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篆刻與璽印文字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蘇顯雙 著  頁數(shù):120  
Tag標簽:無  

前言

   關于《中國文化知識讀本》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人類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chǎn)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是社會的歷史沉積。當今世界,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的文化。我們只有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歷史經(jīng)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意識。文化是維系一個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并傳播給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是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吉林文史出版社組織國內(nèi)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yǎng)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fā)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yōu)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xiàn)偉大復興!

內(nèi)容概要

  篆刻,自起源至今兩千多年的漫長歷史中,歷經(jīng)了十余個朝代。中國篆刻是由古代印章的制作和鐫刻發(fā)展成為藝術的?!白獭焙汀坝≌隆眱蓚€概念常常在廣義上互相包容。狹義上篆刻是一門以書法為主要基礎,以刻制和拓印為主要手段,在特定的印面上進行創(chuàng)作,以表達作者審美理想的一種特殊造型藝術,多指向純藝術范疇。印章則更傾向于實用,屬于工藝美術的范疇。

書籍目錄

一 篆刻概說二 古老的先秦璽印三 豐碑聳立的秦漢印章四 印章與書畫的聯(lián)姻——唐宋鑒藏印五 五代及宋代書畫款印六 元花押印和元朱文印七 不閑的“閑章”八 明文彭與吳門派九 明清之際其他名家十 清代篆刻名家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金屬印制作方式可鑄、可鑿、可錐畫。鑄印(有泥模和失蠟法)費時,但大多精美復雜,典雅端莊,一般適用于文職官印和私印。鑿印大多情況下是為了應付戰(zhàn)爭急拜將領之需,因制作倉促草率,故稱“急就章”。從藝術角度看鑿印有痛快淋漓、恣肆奔放之美,如“平遠將軍章”、“鷹揚將軍章”。至于錐畫印,就更顯草率單薄了,如“威遠將軍章”。石質(zhì)類印章因組織結構不同,硬度也不一樣。玉石最為堅硬,又溫潤潔凈,歷來為文人士大夫們所激賞,常賦予它人格化象征意義,故有“君子比德如玉”之說。“玉不琢,不成器”,不反復雕琢不能成形,雕琢出來的玉印多端莊精美,如“皇后之璽一魏霸”?,旇б酁槊朗?,為漢人所重,以之入印,同玉印一樣,有溫文爾雅的氣質(zhì),如“桓啟”。石質(zhì)印中還有一種滑石印,因較軟,用指甲可劃出痕跡,主要作為明器用于殉葬,因出急殮之故,相對于銅、玉印來說水平未免粗陋。木質(zhì)印易朽,故不多見,至于骨、牙一類的印章,出土數(shù)量就更少了。

編輯推薦

《古代篆刻與璽印文字》:中國文化知識讀本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古代篆刻與璽印文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