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集(全2冊)

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zé)任公司  作者:(意)馬基雅維利  頁數(shù):全2冊  字數(shù):765000  譯者:段保良  
Tag標簽:無  

前言

英譯者序就這個本子說上幾句是理所當然的。我們保留了意大利文編者在馬基雅維利的公務(wù)通信與私人信件之間作的略有幾分人為的區(qū)分,盡管這種區(qū)分有其缺點。二者之間并非總是界限分明。此外,在納入研究的時段以后出自馬基雅維利之手的信件,并不是都以意大利文刊印過。我們的文本依據(jù)的是馬基雅維利《書信集》現(xiàn)行最好的本子,即加埃塔為都靈聯(lián)合出版社編定的1984年版《馬基雅維利全集》卷三(Opere: Lettere, ed. Franco Gaeta, Turin: Unione Tipografico-Editrice Torinese)。我們又作了若干增補,依據(jù)的是因格萊塞的《(馬基雅維利)致韋托里、圭恰迪尼書信集》(Lettere a Francesco Vettori e a Francesco Guicciardini, ed. Giorgio Inglese, Milan: Biblioteca Universale Rizzoli, 1989;這個版本的注釋十分有用)以及加埃塔本發(fā)表以來的學(xué)術(shù)成果。我們還參考了1961年加埃塔為費爾特里內(nèi)利(Feltrinelli)編定的一個更早的《書信集》。馬基雅維利《書信集》的現(xiàn)代出版史始于阿爾維西(Edoardo Alvisi)的本子,1883年由桑索尼(Sansoni)在佛羅倫薩刊印,加埃塔在他1961年的本子中使用過該書的大部分內(nèi)容。加埃塔的第一個書信本子出來后,好幾位意大利學(xué)者受到了鼓舞,去更細致地考訂這些通信:里多爾菲寫了三篇文章(Roberto Ridolfi, “Per un’edizione critica dell’epistolario machiavelliano. La Lettera al Vettori del 20 aprile 1513,” in La Bibliofilia, 68, 1966, pp. 31-50; “Le carte del Machiavelli,” in La Bibliofilia, 71, 1969, pp. 1-23; “Contributi all’epistolario machiavelliano: la lettera del Vettori del 16 aprile 1523 nel testo originale inedito,” in La Bibliofilia, 71, 1969, pp. 259-264)。同一時期,另一位學(xué)者貝爾泰利為準備自己的本子而寫了兩篇文章(Sergio Bertelli,“Carteggi machiavelliani,” in Clio, 2, 1966, pp. 201-265; “Appunti e osservazioni in margine all’edizione di un nuovo epistoliario machiavelliano,” in Il pensiero politico, 2, 1969, pp. 536-579)。關(guān)于《書信集》之作品的出版,1969年具有重大的意義。首先,貝爾泰利出版了他的本子(Epistolario, Milan: Giovanni Salerno; reprinted by Verona: Valdonega, 1982);其次,吉列里發(fā)表了一部重要的研究著作《基于筆跡研究馬基雅維利的拼法》(Paolo Ghiglieri, La grafia del Machiavelli studiata negli autografi, Florence: Leo S. Olschki)。1971年,馬爾泰利寫了一篇論文(Mario Martelli, “Memento su un’edzione dell’epistolario machiavelliano,” in La Bibliofilia, 73, 1971, pp. 61-79),還出版了他編校的馬基雅維利《作品全集》(Tutte le opere, Florence: Sansoni),這個本子對現(xiàn)存的書信文本作了細致的重校。我們所據(jù)的加埃塔1984年本,就相當倚重馬爾泰利的作品,盡管加埃塔改進了意大利文的拼法。以1883年刊印的阿爾維西文本來看,馬基雅維利的多數(shù)信件已由阿蘭?