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樸潤祚、李桃獻、 鄭天宇 北方聯(lián)合出版?zhèn)髅剑瘓F)股份有限公司,萬卷出版公司 (2010-01出版) 作者:(韓)樸潤祚 著 鄭天宇 頁數:205 譯者:鄭天宇
前言
關于“媽媽理應懂得的兒童心理學”眾所周知,幼兒期對于每個人的心智發(fā)育而言,都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時期。對于這一觀點,包括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在內的無數學者、專家都進行過強調。人們在孩童時代所受到的精神創(chuàng)傷(Trauma)對身心產生的不良影響可能會持續(xù)到成年之后,并慢慢轉化成為人們的一種潛在意識,甚至存在引發(fā)社會問題或是精神障礙的危險。人們對于幼兒期的種種研究從未間斷過。在韓國,家長們對于孩子的心理問題、內心世界的關注度,遠遠低于對于孩子們的外表、體質、以及學習成績的關注度,因此,韓國的家長們忽視了如何幫助孩子們找到正確的心理發(fā)展方向這一關鍵問題。另外,對于那些生活在城市里面的媽媽們,平時工作繁忙,而且可供選擇的育兒教科書又過于專業(yè),晦澀難懂,因此當她們在撫養(yǎng)孩子的實際過程中遇到某些瑣碎的,但是很重要問題的時候,常常會令她們手足無措。
內容概要
寶寶容易認生、睡前要賴皮、忍耐性差、愛說謊……媽媽們有沒有想過這些都可以用心理學知識解答! 作為媽媽,總是希望給孩子一個健康美好的未來,尤其是在這個強調“幸福教育”的時代。教養(yǎng)0-6歲孩子不僅要關心他們的身體成長和智力開發(fā),更要關注孩子心理上的細微變化,為孩子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髡唛L期工作在韓國嬰幼兒教育一線,運用本身作為教育家的優(yōu)勢和知識,按照兒童心理發(fā)展軌跡,從身體發(fā)育、情感成長、自我意識、語言能力等多個方面來解答媽媽們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惑。
作者簡介
作者:(韓國)樸潤祚 譯者:鄭天宇 合著者:李桃獻樸潤祚,主攻嬰幼兒教育學,首爾Doctor.Yun Ann Lee幼兒院院長,Soyon兒童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參與策劃、開發(fā)了一檔名為“對于有學習障礙的寶寶進行智力訓練以及學習輔導”節(jié)目。曾擔任過EBS獎學金知識競賽單元的節(jié)目制作委員。長期活躍在育兒教育的第一線。除本書外,還著有《培養(yǎng)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寶寶(前3卷)》《標準智力水品測試》等書。李桃獻,博士,首爾大學發(fā)展心理學博士。Soyon兒童發(fā)展研究所所長,教育家、心理學專家,參與了《新奇寶寶國》《標準智力水平測試,綜合治理水平測試》《Little Leader讀書教育輔導》等書的開發(fā)、策劃。
書籍目錄
處于分娩期的女性最美新生兒的小腦袋怎么軟乎乎的呢?孩子的本能,想要握住全世界剛出生的寶寶能看到多遠的距離呢?我的寶寶是斜視嗎?喂寶寶時,用哪只胳膊抱寶寶更好呢?產后的媽媽心浮氣躁這是為什么呢?寶寶啼哭的一個重要理由是為了調節(jié)體溫三個月大的孩子擁有驚人的記憶力媽媽的乳汁來源于偉大的母愛寶寶想喝的時候媽媽就該喂奶嗎?請不要驚訝于新生兒的綠色大便剛出生的寶寶能聽懂媽媽在說什么嗎?寶寶早些站立行走,于大腦發(fā)育寶寶的認生表現證明了對媽媽的依戀身處職場的媽媽該如何兼顧寶寶呢?寶寶的斷奶期尤為重要愛吸手指頭的寶寶比較健康嗎?寶寶們在用結結巴巴的聲音來表現自己訓練寶寶自行大小便,可促進其語言能力的提高又打碎果盤了?沒關系,那是寶寶在探知世界了解孩子們的想法,成為他們的伙伴大聲呵斥,孩子們才會聽話?更喜歡爸爸?還是更喜歡媽媽?好孩子是媽媽的功勞,壞孩子是爸爸的責任!母愛與父愛究竟有何不同?不愛睡覺的孩子媽媽是我的!我要和爸爸結婚!把弟弟送給別人該多好啊!媽媽的體溫成就孩子的天才媽媽的鼓勵,讓孩子自信樂觀的成長為什么孩子的忍耐性會如此之差?媽媽的一句話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經常自言自語的孩子們,語言能力會很差嗎?成天擺弄洋娃娃的男孩,和不愛穿裙子的女孩孩子們的謊話其實都是有理由的三歲之前是一只不討人喜歡的丑小鴨孩子們有理由叛逆,是孩子成熟的開始我們屬于哪種類型的父母呢?……
