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說史

出版時間:2009-12-01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美)鄧寧  頁數(shù):732  譯者:謝義偉  
Tag標簽:無  

前言

就中國傳統(tǒng)之發(fā)展而言,清民之際乃是最重要的轉型時代。這里的“民”不僅指狹義上的中華民國(北洋時代與南京時代又不同),也還包括了日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帝制崩潰乃是一大轉折,由此所開辟者非僅一朝一代之“更名換姓”,更具備我文明中國之步人現(xiàn)代世界的標志性意義。雖然我們能看到的歷史進程極其有限,但自清帝遜位、民國肇創(chuàng)之后,就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新紀元。毛澤東曾有意援用中華民國之名號,充分體現(xiàn)出其作為歷史過程自覺者的偉人意識,可終究抵不過勸進者“開天辟地”的創(chuàng)新而最后重新更定國號。不過“民”之一字卻始終未易,也可見出“清民易代”的長效性。自1990年代以來,隨著學術史意識的逐漸恢復,大陸學界對民國一代學術也給予了高度認同,除了編撰學案、結集成史之外,重印昔賢經(jīng)典、接續(xù)學術傳統(tǒng)。

內容概要

本書沒有包括原始社會的政治學說,這本書的范圍既不同于政治學史,也不同于政治文學史,比政治學史較廣,比政治文學史較狹。本書以歐洲亞里安人的思想為限,偏重法律觀方面,分為上、中、下三卷,介紹了為希臘政治學說的背景的希臘各種制度、柏拉圖的政治哲學、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等內容。

作者簡介

威廉·鄧寧,美國著名政治理論家、歷史學家。鄧寧教授長期任教于哥倫比亞大學,而哥倫比亞大學正是20世紀早期中國政治學和公法類留學生最為向往的美國大學之一,因此旁聽和選修過鄧寧政治理論史課程的中國留學生不在少數(shù)。他曾經(jīng)指導學生完成他的博士論文《T.H.格林的政治學說》(1920年)。在20世紀30年代,他的《政治學說史》被翻譯成中文。

書籍目錄

政治學說史·上卷  著者序  譯者序  導言  第一章  為希臘政治學說的背景的希臘各種制度    一、希臘民族概論    二、斯巴達的憲法    三、雅典的憲法  第二章  柏拉圖的政治哲學    一、柏拉圖的先趨    二、柏拉圖思想概觀    三、共和篇    四、政治家篇    五、法律篇    六、柏拉圖的學說與希臘史實  第三章  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    一、政治學的性質與著者所用的方法    二、國家的性質與家庭的性質    三、國家的組織——憲法、公民、政府    四、主權    五、憲法的分類    六、最好的國家    七、革命    八、亞里士多德思想的希臘性與普遍性  第四章  希臘末年的政治學說與羅馬政治學說    一、政治上希臘的滅亡    二、伊壁鳩魯派及斯多亞派的影響    三、羅馬憲法的演進    四、鮑里貝士    五、西西羅    六、帝國法學家  第五章  中古時代各種制度的演進    一、羅馬帝國衰亡中的基督教    二、教皇制度的興起    三、中古帝國的興起    四、政教相爭的時代  第六章  早年基督教教會的政治學說    一、耶穌及其使徒    二、諸教父——安布羅斯、奧格斯丁、大格里葛萊  第七章  教權日漸興盛時的各家學說    一、理論的演進及其方法    二、二權說    三、主張教權獨尊的理論    四、擁護君主獨立的理論    五、圣伯訥與莎里斯堡約翰  第八章  圣湯姆斯·阿奎納及其學派    一、湯姆斯哲學概論    二、“法律”與“正義”    三、政治權力的性質及其各種形式    四、政府的功能    五、政治權力與宗教權力    六、愛知雕士所闡明的圣湯姆斯的學說    七、總結  第九章  教皇勢力衰落時的各家學說    一、袒護教皇的學說    二、反教皇學說中的新因子    三、菲力的擁護者    四、但丁的君主國論    五、雷斯與教皇約翰二十二世的爭斗    六、馬西僚    七、阿康威廉    八、馬西僚與阿康之論主權及代議制  第十章  中古時代的消逝    一、政治的趨勢與宗教的趨勢    二、威克里夫與虎斯    三、格遜與康斯坦斯大會    四、寇斯尼古拉斯與巴塞大會    五、法學家與社團學說    六、總結  第十一章  馬凱維里    一、他的生平及他的時代    二、他的思想方法及觀點    三、他對于道德及宗教的態(tài)度    四、論政治動機    五、政府的分類    六、論領土的擴張    七、論領土的維持    八、總括與結論  參考書摘要  參考書總目政治學說史·中卷政治學說史·下卷

