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論·李維史論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意] 馬基雅維利  頁數:633  譯者:潘漢典,薛軍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馬基雅維利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是人類的思想巨人之一,對西方的政治文明產生過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馬基雅維利全集》中文版全面反映了馬基雅維利在政治、軍事、外交、歷史、文學等方面的成就(目前英文版也只有一個三卷本的《馬基雅維利主要著作》)。
  20世紀80年代以來,馬基雅維利著作的中譯本陸續(xù)有刊行,但都不成系統,并主要由英譯本、日譯本、俄文本等轉譯而來;此次,《馬基雅維利全集》將收入馬基雅維利一生的全部著作,全面反映其成就。該套書綜合多種版本的意大利文《全集》、《文集》和《選集》選取優(yōu)質底本,主要著作全部從(古)意大利文譯出,個別作品從英文本譯出,但亦根據意大利文校對。
  《馬基雅維利全集》中文版延聘潘漢典、徐大同、田時綱、周春生等國內著名政法學家、歷史學專家和翻譯家擔任學術顧問;參加各卷編譯的專家學者包括:潘漢典(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薛軍(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意大利羅馬大學博士)、時殷弘(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衛(wèi)翔(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永忠(東南大學旅游學系講師,掌握五種外語)等。

作者簡介

作者:(意大利)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N.) 譯者:潘漢典 薛軍

書籍目錄

譯者序
尼科洛·馬基雅維利上洛倫佐·梅迪奇殿下書
第一章 君主國有多少種類,是用什么方法獲得的
第二章 世襲君主國
第三章 混合君主國
第四章 為什么亞歷山大大帝所征服的大流士王國在亞歷山大死后沒有背叛其后繼者
第五章 對于占領前在各自的法律下生活的城市或君主國應當怎樣統治
第六章 論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獲得的新君主國
第七章 論依靠他人的武力或者由于幸運而取得的新君主國
第八章 論以邪惡之道獲得君權的人們
第九章 論市民的君主國
第十章 應該怎樣衡量一切君主國的力量
第十一章 論教會的君主國
第十二章 論軍隊的種類與雇傭軍
第十三章 論援軍、混合軍和本國的軍隊
第十四章 君主關于軍事方面的責任
第十五章 論世人特別是君主受到贊揚或者受到責難的原因
第十六章 論慷慨與吝嗇
第十七章 論殘酷與仁慈,被人愛戴是否比被人畏懼來得好些
第十八章 論君主應當怎樣守信
第十九章 論應該避免受到蔑視與憎恨
第二十章 堡壘以及君主們每日做的其他許多事情是有益的還是無益的
第二十一章 君主為了受人尊敬應當怎樣為人
第二十二章 論君主的大臣
第二十三章 應該怎樣避開諂媚者
第二十四章 意大利的君主們?yōu)槭裁磫适Я怂麄兊膰?br />第二十五章 命運在人世事務上有多大力量和怎樣對抗
第二十六章 奉勸將意大利從蠻族手中解放出來
專名索引
本譯本使用和參考的主要書目
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這樣,很快有人站起來,在民眾的幫助下,消滅那些統治者。由于對君主以及從君主那里所遭受的傷害仍然記憶猶新,在瓦解了寡頭政體后,又不想重建君主國,因此人民轉向了民主國;并且他們以如此的方式管理這個國家,使得少數有權勢的人或者君主都不可能在其中有權威。由于所有國家在開始的時候不管怎么樣總是享有威信,所以這種民治國可以維持一段時期,但不是很長時期,尤其是在創(chuàng)建了它的那一代人消失之后。因為他們很快就變得肆無忌憚,不懼怕任何私人或官員,以致由于每個人都自行其是,造成的損害不計其數;如此而導致因形勢所迫,或者由于某個賢人的建議,為了避免這種放肆,重新又回到君主制,并且由君主制逐漸地又重新回到肆無忌憚,其方式和緣由如上所述。這就是所有共和國以前和現在實行自治時都要在其中運轉的循環(huán):但是,它們很少回到相同的政體,因為幾乎沒有哪個共和國能夠有如此強的生命力,以致對這些變動能夠經歷許多次而仍然屹立不倒。很有可能發(fā)生的是,在蛻變時,某個共和國往往因為缺少政治精明和軍事實力,故而屈從于一個比它治理得更好的鄰邦。但是,假如不是這樣,共和國就可能會永無止境地在這些政體形式中變動。因此,我要說,上述方式全都是令人討厭的,因為三種好的短命,而三種惡的則有害。因此,在那些精明地制定法律的人認識到這個不足之后,就會避開這些方式各自本身,而選擇一種可以將它們全都包括在內的方式,認為它更加穩(wěn)定而持久:因為當在同一城邦內兼行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的時候,它們可以相互制衡。在那些因為建立這樣的政制而值得更多贊頌的人當中,有萊庫古。他在斯巴達制定自己的法律,賦予國王、貴族和民眾各自應得的那部分權力,結果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持續(xù)800多年的國家,他本人得到極高的贊頌,那個城邦也得到安寧。

編輯推薦

《馬基雅維利全集:君主論?李維史論》是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君主論·李維史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0條)

 
 

