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鑒定

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張浦生、 霍華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0-06出版)  作者:張浦生,霍華  頁數(shù):281  

前言

青花,即青花瓷。它是以鈷為色料,直接在胎上繪畫,再施透明釉,入窯經(jīng)1300℃上下的高溫,一次燒成的藍白兩色相間的釉下彩瓷器。瓷器是火與瓷土的驕子,中國人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就開始燒制瓷器,而據(jù)近年考古資料,瓷器的始燒時間可能會提前至夏代。早期的釉下彩瓷是在青釉之下繪畫。中國最早的釉下彩瓷出現(xiàn)于三國東吳時期,但它僅僅曇花一現(xiàn),至今仍是陶瓷史上一個尚未完全解開的謎;唐代長沙窯釉下褐綠彩瓷——當時的外銷瓷,在國內(nèi)沒有流行;唐五代的浙江褐彩瓷——當時錢越國皇室的專燒瓷,僅僅發(fā)現(xiàn)三件隨葬品。青花是白地藍彩瓷器。在隋唐白瓷和唐三彩的呼喚中,在宋代磁州窯和吉州窯的哺育下,終于在14世紀的元代出現(xiàn)。它在元代被作為外銷瓷運往蒙古帝國的占領地,在國內(nèi)被景德鎮(zhèn)人作為高檔祭祀品供奉給寺廟;朱明時代,它是御用瓷中的主要品種,其生產(chǎn)工藝更上一層樓;17世紀的明末清初時期,它作為外銷瓷的大宗產(chǎn)品,遠銷歐洲,以至于在17世紀~18世紀西歐的“中國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被歐洲人迷戀,被歐洲人收藏。西方人通過中國瓷器,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過青花瓷了解中國。它那靜靜的藍色,在白釉的襯托下,顯得那么大氣優(yōu)雅。從制作工藝到紋樣內(nèi)涵,仔細品味它們,是徜徉在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積蘊之中。青花用之于皇室,收之于窖藏,傳之于民間,暢銷于世界,雅俗共賞,被譽為中國的“國瓷”。它以釉下彩的工藝優(yōu)勢和瓷畫的美學藝術價值,受到世人的珍視。

內(nèi)容概要

  青花用之于皇室,收之于窖藏,傳之于民間,暢銷于世界,雅俗共賞,被譽為中國的“國瓷”。它以釉下彩的工藝優(yōu)勢和瓷畫的美學藝術價值,受到世人的珍視?! ∏嗷ù傻膬?yōu)點具體表現(xiàn)在:一是生產(chǎn)工序比較簡便,一次燒成,物美價廉;二是色調(diào)明快、素雅、大方,賞心悅目;三是利用瓷胎吸水性能好的特性,將青花瓷畫與中國國畫藝術相結合,既有實用性,又有藝術觀賞性,在瓷苑藝術中獨樹一幟;四是釉面光潔明凈,具有一種質(zhì)地美,無鉛毒,符合衛(wèi)生要求;五是不易磨損,耐腐蝕,歷久猶新。

