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 作者: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頁數:256
內容概要
運用按摩的方法防病、治病、健身益壽,在中華文明的醫(yī)療史冊上一直有著悠久的淵源和寶貴的傳承。自古以來,如何滿足人們對健康長壽的強烈渴望一直都是無數醫(yī)學者和養(yǎng)生學者為之奮斗的目標之一。然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日益受污染的環(huán)境,日益加快的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重的現代人面臨的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這些因素都嚴重威脅著人類的身體健康。21世紀,人類進入了“健康世紀”、“養(yǎng)生年代”,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著重表現在對健康體質的不斷追求上。一些日常生活中簡便易學又安全可靠的防病健身的方法日漸受到大家的歡迎和推崇。人們希望有這樣的方法——可以不受場地的限制,無需特殊的器械設備,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既療效顯著,又經濟實惠。在這樣的情況下,按摩——這一古老而又傳統(tǒng)的中醫(yī)治療保健手段,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攜著千百年的古老文明在時代的舞臺上展示著其歷久彌新的魅力。 按摩又稱推拿,古稱按磽、案杌等,是中醫(yī)中最古老的一種防病、治病的方法。它是人們在長期地與自然和疾病的斗爭中逐漸積累和總結的結果,早在先秦時代就有了相關記載。我國古代名醫(yī)扁鵲、華佗等就運用按摩治療了很多疾病。魏、晉、隋、唐時期,按摩治療和按摩保健經歷了長足的發(fā)展,已經十分普及,且相繼傳入了朝鮮、日本、印度和歐洲,并引起了當地人們的重視和學習。宋、金、元時期,按摩防治的范圍進一步擴大,涉及到內、外、婦、兒各科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到了明、清時期,按摩的實踐與理論在前人總結的基礎上得到了更全面的發(fā)展,尤其是用按摩方法治療小兒疾病已經形成了獨特的體系。時至今日,隨著醫(yī)學科學技術的進步,憑著效果的獨特靈驗和理論體系的完善以及臨床經驗的豐富,按摩在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引起了越來越高度的重視。 按摩療法的魅力到底體現在哪里呢?我們知道,服藥是藥物的有效成分進入到人體參與循環(huán),通過吸收而發(fā)揮作用的;手術則是以醫(yī)療器械整復機體患部或去除病灶而達到治療目的的。按摩則不同于這兩者。它是以臟腑經絡,陰陽五行,營、衛(wèi)、氣、血等經典的中醫(yī)理論為基礎,采用辨證施治的原則,配以手法技巧、適當力量,作用于人體的經絡、穴位上而產生“熱氣”類的“物質”。這些“熱氣”類“物質”的有效刺激,通過人體經絡系統(tǒng)最淺表的皮層傳遞,會轉變成治病防病的因素在人體發(fā)揮作用,從而逐漸達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治療目的。由于它無藥害、無損傷,且簡單有效,所以極易被人們推崇和熱愛,經歷了一代又一代,按摩相關的常識和療法不斷地得到普及、推廣和完善。 本書共分十一章。第一、二章主要是介紹按摩的基礎常識、對人體五臟六腑有保健和治療作用的主要穴位等。第三章到第九章重點介紹內科、外科、兒科、婦科、男科、五官等各科疾病以及各類常見病癥的按摩治療方法。第十章的內容是按摩美容,主要介紹女性關心的常見的美容養(yǎng)顏方面的按摩治療手法。第十一章的內容是按摩塑身,主要是針對身體各部位的減肥美體按摩療法。書中對每一種病癥的定義、病理病因、對癥按摩、精確取穴、按摩步驟、注意事項等方面都作了詳盡的分類和介紹。另外,為方便讀者更確切、更快捷地了解并掌握按摩對癥治療的手法,本書在通俗易懂的文字說明的基礎上,特別配用了大量的人體穴位經絡對照圖解及真人示范照片圖解。其間還穿插了“對癥食療”的內容,以期為讀者提供更全面更事半功倍的治療方案。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由于時間倉促,編者水平有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書籍目錄
【序 言】古老而有效的按摩療法 閱讀導航 按摩養(yǎng)生36特效穴 第一章 按摩基礎001 按摩術及其作用原理 002 按摩的基本手法 003 按摩的適應癥及禁忌癥 004 對癥使用適當的按摩體位 005 按摩潤滑劑的選用 006 隨手可及的按摩工具 007 可以買到的按摩工具 第二章 保護臟腑的28個健康大穴008 極泉穴 養(yǎng)心大穴① 009 神門穴 養(yǎng)心大穴② 010 少府穴 養(yǎng)心大穴③ 011 少沖穴 養(yǎng)心大穴④ 012 太白穴 健脾大穴① 013 公孫穴 健脾大穴② 014 周榮穴 健脾大穴③ 015 府舍穴 健脾大穴④ 016 足三里穴 和胃大穴① 017 內關穴 和胃大穴② 018 天樞穴 和胃大穴③ 019 上脘穴 和胃大穴④ 020 大橫穴 潤腸大穴① 021 神闕穴 潤腸大穴② 022 小海穴 潤腸大穴③ 023 滑肉門穴 潤腸大穴④ 024 魚際穴 護肺大穴① 025 中府穴 護肺大穴② 026 扶突穴 護肺大穴③ 027 迎香穴 護肺大穴④ 028 復溜穴 補腎大穴① 029 中極穴 補腎大穴② 030 關元穴 