  •   伴隨著這套馬基雅維利全集的出版,漢語政治學界對于馬基雅維利可能要產生新一輪的興趣。尤其是從意大利本翻譯出的這個李維史論新譯本,更值得期待。據說,這個譯本信實可靠,那么,不妨展卷一讀。實際上,閱讀馬基雅維利最好是從這本史論開始,大多數人癡迷《君主論》,將其讀作一本厚黑學,其實是誤解了馬基雅維利。史論告訴我們,君主論服務于自由民主,如果此論屬實,豈不會令那些自由民主的愛好者們大吃一驚?
  •   馬基雅維利是一個很神奇的人物。毫無疑問,馬基雅維利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具爭議性的偉大人物之一。研究者們歷來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莫衷一是。在馬基雅維利的眾多的謎題中,《君主論》與《論提圖斯&#8226;李維<羅馬史>前十卷》(以下簡稱:《李維史論》)的關系尤為引人注目。因此,這本書可以幫助人們有效的了解馬基雅維利。
  •   馬基雅維利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學巨人?!毒髡摗非Ч挪恍?。
  •   這是馬基雅維利為當時佛羅倫薩的統治者--梅迪奇家族所寫,希望最終能統一意大利,可惜作者的苦心白費力,還被套上陰謀家的惡名。
  •   對于馬基雅維利,我想又很大一部分人不為所知,但是對于《君主論》,基本高中畢業(yè)的人都聽說過,我就是這么多人中的一個??赐辍毒髡摗泛汀独罹S史論》,我似乎可以從古人的視角來理解今天政府的行為,而且我發(fā)現古人的智慧和認識并不比現代人的差,而且還可以提供很多知識的原解。我要感謝這本書,讓我對政府和社會的行為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   君主論,無論怎樣都要拜讀。你說他好也好孬也罷,無論怎樣都掩飾不了馬基雅維利的偉大。一個偉大的人,一本偉大的書承受的起任何評論,無論好的壞的。
  •   書的包裝無可挑剔,絨面手感及其出色,還有外面硬殼套的保護。印刷質量很好,紙張也很出色。另外有點需要說明的是,這本是君主論和李維的合集,所以很厚重。非常值得擁有,再冬日的書桌旁泡一杯茶,靜靜的享受哲學的熏陶,恬然安靜。
  •   馬氏全集,值得收藏!
  •   裝貼沒話說,絨面精裝
  •   經典著作,提高思想
  •   權威譯本,裝幀精美,內容沒的說。我五折買的,劃算。
  •   是為了里面的君主論部分買的,這是我們讀政治學書籍里面感觸最多的,真的很好,十分推薦。
  •   絨面太有感覺了!
  •   趁著優(yōu)惠買的,太值了。其實本來主要是沖著君主論買的。。
  •   絨面的摸上去很舒服
  •   感覺西方人的政治思維和中國人沒什么大的區(qū)別,也許行為方式上不太一樣,但目的都一樣,手段都比較多,更像是人性本惡的概述
  •   1.書的質量非常好,這是我在當當網上買到的質量最好的一本書。2.以前買過一本書,其中有君王論,當時就覺得這小子居然把國家政體組織形式的優(yōu)劣剖析得如此到位,并對治國之道,講了很多真知灼見,驚為神人。最后才知道原來也是一個不得志之人。看來一帆風順的人絕對寫不出曠世佳作。
  •   影響歷史進程的十本書之一。馬作為當時博學看待世事的觀點想法值得去學習。
  •   知識內容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分析問題上:條理清楚,入木三分;雖然從時代的角度來看,部分不適合此社會。但仍不失對于生活和目前社會以及人性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   本書寫的很深刻,揭示了權力的本質。
  •   就像和一個智者交談,需要去品
  •   這套書值得收藏和購買。
  •   快遞服務太差了!
  •   很不錯的書,裝幀精美,內容精彩
  •   久仰大名,待空時慢慢拜讀。
  •   .一本讓你理解了原來理解不了的知識的書應該算作一本好書
  •   這是本很難評論的書 不錯
  •   封面真是精致,內容也好喜歡
  •   還在漫漫看
  •   包裝。很贊。而且,內容。贊
  •   一看封面就超想看,書非常精美
  •   經典圖書,裝幀精美,值得收藏
  •   書的包裝很仔細,送花也很快,這次購物很愉快,以后買書還來當當。
  •   神作,術道結合,軟硬兼?zhèn)?,見解深刻,毫無做作。
  •   無多言。
  •   書的質量很好,比圖片上的看著好多了。
  •   好書 質量一流翻譯優(yōu)美 就是價格貴了些
  •   末尾處一頁裂開了,印刷很好,裝楨要提高。
  •   物有所值!東西很精美!
  •   書的印刷質量非常好。翻譯也還不錯,但不能說完美。
  •   JINGZHUANG
  •   內容很好,包裝也很不錯
  •   馬基雅維利的這兩本經典著作有很多譯本。本書譯者潘漢典教授和薛軍教授都是古代法的專家,翻譯也是理解的過程。很值得期待。而且,裝幀也很漂亮呀。我開始還以為只有《論李維》的,原來還有君主論在一起。
  •   出版商太急了,李維史論無注裸奔,國內又無建城以來史
  •   剛拿到書,正在看,書沒得說,就是價格太高了
  •   如題 本來還覺得這本書挺貴的 但是買到手里 覺得還真是夠得上這個價格
  •   書本剛到,還沒怎么仔細閱讀,包裝很精美,希望內容翻譯的比較靠譜。
  •   是打算買來收藏的,書包裝的是在是太漂亮了!
  •   送侄女的 很喜歡 包裝也很精致
  •   還行。,,,,,,,,,,,
  •   面對手中的這本別人曾使用過的舊書,實在不想說關于此書的多次訂購的經歷了。
  •   書是本別人用過后退還的舊書,我已經打算退了。
  •   《君主論》是馬基雅維利的傳世名作,但是長久以來,社會各界乃至學界都片面理解了馬基雅維利,不僅將其君主論的主要思想概括為“君主統治應該像獅子一樣兇猛,像狐貍一樣狡猾”等治人之術,而且更大的忽略在于馬基雅維利的《李維史論》,在后書中,馬基雅維利詳盡地闡述了其共和國觀點。 從篇幅體量上來看,后書大概是前書的5倍左右。這個版本很好地將兩書結合在一起,就像是兩味藥材,一副是涼性的,一副是暖性的,達致了一種均衡。書的包裝也相當精美,圖片展示的僅是外殼,里面是那種褐色的絨布書面,70塊錢不到能夠獲得此書,真是相當好!
  •   封裝很漂亮,超乎想象的喜歡!
  •   書的質量精美,很厚,要看完,看進去得下點功夫!是我想要的!
  •   這是國內第一個馬基雅維利全集譯本,由國內諸多歷史學、政治學專家合力完成。包裝精美(天鵝絨硬包裝外加盒套),涉及考究。希望價錢能再多降一降,以慰學習者焦渴。
  •   紙張和印刷沒的說。買之前是仔細看了評論。評論很管用。有一點,這個數的外包裝是硬質皮的,很難拿下。哎!不要輕易套上啊!除非你真想收藏。
  •   書不錯,就是外包裝給弄的破了
  •   《李維史論》很多句子翻譯的有些長,讀起來可能有些不習慣,我個人還是偏愛商務印書館的《論李維羅馬史》,至于內容的準確性等等這里不好比較。。很厚很大的一本書,攜帶基本不可能,收藏倒是可以的。
  •   老公很喜歡,第一個晚上看的興奮睡不著覺了呵呵。印刷效果等等都非常不錯,很經典,值得收藏
  •   最后幾頁有點脫頁,裝訂有點毛病,除此方面之外一切都完美無缺
  •   沒拆,很厚很精裝,但我當時是怎么想買這本的至今沒想起來...
  •   精裝書沒得說啦,還沒看內容,不知道翻譯的咋樣。送來的時候有塑封,可惜還是破了一點點,不過不影響啦~美中不足的是個人覺得紙張有些次,和精美的包裝有些不搭的感覺,也許是我吹毛求疵。
  •   裝幀精美。雖不能說是物超所值,但絕對是一分錢一分貨。
  •   書很不錯~包裝和送貨速度都很給力~下次一定還在亞馬遜買
  •   挺好的,包裝聽精美的,物美價廉
  •   買的時候59元。以前在圖書館借過一本,看過覺得還不錯,不過只有13章,就決定自己買一本。最早把這本書加如心愿單時是70元左右,前幾天降到59,就買了。書很重,拿包裹時還很奇怪,一本書怎么會這么重。書外面是黃色的硬紙盒套子,書封面是棕色的(還有一層絨,不知道是什么材料),感覺很精致。這本書比較適合收藏。
  •   在現在電子讀物,速食小說泛濫的今天,這樣的書告訴我們,有些著作只有化為實體,握在手中才有其真正的樣子,不是簡簡單單的電子文件,厚度,紙張,排版,內容等等。買書不是為了裝門面,不是為了顯示自己多么知識淵博,因為簡簡單單的一個理由:我想讀。僅此而已。
  •     三、 政策論:國家利益至上
      馬基雅維利與韓非子政治思想的第三個顯著相同之點在于:在治理國家的政策選擇上,前者認為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后者認為,君主利益高于一切。
      政治技巧和策略是馬基雅維利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基雅維利是堅定的國家至上主義者,他認為,無論是為了國家的利益還是為了政治的目的,即使采用殘忍、暴力手段也在所不惜。他認為,對一個統治者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具備各種美德,而是保護自己的地位和國家安全。一個君主由于各種美德而被人贊揚固然是好事,但在必要的時候,他完全可以不擇手段去實現自己的目的。
      在內政方面,馬基雅維利認為一切政策的組成都應觀時勢而定奪,只有在大勢難卜時,才能制定政策。在外交上,馬基雅維利主張以武力為后盾,絕不能僅持倫理道德縱橫天下。他說:“世界上有兩種斗爭方法:一種方法是運用法律,另一種方法是運用武力。第一種方法是人類特有的,而第二種方法是屬于野獸的,但是因為前者常常有所不足,所以必須訴諸后者?!?br />   因此,馬氏非常重視軍事。君主必須擁有一支龐大的軍隊,政治家的豪言壯語比不上槍炮的威力。國家利益的實現無論對內對外都必須依賴于龐大的軍隊。在《君主論》第12至第14章,馬氏詳細論述了軍事,武力之使用。要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擁有一支屬于自己的龐大的軍隊。在政治上,君主只需考慮有效與有害,不必考慮正當與否;君主應當使人民恐懼,但卻不能使人民憎恨,應重實際而不是虛名。因為財產是人們最關心的事情,這就要求君主保護臣民的私有財產和體面不受侵犯。
      此外,國家的強盛離不開對外擴張的野心,惟有采取開疆拓土的政策,才能永保國家強盛。當國家停止擴張,它便開始衰落、瓦解,偶爾進行一次戰(zhàn)爭,可以使國家重整旗鼓,恢復紀律和團結。馬基雅維利這種擴張疆土的主張對此后歐洲的國際政治產生了極大影響,它啟發(fā)了后代的帝國主義和軍國主義,助長了歐洲強國對外攫取殖民地野心和帝國主義國家間的戰(zhàn)爭。
      司馬遷說韓非子“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于黃老”(《史記?韓非子列傳》)。韓非子把法術與君子思想結合起來的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鼓吹“君”“道”同體,以此強調君權高于一切。
