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何蘭香 編著 頁數(shù):120 字數(shù):30000
內容概要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jié)”。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書籍目錄
一 月到中秋分外圓——中秋節(jié)的來歷
二 瑰奇的想象美好的祝愿——中秋節(jié)的傳說
三 天上月圓人間餅圓——中秋食俗
四 賞月拜月慶豐收——中秋習俗
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詩話中秋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正當人心惶惶之時,有一天全村老小都做了一個相同的夢,夢見菩薩指點說只要在中秋節(jié)這天點燃火龍并由多人舉著來回舞動,就可以消災解難、驅除瘟疫。于是第二天全村老小聚集在一起趕做了一條長長的火龍,在中秋這天由年輕力壯的年輕人高舉著繞村舞動,這一方法果然奏效,村里的瘟疫竟然止住了。人們歡呼雀躍,從此這個風俗也流傳了下來。雖然這個傳說多少有點迷信的色彩,但是在中秋之夜,用“龍”這個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吉祥富貴的象征之物來祈求安康幸福,也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愿。如今大坑區(qū)的舞火龍活動已經(jīng)發(fā)展成較大規(guī)模,除總教練、教練、總指揮及指揮、安全組等,輪番舞龍者就可達三萬多人。 潮汕地區(qū):蕩秋千、游月娘 廣東潮汕地區(qū)的中秋節(jié)習俗豐富多彩,這里簡單的介紹兩種:蕩秋千和游月娘。 中秋之夜,人們會預先在空曠的草地上搭起高達兩層樓的單雙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頂四周拉起一道道繩子,系滿五彩繽紛的綢花和彩帶。在夜空的映襯之下,分外美麗。當銀盤樣的月亮(當?shù)厮追Q“月娘”)升上中天,穿著節(jié)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興高采烈地來比賽蕩秋千。傳說月亮上吳剛砍伐桂樹時會有枝葉掉落下來,蕩秋千最高的人會搶先得到,誰得到了就會長生不老。按當?shù)氐娘L俗,蕩秋千的只能是男人,女人只能在旁邊加油鼓勁。于是小伙子們鼓足氣力比賽誰蕩得最高,但其實男人比賽蕩秋千也是為了獲得心儀女子的芳心。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秋千向月娘拋出一道道如彩虹般的彩帶,十字秋千箍著花環(huán)騰空飛旋。蕩得最高的小伙子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會格外得到姑娘們的青睞。中秋夜這輪最圓最亮的月亮就成了連接少男少女的愛情的月娘了。中秋節(jié)這天當然也不能冷落了孩童們。這天大人們都會把竹子劈成竹篾,扎成腳盆大小的骨架子,然后用毛邊紙仔細地糊成一輪滿月,夜幕降臨之后,孩童們會在“月娘”肚子里點上蠟燭,把它扛在肩上,招呼著小伙伴一起嬉戲玩耍,遠遠看去就像是月娘落入了凡間,把人間的夜晚也點綴得如天空般如夢如幻。
編輯推薦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秋節(jié)》中優(yōu)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