書籍目錄

Chapter 01 青花瓷的生產(chǎn)文獻記載生產(chǎn)工藝釉下青花主要工序輔助工藝釉上青花貼紙印花中國古代彩瓷Chapter 02 青花瓷的開創(chuàng)——唐青花青花瓷的起源青花瓷起源于唐代青花瓷起源與鈷藍青花瓷起源與白瓷青花瓷起源與釉下彩青花瓷起源與中國古文化審美觀青花瓷起源與外銷唐青花的產(chǎn)地唐青花的主要特征青料紋飾胎釉造型工藝唐青花的衰落Chapter 03 青花瓷的成熟——元青花元青花的出現(xiàn)元青花與景德鎮(zhèn)元青花與磁州窯、吉州窯磁州窯吉州窯元青花與湖田窯元青花與明太祖朱元璋元青花與外銷蒙元統(tǒng)治地區(qū)北非和西亞地區(qū)印度地區(qū)東非及阿拉半島沿海地區(qū)東南亞地區(qū)日本元青花與定燒器及貢瓷元青花的來源與分布出土元青花墓葬、遺址中出土的元青花窖藏中出土的元青花基建工地、平整土地出土的元青花零星出土的元青花傳世品元青花元青花的分期早期晚期元青花的成就料發(fā)色比較灰暗的粗料發(fā)色湛藍的細料粗料和細料并用紋飾布局筆法題材品種胎釉造型工藝特征款識Chapter 04 青花瓷的昌盛——明清青花官窯與民窯御窯廠的建立景德鎮(zhèn)明代官窯與中國青花瓷的昌盛官窯與民窯的關系明代青花瓷的幾次重大發(fā)現(xiàn)明清青花瓷的特點八個時期四個高潮青花鉆料 各展風采青花品種 百花齊放青花紋飾 紛繁吉瑞常見的紋 飾題材青花瓷紋 飾的來源青花書款 風氣盛行明清青花瓷的特征明代官窯青花瓷的特征明洪武朝明永樂朝明宣德朝明正統(tǒng)、景泰、天順三朝明成化朝明弘治朝明正德朝明嘉靖朝明隆慶朝明萬歷朝明泰昌、天啟朝明代民窯青花瓷的特征明洪武朝明永樂、宣德朝明正統(tǒng)、景泰、天順朝明成化朝明弘治朝明正德朝明嘉靖朝明隆慶朝明萬歷朝明泰昌朝明天啟朝明崇禎朝清代青花瓷的特征清代官窯青花瓷的特點清代青花瓷的一般特征景德鎮(zhèn)以外的青花瓷一江西青花瓷樂平青花吉安青花浙江青花瓷福建青花瓷分布特征廣東青花瓷大埔青花揭陽青花博羅青花澄邁青花云南青花瓷建水青花瓷玉溪青花瓷祿豐青花瓷湖南益陽青花瓷Chapter 05 古代青花瓷的鑒定Chapter 06 青花瓷畫Chapter 07 青花瓷的外銷

章節(jié)摘錄

插圖:Chapter 01青花瓷的生產(chǎn)青花瓷有釉下青花、釉上青花和貼紙青花三種。釉下青花占青花瓷的98%以上。中國雖然是瓷器大國,但是在古文獻中,有關瓷器生產(chǎn)工藝的記載并不多,只有六條。它們是明代《宣德鼎彝譜》《瑞州府志》《遵生八箋》《窺天外乘》中關于青料的記載,《天工開物·陶埏篇》《院本陶冶圖冊》中關于制作工藝的記載。燒造瓷器的主要工序有采石、粉碎、淘洗、制坯、做坯、利坯、剮坯、繪畫、罩釉、燒成,輔助工序存?zhèn)渲魄嗔?、調(diào)配釉水和制作匣缽。青花瓷的四要素是:鈷料作彩、生坯繪畫、罩透明釉、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西方人將明清時期的青花瓷看做硬質(zhì)瓷,稱作porcelain。青花瓷是明清官窯的主要品種。清乾隆時期的督窯官唐英主持編定的《陶冶圖說》中記載了清官窯的二十道制瓷工序,明確說明了制瓷原料的產(chǎn)地,而最后一道工序竟然是與工藝完全無關的“祀神酬愿”。景德鎮(zhèn)民窯二三百座,終歲煙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數(shù)十余萬,全以燒瓷謀生。他們認為,窯火得失皆尚禱祀,于是,在整個燒窯活動中充滿了對神明的敬畏之心。官窯壟斷了優(yōu)質(zhì)制瓷原料和最好的技工,督窯官盡心竭力操辦,窯工們精心燒造,使明清官窯瓷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登上了中國陶瓷史工藝的最高峰。

編輯推薦

《名家談鑒定:青花瓷鑒定》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青花瓷鑒定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