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丁明秀、 金開誠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1-05出版) 作者:丁明秀 著 頁數:133
前言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的歷史沉積。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的文化。我們只有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意識。文化是維系一個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并傳播給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套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yǎng)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fā)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yōu)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偉大復興!
內容概要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介紹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尤袤四大南宋詩人的文學生涯。本書中優(yōu)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書籍目錄
一、陸游二、范成大三、楊萬里四、尤袤
章節(jié)摘錄
(一)家世出身 中國有一首家喻戶曉的古詩《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詩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臨終遺囑。詩中表達卜個老人至死都不忘因為外族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國,因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光復中原的那一天,告訴他勝利的消息。從這首詩中,一位老人在人生的彌留之際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愛國之心躍然紙上。這位老人就是我國宋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 陸游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他是越州山陰人(今浙江紹興市),可是他的出生地并不是在山陰,而是在淮水上。因為當時他的父親陸宰任淮南路計度轉運副使,接到皇帝的圣旨,奉調入京,帶著家眷從淮水乘船趕往京都汴京,陸游就出生在這次旅途中。 就在陸游出生的這年冬天,我國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朝開始大舉南侵。當時宋王朝政治腐敗,軍隊也腐朽到毫無作戰(zhàn)能力的地步。在陸游兩歲的時候,開封陷落;三歲的時候,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被抓當了俘虜,發(fā)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百六十年歷史的北宋王朝滅亡。當時號稱“兵馬大元帥”的康王趙構,從河北逃回南京(今河南商丘),五月一日即皇帝位,改元建炎,是為南宋高宗。趙構沒有積極抗戰(zhàn)的決心,一味妥協,在金兵的壓迫下,倉皇渡江南逃,紹興八年定都于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 陸游生在腐敗不振、國家遭受金人侵略的北宋,成長在民族危機深重的南宋。當時中國的大片土地被金朝占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金朝一心想滅亡南宋,在開封陷落之后,仍準備南侵。廣大民眾英勇地展開了反對妥協投降、堅決抗金、收復中原的斗爭。陸游同當時的廣大民眾一起,經歷了國破家亡的痛苦,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教育和熏陶。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陸宰就帶著一家大小先逃到壽春(今安徽壽縣),后到山陰。建炎四年(1130年),金人入侵山陰,陸游_家又從山陰逃到東陽(今浙江金華)。這一段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在陸游幼小的心靈中銘刻了深刻的仇恨。十歲以后,他們回到山陰,居住在鄉(xiāng)間。這正是秦檜殺害岳飛、南宋小朝廷向金稱臣納貢之際。往來于陸家的,除了那些愛國的政治家以外,還有很多文人學者。陸游認識了曾幾(1084—1166年),并開始向曾幾學詩。曾幾是南宋初年江西詩派的著名詩人。他反對和議,抵觸權貴,為官清廉,是一個有操守的詩人。他不僅在詩學方面教育了陸游,在為人方面也影響了陸游。 陸游出身于官僚地主士大夫家庭。他自稱遠祖是“鳳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輿陸通,近祖是唐丞相陸贄,住在吳郡,為吳中朱、張、顧、陸四大姓之·。唐末,陸游所屬的_支,自江蘇吳縣遷浙江嘉興,又東遷居錢塘。唐滅亡后,厭惡五代之亂,不再為官。吳越王錢镠時,又遷居到山陰魯墟務農,所以他也稱“先世本魯墟農家”。到了宋真宗趙恒大中祥符年間,他的高祖陸軫才又通過科舉考試,重新恢復為士大夫世家。 陸軫,字齊卿,相傳七歲能作詩,大中祥符年間進士,宋仁宗康定元年做過會稽太守,皇祐中做過吏部郎中、直昭文館、贈太傅,以后又做過睦州太守。陸軫生有二子,次子陸畦是陸游的曾祖。陸珪生子四人,其中陸佃就是為陸游所津津樂道的祖父。 陸佃,字農師,號陶山,年輕時跟隨王安石學經,是王氏新學人物;因不同意王安石新政,后來被視為“元祜黨人’。陸佃因新法得罪王安石,王安石便不和他談論政事,只以經學任用。因而,陸佃在神宗時任國子監(jiān)直講、集賢校理、崇政殿說書,宣講王氏新學。哲宗時,司馬光做宰相,打擊王安石黨,王安石的門生故舊都不敢和其來往。王安石死后,陸佃前往哭祭,可見他不忘舊情。后來因為修撰《神宗實錄》,任禮部尚書。徽宗即位,召為禮部侍郎,修《哲宗實錄》,做吏部尚書。曾出使遼國,歸來后寫有《使遼語錄》,拜尚書左丞,贈太師、楚國公。后被罷免,做亳州知縣,不久去世。陸佃著書二百四十卷,成為陸氏家學。他還長于詩文,尤長于七言近體詩,作有《陶山集》十六卷。 陸游的父親陸宰,字元鈞,號千巖,師承陸氏家學,也是王學人物,富有學術。陸佃撰《春秋后傳》二十卷,陸宰作《春秋后傳補遺》一卷。他愛好詩文,也能作詩。徽宗政和年間做過淮西常平使者,宣和末年,做過轉運副使、贈少傅、會稽公。南渡后,高宗建炎四年間,在山陰居住。后來受到秦檜的排擠,不再為官。雖然賦閑在家,退居林下,但仍時常牽掛國家興衰與民族危亡,與當時的愛國士大夫講到國仇時,經常食不能咽、水不能進、悲不自勝。父親的這種愛國思想,深深影響著陸游。 從陸游的家庭來看,對他的成長的確有許多積極影響。那就是:具有濃厚的學術氣氛;自陸佃以后,又是富國強兵的王安石新學的傳播者,富有愛國主義思想;對詩文的愛好成為家風;生活比較清貧。這樣的家世傳統(tǒng),對于陸游成為一位熱愛祖國、關心人民疾苦的愛國詩人,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陸游長于七律,更是與陸佃、陸宰的詩文造詣分不開。 陸游生活在民族斗爭極為尖銳的南宋時代,并有較長時間和人民群眾接觸。 P3-11
編輯推薦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是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yǎng)的大型知識讀本。該叢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fā)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yōu)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丁明秀編著的《南宋中興四大詩人》為叢書之一,介紹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尤袤四大南宋詩人的文學生涯。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