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

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  作者:《國學典藏書系》叢書編委會  頁數(shù):309  字數(shù):33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國學”一說,產(chǎn)生于20世紀20年代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此前中國的舊學在現(xiàn)代文明面前一敗涂地,曾國藩繼承明儒傳統(tǒng),身體力行,通經(jīng)致用,后來又有張之洞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力圖調和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的陰陽關系。后來學術界興起“整理國故”的熱潮,雖然與當時歷史條件看似不協(xié)調,實則是有深刻歷史理性的。提出學習西方,“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當時不但提出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提出要恢復兩漢經(jīng)學,這看似極為矛盾,其實正是魏源的高人之處,此后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則。    當時國人有一種全盤否定國粹的傾向,認為外國來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中西文化沖突的進一步加劇,中國文化更加弱勢,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為了保國保種,以章太炎為代表的國粹派提出“保存國學”、“振興國學”的口號。而新文化運動闖將之一胡適,則在介紹杜威的實踐主義時同時講授中國哲學史。在當時的歷史氛圍下,國學概念產(chǎn)生后其意義內涵自然較復雜,包括傳統(tǒng)官方民間各種學問、藝術、技藝等,但在狹義上,國學之范圍不脫經(jīng)、史、子、集四部,同時四部中又以經(jīng)學為首。    國學又可稱國故,可譯“GuoXue”(音譯)、“Sinology”(意譯,指中國學,漢學,因無別于漢族學而有爭議)?,F(xiàn)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jīng)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益了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xiàn)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jīng)濟乃至書畫、音樂、術數(shù)、醫(yī)學、星相、建筑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范疇。    論國學,先明國學之義,所謂必也正名乎,善哉。    今天,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書寫,好像走向了兩個極端:要么過于通俗,要么過于玄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國學的弘揚,需要擺脫掉這兩個極端,走~條中間道路,做到深入淺出、微言大義。雖然“文化熱”、“儒學熱”、“國學熱”的浪潮此起彼伏,但真正將自己的文化看做安身立命之本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大家對待文化、對待國學,仍然沒有走出經(jīng)世致用、急功近利的目的預設。為什么要學國學?因為國學對我有用;為什么要讀國學?因為里面有智慧、有技巧、有升官發(fā)財?shù)拈T路。于是,在今人的眼里,國學已經(jīng)蛻變成了赤裸裸的經(jīng)世致用之術,成了徹頭徹尾的“用經(jīng)”!僅求其“用”,不見其“體”,將是最大的無用。僅求其“術”,而對國學的“道統(tǒng)”視而不見,將是中國文化最大的悲哀。為此,國人已做過許多有益的探索。    近代以后,隨著西學東漸,我們在呼吸外來新鮮空氣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流失。故而對東西方文化進行冷靜思考,明確了傳統(tǒng)文化不可動搖的根基地位,沿襲先輩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是可以弘揚中國民族特色文化,進而促進當下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在此,我們只有安身立命,謀求維新?!渡袝分姓f:“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钡恰爸馨睢彼^的“新命”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而是要靠人不斷地去探幽發(fā)微、闡發(fā)新意。闡發(fā)新意,不是憑空想象,不是一味模仿,而要推陳出新。馮友蘭先生說,中國的哲學要“接著講”,不能“照著講”。而“接著講”,并不是空發(fā)臆想、隨意揣摩,而是要以“照著講”的方式和姿態(tài)去“接著講”,不如此,就無法做到“闡舊邦以輔新命”。國學亦是如此。    整理國故,是為了獲得長足進步。只有長足進步,才能延續(xù),才能生生不息。當然,任何一種文化都包含著深刻的兩面性。所謂的精華和糟粕往往是糾結在一起的。所以,目前最迫切要做的,仍然是平心靜氣地去了解我們的文化。    為了弘揚國學,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我們精心為您編纂了這套“國學典藏”叢書。這套叢書精選了歷代文章中的典范之作,于經(jīng)、史、子、集中選取精華部分,予以匯編。編者力圖通過簡明的體例、精練的文字、新穎的版式、精美的圖片等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全方位立體地解讀中國國學的博大精深,為讀者打造一條走進國學的畫廊,感受國學獨到的智慧。    學貴力行,圣賢文化的學習,貴在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愿此套叢書讓您領略傳統(tǒng)國學風景的同時,與圣人促膝對話,能夠聆聽到圣賢的教誨;在聆聽圣賢教誨的同時,把圣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岸嘧R前言往行,以自蓄其德”,我們也希望借著偉大文化的指引,提升我們生命的內涵。

