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知識讀本 中國傳統(tǒng)名吃

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孫浩宇,金開誠 著  頁數(shù):120  

內(nèi)容概要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不僅關(guān)乎著人們生存綿延的命脈,也反映著一個民族的地域文化傳統(tǒng)。吃風一如人風,不同地域人的性格與飲食風俗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互聯(lián)系。北方人豪爽灑脫,故北菜亦大吃,作為一種生理需要和文化傳承,不僅體現(xiàn)著鮮明的地域特色,還表達著豐富的民族習慣。飲食文化也已成了一道歷久彌新、色彩豐富,香味俱佳的精神大餐。

書籍目錄

一 黃河流域食區(qū)二 長江中上游食區(qū)三 長江下游食區(qū)四 珠江流域食區(qū)五 少數(shù)民族食區(qū)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黃河流域地處北溫帶,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長期以來都是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地區(qū)。黃河流域食區(qū)包括北京、天津、山東、山西、河南、陜西、甘肅、寧夏等省市區(qū),以魯菜風味最為典型。如今魯菜也已成為我國覆蓋面最廣的地方風味菜系,從齊魯?shù)骄╃?,從關(guān)內(nèi)到關(guān)外,影響所及已達黃河流域、東北地帶。其主要特色是以炸、爆、熘、燴、扒、燉為主,鍋塌最為拿手,最擅長用醬。(一)北京名吃北京是個驕傲的名字,源于她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和無可取代的歷史地位。北京人厚重、大氣,盡顯古都遺風。北京人的性格實在,對人自然而隨和。幾百年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在北京人的心中自然凝練出一份正統(tǒng)和驕傲,又不時透出一絲歲月的蒼涼。北京人骨子里對傳統(tǒng)文化有一份天然的堅守,這也使北京人有時會顯得有些保守。作為首都,北京自然有一種海納百川的氣度?!氨本┑奈浮背缘袅酥袊陌舜蟛讼?,還吃掉了世界各地的特色美食,大有食盡八方的氣派。中國各地的特色美食皆能在北京找到縮影。北京人好吃,飯店廣布,小吃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北京人愛喝酒,有北方人豪飲的氣魄,又不乏細膩動情之處。北京人喝茶講究用蓋碗,再配以果脯、花生、瓜子等小點心。飲茶之余,侃侃大山,上至火箭升天,國家大事;下至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無所不談。1.北京特色譚家菜:北京菜中,不僅有世界著名的宮廷菜,還有一批精美的由私家烹調(diào)出名的官府菜,譚家菜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譚家菜是清末官僚譚宗浚的家傳筵席,因其是同治二年的榜眼,又稱“榜眼菜”。譚家菜烹制方法以燒、燉、煨、靠、蒸為主,譚家菜“長于干貨發(fā)制”“精于高湯老火烹飪海八珍”。如今,譚家菜成了唯一保存下來,由北京飯店獨家經(jīng)營的官府菜。北京烤鴨:歷史悠久,早在南北朝《食珍錄》中即有“炙鴨”字樣出現(xiàn),南宋時,烤鴨已成為臨安(杭州)“食市”中的名品。后來元破臨安,元將伯顏曾將臨安城里的百工技藝徙至大都,于是烤鴨也就傳到了北京,并成為元宮御膳奇珍之一。隨著朝代的更替,烤鴨成為明、清宮廷的美味。明代,烤鴨還是宮中元宵節(jié)必備的佳肴,后正式命為“北京烤鴨”。隨著社會發(fā)展,北京烤鴨逐步由皇宮傳到民間。北京烤鴨以掛爐烤、燜爐烤最為普遍,另外還有叉燒烤。北京烤鴨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且吃法多樣,最適合卷在荷葉餅里或夾在空心芝麻燒餅里吃,可根據(jù)個人口味加上適當?shù)淖髁?,如蔥段、甜面醬、蒜泥等。北京烤鴨中最輝煌的當屬全聚德了,這一百年老字號堪稱北京烤鴨的形象大使。涮羊肉:在北京,涮羊肉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涮羊肉據(jù)說起源于元代,當年元世祖忽必烈統(tǒng)帥大軍南下遠征,一日,人困馬乏,饑腸轆轆,他猛想起家鄉(xiāng)的菜肴——清燉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正當伙夫宰羊割肉時,探馬飛奔進帳報告敵軍逼近。饑餓難忍的忽必烈一心等著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羊肉!羊肉!”廚師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飛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撒下細鹽。忽必烈連吃幾碗翻身上馬率軍迎敵,結(jié)果旗開得勝。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別點了那道羊肉片。廚師選了綿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種作料,將帥們吃后贊不絕口。