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至二十世紀初期藝術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法) 艾利·福爾  頁數(shù):148  譯者:路曼  
Tag標簽:無  

前言

  不久前,一個朋友指出我真是無可救藥,因為我根本不清楚該讀什么報紙,我總是從這張?zhí)侥菑垺N抑t遜地向他交代,我正在關注一種新藝術形式的誕生,的確這種形式在他看來是奇特的,他對此毫無預見,我卻已很清楚地認識到這種形式處于萌芽狀態(tài)。他讀的那些報紙從沒有猜想過會出現(xiàn)這樣的藝術框架,一種藝術其秩序太清晰,線條太鮮明并不一定是好事。通常,藝術常規(guī)的周圍,掩藏著一個多變、豐富的世界。  這樣,我就不得不說:當今藝術仿佛是在不明方向的動力推動下努力敲碎被嚴冬凍硬、被滾筒和砂輪碾平的地殼。這種藝術趨勢存活在人們的情感里,更深藏在種種理論和意向之中。這種藝術即使算不上有教育意義,說不上具有哲理性,至少也是唯智論的。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這種藝術并不缺乏表現(xiàn)力,也不缺乏人情味,它并非清白無瑕,它對自己能在人們身上喚醒哪些情感非常清楚。這就是我們身上倫理觀演變的節(jié)奏,經(jīng)過上個世紀精神活動的各個領域進行的大量而深入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最重要的特性首先是悟性,一種刨根問底,直至揭示出事物之根本的不可遏止的悟性。這必然將孕育出一種人類對自身秘密的癡迷,并且推動我們對自身能力的認識達到能最詳盡地解釋官能的程度。因此,從純理智出發(fā)去喚醒感覺,其途徑通常與藝術品對我們心靈造成的震撼的方式有著很大區(qū)別。乍一看,在當今的繪畫品中,我根本沒有察覺到,基于自發(fā)的情感,博納爾力求實現(xiàn)的往往是達到人智慧之外的藝術深處的和諧,氣韻在星星點點的花草和碎寶石之間,在蟲翅穿行的纏繞的花蕊中流動。

內容概要

本書講述這個時期的藝術發(fā)展,法國獨領風騷。艾利•福爾熱忱地講述著這個令法國人無比自豪的時期。隨著德拉克洛瓦這頭“浪漫主義獅子”的怒吼,浪漫主義席卷而來。庫爾貝、杜米埃以及米勒的現(xiàn)實主義,盧梭、柯羅的鄉(xiāng)間風景,全面地展現(xiàn)這個時代的社會環(huán)境。隨著60年代印象主義登上法國畫壇,莫奈、雷諾阿、畢沙羅……這些偉大的畫家敏感地捕捉著光與瞬間的色彩。而塞尚、梵高、馬蒂斯的藝術則更是突破了傳統(tǒng),為人類的藝術譜寫了嶄新的現(xiàn)代輝煌。

作者簡介

艾黎·福爾(1873-1937)
  法國著名藝術評論家、藝術史與歷史學家,最早將藝術與文化進行跨領域研究的藝術史學家之一。他運用高度詩意化的語言講述藝術史的方法讓本書在歐洲和美國極受歡迎,本書自他去世后至今仍在歐美地區(qū)不斷重印。