吉爾伯特(Allan Gilbert)譯成英文,并先后多次獨立刊行(in The Prince and Other Works, Packard and Company, 1941; as The Letters of Machiavelli, Capricorn Books, 1961, reprinted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in Machiavelli: The Chief Works and Others, vol. 2,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65, 1989)。有16封馬基雅維利的書信,收于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1961年版的《馬基雅維利文學(xué)作品選》(The Literary Works of Machiavelli, translated by J. R. Hale; reprinted by Greenwood Press, 1979)。本書題注之設(shè)置主要是為了給馬基雅維利的動蕩時代所發(fā)生的大事件設(shè)定背景。有時由于特定時間段內(nèi)出現(xiàn)的書信數(shù)量相對較少,所以我們把兩年或數(shù)年合并成一組;在這些情況下,有的題注便沒有按年份分開。題注試圖將通信中提到的人物和地點置于一個歷史框架內(nèi),因此不可避免會給人以一份有幾分扭曲的馬基雅維利傳略,因為它們要服從書信集的需要,而不是服從對其生平和時代作一種綜合平衡觀察的需要。腳注之設(shè)置則是為了說明除了專攻文藝復(fù)興時期意大利或意大利語的專家而外一般人所不了解的材料。加埃塔為1984年本子編制的注釋極為有用,出處均以括號夾注的方式標出,以申謝意。拉伊蒙迪(Ezio Raimondi)為他的《馬基雅維利作品集》編制的注釋也同樣有用,我們參考的是穆爾西亞出版社(Mursia)1976年在米蘭印行的第7版,出處亦已用括號夾注的方式標明。我們還應(yīng)該提到,關(guān)于加埃塔1984本的兩篇評論在文本和注釋方面都對我們深有助益:第一篇來自格拉齊尼(Filippo Grazzini, in Lettere Italiane, 36, 4, October-December, 1984, pp. 605-609),第二篇來自因格萊塞(Giorgio Inglese, in La Bibliofilia, 86, 1984, pp. 271-280)。在腳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數(shù)量眾多的其他材料,以縮寫的形式列于書后?!罢饕墨I”不應(yīng)理解為一份詳盡無遺的書目,因為許多關(guān)于馬基雅維利及其背景的重要研究成果沒有出現(xiàn)在里面。一一指明注釋中用到的所有證據(jù)的出處,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不過,對于注釋編寫過程中的疏忽和不當之處,要先在此致以深深的歉意。索引意在幫助讀者查閱特定的人物和事件。索引中的拼法盡量整齊劃一,因為各通信人的拼法并不總是一致。名稱出現(xiàn)于本書導(dǎo)言和題注時,相應(yīng)頁碼以粗體標示,以便跟它們出自于實際通信時相區(qū)分。這樣一來,讀者或能更容易考索個體在其歷史語境中的經(jīng)歷,察知他們在全部書信文本中被提及時其人物形象的可能演變。最后,有必要說一下本書的翻譯。為了保持信件作者們語言風(fēng)格的一致,西塞斯(David Sices)譯出了致馬基雅維利的信件,阿特金森(James B. Atkinson)譯出了出自馬基雅維利的信件。我們互相審閱了對方的作品,但終稿大體上代表負責(zé)一方的理解。在使譯文盡可能接近意大利原文的同時,我們努力使這些書信既能讀懂又有趣味。幾封全篇譯自拉丁文的信件,以及譯自意大利文信件中的拉丁文詞句,在這個本子里以斜體印刷。另兩種排版標記是方括號及用以注明加密材料的尖括號。除非另行注明,方括號是標識譯者所作的文字訂正和加埃塔文本中的闕文。我們依據(jù)加埃塔的標記插入尖括號,提醒讀者注意加密的語句;不過從加埃塔文本來看,加密材料止于何處并非總是一目了然。腳注、題注和導(dǎo)言是阿特金森編寫的。最后,我們衷心感謝達特茅斯學(xué)院古典系安德魯?費爾德赫爾(Andrew Feldherr)的幫助、達特茅斯學(xué)院的拉蒙?格思里基金(Ramon Guthrie Fund)和系主任辦公室的慷慨資助,以及全國人文學(xué)科基金會向北伊利諾伊大學(xué)出版社提供的一項出版經(jīng)費。達特茅斯學(xué)院貝克圖書館的帕特麗夏?卡特(Patricia Carter)在原始資料及二手材料的獲取上給予了極大的幫助,北伊利諾伊大學(xué)出版社的溫迪?沃恩肯(Wendy Warnken)極度認真細致地參與了我們項目的實施,在此一并致謝。

