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0-1 出版社:成都時代出版社 作者:蔣藍(lán)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復(fù)仇之書》內(nèi)容主要包括:歷史上的劫持以及語言暴力;圍繞趙盾的刺殺;弘演納肝的身體倫理;魚隱之刀;托三尺之孤,寄千里之命;豫讓的殺氣等。
作者簡介
蔣藍(lán),詩人,新散文代表作家,民間思想者。布老虎散文獎得主。1965年8月出生在鹽都自流井。當(dāng)過機(jī)修工、野外勘測員、電大兼職教師、圖書策劃人、報紙、期刊編輯等。已出版《拆骨為刀》(重慶出版社2008)、《思想存檔》(中國工人出版社2007)、《動物論語》(重慶出版社2008)、《玄學(xué)獸》(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臺灣八方出版公司2005)、《哲學(xué)獸》(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臺灣八方出版公司2005)等文學(xué)、文化專著,參與主編《2006-2007中國詩歌雙年選》(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
書籍目錄
拆骨為刀以及殘肢令(代序)
一 獨俠時代
歷史上的劫持以及語言暴力
圍繞趙盾的刺殺
弘演納肝的身體倫理
魚隱之刀
托三尺之孤,寄千里之命
豫讓的殺氣
聶政的A面和B面
俠的兩種風(fēng)度:侯嬴與朱亥
二 游俠時代
西秦暗殺考
游俠:與皇權(quán)對峙的民間鋒刃
紅拂夜奔的情與義
武松的嗜殺形象演變
木棉庵里催歸魄
王世名復(fù)仇記
黃宗羲:以天下萬民為事
三 從暗殺到明殺的時代
白虹直貫金陵都
血海鐵花暗殺團(tuán)
吳樾的暗殺時代
捐軀報天下“公憤”
鐵血斑斕彭家珍
鐵花怒放:尹銳志、尹維峻刀鋒軼事
誰是英雄誰是賊?
后記
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多年前,偶然讀到泰戈爾的短詩《跟隨著光明》:“如果沒有人響應(yīng)你的呼聲,那末獨自的,獨自的走去罷;如果大家都害怕著,沒有人愿意和你說話,那末,你這不幸者呀!且對你自己去訴說你自己的憂愁罷;如果你在荒野中旅行著,大家都蹂躪你,反對你,不要去理會他們,你盡管踏在荊棘上,以你自己的血來浴你的足,自己走著去。如果在風(fēng)雨之夜,你仍舊不能找到一個人為你執(zhí)燈,而他們?nèi)耘f全部閉了門不容你,請不要死心,顛沛艱苦的愛國者呀,你且從你的胸旁,取出一根肋骨,用電的火把它點亮了,然后,跟隨著那光明,跟隨著那光明。”(1923年《小說月報》第14卷第10號《泰戈爾專號》【下】卷首語)當(dāng)時我猛感驚怵,如同冰碴在焰口飛濺蠟一般的水汽。此詩在中國的際遇十分奇特,寂寞了80年,如今儼然已經(jīng)成為“拆下肋骨作火把”的思想家顧準(zhǔn)的“專名”,是黑暗年代唯一的光源?! ∑鋵崳?ldquo;拆骨”一詞古已有之?!堵尻栙に{(lán)記》卷五記述說:“宋云與惠生割舍行資,于山頂造浮圖一所,刻石隸書,銘魏功德。山有收骨寺,三百余僧。王城南一百余里,有如來昔作摩休國,剝皮為紙、拆骨為筆處,阿育王起塔籠之,舉高十丈。拆骨之處,髓流著石,觀其脂色,肥膩若新。”這儼然是佛門血愿的證據(jù)?! r間如過火的灰燼,從來不曾讓我想到復(fù)活,因為灰燼不過是火的睡眠。肋骨是顧準(zhǔn)的,槍刺一般支撐喑啞的時代,火焰讓暴力失去耐心。我感動,但無力在這灰燼里多想什么。有一年,我一直在用力閱讀俠客資料,也許用力太大,經(jīng)常想吐。夢中經(jīng)常是那些逸群絕類的俠,不是用刀,而是用他們的骨頭,敲打我的天庭,直到骨頭折斷,天庭破裂,最后在一個轟毀的噩夢里同歸于盡?! 」糯膫b從來就不是一門職業(yè)。俠起源于原始家族成員互助的古風(fēng),誕生于春秋,盛行于戰(zhàn)國,大倡于同盟會?,F(xiàn)存史籍中,最早提到俠的是《韓非子?