章節(jié)摘錄

政治學說史·上卷第三章 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三、國家的組織——憲法、公民、政府在討淪憲法之前,亞里士多德先批評了各種有聲望的,實際的或理想的,政治制度。斯巴達,克來蒂(Crete),及迦太基(Carthage)諸國的憲法;喜坡達馬斯(Hippoamus),法里亞斯(Phaleas)及梭倫諸人所定的或計劃的制度;在《政治學》第二篇中都有敘述與批評。而這篇的最重要的一部,則在嚴酷的——有時很不得體一一批評柏拉圖《共和篇》及《法律篇》中的思想。以他的觀點,以他的方法,去批評柏拉圖的學說,自然很容易找出其中許多弱點:其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對于共產(chǎn)主義理論的攻擊。他也承認國家必須有整一性,但他以為柏拉圖的方法只會弄巧反拙。柏拉圖以為一個人不認識自己的孩子,就會以同樣的愛去愛全國的孩子,亞里士多德不以為然。他以為,“所有”是愛的根源,不認識自己的孩子結果就會不愛任何一個孩子。他又以為,要得到社會的調和,共產(chǎn)制也不如私產(chǎn)制好:公產(chǎn)常引起共有者間強烈的爭執(zhí),而不能使人發(fā)生“與朋友共”的慷慨態(tài)度——這態(tài)度是與私產(chǎn)相聯(lián)的。他以為柏拉圖的國家整一觀念根本就已錯誤。整一不能說各個人都要完全相同。說個個國民完全相同是國家的整一正如說個個音調完全相同是音樂的和諧一樣悖謬。要得到國的整一,只有不同的個人或為治者或為被治者,各如其分的組織起來。

