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百科叢書-書法雕塑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趙志遠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2-01出版)  作者:趙志遠  頁數(shù):152  

內容概要

  《青少年百科叢書:書法雕塑》是一部適合渴求知識的青少年讀者閱讀使用的百科全書。它通俗淺顯的文字,精美逼真的插圖,詮釋出豐富而精彩的內容。讓青少年讀者在輕松愉快中進入一個充滿未知、樂趣無窮的知識世界。包括了:《哀悼基督》、《夜》《晝》《晨》《暮》、女性雕像、《牧童克里希納吹笛》、烏東與《伏爾泰坐像》、《英雄之死》、《戰(zhàn)神與美神》、秦始皇陵兵馬俑、《馬踏匈奴》、擊鼓說唱俑、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大足石刻等內容。

書籍目錄

書法常識
書法和法書
字體、四體書、五體書
碑帖
甲骨文
金文
鐘鼎文
大篆和小篆
隸書
魏碑
楷書
行書
草書
宋體字的創(chuàng)始人
篆刻
印章
璽印
漢印
古代的印鈕種類
篆刻的邊款
我國三大名石
文房四寶
書法名家
李斯
程邈
張芝
皇象
鐘繇
陸機
衛(wèi)夫人
王羲之
王獻之
智永
褚遂良
薛稷
虞世南
張旭
懷素
柳公權
顏真卿
楊凝式
蘇軾
黃庭堅
米芾
蔡襄
趙佶
趙構
鮮于樞
趙孟頫
解縉
文徵明
祝允明
唐寅
邢侗
董其昌
王鐸
傅山
黃道周
鄧石如
劉墉
伊秉綬
翁同和
沈尹默
舒同
啟功
劉炳森
歷代銘文碑帖
《散氏盤銘》
《毛公鼎銘》
《大盂鼎銘》
《侯馬盟書》
《石鼓文》
瑯邪臺刻石
嶧山刻石
馬王堆帛書
居延簡牘
《石門頌》
《華山廟碑》
《曹全碑》
《張遷碑》
《上尊號碑》
《天發(fā)神讖碑》
《熹平石經(jīng)》
《龍門二十品》
王羲之《喪亂帖》
王羲之《蘭亭序》帖
《爨寶子碑》
《爨龍顏碑》
陶弘景《瘞鶴銘》
《始平公造像記》
《鄭文公碑》
《張猛龍碑》
《伯遠帖》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張旭《古詩四帖》
……
雕塑常識
外國雕塑
中國雕塑