章節(jié)摘錄
“寶寶的頭頂怎么軟軟的?”年輕的母親們常常有這樣的疑問,養(yǎng)育第一個子女對于初為人母的年輕母親來說是一個喜憂參半的過程,每當媽媽們發(fā)現自己剛出生的寶寶的頭部和其他的孩子以及成年人都有所不同的時候,常常對寶寶的身體感到驚訝不已。其實這個位于寶寶頭頂的軟軟的地方叫做氣門,只要把手輕輕地放上去,就能感受到寶寶“怦,怦,怦”的心臟律動,氣門軟骨大概在寶寶滿18個月之前就會漸漸變得堅硬。有人說寶寶通過這個地方來呼吸,但事實上氣門的功能卻另有他用,頭骨在寶寶的身體構成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按理來說,應該要堅硬才對,但是為什么新生兒的頭骨都軟軟的呢?這要從為了適應分娩而產生的變化說起,有學說認為,頭骨的變化是伴隨著人類開始直立行走而產生的,人類在從爬行到用雙腿直立行走的這一進化過程中,女性負責生育的產道也漸漸變得狹窄。在這種情況下,分娩時如果胎兒的頭部是堅硬而又渾圓的話,那么產婦所遭受的痛苦一定是現在的準媽媽們無法想象的。這個時候,您一定也認識到,要想胎兒得到順產,就要使寶寶的頭頂變得尖圓,所以寶寶的頭骨并不是像西瓜一樣又圓又硬,而是進化成了由幾塊各自可以下陷的部分,摸起來軟乎乎的形態(tài)。正如地殼運動一樣,大地通過地殼運動不斷地分裂、接合,寶寶的頭骨也是,在分離之后又會再一次結合到一起。正是得益于這種神奇的“腦袋變身術”,寶寶才能安全順利地離開媽媽的子宮,也正因如此,在生產過程中寶寶的頭會變得有些走樣兒,也難怪年輕母親們看到會被嚇一跳,產生“寶寶的頭型怎么這樣?到底是像誰才這樣的啊?”的想法了。這也算是一種極端的現象,當然,不用多久,寶寶的腦袋形狀就會恢復到和媽媽一樣的正常樣子了。頭骨從寶寶自子宮脫出時分離開來,到長回到正常位置所花費的時間并不會太長,一般不過幾周的時間便可。不過要靠寶寶自己的身體機能來使其成長復原。僅憑寶寶的頭骨便可以看出,胎兒從子宮脫出不僅是對產婦,而且對于胎兒也是極大的冒險。所以才需要制定能夠使自己生存下來的戰(zhàn)略。所謂的戰(zhàn)略指的是“顱骨分離、合體手術”。如果產婦是初次生產的話,像這樣頭骨彎曲的事例屢見不鮮,但是隨著之后更多次的生產,胎兒的頭部所承受的壓力會越來越小,頭骨彎曲的現象也就會相應減少。寶寶的頭骨呈圓形,然而其間存在著被一層薄膜所隔出的空隙。“顱骨分離、合體手術”的實施便是要依賴于這層薄膜。這層薄膜雖然柔軟,但是由結實的纖維組織構成。很多媽媽們第一次觸摸到寶寶柔軟的天靈蓋部位,還會擔心會不會傷到孩子。但是,媽媽們不需要有這樣的顧慮。這層覆蓋在天靈蓋部位的薄膜是由十分結實的組織構成的,因此只要不用尖銳的東西去刺激的話是很安全的。頭骨部分在嬰兒兩個月之后硬硬的纖維組織就開始轉變成堅硬的骨頭。而且,這塊天靈蓋的邊緣部分根據周圍的形狀像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一樣往周圍延伸開來。這條彎彎曲曲的曲線被稱為縫合線。隨著頭骨一天天的變得堅硬,這條縫合線也隨之緊密地附著住了。這樣大概16個月之后,柔軟的頭頂天靈蓋部位將慢慢變小,直至生成正常的頭骨。寶寶頭骨的變化可以說是對媽媽的一種關懷吧。同時,也可以被認為是媽媽腹中的小寶貝為了幫媽媽減輕痛疼,也為了準備自己降臨人世,所具備的某項特別的技能吧。頭骨會隨著孩子一同成長。在孩子長到10歲左右的時候,他們的頭骨大小幾乎達到成年人的標準,這段時期內頭骨會逐漸變寬。所有的骨骼在25歲左右的時候才會停止生長。
編輯推薦
《好媽媽必知的兒童心理學》:健康兒童心理,改變孩子一生,韓國資深教育家、首爾大學心理學有,最權威、最有效的兒童心理學發(fā)展指南!幫您解開0-6歲孩子的心理行為之謎。韓國家教超級暢銷書重印16次!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