編輯推薦

《政治學說史(套裝共3冊)》:民國學術叢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政治學說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這是民國時期的一位學者翻譯的政治[含法學]著作,內容涉及古希臘一直到19世紀的西方政治法律思想發(fā)展的軌跡,文字清晰、生動,可以與美國另外一位學術大家喬治.薩拜因的大作《政治學說史》對照起來讀。
    因為是民國時期的作品,所以,保留了當時的行文風格和人物音譯。例如,馬基雅維里譯作馬凱維里;博丹/布丹譯作鮑丹;霍布斯譯作浩布思;密爾譯成彌兒,等等。但這并不因此減損其譯文的質量,今天的讀者從中也可以窺見民國學者的風范。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   第一編 政治基礎第1章 關于政治的科學一、政治科學的研究對象:即圍繞政府權力而進行的斗爭和競爭,集中于兩個問題:1、 領導者為何及如何做決定?2、 為什么公民遵守絕大部分決定而有時卻不遵守其他部分?二、合法性的三個方面:1、 合法性:A:政治科學中的最重要概念之一,最初含義指國王有權即位是由于他們的“合法”出身,中世紀以來意思增加,不再只是指“統(tǒng)治的合法權利”,而且指“統(tǒng)治的心理權利”?,F(xiàn)在的合法性意指人們內心的一種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認為政府的統(tǒng)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B:合法性的基礎是同意,如《獨立宣言》中所說的“對統(tǒng)治的同意”。C:政府獲得合法性的方法有四:①長時間的存在;②良好的政績;③組成結構;④操縱國家象征。2、 主權:A:最初含義是獨裁者統(tǒng)治其王國的權力,后來詞義擴大為民族國家對其領土的控制,即成為其地盤的主人。B:主權與合法性相互關聯(lián),合法性式微的國家很有可能喪失主權,也很容易成為鄰國擴張的對象;C:一個國家能夠從其他國家獲得越多的外交承認,就越能維持它的主權與合法性。3、 權威:A:指特定的領導人贏得服從的能力。常與影響、操縱、說服和強制區(qū)分開來,只有權威才依賴于人們服從領導的義務,這種服從來自于領導者所屬職位的合法權力,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服從權威。B:權威來自于職位,但它也必須加以培養(yǎng),它蘊含著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聯(lián),并且需要結構性的制約支持;C:權威還必須讓自己受到尊重。4、 合法性、主權和權威三者相互關聯(lián):A:三者其實是合法性的不同說法,如果一個政府的統(tǒng)治是合法的,它就具有合法性;如果一個國家的存在是合法的,它就擁有了主權;如果一個領導的統(tǒng)治是合法的,他就是有權威的。B:合法性是對政府的遵奉,主權是對國家的遵奉,而權威則是對領導者個人的遵奉。三、政治權力1、 權力的定義:一個人讓另一個人做某事的能力;2、 關于政治權力的解釋:A:生物學:亞里士多德最早提出生物學解釋,“人天生是個政治動物”?,F(xiàn)代生物學的解釋是領導者是人類的天生的行為,是代代相傳的。B:心理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多數(shù)人是天生的遵奉傳統(tǒng)者,同一群體中的多數(shù)成員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一定的。(“群思”指領導集體告訴自己一切正常,現(xiàn)行政策運轉良好,結果造成政策失誤。)心理學認為人類有個根深蒂固的需要,即把自己融入群體并遵守它的規(guī)范。C:文化上:人類學家得出結論即所有行為都是習得的,政治共同體的形成和維系是建立在文化價值之上的,這種價值是通過父母、學校、教會和大眾媒介來傳承的。這一學派認為當政治系統(tǒng)割斷與文化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時,麻煩就會產(chǎn)生。但有兩個問題:其一文化是怎么產(chǎn)生的?其二是所有的行為都是文化的,那么政治系統(tǒng)就會像互不相同的文化那樣呈現(xiàn)出多樣性,但是在政治領域,我們看到的卻是不同文化的土地上有著相同的政治態(tài)度和模式。D:理性:即把政治當作人類理性的廣泛運用來加以研究,如理性選擇理論根據(jù)的就是人們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事物的能力。此外,建立在人類理性假設上的政治體系更有可能進行公正的和人道主義的治理,因統(tǒng)治者會尊重被統(tǒng)治者辨別真?zhèn)蔚哪芰?。E:非理性的:非理性主義于19世紀晚期成立,認為人基本上是感性的,是受神話和俗套支配的,因此政治其實就是一種象征符號的操縱。人群就像野獸一般被具有超凡魅力的領袖煽動著去執(zhí)行他們的吩咐,如墨索里尼。F:合成的權力:集將上述所有考慮在內,以上因素相互融合在一起。①政治權力不能被看作是有限的、可測量的;即使“奪取權力”成功,也不可能自動擁有合法性和權威;②權力與政治不是一回事,政治是一些目標或政治的結合,而權力是達成這些目標或政策所必需的。權力是政治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一套執(zhí)行政策和決定的能力的工具。