章節(jié)摘錄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原稱《大唐三藏圣教序》《褚遂良圣教序》(簡稱《褚圣教》)。內容是唐太宗為玄奘所譯佛經(jīng)全集寫的序言和太子李治(即后來的高宗)所寫的“記”。共二石,前石刻唐太宗序,21行,行42字;后石刻李治記,20行,行40字??逃谔聘咦谟阑?年(653),即褚遂良逝世前5年,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從此碑來看,的確與歐陽詢、虞世南所書碑刻大不相同,同他自己十余年前所寫《孟法師碑》也不相同。它至少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一、以行草筆法寫碑,故輕靈生動。如“唐”、“廣”字的左撇,“帝”字的幾個點、豎,都極輕便靈活。另如“皇”字的折角、圓轉無頓筆。這些在他以前的楷書碑刻中,很少見到,而在行草書中則是經(jīng)常使用的。    二、善于提筆作字。過去碑刻中的字都用頓筆,故筆畫沉實厚重,有入木三分之感。此碑筆畫大多細而輕,毛筆剛一著紙即立刻離去,好像毛筆高懸空中,給人以“離紙一寸”之感。    三、由于筆畫輕靈,不作重筆,墨汁潤澤,不作枯筆,給人以秀美之感。但筆畫雖然輕細,仍有骨力。故張懷璀所謂如“美人嬋娟,不任乎羅綺”,如系指此碑,則有些過分。    四、關于此碑在唐碑中的地位問題。歐陽詢、虞世南,包括褚遂良早期的《孟法師碑》,在楷書發(fā)展史上,的確達到了歷史的高峰,唐初以前,未見有如此純正、完美的楷書,故被后世視為學習楷書的范本,無疑是對的。但從書法發(fā)展史來看,它們是隋朝以來楷書的完美化,是順著這條路發(fā)展的光輝頂點,是數(shù)量的變化,還未有質變。《雁塔圣教序》的出現(xiàn),從筆法到外貌,都面目一新。從筆法上說,不僅更加多變,同時也更加自然。如果說歐、虞時代只擅頓筆(或說拓筆),褚氏此碑則能頓能提,再加行草筆法的加入,筆畫變得靈活豐富。從此碑看,每筆的起落或行進,都十分自然,無一筆是有意搞筆法效果,所以更加瀟灑自如。由于用筆等方法的改變,使整個書法風格面目煥然一新。故有人說,唐人書法真正具有唐人自己的面貌,當從褚遂良開始。從遺留的唐代書跡及時人的記述來看,《雁塔圣教》刻出以后,師褚體者風靡一時,就是唐代以后直至現(xiàn)代,以《褚圣教》為代表的褚體,亦是楷書的一大流派。    張旭《古詩四帖》    《古詩四帖》,墨跡本,豎28.8厘米,40行,凡188字。書于五色紙上。草書。曾經(jīng)宣和內府、清內府和項元汴等收藏?,F(xiàn)藏遼寧省博物館。內容為寫庾信詩二首,謝靈運詩二首,簡稱“古詩四帖”。全帖分六段不同顏色的紙連接而成,色彩艷麗,為書法史上少見。原帖上無書寫人名,明董其昌定為唐張旭書,后人多從此說。    明項穆說張旭“草書奇幻百出,不逾規(guī)矩,乃伯英之亞”。董其昌形容此帖說:“有懸崖墜石、急雨旋風之勢?!睂φ沾颂@些形容都比較準確。不足之處,是未從筆法上分析。今人楊仁愷先生概括為:盛唐以前人書為“方頭側入”,盛唐以后為“圓頭逆入”。并以此為標準,再加上前人對張旭草書的描述,認定此書為張旭作品。并非如明嘉靖以前人認為的是六朝謝靈運所寫。    從筆法上講,初唐晚期的褚遂良,在筆法上有所探求,提出“用筆當須如印印泥”的說法,但在筆法上未能有突破性進展。至盛唐時期的張旭、顏真卿則創(chuàng)造出一全新的境界。正如顏真卿在《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所說:“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當其用筆,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功成之極矣。”正是張旭明確提出了“藏鋒”如“錐畫沙”,筆畫“沉著”如力透紙背的形象比擬。這在書法史上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也是同此帖筆法可以印證的。張旭對古法有突破,有創(chuàng)造,也可從不少人的否定言論中得到證實。如與張氏同時的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說:“吳郡張顛夸草書,草書非古空雄壯?!彼未K東坡說:“顛張醉素兩禿翁,追逐世好稱書工,何曾夢見王與鐘?”米芾說得更直截了當:“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聊徒成下品。張顛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可見張旭“變亂古法”,違背鐘繇、王羲之的傳統(tǒng)寫法是確實存在的。但變亂古法未必就一定“徒成下品”或“空雄壯”。經(jīng)過長期的書法實踐證明,張旭、懷素、顏真卿所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的新法,也已被多數(shù)人承認是“上品”。    書法作為抒情的工具,不自張旭開始,但張旭卻對此發(fā)揮得十分充分。以致使唐代文學大師韓愈寫了那段著名的話:“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fā)之”、“可喜可愕,一寓于書”。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楷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成為后世學習楷書的必學之碑,影響之大,鮮有匹敵?!毒懦蓪m》書于貞觀六年(632)四月。魏征撰文,24行,行50字。碑在陜西麟游縣。九成宮是原隋之仁壽宮,因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甘美的泉水,美名謂之“醴泉”(醴是一種甜酒),就成為隋唐時期皇帝的一個行宮。歐陽詢因是奉詔書寫,寫得十分認真。此碑筆畫極為凝重,筆筆送到,一絲不茍。結構極為精密嚴謹。唐代尚法,有意識地講求結構,傳世的《三十六法》,專門研究書法的結構,即被認為是歐陽詢所撰?!毒懦蓪m》的結字確實已到了十分精密的程度,故歷代以為楷法,有人終生習此,而常臨常新。結字精密并非說字一定要寫得平正安穩(wěn),狀如算子。正好相反,歐字常常采用欹斜取勢,再想法取得均衡。清人王文治說,“歐陽以險絕為平,以奇極為正”,都是指其字結構上的這極奇特又辯證的獨有特點。    P80-82

編輯推薦

《書法雕塑》是青少年百科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青少年百科叢書-書法雕塑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