書籍目錄

導言浪漫主義和物質主義現(xiàn)代藝術的開篇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當人們擁有這副俊美的臉孔、有神的眼睛、厚實的嘴和與拉伯雷相似的圓滿臉龐,當人們用這神祗按照自己心意塑造形態(tài)時,人們不知道自己就是王。如果能保持沉默,甚至是只要能不做無用的忍耐,就會發(fā)現(xiàn)懂得塑造生活能夠活得更像自己是如此地值得贊揚。人們身上所有的灰暗色調其實都是源自自身最原始的需求。他主宰著整條街,當將腳踏上這片土地時他感到自己才是這兒唯一的主人,街上任何一處變動對他來說都不陌生,他在看似雜亂中引領著一切,路邊所有的建筑,所有的熱情都按他的意愿來組織。這種看事物的視角不過是畫家的感官完全趨附于生動的生活現(xiàn)實的產(chǎn)物,而弱者的感覺和高高在上的權威精神,卻將生活降格為抽象的、無意識的想象中的事物。他了解那些有能舉起千斤鑄鐵的大力士們表演的街口,在戲劇般的洪流從車間涌向人行道之時,他混跡于熱情地圍繞著馬路歌手和手風琴藝人的觀眾之中,這是現(xiàn)實主義者們用以表現(xiàn)思想與抗爭的最后方式。在喧鬧的市集中鼓聲響起時人們總會看到他最先出現(xiàn),他喜愛這種能翻動人靈魂的簡單力量,如他和他們一樣簡單。競技者將雙手懷于強壯的胸前,顯示著力量與權利的和諧,如行吟詩人般吟唱,他口中那遠古的宗教在最初的一吼中便已統(tǒng)治了天下,臉上著了妝的小丑夸張的動作與開啟關閉天堂和地獄之門的大天使有幾分相似,和米歇爾一昂熱將《圣經(jīng)》故事畫在梵蒂岡宮天花板的想法一樣,杜米埃如果能少幾分游移,完全可以擁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那帶著口音的聲音每次都給人帶來震驚的清晰的預言。

后記

不久前,一個朋友指出我真是無可救藥,因為我根本不清楚該讀什么報紙,我總是從這張?zhí)侥菑垺N抑t遜地向他交代,我正在關注一種新藝術形式的誕生,的確這種形式在他看來是奇特的,他對此毫無預見,我卻已很清楚地認識到這種形式處于萌芽狀態(tài)。他讀的那些報紙從沒有猜想過會出現(xiàn)這樣的藝術框架,一種藝術其秩序太清晰,線條太鮮明并不一定是好事。通常,藝術常規(guī)的周圍,掩藏著一個多變、豐富的世界。這樣,我就不得不說:當今藝術仿佛是在不明方向的動力推動下努力敲碎被嚴冬凍硬、被滾筒和砂輪碾平的地殼。這種藝術趨勢存活在人們的情感里,更深藏在種種理論和意向之中。這種藝術即使算不上有教育意義,說不上具有哲理性,至少也是唯智論的。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這種藝術并不缺乏表現(xiàn)力,也不缺乏人情味,它并非清白無瑕,它對自己能在人們身上喚醒哪些情感非常清楚。這就是我們身上倫理觀演變的節(jié)奏,經(jīng)過上個世紀精神活動的各個領域進行的大量而深入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最重要的特性首先是悟性,一種刨根問底,直至揭示出事物之根本的不可遏止的悟性。這必然將孕育出一種人類對自身秘密的癡迷,并且推動我們對自身能力的認識達到能最詳盡地解釋官能的程度。因此,從純理智出發(fā)去喚醒感覺,其途徑通常與藝術品對我們心靈造成的震撼的方式有著很大區(qū)別。乍一看,在當今的繪畫品中,我根本沒有察覺到,基于自發(fā)的情感,博納爾力求實現(xiàn)的往往是達到人智慧之外的藝術深處的和諧,氣韻在星星點點的花草和碎寶石之間,在蟲翅穿行的纏繞的花蕊中流動。

媒體關注與評論

語言優(yōu)美法國大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在其執(zhí)導的電影《狂人比埃羅》(Pierrot le fou)里讓主演、Jean-Paul Belmondo坐在浴缸里為劇中年少的女兒大段大段朗讀艾黎?福爾的《藝術史》,其語言沁人心脾。  ——引自《維基詞典》(英文版)影響深遠影響亨利?米勒一生的偉大著作?!  悦绹骷液嗬?米勒《我一生中的書》經(jīng)典權威他(艾黎-福爾)去世后因一套不僅有豪華精裝本,也有大眾化便攜本的藝術史著作而享有盛名。  ——引自法文版《理想藏書》(《理想藏書》藝術類推薦榜前三名)