      韓非所說的“道”,主要包括以下四種含義:其一,“道”是自然界萬物的本源。“道者,萬物之始?!?《韓非子?主道》)“道者,萬物之所以然也?!?《韓非子?解老》)其二,“道”是萬物的本性與特點?!疤斓弥愿撸氐弥圆?,維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五常得之以常其位,列星得之以端其行,四時得之以御其變氣?!?《韓非子?解老》)其三,道是萬物的根本規(guī)律?!暗勒摺欠侵o也。”(《韓非子?主道》)其四,“道”有時又指具體的規(guī)律或規(guī)定性,如所謂的“君臣不同道”之“道”。道起著左右和支配一切的作用,是獨一無二的。君主與道的關系,從理論上看,君主也必須服從“道”?!坝行g之君,不隨適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韓非子?顯學》)但是,在人世間,君主的地位與“道”相對應,臣民與萬物相對應。這樣一來,君主與道變成相應和同體的關系。
      既然“君”“道”同體,君權至上,惟我獨尊,在政策的制定上便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表現在韓非子的矛盾觀上。韓非子矛盾觀的特點是強調矛盾雙方的對立與排斥?!讹@學》有一段話頗具典型性:“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而至,雜反之學不兩立而治?!痹陧n非子看來,矛盾的雙方都是“勢不兩立”的(《韓非子?人主》)?;谶@種認識,對待矛盾雙方,要強調兩者之“異”,不可著其“同”。要在“勢不兩立”中求得和諧,必須一方打倒或壓住另一方。主張迎著矛盾上,要毫不猶豫地站在一方,能吃掉對方的,要不惜一切代價吃掉,斷不可采取折中或平衡的立場。這一思想貫穿于他的全部政治理論之中。
      要想吃掉一方或絕對壓倒一方,最有效、最可靠的手段是“力”?!讹@學》說:“力多則人朝,力寡則朝于人,故明君務力。”《八說》又說:“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當今爭于力”?!傲Α本烤乖谀睦锬?韓非子的頭腦十分清醒,真正的力量在臣民之中。既包括勞力,又包括智力,還包括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力量以及主觀能動性等等。政策就在于把臣民之力統統調動出來,集中起來,并為君主所用。
      四、 道德觀:政治高于道德
      馬基雅維利與韓非子政治思想的第四個顯著相同之點在于:政治高于道德。
      馬基雅維利與西方從前的政治家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對道德所持的態(tài)度。以往的政治學家往往把政治與倫理相混淆。但馬氏卻把政治從倫理中分離出來,認為政治永遠不能顧及道德。為了維持政治的生存和安全,可以犧牲道德。馬氏認為,政治、倫理各有其領域,相互之間有本質的區(qū)別。他否認道德的理性基礎,也反對任何為道德提供理性基礎的嘗試。在他看來,解決實際問題是最重要的。因此,他以一個科學研究者的超然態(tài)度來思考、推測政治現象。由于他沒有什么道德信念,所以他都不關心政府的存在是否有一個合理的道德基礎。
      馬氏對道德所持的否定態(tài)度,可以歸結為兩個原因:一方面,文藝復興所提供的科學精神對他的影響至深,使他拋開道德善惡,專心致志地研究人的行為。另一方面,馬氏是一個功利主義者,在他心目中,政治上國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始終高于道德。而對于道德的看法,馬氏也是完全功利的。他認為統治者和人民應遵守兩種不同的道德準則。前者以能否保持和擴大權力為標準;后者以能否影響社會為原則。因此,前者高于后者,不應受后者約束。
      在對現實和歷史進行冷靜分析之后,韓非子得出結論:時代在變,政治應隨時代而變。每一個時代都有其道德標準,政治應高于這些標準,強調政治由于時代的變化應該“因時變法”的重要性。歷史條件發(fā)生了變化,統治措施也要作相應的改革。他說:“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薄肮沤癞愃祝鹿十悅??!睉摽吹健笆乱蛴谑馈?,做到“備適于事”(《五蠹》)而不應死抱過時的道德教條。
      韓非子對歷史的發(fā)展及原因作了新的探討。他認為人口增長的速度超過生產增長的速度,為了爭奪生活空間而引起社會的矛盾與斗爭,他的這種說法完全排除了超社會的力量,力圖從人自身來尋求事變的原因,至少有兩點值得珍重:其一,他指出了人口增長速度超出自然財富和生產的增長速度,這一點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其二,人們爭取生存空間的矛盾轉化為社會矛盾。在人口增長率高于勞動生產增長的情況下,人們不可避免地要把擴大生活空間作為維持生存的條件。這樣一來,不僅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在發(fā)生變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人們的觀念也在變化。他說“上古兢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氣力。”(《韓非子?五蠹》)。因此,他斷然反對人倫道德的退化理論,而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道德標準。韓非子的思路令人贊嘆,他是沿著物質決定意識,物質生活條件決定著人們道德精神面貌這一條路來觀察問題的。在韓非看來,堯舜辭讓出于必然,當今爭奪同樣出于必然。古代物質文明落后,天子必然帶頭干,沒有油水可撈,所以有“辭讓”之舉;今天做個縣官,子孫受福無窮,所以“輕辭古之天子,難去今之縣令”(《韓非子?五蠹》),辭讓與爭奪的原因是一個道理,何必厚此薄彼。
      時代在變,政治應隨時代而變,歷史上偉大的創(chuàng)舉只是在它那個時代才有意義。把它原封不動地拿到后世,決不是對歷史的尊重,只能說是一種愚蠢。因此,他斷然反對把任何歷史人物當作現實的旗幟舉起來招搖于世。更反對把這些作為道德標準。政治應該從實際出發(fā),它是講究實“力”的,任何道德規(guī)范都不應與現實的政治相沖突。
      五、 影響與評估
      韓非子與馬基雅維利兩人,一個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一個生活在四百多年前的意大利,但他們的政治思想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持“性惡說”;都鼓吹專制政體;都認為國家利益至上或君主利益至上;都主張政治高于道德等等。因而,他們都無愧于自己的時代,都成為自己時代的偉大的思想家。都對后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韓非子的政治思想,適應了由諸侯割據向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過渡的歷史需要,是以加強君主獨裁和維護君主利益而開展的。因而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必須看到這種理論的嚴重局限性。
      他的理論是以“強力”為前提,以君權至上為內容,以地主階級的“功利”為目標,以“惟暴力論”為依據的,這種理論的片面性會反過來危及封建制度的鞏固。當然,我們不能苛求古人。也正是韓非子,最先真實地揭開了君臣、君民之間關系的帷幕。不揭開這個帷幕,雙方都缺乏自覺性;可一旦揭開,又使雙方都處于恐怖之中。因為他的理論,秦最終統一了中國。也正是他的理論,秦朝很快便滅亡了。
      馬基雅維利也是強權政治的信徒,他那些歌頌強者,宣揚暴力的主張,都是圍繞著一個目的———為了實現意大利統一。后世的政治家?guī)缀跻恢屡u他的《君主論》,但卻幾乎一致地實行他所闡述的理論。
      馬基雅維利對政治學發(fā)展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使政治與道德分離,強調政治的本質是權力。他是最早意識到了近代專制君權新特征的人,也是“國家利益”這一現代國家學說重要概念的理論源頭。國家利益先于道義考量的主張,有著持久的生命力。在國際關系方面,“國家利益”至今仍然是理解外交政策的一條重要原則。
  •     馬基雅維利(公元1465年~1527年)與韓非(公元前280年~前233年)都是世界政治思想史上偉大的政治思想家。盡管他們生活的時代各異,地域不同,但他們都生活在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
      馬基雅維利生活在意大利封建割據、四分五裂、內憂外患、朝代更迭的時代。當時的意大利半島上,有那不勒斯王國、米蘭侯國、威尼斯、佛羅倫薩共和國和羅馬教皇國,它們經常受法國和西班牙等國的侵擾。當時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在意大利的許多城市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場和商業(yè)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因此,實現國家統一,發(fā)展資本主義是當時意大利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馬基雅維利的政治思想正是這一時代要求的反映。
      韓非子生活在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群雄割劇,諸侯混戰(zhàn),相互吞并,這種斗爭關系到每個國家的生死存亡。而當時封建主義的生產關系已經在許多諸侯國出現,客觀上要求結束奴隸主貴族統治,實現國家統一并發(fā)展封建主義,韓非子的政治思想也正是這一時代要求的反映。
      同樣是大變革的時代,同樣是偉大的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利和韓非子都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探討了時代的切身問題,提出了系統完整的政治理論,各自成為當時世界上偉大的政治設計師。韓非子死在秦國,他的思想也留在了秦國,在很大程度上被付諸實踐,并最終導致秦統一中國。而馬基雅維利一方面使政治與道德分離,證明政治的本質是權力;另一方面他強調: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他的這一理論有著持久的生命力。本文擬從人性論,國家觀、政策論、道德觀四個方面去比較他們政治思想的異同及特色。
      一、 性惡說:政治理論基礎
      從政治思想的理論基礎來說,馬基雅維利與韓非子的第一個顯著相同點在于:兩者都持“性惡說”。
      在西方政治學說史上,從柏拉圖到中世紀許多政治學家都堅持性善論,認為理性是人與生俱來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馬基雅維利則反其道而行之,他毫無顧忌地主張性惡說。