內(nèi)容概要

  《馬基雅維利全集》中文版全面反映了馬基雅維利在政治、軍事、外交、歷史、文學(xué)等方面的成就。本書為其中的書信卷,內(nèi)容包括作者書信等方面的著作。《馬基雅維利全集·書信集(上下)》收集了馬基雅維利與友人的私人書信342封,展現(xiàn)了一個全方位的、立體的、栩栩如生的馬基雅維利,讓讀者對其同時代的偉大人物熟悉起來,那個動蕩年代所發(fā)生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也仿佛歷歷在目。書中收集的資料均譯自權(quán)威版本,是各個領(lǐng)域馬基雅維利研究者不可多得的珍貴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馬基雅維利(1469-1527)是意大利文藝復(fù)興時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歷史學(xué)家、作家。

書籍目錄

英譯者序
英譯本導(dǎo)言(阿特金森)
1497-1498年書信
1499年書信
1500年書信
1501年書信
1502年書信
1503年書信
1504-1505年書信
1506年書信
1507-1508年書信
1509年書信
1510-1512年書信
1513年書信
1514年書信
1515-1519年書信
1520年書信
1521年書信
1522-1524年書信
1525年書信
1526年書信
1527年書信
附錄書信
往來書信詳細編目
文獻縮寫
征引文獻
譯名對照表
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因為我們認為他們尚未強大到足以克敵制勝,而是讓他們駐守普拉托,這處強大的要塞位于穆杰洛延伸下來的山根平地上,距離佛羅倫薩10哩。我們認為它有助于抵擋敵軍,讓我們保存實力,而且由于它在佛羅倫薩附近,要是西班牙人向那里進擊的話,我們可以隨時進行援救。 這個決定作出后,我們把所有軍隊轉(zhuǎn)移到指定地點。不過,總督并沒有理會菲倫佐拉,其意圖不是攻城略地,而是直取佛羅倫薩,在[梅迪奇]黨的支持下輕而易舉地實現(xiàn)政權(quán)更迭;翻過亞平寧山后,他從穆杰洛的巴爾貝里諾揮師而下,這是離佛羅倫薩18哩的一處要塞。該地區(qū)所有城鎮(zhèn)都已沒有駐軍,因此毫無任何抵抗地接受了他的命令,各盡所能地為他的軍隊提供補給。與此同時,我們相當一部分士兵受命返回佛羅倫薩;軍隊的指揮官們召開會議,尋求對策來抵御這次進攻。他們建議,軍隊應(yīng)駐守在佛羅倫薩,而不應(yīng)駐守在普拉托,因為他們認為,軍隊要是在普拉托閉門不出,是無法抵御總督的。盡管指揮官們尚不清楚敵方的實力,但他們認為,既然他如此大膽地侵入這個地區(qū),那么他們的軍隊肯定是敵不過他的。所以他們認為,還是把軍隊撤回佛羅倫薩更穩(wěn)妥,在平民們的支援下,軍隊足以捍衛(wèi)該城,在這種部署下,他們可以靠三千守軍占據(jù)普拉托。這個決定很合人們的心意,對旗手而言尤其如此,因為在與[梅迪奇]黨的對抗中,若他手邊有更多的軍隊,他就會覺得更強大、更安全??吹角闆r是這樣,總督向佛羅倫薩派遣了一些使節(jié),他們向執(zhí)政團宣稱,他們不會以敵軍的身份進入這個地區(qū),他們并不想剝奪該城的自由,改變它的政體;他們只希望確保她拋棄法國、加入神圣同盟,在皮耶羅·索德里尼擔任正義旗手時,由于他的親法國立場眾所周知,神圣同盟不相信佛羅倫薩是信得過的、佛羅倫薩作出的承諾是信得過的。因此,他們希望他放棄那個職位,佛羅倫薩人民另外任命一個更合他們心意的人。對此,旗手答復(fù)說,他出任這個公職,既不是靠欺騙,也不是靠武力,而是人民把他推上去的。所以,就算全世界的所有國王異口同聲地勒令他放棄職位,他也絕不放棄;但要是佛羅倫薩人民希望他離職,他就會欣然從命,正如過去授予他這一職位時,他自己毫無野心地欣然接受一樣。使節(jié)離開后,為了測知每個人的心意,他立即召集了參議會全體人士,向他們宣布了總督的提議;如果人民樂意,而且如果他離去就能帶來和平,那么他愿意回家;因為他一心只想著造福于國家,若因為愛他而導(dǎo)致國家遭殃,在他看來就是一種不幸。每個人都異口同聲地反對他離去,并誓死要保衛(wèi)他。

后記

譯后記《馬基雅維利全集?書信集》所據(jù)的底本是馬基雅維利著作的主要英譯者阿特金森和西塞斯翻譯和編輯的英文本《馬基雅維利與友人的私人書信》(Machiavelli and His Friends: Their Personal Correspondence,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James B. Atkinson and David Sices, DeKalb, Illinois: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96;他們合作翻譯過馬基雅維利的《喜劇集》、《李維史論》,阿特金森還單獨翻譯過《君主論》)譯出,在翻譯過程中還參考了著名學(xué)者阿蘭?吉爾伯特的英譯本《馬基雅維利書信選集》(The Letters of Machiavelli: A Selection, translated by Alan Gilbert,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個別地方依據(jù)意大利文版(Tutte le opere, a cura di Mario Martelli, Florence: Sansoni Editore, 1971; Lettere a Francesco Vettori e a Francesco Guicciardini, 1513-1527, a cura di Giorgio Inglese, Milano: Biblioteca universale Rizzoli, 1989)作了訂正。值此譯稿付梓之際,衷心感謝趙冰仙、裴亞莉、康子興、聶文聰、孫寶云、任玥、裴亞琴等師友親人對這項譯事的關(guān)心和幫助。訓(xùn)練兄審閱了部分譯稿,訂正了若干錯誤,特此致謝。由于譯者水平有限,譯本中的錯誤一定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電子信箱:blduan@snnu.edu.cn)。譯者2012年5月5日立夏于西安