內容概要

《貞觀政要》共有十卷,四十篇,精心勾畫出了貞觀年間君臣決策運籌、治國安邦的政治全景圖,以歷史經(jīng)驗、歷史智慧再現(xiàn)了“貞觀之治”的面貌和唐太宗君臣論政的風采,是唐太宗建立空前強大的帝國的歷史記錄,全方位展示了貞觀之治的成功實踐。
《貞觀政要》由唐朝人吳兢編著。

作者簡介

吳兢(公元670~749年),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著名史學家。
他所撰寫的《武后實錄》記述了張宗昌誘張說陷害魏元忠的史實,后來張說當了丞相,幾次要求修改文字,都被吳兢嚴詞拒絕,時人稱之為當代董狐。
吳兢一生修史,取得很大成就,修編有《唐史》、《唐書》、《唐春秋》、《則天實錄》、《中宗實錄》、《高宗后修實錄》等,其中對后世影響最大并流傳下來的是《貞觀政要》,被后人稱為中國第一帝千學。

書籍目錄

卷 一
 君道第一
 政體第二
卷 二
 任賢第三
 求諫第四
 納諫第五
 直諫(附)
卷 三
 君臣鑒戒第六
 擇官第七
 封建第八
 太子諸王定分第九
 尊敬師傅第十
 教誡太子諸王第十一
 規(guī)諫太子第十二
卷 四
 仁義第十三
 忠義第十四
 孝友第十五
 公平第十六
 誠信第十七
卷 五
 儉約第十八
 謙讓第十九
 仁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語第二十二
 杜讒邪第二十三
 悔過第二十四
 奢縱第二十五
 貪鄙第二十六
卷 六
 崇儒學第二十七
 文史第二十八
 禮樂第二十九
卷 七
 務農(nóng)第三十
 刑法第三十一
 赦令第三十二
 貢賦第三十三
 辨興亡第三十四
卷 八
 征伐第三十五
 安邊第三十六
卷 九
 行幸第三十七
 畋獵第三十八
 災祥第三十九
 慎終第四十
  