      馬基雅維利認為,人類天生都是自私自利見利忘義的,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滿足自私的欲望。從古至今,所有的人都是無一例外地受利欲驅使,毫無社會道德可言。人可以忍辱而事殺父之仇人,卻不能做到不切齒于侵奪他財產的人。他說:“一般而言,人都是忘恩負義、詐偽輕俘、怯懦、貪婪的。當你成功時,他一切都屬于你,他們的血肉,他們的財產,他們的生命,他們的子孫,一切都貢獻給你,但是,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他們就倒戈相向,落井下石?!?br />   在馬基雅維利的心目中,人民服從君主,是出于萬不得已,如有可能,他們馬上便會反抗。假如人民可能自擇,必然隨其本性,惟其是從。因此,馬基雅維利主張君主治國,與其用愛,不如用威。由愛而生的服從通??坎蛔〉?,而由畏懼而生的服從,則可永久不變。
      馬氏認為欲望為人類一切行為的動機。他反對亞里士多德的人類天生就有過社會生活的傾向的觀點。而認為社會起源于對私利的追求。并且認定人類的欲望只是低級的物質欲望,而物質欲望中最大的,就是私有財產的欲望。他刻薄地說:“君主們……只要不霸占人們的財產與女人,那可怕而不可恨的地步,便永遠都能維持住了……人們往往能忘掉父親的慘死,而忘不了財產的喪失。”因此,他告誡君主迫不得已時可以殺人,沒收財產則絕對不可。
      馬氏堅信抽象的理想主義在實際的政治社會中毫無用處。政府成功的要素在于“力量”在于“權術”。他從歷史的事實中總結經驗教訓,相信政治藝術的運用應以人類的自私心為出發(fā)點。倘若離開各人的利益而空談愛國主義,毫無用處。
      綜上所述,在馬基雅維利看來,人類政治生活的心理基礎是物欲,因此,人們千方百計去謀求物質的繁榮。性惡說是馬基雅維利的政治理論基礎。韓非子沒有明確地使用過人性這個概念。而他的文中處處充滿了人的本性的論述,并構成了他政治理論的基礎。
      韓非子認為人性好利,但這種本性無需改造,也改造不了,倒是應該尊重人的好利本性。他認為:人性好利首先基于人的本能需要?!督饫稀氛f:“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人們都說父母與子女之間最親近,恩恩愛愛,血肉之情,不可以言利。而在韓非子看來,父子之間也是計利而行的。你看,“父母之于子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同出父母之懷,緣何一賀一殺?原因就在于“慮其后便,計之長利也”。(《韓非子?六反》)?!叭藶閶雰阂玻改葛B(yǎng)之簡,子長而怨。子盛壯成人,其供養(yǎng)薄,父母怒而誚之。子、父、至親也,而或誚或怨者,皆挾相為而不周于為己也?!?《韓非子?外諸說左上》)兒長大成人,計較利害之心愈盛,“千金之家,其子不仁,人之急利甚也”(《韓非了?難四》)。父母子女之間?!敖話蹲詾橹摹?《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猶用計算之心相待也,而況無父子之澤乎”(《韓非子?六反》)!韓非子的這些說法,盡管存在著片面性,但當時被溫情包裹的父子之間的利害關系,由韓非子徹底揭示出來了。
      既然在最親密的關系中都是以利為紐結的,其他的關系便不言自明。儒家說,君臣之間以禮義忠信相待,韓非子告誡人們,切莫相信!他在中國史上第一次提出君臣之間是買賣關系。像《難一》所說:“臣盡死力以與君市,君垂爵祿以與臣市。君臣之間,非父子之親也,計數之所出也。”
      利可以使人變成懦夫,更能驅使人變成勇士。“鱔似蛇,蠶似蠋,人見蛇則驚駭,見蠋則毛起。然而婦人拾蠶,漁者握鱔,利之所在,則忘其所惡,皆為孟卉?!?《韓非子?內儲說上》)韓非子認為,不要用某種道德觀念衡量人,應該用利去解釋人們的行為?!搬t(yī)善吮人之傷,含人之血”,決不是醫(yī)生心地善良,那是為了求利。制造車的人希望人高貴,制造棺材的則希望有人死,決不是前者心善,后者心惡,而是由利益來定的。人不富無人買車,人不死則棺不售(《韓非子?備內》)。同樣,也不要相信什么超脫利益的君子?!胺蜿愝p貨于幽隱,雖曾、史可疑也;懸百金于市,雖大盜不取也?!?《韓非子?六友》)總之,不要用道德論人,而應以利害察人。
      人的本性是“自為”“好利”,因而韓非子主張政治上應從這個實際出發(fā),把全部政策自覺地建立在“利”的基礎之上。為了“利”,人們可以相互利用,也可以相互爭斗。政治的妙訣就在于搞好“利”的排列組合并為君主所用。
      二、 國家觀:君主專制政體
      從政府的形式而言,韓非子與馬基雅維利政治思想的第二個顯著相同點在于:兩者都鼓吹君主專制政體。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是以這樣一句話開頭的:“自古至今,統治人類的一切國家,一切政權,不是共和國就是君主國”。這一論斷對于政治思想史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因為它明確地說明了“國家”這個在馬基雅維利之后將成為政治研究的核心的術語,而且也因為它把政府的形式分類為兩種:君主國與共和國。
      1513年12月10日,馬基雅維利在給駐教廷大使弗朗切斯托?維托里的信中寫道:“我寫了一本《君主論》的小冊子,討論君主國是什么,它有哪些種類,怎樣獲得,怎樣維持,以及為什么會喪失?!盵2]馬基雅維利明確表示,他是從君主國的具體現實而不是從君主的抽象形象出發(fā)的,因為正是君主國的性質決定著君主的政府。他沒有對君主進行分類,而是研究了君主國的不同類型,并把它們分類為:11世襲君主國;21混合君主國;31新式君主國。
      對于政體選擇,馬基雅維利討論了國家政體的利弊得失。他承襲了亞里士多德的政體分類法,把政體分為六種,君主政體、貴族政體、民主政體,它們的變體分別是專制政體、寡頭政體和暴民政體。馬基雅維利認為這六種政體的好壞沒有絕對的標準,一切都應適應時代的需要,不同的國家需要不同的政體,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民族,必須有不同的組織形式。針對當時的意大利,馬基雅維利主張應實行君主專制政體。因為當時意大利政治上分崩離析,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君主加以統一。正是基于這一點,馬基雅維利憤怒地指斥教皇和貴族是意大利四分五裂的根源,撰寫了《君主論》,把它獻給美第奇家屬,希望在他們身上實現統一意大利的最高愿望,結束分崩離析的局面,因而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君主加以統一。因此他狂熱地鼓吹,在當時的意大利應實行君主專制政體。
      古老的東方,怎樣處理社會各階級、階層、集團之間的利益,是諸子百家討論的一個中心問題,也是政治思想中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韓非子把人與人之間的全部關系歸納為一個“利”字。既“人人為我”,從邏輯上推理,君主作為一國之君,則必須“人人為君”,因此,君主之利高于一切,制定政策既要密切關注臣民的私利,但又要設法使臣民逐利產生的力量轉化為利君。韓非子用最明快的語言表述了君主利益高於一切?!锻鈨φf右下》說:“國者君之車也”,國家是君主運行的工具,完全把天下視為君主的私囊之物。
      既然君利高于一切,天下為君主私囊之物,那么,實行君主專制統治也就順理成章了。因此,當秦王看到他鼓吹專制的著作后,忍不住拍案叫絕,以至發(fā)出了:“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史記?韓非列傳》)
      實行君主專制統治在韓非那里已經成為邏輯的必然,那么,剩下的便只是專制的手段了。如何專制才能保證君利不受侵犯?韓非子開出的藥方是三個字:勢、法、術。
      三者當中,韓非子更注意勢。之所以為帝王首先在于有勢?!胺裁髦髦螄?,任其勢?!?《韓非子?難三》)“民者固服于勢?!?《韓非子?五蠹》)“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韓非子?功名》)勢又是法、術前提條件。他把勢分為“自然之勢與”與“人為之勢。”自然之勢指客觀既成條件下掌權和對權力的運用;人為之勢是指可能條件下能動地運用權力。對于君主而言。自然之勢不是最主要的,因為它是既成的事實。真正的勢應是人為之勢。君主,要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運用人為之勢。他的人為之勢又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
      其一為“聰明之勢”。《奸劫弒臣》說:“明主者,使天下不得不為己視,使天下不得不為己聽。故身在深宮之中而明照四海之內?!本鞑槐赜谐说闹腔郏灰朴诨煜轮斆鳛榧褐斆?,使天下之耳目成為己之耳目,做到這一點,不出宮厥,盡知天下事。其二為“威嚴之勢”。《顯學》說:“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吾以此知威勢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亂也。”《人主》說:“威勢者,人主之筋力也?!薄对幨埂氛f:“威者,所以行令也?!币理n非子之見,只要掌握了“聰明之勢”與“威嚴之勢”,君主不必是圣賢,只要中人之材便可得天下。因此“勢”這種東西必須牢牢掌握在君主手中,須臾不可離之。鼓勵君主把全部權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成為真正的絕對權威,實施專制統治。
      有了“勢”還必須有“法”,這樣,君主專制的統治才能更加穩(wěn)固。什么是法呢?“法者,事最適者也?!?《韓非子?問辯》)所謂“事最適者”,就是適合時代,符合事理,利于君主之用。韓非繼承了法家的以法治國的思想,但與前期法家相比,又有明顯不同的地方。韓非子第一次提出了言軌于法,以吏為師的口號。韓非子提出,必須把全國人的思想統一到法令上來,他認為不僅要頒布法令,還要宣傳法令,使婦孺皆知。法要成為人們思考問題的規(guī)范和遵循的原則?!段弩肌氛f:“境內之民,其言談者必軌于法?!?br />   “術”是專門研究君臣關系的理論。由于韓非子把君臣關系視為虎狼與買賣關系,所以除了講考課監(jiān)察方法之外,更多地講陰謀詭計。如何用這些陰謀詭計駕馭群臣。
      君主最終的統治對象是民,然而君主卻不能直接面對民,必須通過官吏這個中間環(huán)節(jié)實現統治。在整個統治結構中,官吏為“本”,民為“末”,官吏如網之綱,民如網之目。君主治吏比治民更重要,術的作用在于治吏。
      韓非子的勢、法、術都是為君主實現絕對的個人專制服務的。三者互相補充,成為君主手中的三節(jié)鞭。
  •     【按語:馬基雅維利(1469-1527)將《君主論》(1512)獻給佛羅倫薩的統治者Lorenzo de’ Medici。《君主論》是《論李維》的一個分支或較小的姊妹篇。小清新,很簡單。就其謀略論述而言,與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卷4-6差不多是異曲同工,并不更讓人心驚膽戰(zhàn)。
      