廚師忙迎上前說:“此菜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焙霰亓倚Υ穑骸拔铱淳徒小萄蛉狻?!”從此,“涮羊肉”就成了宮廷佳肴。據(jù)說直到光緒年間,北京“東來順”羊肉館的老掌柜買通了太監(jiān),從宮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才使這道美食傳至民間。2.趣味多多的小吃北京小吃品目繁多,歷史悠久。有的源于清朝皇室御膳中的幾種吃食,如薩其馬、豌豆黃、小窩頭、艾窩窩等。也有的來源于民間民俗,是地道的百姓食物,它們與時令節(jié)氣息息相關(guān),如立春那天,人們要吃蘿卜,謂之“咬春”;開春四月吃榆錢糕、玫瑰糕等;五月的新玉米,謂之“珍珠筍”。還有清真食品,如油炒面、羊雜碎、切糕等。京味小吃處處都透著老北京的濃濃情意,幾乎每種小吃都蘊含著一個傳說或故事。有滋有味臭豆腐:豆腐乳的一種,顏色呈青色,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流傳至今三百多年,是北京的民間休閑小吃。相傳康熙八年,安徽人王致和進京趕考,名落孫山后又無錢回家,所以就在北京賣起了豆腐。由于夏天天氣悶熱,賣剩的豆腐不易儲存,王致和便把豆腐切成塊后封在壇子里。過了很長時間后,王致和才想起來壇子中的豆腐,于是他趕忙打開壇子,頓時臭味漫天,豆腐全變成了綠色,好奇之下,王致和嘗了口豆腐,卻發(fā)覺味美無比,就這樣,臭豆腐產(chǎn)生了。臭豆腐曾作為御膳小菜送往宮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愛,賜名“御青方”。治病秘方冰糖葫蘆:紹熙年間,宋光宗最寵愛的黃貴妃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御醫(yī)用了許多貴重藥品,都不見什么效果?;实垡姁坼找娿俱玻舱粘蠲疾徽?,無奈之下只好張榜求醫(yī)。一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黃貴妃診脈后說:“只要用冰糖與山楂煎熬,每頓飯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就會見好?!辟F妃按此辦法服用后,果然如期痊愈了。后來此方傳至民間,人們將野果用竹簽串成串后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就成了冰糖葫蘆。如今北京有冰糖葫蘆老字號三家:“信遠齋”“九龍齋”“不老泉”?!氨本┛蓸贰倍怪瓋海簺]有喝過豆汁兒,不算到過北京。豆汁兒實際上是制作綠豆淀粉或粉絲的下腳料。它用綠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后撈出,加水磨成細漿,倒入大缸內(nèi)發(fā)酵,沉入缸底者為淀粉,上層飄浮者即為豆汁。制作豆汁須先用大砂鍋加水燒開,兌進發(fā)酵的豆汁再燒開,再用小火保溫,隨吃隨盛。豆汁兒極富蛋白質(zhì)、維生素C、粗纖維和糖,并有祛暑、清熱、溫陽、健脾、開胃、去毒、除燥等功效。《燕都小食品雜詠》中說:“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漿風味論稀稠。無分男女齊來坐,適口酸鹽各一甌?!薄暗梦对谒岢芍?,食者自知,可謂精妙絕倫。”“因禍得?!斌H打滾:驢打滾,即豆面糕。據(jù)記載:“紅糖水餡巧安排,黃面成團豆里埋。何事群呼‘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詼諧。”“黃豆黏米,蒸熟,裹以紅糖水餡,滾于炒豆面中,置盤上售之,取名‘驢打滾’,真不可思議之稱也?!睘槭裁磳ⅫS面糕叫做驢打滾?相傳,有一次慈禧太后吃煩了宮里的食物,想嘗點兒新鮮玩意兒。這可難到了御膳大廚,左思右想后決定用江米粉裹紅豆沙做一道新菜。新菜剛一做好,一個叫“小驢兒”的太監(jiān)來到了御膳廚房,誰知這小驢兒一不小心把剛剛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裝著黃豆面的盆里。這可急壞了御膳大廚,但此時再重新做又來不及,沒辦法,大廚只好硬著頭皮將這道菜呈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一吃覺得這新玩意兒還不錯,就問大廚:“這叫什么呀?”大廚想到了太監(jiān)小驢兒,于是就說是“驢打滾”。慈禧非但不怪罪,還給予了賞賜?!皯浛嗨继稹钡母C頭:窩頭舊時是窮人吃的,基本上是貧窮的同義詞,可這小小的窩頭卻有一段故事。當年八國聯(lián)軍進北京,慈禧太后倉皇出京,一路艱辛,哪還能吃玉盤珍饈,有一天吃到窩頭,慈禧頓覺美味異常。后來重新返京,慈禧便命人專門做窩頭給她吃,慈禧吃了栗子面做的窩頭,仍覺口味不錯,于是賞給王公大臣一同品嘗,用來憶苦思甜。這小窩頭于是顯貴起來,現(xiàn)在北京仍有許多地方賣這種栗子面窩頭?!碍倽{玉露”杏仁茶:“一碗瓊漿真適合,香甜莫比杏仁茶?!贝瞬枋菍⑿尤视眯∧ゼ毮?,再和糯米屑同煮,加水加糖,用滾開的水沖至糊糊狀,味道甜香可口。酸酸甜甜酸梅湯:酸梅湯名氣很大。有詩曰:“銅碗聲聲街里喚,一甌冰水和梅湯?!贝藴龇ê唵?,關(guān)鍵在于火候?!耙运崦泛捅侵笾{(diào)以玫瑰、木樨、冰水,其涼振齒。”地道的北京酸梅湯既營養(yǎng)可口又解熱鎮(zhèn)渴。

編輯推薦

《中國傳統(tǒng)名吃》:中國文化知識讀本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 中國傳統(tǒng)名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