四、關于政治科學1、 政治科學就有傳統(tǒng)的學術特征:推理的、公正的和用論據(jù)支持的。2、 政治科學的好處:不是培養(yǎng)政治家所必需的訓練,而是一種平靜的、不帶感情色彩的政治分析。3、 政治科學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行為主義的和后行為主義的。A:傳統(tǒng)的:包含了相當廣泛的研究方法,有哲學的和倫理學的,也有制度的和權力取向的。如亞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等尋求“應當”,馬基雅維利將焦點放在“權力”上,威爾遜則放在制度——政府的正式結構上。B:行為主義:上世紀50年代,關注的是人類的實際行為而不是與之相對立的思想或感覺。受孔德的實證主義的影響,認為我們通過社會觀察積極有效的資料,就能改進社會科學,并通過它來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借用心理學家從選舉、民意調查、議會投票等數(shù)據(jù)賦予了政治理論一個經(jīng)驗性的基礎。這在檢驗政治的“社會基礎”時特別有用,這個基礎就是每個公民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它有助于政治系統(tǒng)按自身方式進行運轉。C:后行為主義:60年代末受到批評,認為其所檢驗的只是一個既定時刻的既存事實,忽略了變化的可能性,這種研究受到時間的約束,還被認為關注的只是相當小的論題,而避開了重大的政治問題。之后后行為主義出現(xiàn),其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傳統(tǒng)主義的和行為主義的方法的綜合,即使用傳統(tǒng)主義的定性資料和行為主義的定量資料,將歷史和制度與當前的民意等同視之。五、簡化現(xiàn)實——關于政治系統(tǒng)1、 模型:對現(xiàn)實的簡化,是社會科學家用來整理資料、創(chuàng)立理論和進行預測的。2、 政治系統(tǒng):把復雜的實體看作系統(tǒng)的思想來自生物學。系統(tǒng)思想的難題在于:你不能改變哪怕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改變一個組成部分也將改變其它所有部分。在這一系統(tǒng)模型中,很多人認為一個國家的政治就像生物系統(tǒng)一樣運作。但是系統(tǒng)模型卻總是遇到困境的,目前還沒有完美的模型來解釋和預測政治行為,而且永遠也不會有。第2章 民族、國家與政府一、民族的概念1、 民族的概念:最初意思有點像一個大部分,到17世紀,變?yōu)榻裉旖y(tǒng)治我們的強有力的大型政治實體。國家權力與占有一塊領土并有著許多共同點(歷史、文化、語言)的民族的概念合并到了一起,這就是民族國家,一個民族和政府結構的結合體。從法國大革命開始,新的力量出現(xiàn),即民族主義。2、 民族國家的要素:A:領土:大體上都有明確的地理區(qū)域。而當所聲稱的領土出現(xiàn)重疊時,結果常常是戰(zhàn)爭。B:人口:一定的人口。理論上,它應該是具有凝聚意識和明確的民族性的。C:獨立:意味著它是作為一個“主權”實體來管理自己的。就定義而言,所有國家都有主權和獨立,但是有的國家卻要比其它國家擁有更多的主權和獨立。支持主權獨立的是其它國家的“外交承認”,特別是那些主要國家。D:政府:一個國家必須明顯擁有一些針對民眾的有組織的力量。沒有政府,就沒有國家。然而,政府在一定情況下能夠獨立于國家而存在。合法政府的存在并不必然意味著它能有效控制它的領土和人口。3、 民族國家構建的危機:五個階段,國家的結構取決于解決這些危機的成功與否。通常一個國家要同時面臨很多危機,而不是足夠幸運地一步一步來。A:認同性:原先認同于部落、地區(qū)或其它亞國家團體的人必須認識到他們是這個國家的第一批公民這并不會輕易、快速或自動地發(fā)生。B:合法性:一個政府必須培養(yǎng)公民對它的尊重和自愿服從,要讓人民廣泛認識到政權的統(tǒng)治是合法的。C:滲透性:意指國家實際上必須讓所有人服從政府的法令,即使在偏遠的或文化迥異的地方。缺乏滲透性意味著一個政
  •   本書還不錯,值得購買.
  •   三本書,挺好。
  •   這樣粗糙地出,不如不出
  •   三冊書用塑封,外表看起來還行。但是把塑料紙打開后,發(fā)現(xiàn)三個封皮居然無一例外地徹底脫膠。摸著那光禿禿的性感書脊,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這膠水是哪里買的?
  •   說真的。。這書皮感覺有和沒有不存在任何區(qū)別。。難道真是打算設計成線裝本?人名地名官名等譯法過舊問題倒不大,看看括號內的原文對照大抵就能明白。
  •   本書的封皮確實可有可無,裝幀也像線狀,但是非常習慣,真有民國范。語言是30年代的,所以讀起來很有感覺,而且譯者的筆力非常好,比薩拜因的學說史好讀的多。價格有點貴,不過打了折扣以后,考慮到也好幾百頁,還是可以接受的。喜歡民國學術的人可以購買!
  •   價格有點貴,翻譯有點過時,大部分人名、地名、專業(yè)術語還是幾十年前的老用法,讓人有點不習慣,但不影響整體閱讀。唯一可取的是譯者的文字功力較好,語言風格與現(xiàn)代人有點不同。想退貨,又有點猶豫。
  •   政治學說史
  •   書很滿意,但是這個活動太騙人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