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成都時代出版社 作者:翟維傳 頁數(shù):119 字數(shù):150000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國家級太極名家、一代大師翟維傳先生完整教解太極統(tǒng)學基礎功法精髓。
作者簡介
崔維傳,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中國國家級太極名家,當代武式太極拳代表人物,中國武術七段、精武百杰?,F(xiàn)任河南大學客座教授、河北省武術文化產(chǎn)業(yè)促進會副會長、河北省武術協(xié)會委員、邯鄲市武術協(xié)會榮譽主席、邯鄲市太極拳委員會副主任、邯鄲市武式太極拳學會會長、永年縣政協(xié)委員、永年縣太極拳協(xié)會副主席、永年縣武式太極武校名譽校長、永年縣維傳武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等職,同時兼任國內(nèi)外多家武術組織顧問、名譽會長。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中華太極基礎功法
一、中華太極基礎功法概述
二、中華太極圣地——永年
三、太極之鄉(xiāng)的四大太極拳流派
第二章 太極拳之身法篇
一、十三條身法
二、太極手
三、太極腰
四、太極腿
五、太極腳
六、眼神的收放
七、太極六合
第三章 太極拳之心法篇
一、陰陽
二、松靜
三、意氣
四、中定意識線
五、中和
第四章 太極拳之功法篇
一、五步八法
二、樁功
三、內(nèi)功
四、整體運作
第五章 太極拳之用法篇
一、勁法
二、推手
三、功夫層次
附錄太極拳歌訣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從太極拳的走架來看,松柔要求在運動時做到動作似行云流水,舒緩飄逸,輕柔圓活,連綿不斷,這樣不但可以使習練者身心合一,融于天地,融于自然,達到物我兩忘、物我一體的境界,而且能使觀看者受到自然之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太極拳的“松柔”無處不在,心靈修煉的仁、義、善是柔,行功時的松、穩(wěn)、慢、勻、連綿不斷是柔,技擊中的“舍己從人、粘連黏隨、不丟不頂、隨屈就伸”也是柔。但做到松柔不是一件易事,需要一定的時間與功夫。老前輩常說: “有心求柔,無欲成剛?!边@就是說想求“柔”得用心,求剛比求柔容易得多。 松柔在技擊中包含走化、蓄勁和粘依。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寫道: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這里的“走”是走化的意思,是避其銳氣。如果對方用剛勁進攻,自己可用弧形動作予以接引,用腰腿的旋轉運動隨接隨轉,將對方的著力點引離自己的重心,化解對方的來勢,這就是常說的“以柔克剛”。光有走化只能是被動地應付,只有在走化的同時配合粘依,才能變被動為主動,達到“我順人背謂之粘”。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還寫道“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這從根本上指出了走化和粘依的關系,即相互依存、相輔相生,也就是太極上常說的“陰陽互濟”。 走化和粘依都是利用柔來實現(xiàn)的,雖然可以達到“我順人背”,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但這還不能給對方以打擊,只有將柔轉化為剛,達到以柔濟剛,發(fā)放出來,才能表現(xiàn)出柔在技擊中的威力。從這一方面來看,柔又是一種含蓄,必須與功法(松沉、松隨、松放)相配合,將柔含蓄到一定程度,隨著蓄勁的增加,最終由量變到質變,才可“積柔成剛”。 (2)松沉 “松沉”是太極拳的重要功法之一,在過去是不外傳的絕密。它是在完成身體松柔的基礎上,使體內(nèi)意氣與肢體活動配合,完成體內(nèi)意氣圈的形成,達到內(nèi)外相合的要求。要做到松沉首先應做到太極身法的“含胸拔背”、“松肩沉肘”,特別要注重“氣沉丹田”和“尾閭正中”,這是完成松沉的關鍵。松沉注重于體內(nèi),體內(nèi)的活動靠神意氣引導,所以必須做到“氣沉丹田”。
編輯推薦
《中華太極基礎功法》是一本適合初學者入門的基礎功法,也是各門派太極愛好者的統(tǒng)學真經(jīng)!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