章節(jié)摘錄

【譯文】貞觀十一年,特進魏徵上奏疏說:據(jù)我觀察各個朝代興衰更迭的變化,發(fā)現(xiàn)自古以來每個帝王都是承受天命創(chuàng)下基業(yè)的,都是用武功與謀略使各路英雄歸順的,然后再用文治來教化天下百姓。誰都希望創(chuàng)下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yè),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是能夠千秋萬代傳承下去并且最后獲得好結局的朝代卻微乎其微。各個朝代都相繼衰敗滅亡,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根本,在于帝王失去了為君之道。過去隋朝統(tǒng)一天下的時候兵力是多么強大啊,三十多年來,大國的威儀不可一世。誰想到后來竟毀于一旦,叛亂一起,國家政權就拱手讓人。難道是隋煬帝厭惡國家安定,不希望社稷長治久安,所以就采取桀紂那樣的殘暴統(tǒng)治,自取滅亡嗎?肯定不是這樣的。我看這是因為他倚仗國家富強,為所欲為,不考慮自己行為的后果所造成的。他在位的時候,奴役天下所有的人來滿足他一個人的私欲,收集天下所有的寶物供他一個人玩賞,挑選各地的美女供他一個人淫樂,尋找異域奇珍供他一個人消遣。他居住的宮殿極其華麗奢侈,修筑的臺榭無比瑰麗雄奇。這就必然造成徭役煩瑣,戰(zhàn)爭不斷。再加上朝廷之外,列強虎視眈眈;朝廷之內,大臣險惡奸詐。這樣,諂媚陰險的人必然青云得志,忠誠正直的人必然性命難保。整個朝廷上下,君臣之間都互相蒙蔽欺騙,心懷二志。民不聊生是大勢所趨,國家四分五裂在所難免。就這樣,至高無上的君王——隋煬帝,到頭來為叛賊所殺,死于非命,他的子孫也被殺盡,最終落得被天下人恥笑的結局,這難道不叫人痛惜嗎?可是,賢明的君主卻能抓住每一個機會,挽救危難,讓瀕臨滅亡的國家重新恢復正常,讓廢弛的禮儀法度重新發(fā)揚光大。不過,僅僅依靠一時的邊境安定、國家安寧去維持統(tǒng)治,絕不是長久之計;停止戰(zhàn)爭,無所作為地維持現(xiàn)狀,也難以統(tǒng)治百年。陛下,您現(xiàn)在住著豪華的宮殿,收藏有天下的奇珍異寶,舉國的美女在身邊侍候,四海九州的人民盡聽您的調遣。如果能從以往的亡國事例中及時吸取教訓,總結奪取天下的經(jīng)驗,每日謹慎地處理政務,不要懈??;去掉紂王的奢靡,拋卻始皇的殘暴,從富麗堂皇的亭臺樓閣中看出危亡的禍因,居安思危,像禹那樣克己勤民,那么治國之理自然融會貫通。這樣,即使表面什么也不做,整個國家卻依然井井有條,這是為君之道的最好方法。一般說來,如果要保住基業(yè),不讓它毀亡,就應該在興國之后克制私欲,居住舊時的宮殿,即使再想修建其他的宮殿,也要免去那些不必要的東西,將需求減至最低。華麗的建筑夾雜著粗糙的茅屋,玉石雕成的階梯中有著土做的臺階,一心一意地讓自己的儉樸使天下人心悅誠服。同時必須時刻思量著為君為官者的安逸,百姓勞作者的苦累。能做到這一點,那么千千萬萬的人一定會為他的出現(xiàn)而感到高興,萬民景仰聽從他,這是為君之道的中等。如果作為君主不認真思考,不慎重考慮他的所作所為的后果,忘記了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夜郎自大、一味迷信依賴天命,忽略古圣王恭謹儉樸的美德,大興土木,一味追求靡麗的雕梁畫棟,宮殿也在原先的基礎上不斷擴建、修飾,樂此不疲,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這樣,人們當然看不到他的德行,只見勞役,這是為君之道的下等。這行為就像背著干柴去救火,用熱湯去止住沸騰的水,用暴政代替淫亂,其實和淫亂是一樣的,它的后果不堪設想,后人應該警惕啊!如果帝王沒有什么政績,則必然招致百姓的怨恨,百姓怨恨就會觸怒神靈,神靈發(fā)怒必然使災害產(chǎn)生,災害既然產(chǎn)生,禍亂就必然緊隨而來。禍亂一旦產(chǎn)生,自然很難收拾,能夠在這種情況下保全生命的人太少了。