編輯推薦

《法國人眼中的藝術史:十九至二十世紀初期藝術》:大方文庫是一個既開放又專注的出版項目。梁啟超昔日發(fā)出“少年強則中國強”的呼聲,我們以出版人的良知,通過有趣、有深度的圖書為中國青年加油!讓法國新浪潮著名導演戈達爾心醉的藝術史影響著名文學家亨利?米勒一生的偉大著作獲選法文版《理想藏書》藝術推薦榜前三名“藝術不僅是有用的,而且它大概是除了面包之外唯一真正對我們所有人都有用的東西?!卑?福爾以優(yōu)美流暢的文字向我們展現(xiàn)著人類的藝術成就。從舊石器時代到20世紀初期,時間跨越了三萬年之久。這位法國人贈給每一位讀者一條小船,以及一雙船槳。順著這條漫長的歷史之流,我們沿路欣賞著太多的風景。與其說此書是一部藝術史名作,毋寧說是一部漫長的文化史巨著。藝術不僅是有用的,而且它大概是除了面包之外唯一真正對我們所有人都有用的東西。風行歐美數(shù)十年,法國最經(jīng)典的世界藝術史個人鐘愛的對象被歷史證明最優(yōu)價值,這不算重要,重要的是人要熱愛藝術,因為準確地說:我們愛畫家,就是愛鏡中的自己。

名人推薦

語言優(yōu)美:法國大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在其指導的電影《狂人比埃羅》(Pierrot le fou)里讓主演Jean-paul Belmondo坐在浴缸里為劇中年少的女兒大段大段朗讀艾黎?福爾的《藝術史》,其語言沁人心脾?!浴毒S基詞典》(英文版)影響深遠:影響亨利?米勒一生的偉大著作?!悦绹骷液嗬?米勒《我一生中的書》經(jīng)典權威:他去世后因一套不僅有豪華精裝本,也有大眾化便攜本的藝術史著作而享有盛名?!苑ㄎ陌妗独硐氩貢?/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十九至二十世紀初期藝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語言非常美,對于19到20世紀的藝術史,有著獨特的眼光。
  •   全彩,而且很全面 世界藝術史
  •   書是較大的版本,不論從印刷裝楨還是內容上都有很值的感覺,是開開心心學習了解藝術史的書,不論大人小孩都很適宜,圖配文的形式讓人感覺輕松有趣,一套都在當當買價格也非常合適。
  •   很好,對提供個人的藝術修養(yǎng)和欣賞水平有幫助。
  •   這就是法國人寫的所謂非常吸引人的藝術史?首先,畫面印刷不清晰,還是紙質版。。。作者的工筆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觀念保守,對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各種流派沒做到藝術史的層次,最讓我崩潰的是,如表現(xiàn)主義,唯美主義等以及各種頹廢派他幾乎只字不提。而且選圖有限,畫家也是三言兩筆就含糊過去。這部書只能說是為了迎合在當代物質主義世界那些沒太多藝術修養(yǎng)的大眾而寫的
  •   這套里面的這本書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對塞尚的講解很特別,推薦
  •   文筆 還好哦 讓我看著有點亂哈哈 可能是我的原因
  •     對于想從這本書的書名“法國人眼中的藝術史”中尋找不一樣的視角和見地的人來說,這本書讀后會非常失望。
      
      它平平無奇,大段大段的帶有強烈情感的描寫,過多的修飾語,讓我讀得很著急。翻譯也不給力,不通順的地方也不少。沒有看過法文原書,但感覺翻譯的問題有一半需要原作者負責。
      
      是的,如果你是像我這樣的只讀過少數(shù)基本經(jīng)典繪畫史的amateur,如果你對劍橋藝術史、牛津藝術史的平實可靠有印象,如果你習慣于弗萊和格林伯格那種對現(xiàn)代繪畫的清晰準確的形式分析方法,如果你對現(xiàn)代繪畫的前因后果、哲學背景、形式演進有進一步探究的興趣。。。。請不要讀這本書,它沒用的。
  •     法國藝術評論家艾黎·福爾的《法國人眼中的藝術史》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以《世界藝術史》之名在國內翻譯出版,在藝術圈內盛行一時,成為許多藝術愛好者的必讀經(jīng)典之作。此次吉林出版集團重新譯介,不但重新更名分冊,還配飾以各個時期藝術家的代表作,以華美之圖映襯艾黎優(yōu)美文筆,可謂相得益彰。也難怪,冠以“世界藝術史”之類的著作龐雜多樣,實在無法凸顯出艾黎獨具之眼光,詩意之文筆,汪洋恣肆之思想?!斗▏搜壑械乃囆g史》(以下統(tǒng)稱《藝術史》)這個名字倒是能彰顯出許多獨特的味道來。
      