五蠹》篇:“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最早論述到“俠客”的是司馬遷《史記?游俠列傳》:“今游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價值觀南轅北轍,但催生出俠客橫空出世的條件:一是社會的混亂和制度的黑暗,人間有太多災(zāi)難;二是一些人具有血性、良知和俠義氣質(zhì),此為俠產(chǎn)生的主要因素。春秋戰(zhàn)國遍布血與火,為“亂世天教重游俠”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舞臺。專諸、要離、豫讓、聶政、荊軻、高漸離,就像一條條沒有手柄的斷刀,在全力遞出去之后,就沒有考慮收回。穩(wěn)妥、保全、茍且偷安,絕對不是他們的事,那是儒生的事,是君子大人們的事。六人中,只有專諸、聶政手刃了仇敵;要離、豫讓則以空前的忠義感化了對手或圣靈,對手竟然自殺或暴亡成全了他們的失?。恢挥星G軻、高漸離是失意的,他們在逼近始皇咽喉之際,命運(yùn)使他們喪失了準(zhǔn)頭。某天,我恍然悟到,這六人中,要離、豫讓、聶政、高漸離四人先后毀容、自殘,這猶如電光火石的一擊,我似乎看到了蟄伏在他們的刀刃之后的、那比刀刃更為決絕的東西。 美國密蘇里大學(xué)精神科教授法瓦扎(ArmandoR.Favazza)在他的《身陷折磨的肉體》中將自殘定義為:“刻意的、直接的造成對于身體的傷害,而這個行為的目的不是想要造成自己死亡的結(jié)果。”研究自殘的學(xué)者都達(dá)成一個共識:自殘是自殺的對立面。這固然是不錯的,但按照西方的自殘研究譜系,自殘不外乎包括幾個向度:文化認(rèn)同性自殘和病態(tài)性自殘。第一類涉及到宗教儀式以及習(xí)俗。在特定的文化中,在體表打洞就是文化認(rèn)同性自殘。他們認(rèn)為這樣可以驅(qū)趕體內(nèi)的惡魔或使已經(jīng)生氣的上帝滿意。第二類即病態(tài)性自殘。由“利他主義的自殺”演化出來的利他主義的自殘,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利己主義的自殘,勉強(qiáng)獲得了學(xué)理上的自洽。手頭可以佐證這個理論的例證,是北歐神話中的奧丁?! W丁是亞瑟神族的主神,兩次英勇的自殘行為為人熟知。第一次是為了喝到智慧泉,奧丁苦苦哀求密密爾,但代價是要奧丁的一只眼睛,奧丁取下自己的右眼拋入智慧泉內(nèi)。奧丁喝到了泉水,得到無窮智慧。第二次是為了命運(yùn)女神的一個預(yù)言,他把自己倒吊在樹上九天九夜,最后樹下浮現(xiàn)出了盧尼文字,盧尼文字是一種咒文,能顯示無窮威力。奧丁后來把文字和詩仙蜜酒都傳授給了人類。這就使我們發(fā)現(xiàn),奧丁的自殘體現(xiàn)了一種以小博大的計算,有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氣魄,更有“犧牲我一個、幸福千萬人”的豪邁,這就是利他主義的自殘吧。在中國古代,烈女、貞婦為了表明守節(jié)的決心,戒葷腥、服粗布、足不出戶、蓬頭垢面,在短時間內(nèi)可以抹去二十年的韶華,甚至裁發(fā)、割耳、斷臂、毀容,無所不用其極,這在《列女傳》中有大量記載,這可以算作利他主義的自殘。至于那些為避免受辱而進(jìn)行的自殘,則既是利他的,也是利己的。身體毀了,但浩氣長存焉。比起戰(zhàn)爭年代那些為逃避兵役而剁斷手指或開槍自傷的男人,烈女們沒有他們“聰明”,她們似乎都是衛(wèi)道士培育出來的花朵,但卻比這些男人更有血氣。 中國歷史上最為凌厲的人物,莫過于聶政。聶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自殺前對自己實施毀容的人?! ÷櫿晒Υ虤b累后,眼見局勢一片混亂,聶政血勇大吼,力殺幾十人,隨后自己用劍劃破臉皮、挖出眼珠、割腹挑腸而倒地。這不僅是一個為“知己”復(fù)仇的過程,更是用生命去實踐俠義的舉動——那就是一諾千金。