編輯推薦

《馬基雅維利全集:書信集(套裝上下冊)》為國家“十二五”重點規(guī)劃項目,獲國家出版基金獎、“首屆華文出版物藝術(shù)設(shè)計大賽”銅獎?!恶R基雅維利全集》中文版首次重磅推出,著譯界鼎力襄助,引領(lǐng)學(xué)術(shù)新風(fēng)向。謗滿全身,譽滿全身—“暴君帝師”、“民族主義國家理論先驅(qū)”、“近代政治學(xué)開山鼻祖”畢生心血一覽無遺,補華文界數(shù)百年未窺全豹之憾!馬氏著作在政界、宗教界、學(xué)術(shù)等領(lǐng)域都引起巨大反響,被西方評論界與《圣經(jīng)》和《資本論》相提并論。既被譽為西方的《資治通鑒》,又被推為西方的《厚黑學(xué)》。希特勒的床頭恩物,路易十四每晚必讀,拿破侖寫滿批注,俾斯麥念念不忘,馬氏著作被近現(xiàn)代所有政治家、野心家奉為圭臬,也被政界、商界、成功人士視為一部必備“參考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書信集(全2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條)

 
 

  •   思想家的產(chǎn)生一般需要兩個條件,中心地域有交流,歷史悠久有積累。亞平寧半島是處在東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上,14、15世紀正值文藝復(fù)興的之時,歐洲國家翻譯了大量的阿拉伯人的歷史、政治、哲學(xué)、文學(xué)、科學(xué)技術(shù)的文獻,重新發(fā)掘了古希臘的文明,歐洲逐漸從中世紀的泥潭中脫身出來。15、16世紀的佛羅倫薩更是有濃厚的研究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氛圍,匯集了眾多的研究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學(xué)者于此;亞平寧半島在千百年前又是羅馬帝國的發(fā)源地,歷史可謂源遠流長,人們面對糟糕的現(xiàn)實和歷史的榮光的反差,有所思考是必然的。這樣一座城市必然成為孕育他思想的搖籃,而馬基雅維利是佛羅倫薩的兒子。這是一本能扭轉(zhuǎn)你對馬基雅維利臉譜化認識的書,雖然讀起來可能覺得晦澀,但還是很值得一讀的。你可以像馬基雅所寫的那樣,“隨書籍進入遠古的宮廷,受到古人的熱情迎接“。愿你有所收獲!
  •   馬基雅維利的書信集,第一次讀到,很愉快!
  •   這是全面解讀馬基雅維利其人,必不可少的東西,要走進他的世界,才能更深刻的讀懂那些經(jīng)典。
  •   牛頓曰: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吾曰:我是站在馬基雅維利的肩膀上的。
  •   看到就趕緊買了。我天朝學(xué)界,把泰西重要的哲人、詩人等的全集一一翻譯出版,該是多么急迫的事呀!每年國家社科基金搞那么多**,真是何苦來哉!
  •   書籍內(nèi)容好,服務(wù)上乘。
  •   非常非常滿意,速度質(zhì)量都很好
  •   我非常喜歡!值得珍藏!
  •   書套損壞了,紙張有點白,看著不舒服。
  •   需要適當?shù)臅r機,適當?shù)男木吃俾凶x。
  •   不錯,需要仔細研讀
  •   我對馬基雅維利有興趣,十分喜歡看他寫的一些書
  •   布面精裝,紙殼封套,內(nèi)頁紙張、印刷排版及裝幀設(shè)計都無可挑剔。不是從意大利語原文翻譯的,是從英譯本轉(zhuǎn)譯,但采用的英譯本是阿特金森(James B. Atkinson)的權(quán)威版本,英譯本有25頁的導(dǎo)言,正文有不是注釋。此外,中文譯者功力深厚(讀過《尼科洛的微笑》的人應(yīng)該對這位譯者有深刻印象),值得信任。研究馬基雅維利、歐洲文藝復(fù)興及一般政治思想史者必備。
  •   先說美,圖書設(shè)計、排版、用紙都不錯,內(nèi)容更是歡喜。馬基雅維利屬于敏而好古之類的思想家,他的敏而好古不是拿古代哲人裝腔作勢,而是實實在在的以古代哲人為榜樣,像他們那樣生活與思想。翻看他的書信,對我來說,可以帶來很多思想上和心靈上的感動。不足之處,此書裝幀欠佳,第一次發(fā)的貨,書籍上冊的內(nèi)頁裝幀是斷裂的,然后換了一套。第二次送來的,還不錯。即便如此,我翻看此書時,也要小心。如此考究的書,裝幀不到位,遺憾!
  •   翻譯不錯 殼子壞了裝幀一般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