文的結(jié)論是……”前后不到十分鐘,他的導師問他,你覺得這篇論文有什么價值嗎?學生回答說沒看出有什么價值。這個回答令他的導師頗為惱火。我和他的導師一致認為,不是論文沒價值,而是這個學生的閱讀沒有價值。顯然,這個學生完全不知道自己閱讀的目標,例行公事般地應付差事。導師認為這個學生根本沒有進入一個研究生應有的狀態(tài),而我則認為這個學生首先是缺乏求知的動機,其次,則是完全沒有學習方法。教育系統(tǒng)關(guān)注給學生提供信息,卻并不關(guān)心學生是否能夠建立對信息思考的目標,因為我們從來都會幫助學生設(shè)定好各種目標,信息處理的目標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不給學生提供:閱讀目標,學生自己是不會主動設(shè)定目標的。應用三角形框架,那個研究生完全可以給自己設(shè)立一個目的列表:論文的作者是什么背景?論文發(fā)表的背景是什么?論文的影響力如何?論文提出的假設(shè)是什么?論文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實驗過程是怎樣的?論文的結(jié)論與其他同類論文的結(jié)論有何不同?論文的價值表現(xiàn)在何處?論文的缺陷或不足有什么?等等。顯然,對于一個學生而言,掌握三角形框架會有效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其實學習本身也是一個信息處理的目標,而這個目標之下,還有更多涉及細節(jié)的子目標。無論是應用于工作、學習或者生活,三角形框架都是一個能夠幫助大家提高效率的重要工具?;蛟S你可以嘗試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在招聘過程中,運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建立什么樣的信息思考目標?2.在投資規(guī)劃中,運用三角形框架可以為信息思考建立什么目標?3.將三角形框架運用于畢業(yè)生求職中會有怎樣的結(jié)果?可能一些讀者會希望見到參考答案,但我卻并不希望你從書上直接找到什么線索,那無益于鍛煉思考能力。如果你愿意,不妨獨自應用三角形框架思考,或者與你的朋友們討論。

后記

注意力是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身處浩瀚的信息海洋之中,為了避免迷航,為了有效且高效地獲得所需信息,并進行相應分析,我們需要用一些工具來引導自己的注意力,來指導自己的信息分析工作。而本書中的六個框架就是為此而備的。    愛德華·德博諾先生在本書中從信息的多重特性,如準確性、偏見、興趣、關(guān)聯(lián)性和價值等出發(fā),建構(gòu)了分析信息的六個框架,并為了便于記憶、理解和應用,為每個框架選擇了相應的圖形象征符號。這六個框架分別是:目的——三角形框架、準確性——圓形框架、觀點——正方形框架、興趣——心形框架、價值——鉆石形框架、結(jié)果——板形框架。這六個框架分別代表了分析信息的不同方式,且具有較好的操作性。    閱讀本書,我們會對六個圖形符號記憶深刻,并產(chǎn)生躍躍欲試之感。這也正是本書的工具性價值所在。    本書由莊榕霞和祖道海共同翻譯,并由莊榕霞對全部譯文進行校對和修改,以盡可能保持譯文風格的前后統(tǒng)一。在翻譯時,我們還就書中的一些專門術(shù)語等查閱了愛德華·德博諾先生的其他著作,并進行探討和斟酌,收益頗多。由于譯者學識水平有限,譯文若有錯漏之處,還請各方指正。    此外,在翻譯過程中,趙國慶博士和徐寧儀還就某些專門術(shù)語的準確理解和翻譯提供了幫助,李季編輯也為翻譯工作提出了許多建議。我們對此深表感謝!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我是德博諾的崇拜者,在信息經(jīng)濟時代,我們必須依靠自己的創(chuàng)意才能生存?!s翰·斯卡利,蘋果公司前CEO沒有比參加德博諾研討會更好的事情了。——湯姆·彼得斯,著名管理大師,暢銷書《追求卓越》作者德博諾博士的創(chuàng)新思考方法已被學生及專業(yè)人士廣泛使用,它的確能幫助人們更具創(chuàng)造力與創(chuàng)新性。——謝爾登·格拉肖,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各個領(lǐng)域的領(lǐng)袖,從技術(shù)工人到核物理,從制作到銷售,都有一個共同點:清晰的思考能力。我很清楚在我的公司里,德博諾的概念是如何激發(fā)各層次員工的靈感、激情和自信的。——保羅·麥克瑞,沃曼航空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

編輯推薦

《六個思考框》是一個信息越來越紛雜的時代,各種信息讓我們迷亂。創(chuàng)新思維之父深知混亂是思維的大敵,因此特別推出這本書,幫助現(xiàn)代人理解信息搜集與處理中的思路。這本書也是對《六頂思考帽》中的白帽的深入解讀。通過德博諾思維課程資深培訓師吳亞濱老師的解讀,信息處理的各個面向變得越發(fā)清晰,越發(fā)可操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六個思考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2條)