      我們常見的各種史書的撰寫,或是編年體或是斷代體,大都有章可循。但艾黎撰寫《藝術史》明顯撇開了常見的這種書寫范例。當然,從整體上看,他還是按照年代的順序分五冊介紹古代藝術、中世紀藝術、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啟蒙時期的藝術以及二十世紀初的藝術發(fā)展狀況,但是仔細閱讀分冊就會注意到內文中遵循不同的書寫體例,或從不同的國度,或從不同的藝術流派,或從不同的藝術風格,或從不同的歷史階段,有時還同時混雜使用,總之是無章可循。不知道這種看似散亂的介紹手法是不是與他并非科班出身而是自學成才有關。除了這種無跡可尋的藝術史撰寫手法受到眾多藝術評論家的質疑,同樣遭人詬病的還有艾黎的文筆,因為在很多正統(tǒng)的藝術評論家看來,過于華麗和詩意的言辭容易遮蔽對藝術評價的嚴謹性和思想性,因此很多人諷刺《藝術史》并非藝術的歷史,某種程度上更像是“關于藝術史的詩篇”。艾黎對這種批評作出了反駁:“這種批評令我困惑。關于內心世界的記錄中,具體表達的方式全部由情感因素構成。我曾經(jīng)自問,除去純粹簡單的編年史,還有什么形式能夠體現(xiàn)它?對于歷史學家所談的歷史,提綱挈領的表格已經(jīng)足夠了。在年表所歸納的內容之外,任何歷史都未見得與史學家的解釋完全相符。記錄人類行為的歷史遠比記錄其思想、感情和欲望的歷史更具真實感。我從未設想一部單純詩化的藝術史。本書雖然將人類孕育的造型藝術以詩歌形式描述,但其中的轉換并非亦步亦趨,而是盡可能生動,我盡力嘗試這種詩意轉換。但是,我無權評述它是否成功?!币苍S,這種詩化藝術史是否成功經(jīng)過了差不多一個世紀后我們已經(jīng)心知肚明,否則也不會多次引介再版。
      
      對于世界藝術發(fā)展的歷史做出貌似客觀公允的評價頗為艱難,不要說每個國度都有著不同的藝術發(fā)展態(tài)勢,就是每個時代也有著不盡相同的藝術流派,雜亂紛呈,難以琢磨。所以,最好的引介方式是用一個具體方面做出提綱挈領的梳理,了知世界藝術史的發(fā)展趨勢即可。以艾黎最為喜歡的繪畫為例,從古代到現(xiàn)代,繪畫史上重大變化大體遵循著一條總的規(guī)律:首先是描慕實物;然后是勾勒情感;最后是描繪理念。換個角度說,藝術家從一開始注意到的是外在世界,然后轉為主觀現(xiàn)實,最后升至內部主觀層面。當然,這種說法只是為了方便我們觀察世界藝術史的發(fā)展趨勢,具體到各個時段上當然會有所不同,藝術反映生活,生活本身雜亂無序,無跡可尋,但我們想要了解藝術當然要從中勾勒出一個線條來。古希臘時期的藝術自然是以描慕實物為主,我們都熟知柏拉圖《理想國》中那個最高的“理式”的說法,床是床的“理式”的摹仿,而繪畫就是對床的“理式”摹仿的摹仿。還有希臘時期盛行一時的人體之美的雕塑和繪畫都可以說明這種當時的繪畫是以描慕實物為主。但在從十五世紀開始,隨著繪畫視角的轉變,每一個視角描慕下去都是一個世界,這種多視角疊加的繪畫變得豐富多彩,某種程度上,我們看那個時期的繪畫仿佛都有許多小畫拼湊而成,每一幅小畫都是獨立的清晰的,我們永遠無法將他們看盡似的。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這樣的繪畫,我們無法對其進行整體性觀賞,只能用這種分解性的眼光去注意其中的一幅幅小畫。
      