      在區(qū)分了共和國和君主國之后,馬基雅維利主要論述了各種新君主國的特性、獲取和維系的方法,涉及到君主應該如何統治臣民、駕馭軍隊、使用謀略和武力。在涉及君主行動的道德評價的時候,馬基雅維利的基本原則是現實主義的:由于人類邪惡的事實,美好的道德品德不是現實的選項,為了君主國和共同體的維系和持存,在必要的時候君主應該能做到在違背道德準則為惡時心無歉疚。在邪惡的世界中,結果可以辯白手段。這一切似乎玩世不恭,但最后馬基雅維利還是流露了其心中的激情和道德委身:盼望智睿偉大的新君主將意大利從異族的蹂躪中拯救出來。
      
      馬基雅維利對意大利的熱愛或共和主義情感實質性地沖淡了《君主論》中表現出來的玩世不恭。而且,那種玩世不恭或許不是本真的,而是源于馬基雅維利的宗教幻滅感:同樣是目睹天主教的腐壞和重重罪惡:馬丁路德高舉改革大旗,呼吁拋棄罪惡的天主教會,回到《圣經》、回到福音和真正的上帝;而離天主教樞紐更近的馬基雅維利則報之以宗教的幻滅感?!?br />   
      
      
      馬基雅維利一開始就將國家區(qū)分為兩種,“不是共和國就是君主國(republics or principalities)?!薄抉R基雅維利:《君主論 論李維》,潘漢典譯,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頁,下同。這一區(qū)分與君主、貴族和民主制三元政體劃分是什么關系,我一直存在疑惑,而且這一區(qū)分的溯源何在我也不清楚】君主國有全新的、世襲的等;而其獲得或者依靠武力或者由于幸運或由于能力(virtue)。馬基雅維利關切的要點是新的君主國(new principalities)如何統治和維系下去,而暗示共和國將在另一部書即《論李維》中討論?!?】
      
      世襲君主國是較容易維系政權的,“因為世襲的君主得罪人民的原因和必要性都比較少,因此他自然會比較為人們所愛戴?!薄?】而新君主國則會遭遇困難重重,“因為新的君主由于他的軍隊和新占領之后帶來的無數損害,常常不可避免地開罪于新的屬民?!薄?】
      
      在新并入領土時,若原屬于同一種語言或地區(qū),且人們不是過慣了自由生活,則維系起來最容易,只需要鏟除原有君主的血統;但若語言、習慣和制度都不同的話,就麻煩很大,最好君主親自駐節(jié)或者在要害處殖民,而駐軍則是不中用的。要保護弱者而削弱其中較強的勢力,并阻止外國勢力干預。羅馬人就是這么干的,作為反面典型的法王路易十二在意大利的做法則很愚蠢。亞歷山大大帝死后為何其繼位者繼續(xù)保住江山?因為君主國都按照自由或專制兩種方式統治,而亞歷山大大帝征服的都是專制王權地區(qū)并滅絕了王室,因而易于持有。對于占有自由地區(qū),則要么毀滅之,要么駐節(jié)之、要么保留其法律和自由而建立一個寡頭政府??傊?,“在共和國里,就有一種較強的生命力,較大的仇恨心。他們緬懷過去的自由,就不平靜,而且也不能夠平靜下來?!薄?9】
      
      憑借自己的武力和能力獲得新君主國的新君主,范例有摩西、居魯士和Romulus等,除了機會,并沒有什么額外幸運,而是自身將能力與機會糅合在一起?!霸谌〉镁龣嗟臅r候是困難的,但是以后保持它就容易了,”【22】因為創(chuàng)建和執(zhí)行新制度是極為艱難的,這里馬基雅維利強調了武力的重要性,“所有武裝的先知都獲得了勝利,而非武裝的先知都失敗了。”【22】 那些依賴幸運(luck)或他人武力崛起為新君主的,則保持其地位很艱難:缺乏歷練也缺乏忠誠的武力。 既依靠幸運也依靠自己能力而成為新君主的,馬基雅維利舉出了Cesare Borgia的艱辛的、卓絕的、然后功敗垂成的范例。馬基雅維利很贊賞Borgia,“我覺得應當像我在上面提出的把公爵(Borgia)提出來,讓那些由于幸運或者依靠他人的武力而取得統治權的一切人效法?!薄?0】
      
      從平民崛起為君主還有兩個辦法:邪惡而卑鄙的方法登上統治地位,或者藉著同胞的幫助而成為祖國的君主。前者古有敘拉古的Agatocle,今有費爾莫的Oliverotto,都屠殺市民、出賣朋友、缺乏信用,野蠻殘忍和不人道,同時卻極為堅韌強悍。馬基雅維利說,這種人雖因道德缺陷而不能躋身最偉大者之列,但其能長久統治卻也因卑鄙有方:殘暴和損害行為應該只是偶爾使用,“畢其功于一役,”【36】且基于為臣民謀利益。 由市民的支持而登上王位的一般情況是內部存在平民和貴族沖突下導致的,這種沖突的結果,“不是君主權、就是自由權,否則就是無政府狀態(tài)?!薄?7】由平民擁戴登上王位者較為獨立,而由貴族幫助獲得君權者會發(fā)現周圍很多人自以為同他是平等的。但無論哪種情況,“他頭一件應該做的事就是想方設法爭取人民。”【39】
      
      最后一種是教會君主國(ecclesiastical principalities)。取得靠能力或幸運,然而“這種國家是依靠宗教上的古老的制度維持的。這種制度十分強有力的:它們使它們的君主當權,卻不問他們是怎樣行事和生活的?!挥羞@樣的君主國才是安全和幸福的。”【43】但這種教會君主國可遇而不可求,因此馬基雅維利不討論之,卻回溯了原本軟弱的羅馬教會是如何獲得龐大的世俗權力(temporal power)的:原本教皇處在羅馬分裂的兩派貴族的武力威脅下,而15世紀末,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利用Borgia以及法國的入侵壯大了教廷的力量。
      
      在分析了各種新君主國的特性后,馬基雅維利轉而分析國家可能的進攻和防守之道。法律和軍隊,首先是軍隊,因為有好軍隊肯定就有好法律。雇傭軍是無益而危險的,意大利的崩潰就是因為多年來依賴雇傭軍(mercenary troops),“經驗已經證明,只有君主自己和武裝起來的共和國才能夠取得巨大的進展,而雇傭軍只能造成損失?!薄?7】羅馬、斯巴達和瑞士為正面例子,意大利則是反面例子,雇傭軍戰(zhàn)爭像表演游戲一樣不給力,這樣“他們使得意大利陷入奴隸狀態(tài)和恥辱中?!薄?1,這里隱約有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調子】 援軍比雇傭軍更危險更可怕,隨時反噬君主?!傲_馬帝國覆滅的頭一個原因…是從雇傭哥特人當兵開始的?!薄?5】 沒有自己的軍隊的君主國是不穩(wěn)定的,“所謂自己的軍隊就是由臣民、市民或者你的屬民組成的軍隊,所謂其他一切軍隊就是雇傭軍或者援軍?!薄?5】君主唯一的專業(yè)就是“戰(zhàn)爭、軍事制度和訓練。…不整軍經武,就使得人們蔑視你,這是君主必須提防的奇恥大辱之一?!薄?6-7】要狩獵和閱讀歷史兩方面做準備,“以便在命運逆轉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反擊的準備?!薄?8】
      
      接下來馬基雅維利考察君主對待臣下和朋友的方法和行動。Machiavelli強調了自己現實主義的原則:“許多人曾經幻想那些從來沒有人見過或者知道在實際上存在過的共和國和君主國。可是人們實際上怎樣生活同人們應當怎樣生活,其距離是如此巨大,以至一個人要是為了應該怎樣辦而把實際上是怎么回事置諸腦后,那么他不但不能保存自己,反而會導致自我毀滅。…為此,我想把關于想象上的君主的事情撇在以便,而只是討論確實存在的事情?!薄?9-60】馬基雅維利并沒有否定君主的美好品質是可以設想的,只是認為“人類的條件不允許這樣?!薄?0】而君主甚至必須準備好對惡行泰然處之。
      
      對于君主,吝嗇甚至比慷慨要好,“吝嗇是他能夠統治下去的惡德之一?!薄?2】而慷慨常常意味著橫征暴斂。君主最好是通式被人愛戴和畏懼,但“如果一個人對兩者必須有所取舍,那么,被人畏懼比受人愛戴是安全得多的?!薄?5】這源自馬基雅維利對人性的悲觀主義或現實主義看法,“關于人類,一般地可以這樣說:他們是忘恩負義、容易變心的,是偽裝者、冒牌貨,是逃避艱難、追逐利益的?!薄?5】愛戴基于恩義,畏懼則基于對懲罰的害怕,后者要穩(wěn)定得多?!叭藗儛鄞骶鳎腔谒麄冏约旱囊庵?,而感到畏懼則是基于君主的意志;因此一位明智的君主應當立足在自己的意志之上,而不是立足在他人的意志之上?!薄?7】君主卻要小心翼翼避免為人憎恨,“只要他對自己的公民和自己的屬民的財產、對他們的妻女不染指,那就辦得到了?!薄?6】在統軍的時候,則要不懼殘酷之名。
      
      就遵守承諾而言。因為人性惡劣,君主當精通狐貍和獅子之道,“當遵守信義反而對自己不利的時候,或者原來使自己作出諾言的理由現在不復存在的時候,一位英明的君主絕不能夠,也不應該遵守信義?!蔷鞅仨毶踔猎鯓友陲椷@種獸性,并且必須做一個偉大的偽裝者和假好人。”【69】“如果可能的話,他還是不要背離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需的話,他就要懂得怎樣走上為非作惡之途?!薄?0】世界盡是群氓,結果將辯白手段。【70】
      