帝王如果順應天命,創(chuàng)立基業(yè)之后,將有七百年的興盛時期,將基業(yè)一代一代地傳給子孫繼承下去。江山很難得到但是很容易失去,面對歷史的教訓,為王者對此難道不應該有所警戒嗎?【譯文】同月,魏徵又進獻了一篇奏疏:臣聽說要想使樹木長得高,必須使它的根部穩(wěn)固;要想使水流得遠,必須使它的源頭疏通;要想使國家安定,必須以德治國。源頭的水源不通暢卻想讓水流得很遠,樹根不牢固卻想讓樹木長得高大,仁德不施卻希望理,我雖然愚蠢到了極點,也知道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圣明的君主呢!皇上作為萬圣之尊,高貴得與天地同輝,如果只極力推崇天命,讓自己長命百歲,全然不思考居安思危的道理,力戒驕奢,崇尚節(jié)儉,推崇好的德行,而只任自己的情欲蔓延而不加以克制,這就像砍掉樹根來讓樹木枝繁葉茂,堵塞源頭而想讓河水流得很遠的道理一樣。一般說來,很多國君順應天命之后,沒有不擔憂自己成就功業(yè)而德行卻隨之墮落的。很多人確實開頭做得很好,可是能將這些好的做法堅持到底的卻非常少,這難道真是創(chuàng)業(yè)容易守業(yè)難嗎?過去奪取天下的時候力量無窮無盡,現(xiàn)在要守住基業(yè)卻顯得力不從心,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個人有憂患意識的時候,必然誠心誠意對待下屬;一旦自己的心愿達到了,就放縱私欲,不可一世。誠心待人,即使是敵人都可以結為朋友;不可一世,即使是兄弟也會反目成仇,形同陌路。即使用嚴酷的刑法,威嚴的氣勢來控制下屬使其屈服,他們也只不過為茍且保全性命而心懷二志,外表謙恭卻心存怨恨。怨氣雖不在大小,但讓人擔憂的卻是它違背了人心,這之中所蘊涵的道理就像水既可以讓船行駛也可以讓船沉沒的道理一樣,難道還不讓人深思和警醒嗎?奔騰的馬車如果用腐朽的繩子來駕馭,還能指望它跑得很久很遠嗎?好的國君,在遇到想要的東西時,就要思考知足常樂的道理,進行自我約束。在有所行動之前,應該想一想,這是不是可以不做,會不會驚動百姓。常常有危機意識,才能夠使自己的思想謙虛平和。害怕驕傲自滿,就應該常常思考海納百川的道理。如果喜歡打獵,就該有所限度。擔心自己懈怠,就應該想想凡事如何做才能善始善終。害怕自己受蒙蔽,就應該想一想自己如何虛懷若谷才能廣納臣子的意見。擔心聽信讒言,就應該思考如何使自己行為端正,以達到懲惡揚善的目的。實行賞賜,不要因為自己的喜好而隨意改變標準。執(zhí)行懲罰,也不可因自己一時的怒火而恣意濫用。做到了“十思”,發(fā)揚了“九德”,那么一個國家就能夠人盡其才,智者能夠發(fā)揮他的智謀,勇者能夠竭盡他的武力,仁者能夠傳播他的賢德,信者能夠表現(xiàn)他的忠義,文臣武將都能夠競相為朝廷效力。這樣一來,國家就會太平,君臣之間融洽和睦,相安無事。國君可以安心巡游,彈琴作賦,頤養(yǎng)天年。天下自然無為而治,又何必去勞心費力,事必躬親,違背無為治國的道理呢?

編輯推薦

吳兢編寫的《貞觀政要》是唐太宗建立空前強大的帝國的歷史記錄,全方位展示了貞觀之治的成功實踐。全書內容相當豐富,有唐太宗和大臣的對話(類于記言之書);有詔書和奏表的原文或節(jié)錄(類于文集);有某件史事的經(jīng)過(類于紀事本末體);有人物的傳記(類于紀傳體);在同一篇中所記內容基本依發(fā)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類于編年體)?!敦懹^政要》是注譯本,有原文,有注釋,還有譯文,以方便讀者的閱讀理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貞觀政要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講述貞觀年間君臣治政,值得一讀。
  •   歷史經(jīng)典,值得一讀。
  •   了解歷史,
  •   不錯,價格再低一些就好了
  •   厚厚的一本,內容詳實,看包裝本以為里面有彩頁,但只是封皮華麗些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