      隨后經(jīng)歷了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繪畫的視角又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因為只要畫家的目光追求的是事物的實體,所畫的事物就會要求各自享有一種完全的視角,但是一旦從這種近距離視角撤回到一種遠距離視角,在實體和視角之間出現(xiàn)了空間。而此刻吸引住畫家的再也不是實體,事物本身開始退居次要,空間成為了繪畫的對象。畫家追尋的目標變成了光線,尤其是在各種物體表面的折射和映照,事物在空中飄舞,變成了彩色的煙霧、模糊的碎片、純粹的幻想。在印象派畫家時期,繪畫的視角是一種平面視角,所有事物的立體感喪失,全部擺放在一個平面上,空間中的折射變形,開始變得無法辨識,畫家此刻所畫不再是所看的事物,而是看這個動作本身,“再沒有事物,而只有印象,即交織的情感”,到這里,藝術完全退出了外界的世界,開始關注主體活動。在二十世紀初的立體派繪畫中,尤其是艾黎喜歡的塞尚他繼承發(fā)揚了印象派的方法,并把它運用到了極致。印象派的主題是情感,而情感是一種主觀心理狀態(tài),而在主觀的內心深處,則是一種理念的滋生。理念與情感的不同在于,理念的內容是不真實的,甚至可以是不可能的。換句話說,塞尚的立體主義與古典主義描慕現(xiàn)實的立體有著根本的不同,因為塞尚的立體是現(xiàn)實中根本不存在的立體,歸根結底是一種變形的分裂的虛構的實體。也就是從塞尚開始,繪畫開始至描繪理念——理念當然也是事物,卻是一種理想中的事物,是主體內心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
      
      也許這樣就可以解釋我們?yōu)槭裁纯傆X得看不懂現(xiàn)代的藝術,因為它不對現(xiàn)實負責。我們能夠欣賞古典藝術,在艾黎的《藝術史》中,我們欣賞和觀看古代的藝術,清晰自然,猶若眼前,但對現(xiàn)代派中的抽象藝術感到莫名其妙。這不是我們的品味問題,而是視角問題,因為在古典藝術帶給我們的享受中,生活因素遠遠大于美學因素,而對現(xiàn)代作品,我們感到的更多的是審美快感,而不是對生活的感受。而且在欣賞古典藝術的時候,這種欣賞也不是直接的,因為在古典藝術與我們之間,我們還算入了作品創(chuàng)作年代的生活和當時的人們,換句話說,我們欣賞的并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作品創(chuàng)作年代的生活、作品真實反映出來的生活,又或者說是溢滿當時生活氣息的作品。藝術之美中加入了時間值,猶若我們懷舊,總能懷想出一個美好的童年來,這也許就是我們總傾向于喜歡古典藝術,而排斥現(xiàn)代藝術的一個原因吧。
      
      艾黎在《藝術史》中這樣寫道:“藝術家的生命多么光輝而痛苦……無論他是否知曉,無論他是否愿意,他的作品必將結合著昨日與明日藝術家的作品,他的作品是向今天的人們揭示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異質性,是時空的廣延性成就了他今日的行為。”無論古典藝術還是現(xiàn)代藝術,它們的存在即是一種明證,藝術的光耀,生命的苦痛,人生的掙扎匯總成一股蓬勃的生命之流,那是人對藝術理想不懈地追求。
      
      思郁
      
      2010-10-19書
      
      法國人眼中的藝術史(一至五卷),【法】艾黎·福爾著,張昕等譯,吉林出版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8月版
      
      
      
      
      
  •     有了這本書不亞于有了可攜帶的“藝術博物館”,一有空時就可以細細觀賞品味藝術,隨時可在艾利·福爾這位有激情語言優(yōu)美有獨特視角的最佳“解說員”的引領下,穿越時空,漫游在美倫美奐的藝術殿堂,感受藝術魅力,如飲甘醇。
  •   讀過這本書的法文原著,甚至拿給我的幾個外教看了,他們都勸我不要看,看不懂,語言繞口的就像外國人讀中國的文言文。
  •   詩性的藝術評論正是阿波利奈爾所推崇的。相反如歷史研究般的羅列并不適用于藝術史。去書店看看~
  •    不是托兒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