 
 

  •   1小時粗略瀏覽完一遍。本想打4分,因為它對我的啟發(fā)性不是特別大;后來改打5分,因為它(可能)很有趣。以下是個人的一點感想1、這書對于讀者來說,等同于用買書的價格買一個工具回來。光禿禿的一個工具。不過這工具對得起它的價錢,閱讀時間也不會很長。從這意義上好評點贊,4分到手。2、該工具本身易于上手難于精通,需要長期的訓練與積累與反思。3、即使精通該工具,在什么時機使用、如何使用、使用得到結(jié)果后接著做什么,才是真正的難點。ps我沒看過它的上一層《六頂思考帽》。4、盡信書不如無書。5、除去描述和幫助理解這個工具本身的文字之外,其他文字和例子的啟發(fā)性并不是特別大。6、原文和翻譯至少有一個很糟糕。非常有可能是兩個都很糟糕。我很難想象這是被戴上各種高帽的大師寫出來的東西——對比起其他行業(yè)大師級人物的經(jīng)典著作而言,這貨的文字和內(nèi)在邏輯完全是信手涂鴉級別。7、可能對于大多數(shù)讀者來說,吳老師的講解比原文更有用。8、排版布局有坑爹之感。正如先前某位朋友的評論,三分之一是主題圖形另外三分之二是很疏的文字。9、惡意地揣測一下,這書的本質(zhì)就是讓讀者花錢買的廣告小冊子,目的是讓讀者似懂非懂不明覺厲然后乖乖上釣掏錢去培訓班……如果這惡意揣測是對的,這書很不錯很有趣,5分到手...。10、以上某些結(jié)論可以根據(jù)這工具推論出來。11、我知道幾率很小……但,如果看到這書評的你是知道什么叫做“Domain-Driven Design”并且需要用到它的,強烈建議入手此工具,哪怕你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讓你得到了某些好用的經(jīng)驗。 閱讀更多 ›
  •   六頂思考帽,雖然很好,但是如果沒有人教,沒人帶,確實挺難弄通透的,據(jù)說德波諾的課程超貴。這本書的導讀不錯,可以幫助理解,而且導讀可以單看有自己的完整體系。
  •   第一章“三角形”。書中的例子是“看論文”:如果看完后只會復述內(nèi)容而找不出論文的價值,那是較糟糕的學生。聰明的會設(shè)定目標:作者是什么背景,論文發(fā)表的背景,影響力如何,提出什么假設(shè),研究方法是什么,實驗過程如何,結(jié)論與同類論文有何不同,價值表現(xiàn)在何處,有什么缺陷或不足。
  •   很全面,字數(shù)不多,但都很精煉。
  •   原創(chuàng),角度新穎!推薦閱讀!改變生活,從改變思維開始!
  •   很好哦,很喜歡。開闊思維。
  •   老婆看了,說很不錯。以后有時間再慢慢看。
  •   估計50頁完全能放下的內(nèi)容,每頁都大面積空白加圖畫
  •   奇怪的圖形占了整本書三分之二的頁面,然后看不太懂,可能是自己比較笨= =
  •   六個框就是以六種圖形來解讀思維原理,很深入淺出的講清楚最核心的道理,闡述包括目的、準確性、觀點、興趣、價值、結(jié)果等方面的深刻內(nèi)涵。
  •   面對信息紛亂的時代,如何選擇信息,如何對信息進行有效思考,如何在信息中找到價值?這本書給我們指了一個方向。書的內(nèi)容并不多,但是收獲不少。尤其是企業(yè)面對決策前的信息無從下手時,應該從這些角度進行分析。平時應該多做練習提高分析的能力。... 閱讀更多
  •   有些人,一定需要被教一個思路才能得到正確的認識。而有的人,看看就能明白,不需要總結(jié)歸納自然而然的就明白。這本書是給第一種人的。
  •   書還沒有詳細的看,看了目錄感覺不錯
  •   據(jù)說這本書是對六個思考帽中白帽的深入解讀。德博諾博士的書一般都會運用比較生動的方式來闡述那些抽象的問題,相信這本也會堅持自己的風格吧。
  •   很早以前就接觸過《六頂思考帽》的理論。這次這本新書出來,就看了一下?!读鶄€思考框》講的是思維方式,德博諾認為絕大多數(shù)的問題都是思維問題。德博諾不愧是世界創(chuàng)新思維之父。
  •   最需要思考
  •   六個思想框
  •   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   沒發(fā)現(xiàn),內(nèi)容不錯,品相很好
  •   小開本書
  •   練習思維的書
  •   六個思考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