      君主要避免受到憎恨和輕視:不霸占臣民的財產及其妻女,“當大多數人的財產和體面都沒有受到侵犯的時候,他們就安居樂業(yè)”【72】;不能被人認為軟弱怯懦,輕率淺薄或優(yōu)柔寡斷,“君主應該努力在行動中表現偉大、勇敢、嚴肅莊重,堅忍不拔。”【72】馬基雅維利稱贊了法國的制度良好,尤其是國王設立的議會(Parlement)制度,能彈劾貴族而捍衛(wèi)平民,卻又不需讓國王結怨。羅馬皇帝的麻煩在于不僅要應付貴族和平民,還要應付軍隊的殘暴和貪婪,這是許多皇帝滅亡的原因。時代變遷,現在人民比軍隊更有力量。一切聽來不好的行為可以在生存下去這一共同體的底線倫理中得到某種辯護:“一位君主為著保存自己的國家往往被迫做不好的事情?!薄?7】
      
      君主應該將屬民武裝起來,而新的屬民外。應該樹立某些仇敵并制服之,從而使得自己更為偉大?!?5】建筑堡壘則依靠情況而定。贊美了西班牙國王斐迪南:借助于宗教殘酷驅逐和剝奪Marrani人。在沖突中應該公開表態(tài)占邊。遴選大臣的策略:忠誠。避開諂媚者的策略:讓人人講真話就會缺少對君主的尊重,因此,最好“在他的國家里選擇一些有識之士,單獨讓他們享有對君主講真話的自由權,但只是就他所詢問的事情,而不是任何事情?!薄?4,好厚黑學】要經常咨詢,但不征詢意見的事情,就讓人沒有提意見的勇氣。
      
      
      
      馬基雅維利說君主如果按上述建議的方式去做,就會很穩(wěn)固地擁有其國度而且變得強大。馬基雅維利指出,意大利的統治者們由于犯了上述的種種錯誤,因而喪失了其國家,這歸咎于他們的庸碌無能而不是命運。馬基雅維利不否定“世界上的事情是由命運和上帝支配的,”【98】但這沒有排除我們的自由意志的參與,“命運是我們半個行動的主宰,但是它留下其余一半活著幾乎一半歸我們支配?!薄?8】君主要洞察時代,扼住命運?!懊\之神是一個女子,你想要壓倒她,就必須打她,沖擊她。她寧愿讓那樣行動的人們去征服她,勝過那些冷冰冰地進行工作的人們?!薄?01】
      
      最后,馬基雅維利說“意大利沉淪到它現在所處的絕境”,【102】恰好指望一位意大利豪杰(spirito)來拯救她,“她怎樣祈求上帝派人把她從蠻族的殘酷行為與侮辱中拯救出來。”【103】這一任務是神圣而正義的。馬基雅維利盼望一位新君主來拯救意大利,“在備受外國蹂躪的一切地方,人們將懷著怎樣的熱愛、對復仇雪恥的渴望、多么頑強的信仰,抱著赤誠,含著熱淚來歡迎他?!薄?05】最末一句引用了Petrach的話“因為古人(古羅馬人)的勇氣,在意大利人的心中至今沒有消亡?!薄?06】這倒恰恰無意中透露出馬基雅維利的激情不僅事關政治現實,也是文藝復興的。
      
      江緒林 2012年11月1日星期四
  •     提醒廣大書友,這個所謂“最新中譯本”中的《論李維》完全抄襲、改寫自吉林出版集團《馬基雅維利全集》中的《李維史論》。
      據悉,原譯者薛軍博士、吉林出版集團、策劃編輯劉訓練博士近期將向法院對湖南文藝出版社和炮制這本書的圖書公司提起訴訟,敬請廣大書友關注!
      同時,也請書友自覺抵制這類目前市場上大量充斥的連所謂“譯者”名字都不敢出版在封面和書名頁的偽書!
  •     刊《領導者》2010年xx期
      
      在“國運”與“我運”分道揚鑣的時代里
      ——評《潛伏》里的馬基雅維利精神
      
      
      在劇情結尾的地方,意外事件再次擾亂了人們關于“未來”的全部計劃,擊碎了脆弱的時間經驗;對此,飛機上的吳敬中不禁慨嘆“在天上也要受支配啊”,他身邊的余則成卻評論道:“命!”對其中的語氣無法進行蓋棺論定式的簡單把握,其中既有順從和創(chuàng)傷式的哀婉成分,也富含有愉快、爽朗、乃至暗自欣喜的成分。種種要素的這種復雜組合并不奇妙,也不矛盾,這是一個深深體驗過“命運”和“偶然”之活生生的力量的人的正常反應。
      《潛伏》展示的正是這樣一個世界,“命運”和“偶然”是世界的根本性要素,它施展至高無上的力量,處處帶來混亂,既造就巨大的創(chuàng)傷,也造就巨大的幸福,而這兩者都讓人既陶醉其中,同時又難以承受;這一切都構成了基本的生存經驗,這樣的經驗與任何意義和秩序都沒有任何關聯,相反,它完全摧毀了生活實踐中所有導向體系的有效性,換句話說,所有這些經驗都與文化方面有可能指導人類活動的闡釋模式產生了強烈而本質上的拒斥。誰有這樣的經驗,誰就將跨越日常生活所必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界限;誰如果不跨越對世界和對自我的日常理解,誰就無法將這些震撼人心、未被闡釋和不可闡釋的事情保持在感知和回憶的疆域之內。
      沒有誰能比莎士比亞更為典型地呈現《潛伏》的世界:
      
      上帝??!我多想能夠展讀命運的書卷,
      看看時代的變遷,
      看看偶然的機運如何把人作踐,
      變數如何將不同的酒漿向人生的酒杯傾灌!
      啊!要是這一切都能看得見,
      看見自己一生的流年:
      過去有幾多危難,未來又有幾多考驗,
      那么,世上最幸福的青年也愿意合上這書卷,
      靜靜地坐下來,安待終年。
      
      命運破壞了“文化”所要求的意義和時間秩序,讓它變得混亂,并對人類的精神提出了嚴厲挑戰(zhàn),要求將行動、受難與時代變革之間的關系確定為完全一致,而非完全矛盾。余則成內心以及生活所發(fā)生的一切變化應該首要地歸因于這一點,而非某種“信仰的飛躍”;正是命運迫使他以創(chuàng)傷為代價,不斷跨越理解的日常界限,對于成熟狀態(tài)的余則成來說,如果失去那種種令人不安、甚至是摧毀性的時間變化的經驗,生活將難以想象;如若沒有人試圖作出克服和戰(zhàn)勝這些經驗的努力,生活也同樣是難以想象。所有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段段的歷史,勾勒著過去時代的本質,當與余則成互為知己的吳敬中在空中以總結式的口吻最后一次詢問余則成“為什么堅持留下”的時候,余則成的回答是清晰無誤的:“我喜歡潛伏,刺激?!?br />   
      有規(guī)范力量的事件和個人、以及社會對這些事件和個人的回憶,構成了一個群體的認同。在余則成的歷史世界和當下世界中,沒有哪一件事情具備規(guī)范力量,可以像美國革命對美國人、或者法國革命對法國人的意義那樣,足以以之為坐標,建立起他的自我理解。實際上,任何事件或個人均完全有可能在余則成的生活中扮演自我理解的參考值的角色,這其中包括一系列的戰(zhàn)爭、陰謀、屠殺等等事件,也包括左藍、吳敬中、翠平、李涯等等人物,但很顯然,余則成與這些人所持態(tài)度竟是如此若即若離、晦暗不明,致使其能否成為價值坐標大成疑問;在價值領域,余則成可說是經歷了從完全混亂到完全自由的奇特變化,是本能和他對基本善的直覺判斷引導了這一變化歷程;確切地說,余則成最終學會了將價值領域視同宗教領域,他用純粹的頭腦去理解世界,用純粹的心靈去體悟價值。這使他不愿建立起一個非宗教的、被稱為“文化”的認同。命運在余則成的生活以及自我評價中持續(xù)不斷地發(fā)揮出摧毀性的力量,帶著這種力量的事件鏈條對所有出自文化關聯的認同均構成致命的威脅,對于余則成這樣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高度才能的人來說,如此情景,只有命運才足以成為其生活中具有關聯性的一個既不可逾越,又可無限擴展、沒有邊際可言的邊界。
      
      因此,《潛伏》從根本上說并不是一部悲劇,余則成也不是一個悲劇人物。悲劇雖然講述了令人陌生和恐懼的事情,但悲劇也將一切的恐怖化解為一個可被理解的事件,使之得以進入有意義的時間秩序當中,由此恐怖便被闡釋為文化,完全喪失了其罕見的毀滅性?!稘摲凡⒉痪邆溥@樣的性格,它的真正性格在于傳遞出這樣的信息:無意義必須成為意義的構成要素,它迫使人們直接面對日常生活薄薄蓋子下面的恐怖要素,不無必要地偶爾考慮一下有關罪惡的滄桑正道。
      