這也是俠者的特異之處,必須排除親情、至情的干擾,一旦決定把性命交出,就不會考慮收回!“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養(yǎng)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也。”“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嚴(yán)仲子乃諸侯之卿相也,不遠(yuǎn)千里,枉車騎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淺鮮矣,未有大功可以稱者,而嚴(yán)仲子奉百金為親壽,我雖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賢者以感忿睚眥之意而親信窮僻之人,而政獨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終,政將為知己者用。” 《史記?刺客列傳》)簡捷的語言,樸素的語氣,道出了一個血性男兒最真實的想法,一個俠客最簡單的信念:“父母在,不許友以死。”為了保護(hù)自己的姐姐和嚴(yán)仲子,不惜 “因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這不但體現(xiàn)了聶政的血勇,更體現(xiàn)了他的精明。自然,更讓人感嘆的是他的姐姐聶嫈:“士固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絕從,妾其奈何畏歿身之誅,終滅賢弟之名!”大驚韓市人。乃大呼天者三,而死政之旁。也許正是在一個紛亂的流血年代,產(chǎn)生了這樣簡單而決絕的人物,也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變得真實而簡單?! ≡谖鳚h時,割耳剺(lí)面就曾作為自殺方式而被民間繼承,南陽出土的畫像石對此提供了圖像學(xué)證據(jù)。在我看到的畫像石上,聶政右袒,露出胸腹,左手掀衣,右手持劍刺入腹中。彭衛(wèi)先生在對漢代的自殺現(xiàn)象進(jìn)行討論時曾指出:“漢代的‘自刺’就是《史記?刺客列傳》所描寫的聶政‘自屠出腸’的自殺方式,類似中世紀(jì)和近代日本武士的切腹。”又說:“東漢一代再未見到自刺的例子,說明采用這種方式自殺已漸成絕響。”(彭衛(wèi)《論漢代的自殺現(xiàn)象》,《中國史研究》1995年第4期,第57頁。)事實上,這種方式在東漢后并未斷絕,到隋唐時期又頻現(xiàn)于史籍之中?! 栴}在于,自殺的原因,毀容的原因都很清楚了,為什么聶政要采取“挖出眼珠、割腹挑腸”的獨特方式?這不是在增加自己的痛苦么?難道僅僅是毀容、自殺還不夠么?他難道要把所有的身體之痛翻轉(zhuǎn)出來,以血肉來“追還道義”?或者說,聶政是企圖以無休無止的疼痛,來洗刷自己殺人的“污穢”?最后剩一具血肉模糊的軀殼,去盛滿屬于自己的忠義?!好在這樣的“痛苦追加”不是個案,更為特殊的是要離刺慶忌?! ?hellip;…
編輯推薦
蔣藍(lán)的這本《復(fù)仇之書》不是一本讓人隱約感覺到某種狹隘的復(fù)仇心理的書,這是一本讓人不忘恥辱和恩義的書。 本書共分為三個板塊:第一部分——獨俠時代:在先秦時代,一種“獨俠”的意象強(qiáng)力躍升為生與死的強(qiáng)悍主體。第二部分——游俠時代:中國封建時代的俠義事跡,是頂起曠大黑暗的一莖燭火。一方面在于中央集權(quán)的進(jìn)一步加固,俠義之刃已經(jīng)難以靠近獨夫民賊;另外一方面,一己的恩仇逐漸成為行俠仗義的主因。游俠儼然成為了封建時代的一抹亮色,作為先秦俠義的“剩余價值”,這是一個俠義逐漸式微的時代。第三部分——從暗殺到明殺的時代:晚清時節(jié),同盟會·光復(fù)會先烈對腐敗朝廷的鐵血一擊,是對遠(yuǎn)古俠義精神的一次大招魂。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