補腎大穴③ 031 命門穴 補腎大穴④ 032 太沖穴 疏肝大穴① 033 膻中穴 疏肝大穴② 034 章門穴 疏肝大穴③ 035 期門穴 疏肝大穴④ 第三章 舒緩緊張壓力的按摩療法036 眼睛疲勞 037 眼睛癢 038 眼睛充血 039 耳鳴 040 流鼻涕、鼻塞 041 臉部浮腫 042 肌膚干燥 043 打噴嚏、咳嗽 044 口臭 045 頸部僵硬 046 小腿抽筋 047 腳麻 048 腳底冰冷 049 腳拇趾側彎 050 失眠 051 頭暈目眩 052 心悸 053 心情煩躁 054 酒醉、宿醉 055 暈車 056 腹脹 0 057 食欲不振 第四章 慢性病用按摩來調理058 慢性胃炎 059 咽喉炎 060 慢性腰肌勞損 061 慢性腹瀉 062 慢性支氣管炎 063 關節(jié)炎 064 頸椎病 065 慢性腰肌痛 第五章 內科疾病的按摩治療066 咳嗽 067 胃痛 068 呃逆 069 結腸炎 070 胃下垂 071 便秘 072 胃腸脹氣 073 支氣管哮喘 074 冠心病 075 甲狀腺功能亢進 076 高血壓 077 消化性潰瘍 078 糖尿病 079 肥胖癥 080 癲癇 081 半身不遂 082 神經衰弱 第六章 外科疾病的按摩治療083 肩周炎 084 膽結石 085 乳腺增生 086 足跟痛 087 胰腺炎 088 網球肘 089 岔氣 090 腕關節(jié)挫傷 091 膝關節(jié)損傷 092 踝關節(jié)扭傷 093 閃挫腰痛 094 落枕 095 痔瘡 第七章 五官疾病的按摩治療096 近視眼 097 鼻炎 098 耳鳴 099 眼瞼下垂 100 牙痛 101 面癱 第八章 婦科男科病的按摩治療102 帶下病 103 婦女更年期綜合征 104 痛經 105 閉經 106 功能性子宮出血 107 月經不調 108 產后宮縮痛 109 產后腰腿痛 110 妊娠嘔吐 111 產后缺乳 112 遺精 113 陽痿 114 早泄 115 前列腺炎 116 性欲低下 第九章 小兒疾病的按摩治療117 小兒腹瀉 118 小兒夜啼 119 小兒疳積 120 小兒咳嗽 121 小兒遺尿 122 小兒發(fā)熱 123 小兒痢疾 124 小兒食積 第十章 女性必學的美容穴125 雀斑 126 痤瘡 127 臉部細紋 128 黑眼圈 129 頭發(fā)干枯 130 黑斑 131 眼袋 132 酒糟鼻 133 白發(fā) 134 脫發(fā) 第十一章 按出好身材的減肥穴135 小臉秀氣 136 下巴尖尖 137 頸部秀美 138 美麗香肩 139 胸部豐滿 140 腹部平坦 141 可愛臂部 142 小腿健美 附錄 常用骨度分寸表
章節(jié)摘錄
按摩術及其作用原理具體說來,按摩就是根據病人的具體病情,利用按摩者的雙手在體表相應的經絡、穴位和痛點上,利用肢體活動來防病治病的一種物理療法。如前所述,按摩術在我國的歷史極其久遠。早在黃帝時期,一個叫俞跗的人在祖先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了“古代按摩八法”,其中一些手法至今仍在沿用,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兩干多年前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y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總結性著作。這本書對自我保健與“精、氣、神”學說作了系統(tǒng)精辟的論述,為按摩治病的普遍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在春秋戰(zhàn)國和秦漢時代,按摩已發(fā)展成為醫(yī)療上一個主要的治病手段。按摩常用來治療‘‘筋脈不通” “肢體麻痹不仁”,寒涇所致“肌肉堅緊”及“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等癥?!稘h書?藝文志》載有《黃帝歧伯按摩十卷》,此書可能是我國第一部按摩專著。到了隋唐時代,南北和海外交通的日益發(fā)達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醫(yī)療方面也有了很大進步。官方的醫(yī)療行政機構——太醫(yī)署內,不僅設立了按摩專科,而且已開始按摩教學工作。這時的按摩療法開始普遍為廣大群眾所接受和歡迎。到了明代,按摩療法開始專用于治療小兒科的疾病,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長期以來,中國的按摩科學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與發(fā)揚中積累成了一門系統(tǒng)又成熟的醫(yī)療學科。中醫(yī)按摩也以其神奇的醫(yī)療效用引起了國際醫(yī)務界的高度關注。許多國家都已開展了相關的研究和臨床治療工作。在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按摩療法將為人類醫(yī)療保健事業(yè)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編輯推薦
《對癥按摩最有效》推薦:110種常見病癥的按摩速效處方病癥詳解+精確取穴+按摩步驟+對癥食療與其買延年之藥,不如按長壽之穴對癥按摩加對癥食療,里應外合,事半功倍隨時隨地,祛病養(yǎng)生,讓健康自我掌控病癥詳解 簡單的文字,精細地描述,家人共讀,自我體檢精確取穴 標準的取穴技巧,讓你輕松找到健康大穴按摩步驟 詳細的按摩步驟流程,按圖索驥將疾病一掃而空對癥食療 家常食材,配方組合,輔助按摩,食療養(yǎng)生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