      余則成的時代盡管混亂,但也是一個總結的時代,在慌亂和戰(zhàn)爭的硝煙之下,隱藏著一種處處進行廣泛審視的精神。不安、考驗、失敗、瘋狂,所有這些詞語都可以單獨用來描述這一時代的氛圍。吳敬中不厭其煩地告訴余則成:“沒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他期待的是以穩(wěn)定和固定的方式來實現靠風暴才能解決的事情,他參透了政治的一個重要面相,因為他自己就長時間地以精英身份置身其中。這種“扎根于人情”的政治以利益與政府的存在理由之間的一致為最基本前提。吳敬中屢次告誡余則成“遠離政治”之時,政治領域在他的思考中只獲得一種純工具的視野,是“社會”的當前處境和已知條件的直接延伸而已,它的目的就在于保護和鞏固已經存在的一切。對吳敬中來說,政治也許是獨立的,但這是因為政治什么也不會創(chuàng)造,它最理想狀態(tài)下的任務也就是糾正社會自發(fā)的危險風向;“人情政治”在某種程度上類似于18、19世紀的英格蘭普通法思維,即將社會關系視為先于政治共同體的表現,因而更為本質于政治表現;至于其具體的運動形式,吳敬中的思維則典型地呈現出19世紀“法制國家”的形態(tài),政治在此一形態(tài)中獲得了最為明確、最具科學化的理解,那就是一種在法定的狀態(tài)中得到確立的社會。
      
      吳敬中從教養(yǎng)上看頗具現實主義的政治眼光,“普遍利益”并非社會真理的表達,他所理解的財產以當前的社會隸屬狀態(tài)為前提,而非以個人為前提,統治權則體現為財產的集體占有形態(tài)。政治權力在這種最強有力的現實主義視野中,必須首先退回到社會特定利益絕對必須的界限之內,普遍利益只是團體利益的簡單復合。在這個團體世界或者社會隸屬的世界中,每個團體都了解一些未被其他團體了解的事情,因此每個團體多少都有一些特殊的利益。穩(wěn)定有效的為政之道就在于謹記并順從這一點。
      
      然而在左藍的世界中,政治卻是人性的園??;普遍利益以及社會附屬利益的一統既不遵循斯密的想法,是所謂利益的“自然屬性”的產物;也沒有可能像邊沁所確立的那樣,是人為屬性的產物;換句話說,這一切并非來自某種社會契約或者政治理性,相反,它只能來自本性的再造。政治將因此重新獲得一個開端,以擺脫一切人情世故的造化本性。腐敗的精英、以及難以理解的知識分子在經歷數代的時間之后,把國家引入歧途,大眾直覺是惟一可能把國家這艘處境危急的航船引向正道的力量。
      
      在吳敬中呼喚“人情”的地方,左藍呼喚“美德”;“人情”與“美德”的斷裂以及根本性對立,最終導致了政治理性無法處在人類呼吁的中心位置。這一點正是理解余則成全部思考和行動的惟一關鍵所在。確切地說,“人情”與“美德”的斷裂,導致余則成無法心甘情愿地認同其中任何一方,他的生活也就成為時代矛盾的直接反映。余則成就教養(yǎng)、愛好、傾向、甚至語言來說,所有這些方面都是他連接當前統治精英的紐帶;然而,“人情政治”并未產生真正的精英,崛起的只是封閉的寡頭團體。當前的統治階層只是一個閉關的組織和秩序,而絲毫不是一個富有彈性、有自我保護直覺、有非凡的自我更新能力的活動階層。先知默罕穆德曾經試圖把一座大山召喚到眼前,那山卻懶惰得紋絲不動,于是他說:“既然山不來我這兒,那我就去山那兒?!贝笊讲⑽聪蛴鄤t成走來,余則成也不曾向大山靠攏。“人情”與“美德”的斷裂恢復了政治生活不可捉摸的特征,有助于產生一種令人驚奇的力量,結果被置于無法預料的狀態(tài),仿佛是微笑中的斯芬克斯,余則成就是他的化身。人們推測他的選擇的奧秘,想從他所表現的不確定中獲得明確和可靠的東西,試圖在他多變的外表或者虛幻的借口當中尋找起支配作用的法則、或者有關未來生活的教訓。機敏的評述、自以為是的謬論、徒勞的慰藉,這些比比皆是,除此之外,沒有人愿意問一問:從所有這些矛盾和疑慮的霧瘴當中,究竟能知道什么?這也許是因為沒有人能夠承受一種聞所未聞、但至高無上的事物,不愿意看到一種無法了解的力量。
      
      轉入天津衛(wèi)之后,余則成迅速變化成為一個幽靈般的人物。不斷產生的火花、分析能力、思維的活力、管理上的眼光、愿意妥協的直覺、非凡的意志力、以及說服語言的大師,這一切都綜合在一個人的體內;他既能用政策事務的那種語言嫻熟地說話,又能暗藏著另一種詩才的語言。他既非聲稱能夠以文化的名義指導社會前進的人,也不是聲稱能夠以專業(yè)知識的名義指導社會前進的人。他的才華并不走狹隘一途,而是與周圍的世界產生完美的融合。這一點構成了他與謝若林之間的根本差異。
      謝若林與晚秋之間的爭吵,確切地說,現代版的“哲學與詩歌之間的爭吵”,這對理解余則成有著典型意義。晚秋能夠十分細膩地體驗到美,她渴望充滿了困擾、危險和歡樂的生活,但她也因為沒有能力體驗自然及其必然性而產生強烈的惆悵和憤慨;她身上有尋找崇高的本能,但對世界的神秘魅力的領悟能力卻極端有限。在她海闊天空的虛構中,時而點綴著優(yōu)雅而純潔的想象,時而穿插著滿懷真情的低聲細語,詩歌在她這里蛻變成為一種盧梭式的單純的情感崇拜。余則成對此種詩歌式的“憂傷”必然暗含極端的清醒和蔑視,不過他也明白,謝若林的哲學眼光因其過于純粹和清醒,在指導世界或者個人方面不但必然面臨失敗的危險,甚至可能反過來傷害到世界和個人。文化的瓦解往往并不使人對更為清醒和健康的哲學產生歸屬感,也不會讓人皈依更為強有力的啟示。和霍布斯一樣,余則成深知這世界的絕大多數人都本能地愿意生活在睡夢當中。為了勸導晚秋,訓誡詩歌,他必須首先發(fā)揮詩歌自身的力量,以掩蓋謝若林式的哲學清醒,迫使對手不得不就范,下面就是詩才語言與哲學論證的完美結合:
      
      那兒有很多人像我一樣,那是另一個世界。好地方,好風光。你那么年輕,那么漂亮,可以選擇的。你想想,晚秋,你站在一列雄壯的隊伍里,邁著大步,高唱著戰(zhàn)歌,去改變整個中國,那是什么氣勢?一個小小的余則成,就是路邊的一個送行者,你看見了他,他看見了你,你們揮揮手就過去了,再往前就是更有意義的生活。沮喪嗎?無非就是一個小布爾喬亞的無病呻吟。留戀它就是一種高度近視!有時候看的遠一點,不就什么都有了嗎?……包括愛。
      
      余則成必須殺死自己惟一可能的伙伴和盟友謝若林,這是多么地令人感到可悲!只有他們兩個人能夠站在一個至高的共同點上,共同反對那種認為善的東西就是現時存在的東西的愚蠢見解,和平與安逸、友誼與情感、財富與家庭生活、以及所有那些私人之間的博愛,無不是微不足道的善;這兩個人比任何人都愿意更清楚地看到:在遙遠的將來,為達到真正的至善要經過多少血與火的洗禮,而現時的努力和犧牲必將不會帶來一個政治上的黃金時代,這也許不是一種正確的心態(tài),但卻是一種正確的見解;即使不能說是正確的見解,至少也得說是強有力的見解。生活的真諦也許會呈現出多元的、自由的、暖乎乎的種種形態(tài),但這是政治!政治的真諦必須在別的地方、在強有力的見解中尋找。謝若林以令人吃驚的堅強意志力拒絕了這一來自神靈領域、或者至少具備神話特征的政治愿景,憑借對世界之崩壞以及人類情感和道德的內在腐朽性的見識,他以再終極不過的伊壁鳩魯式的哲學眼光告訴余則成:“兩根金條放在一起,你說哪個高尚,哪個齷齪!”余則成也以同樣令人吃驚的意志力拒絕了這一終極的哲學世界,這并不是因為他不能領悟這一冰冷但健康的世界,而是因為他不愿意放棄追隨命運,把生活轉入統一的哲學原則的支配。
      
      假如人們學會不加停頓地變幻角度,就能看到一副新奇的人物素描:余則成這個高明而清醒的行動中的馬基雅維利式的人文主義精英,同時也是一個全神貫注、低頭閱讀《荷馬史詩》的孩子,他完全被其中的語言和情節(jié)所征服,如同詩歌中的神靈那樣,“坐在那里,對地上的事情漠不關心”。那種種建立在倫理學原則上的美妙、輕松和樂觀的宗教所發(fā)出的恢復道德權威的呼吁,對他不曾產生影響,這是因為在他身上,如同在馬基雅維利身上一樣,不曾產生過絕望;也正是因此,也如同馬基雅維利一樣,他身上天然地沒有令許多尋找信仰的人們感到困惑的“信仰飛躍”的問題,這個燃燒的世界正是信仰的必要條件,而命運正是再充分不過的信仰對象。傳統、文化、哲學、情感、以及種種來自偏見的見解,他對這一切均有著非凡的免疫力,對他來說,這些東西不過是政客的通俗手冊、庸眾的精神食糧;他以一種類似羅馬帝國時代共和派精英看待福音書的眼光來看待這一切。
      
      余則成不是一個悲劇人物,而是一個成功的英雄;他既能全心傾聽海妖的美妙歌聲,又能同時做好防備觸礁的各項工作;既能嘗試探知全部世界指給他的大方向,又能保留內心的全部秘密,并堅守他的本能、才華以及對善的直覺判斷。借用一位過往政治家的評論,也許能夠最為典型地刻畫出,在“我運”與“國運”不得不分道揚鑣的時代,一個像余則成這樣的如此獨特的馬基雅維利式精英人物的榮譽意識:“當國家已經衰落,他們在最后一息的自尊,如果確實無增長的話,也將不會消退。他們對尊嚴的堅守恰如塔西佗在最后一息對提比略的愛的掩飾一樣?!?br />   
      
      
  •     馬基雅維利及其作品的現實意義 周春生
      
       馬基雅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 1469-1527)是意大利佛羅倫薩人。其一生的經歷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從出生到1498年成為佛羅倫薩共和國第二國務秘書。關于這一時期的馬基雅維利生平狀況我們所知甚少,值得提及的事情是他受父親影響閱讀了大量拉丁文的作品,其中就包括日后成為馬基雅維利政治思想重要理論支柱的古羅馬歷史學家李維的著作。第2階段是馬基雅維利從政的主要時期,從1498年一直持續(xù)到1512年被逐出政壇。在這一階段,馬基雅維利不僅為佛羅倫薩共和國政府出謀劃策,還從事大量與外交有關的事務,充分展示出一名職業(yè)外交家的才華。外交實踐使馬基雅維利對國家政治、國與國的關系有了全方位的認識。其中特別重要的外交出使活動有:多次出使法國宮廷,會見法王路易十二;與當時的權勢人物愷撒·波吉亞數度會面;奉命前往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麥克西米連一世宮廷,等等。期間1506年至1512年馬基雅維利為創(chuàng)建佛羅倫薩的公民兵而奔波忙碌,最終使得近2百年的佛羅倫薩歷史上首次有了自己的軍隊,也使佛羅倫薩在那個多事之秋有了捍衛(wèi)國家利益的軍事資本。第3階段從1512年被解職到1527年謝世,這是政治失意、發(fā)奮寫作、等待東山再起的時期。正是這段時期的大量創(chuàng)作,一個富于政治哲學睿智且容易引起誤解的馬基雅維利形象誕生了。
       馬基雅維利給世人留下一筆豐富的精神遺產。其作品除家喻戶曉的《君主論》外,還有《李維史論》、《佛羅倫薩史》、《兵法七論》及大量詩歌、戲劇創(chuàng)作。馬基雅維利在從事外交工作時,非常勤于外交報告的寫作,其數量和思想學術價值有待學人做進一步的分析研究?,F有3厚卷Feltrinelli 本和規(guī)模更大的4大卷Laterza & Figli本《外交報告集》。其中Laterza & Figli本增加了許多當時統治人物的書信著述,目前只編撰到第4卷,截止時間是1505年。最有學術含量的馬基雅維利著作匯篡本是《李維史論、兵法七論及其他著作集》(Utet, 2006,共2卷)和《佛羅倫薩史和歷史、政治著作選》(Utet, 2007),其學術詳備達到一句一注評的程度。馬基雅維利還有大量書信存世,一些全集本(如Opere Complete di Niccolò Machiavelli, Tipografia Borghi e Compagni, 1833)等有收錄。目前馬基雅維利全集的中文譯本正在陸續(xù)面世,可喜可賀。
       我們如何去理解、評價馬基雅維利上述遺產的深刻思想內涵和現實意義?從文藝復興開始,近代西方人想問題、看世界的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像馬基雅維利這樣的人文主義者,其政治思想分析的著眼點是歷史上發(fā)生的、現實中正經歷的各種事件,并認為自然人性和在法律上享有公民權利、義務的自由個體是政治分析的起點。這種世俗化的“人性-政治”說試圖回答世俗的個人存在、利益與世俗的國家統治、利益之間的關系問題。其回答的方式帶有“近代性”(Modernity,亦譯“現代性”)的特征。按照馬基雅維利的政治設想:政治體制的設計和國家的存在是為了捍衛(wèi)公民的自由權利。同時人性和每一個個體又有其特殊性,人性中有許多弱點,所以完美的國家體制設計必須應對人性中各種偶然的、會引發(fā)“惡”的因素。同時個體存在的價值與一個國家存在的價值不是完全相等的。國家政治統治要照應國家自身的存在方式以及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在回答上述問題時,馬基雅維利的政治新思維參照了兩種事例:在歷史上,馬基雅維利特別參照了羅馬共和國的治國經驗,而現實中就是馬基雅維利擔任佛羅倫薩政府官員所經歷的各種事情。在馬基雅維利的心目中,共和國是其理想的國家制度模式;另一方面,光靠制度還不能解決問題,一個統治者或君主還必須使用各種有效的政治手段以維系包括共和國國家政體在內的國家結構,其中涉及到權力獲得、權力鞏固、權力障礙等各種權力政治問題。上述想法中的國家權力運作部分長期被人片面地冠以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馬基雅維利主義”之名,西方學界對此進行批判的同時提出重新回到亞里士多德、阿奎那等所強調的理性至上、形而上學善意至上的傳統價值體系,并且重新用基督教的人文主義來拯救西方。
       然而在馬基雅維利之類的政治哲學家看來,理性等文化現象只是對人性的包裝而已,理性可以起到調節(jié)的作用,而支配人的行為的根本力量是人性。到了20世紀,那些堅持從人性、經驗等思考倫理、政治問題的思想家試圖進一步表明其理論的開放性、普世性傾向。例如人要生存、人有激情、人需要安全、在現實中老人和孩子是弱勢群體、人性中有許多不可測的因素等,基于這些因素的政治思考與那些囿于某種宗教價值觀的政治觀念相比更具有普遍性的意義。同時,這種政治理論所強調的不是抽象的終極之善,而是避免可能會出現的惡,此思考方式的現實意義亦十分彰顯。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人文主義者包括馬基雅維利在內并不否定宗教如基督教神學的作用。按照他們的想法,宗教是構成國家穩(wěn)定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神還讓人的理性根據自然的規(guī)律去分析研究世俗世界的內容。這樣,在政治哲學中就出現了馬基雅維利所精心思考的新課題。
       在馬基雅維利的時代,近代西方社會正從封建文明向資本主義文明轉型。那些在法律上享有人身自由的公民正通過代表自己利益的行會和城市國家來組織政治、經濟生活。由此導出了政治理論家的課題:一方面要肯定每一公民的自由權利,另一方面又要搞清楚正在安裝中的近代國家機器之存在理由(RAISON D’ETAT)和運轉方式。另外馬基雅維利必須面對這樣一些事實,即當時西歐范圍內那些君主統治和國家勢力比較強盛的地區(qū)如法國、西班牙等都在國際關系中處于主導的地位。就當時佛羅倫薩和意大利的具體情況而言,如何維護佛羅倫薩共和國的生存、如何使意大利實現統一,這些都是更為具體的任務。馬基雅維利的人性-政治理論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呼之欲出,其中有關國家權力的運作理論也是針對上述政治現實有感而發(fā)。
       就21世紀的國際關系和國家政治而言,許多新的現實問題已經與馬基雅維利時代及稍后時代相比發(fā)生了顯著變化。信息時代宣告新的文明轉型已經到來;國際秩序正在調整之中;超國家的經濟、政治行為引人注目;各種全球性問題嚴峻地擺在世人面前。為此,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必須重新思考一系列的國家政治問題,例如國家究竟是扮演守夜人的角色還是進一步強化功能以有效應對各種挑戰(zhàn)?馬基雅維利政治哲學關于國家既維護公民權利又最大限度地維系自身存在、發(fā)揮自身功能的理論還有實際意義嗎?又如何去完善權力制衡、根治腐敗、外交均勢等馬基雅維利的政治主張呢?總之,馬基雅維利作品、思想的現實意義和吸引人的地方還有很多。對馬基雅維利思想的認識程度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逐漸深化。在思想學術史上,布克哈特、邁內克、斯特勞斯、波科克、斯金納、阿爾圖塞、伯林等人都曾經以獨到的想法來解釋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哲學,他們的認識與馬基雅維利的思想一起將給21世紀的政治哲學探索和世界范圍內的政治實踐提供豐富的思想養(yǎng)分。
      
      
  •   譯界多出幾個像潘老先生這樣的人就好了……
  •   哦潘先生翻譯很多東西么?
  •   我不太知道,只是覺得他翻譯得相當之細緻,結合意大利原本并參考了諸多譯本及研究資料,令人感佩。
  •   天天只讀哲學,有時間休息休息讀讀別的書籍
  •   推薦你讀《先知》紀伯倫
  •   嚴正支持劉老師,呵呵
  •   聲援,打擊不義之舉!
  •   支持打假。
  •   劉老師講課的時候,某同學正拿著這本書。。。o(╯□╰)o
  •   哈哈~就是今天發(fā)現的???
  •   力挺劉老師!
  •   之前就看見他在看這本書,我還納悶是啥版本的兩本合一本了~~
  •   必須的!造外國人的假哥支持,中國人就不行!
  •   其實早在這本書剛上架時候我已經注意到了,但今天還是買了,一來由于《君主論》的翻譯比較直白,二來由于有《論李維》。這書裝幀真差
  •   教育是百年大計啊
  •   “我們這個時代的讀者是在最近五代人殘酷的、情緒化的文學中成長起來的。我們需要再教育,
    -----------------------列奧·斯特勞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