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黃山書社  作者:高光  頁數(shù):447  字數(shù):5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司馬遷是個大歷史學家,大文學家。他和他的千秋名著《史記》是個龐大的存在,聳立在中國歷史和文學的大道上,沒有誰能繞得過去,也沒有誰和誰的作品能取代。他的偉業(yè),他空前絕后的文采,他對中國歷史文化無人可取代的卓越貢獻,還有他作為男人遭遇的曠世屈辱,既讓人景仰、誠服和擊節(jié)贊嘆,又讓人心生悲憫。如何穿越上千年的時光走進他所處的時代,走進他寬廣、博大而又困惑痛苦的內心世界,對任何一個學者,任何一個作家,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我從他寫的《報任安書》啟程。這篇與盧梭的《懺悔錄》一樣具有痛徹肺腑的強烈內省意識,但卻比《懺悔錄》早問世上千年的奇文,讀來回腸蕩氣,是我早就心里向往的。文章寫得確切,深沉,鋒芒內斂,透露出他的悲憤,他的自抑,他對每一件事的認真和執(zhí)著,也道出了他的悲涼,他的無奈。貼心貼肺地讀這篇東西,你會感到他注定是要被人韞割的,剩下的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當然,當那一刀割下去的時候,你同時又會感到它閹割的已不只是司馬遷,也不只是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司馬遷的生命注定要被涂上悲哀又悲壯的雙重底色。歷史也從此走進了它的盲區(qū)好,你獨裁,你殘暴,你掌握了話語權更掌握了生殺大權,你盡可以割斷我的咽喉,閹割我的男性,但我可不可以呼吸?可不可以思想?可不可以閹割你的歷史?我想這種心理,這種可能性,在司馬遷的心里是存在的。幸好項羽、劉邦生在漢武帝之前,至少是生在司馬遷被閹割之前,這便使得《史記》中的許多文字得以滲透他的生命之血。    司馬遷在忍受奇恥大辱之后仍然想著端正歷史,寫司馬遷同樣也必須端正態(tài)度。簡約,洞明,犀利,直面生命的痛疼和重量,直至把中國文人那點可憐的自尊逼人墻角,這是首先要確立的。不能純凈,不能氣沖丹田,不能全力以赴,就不能免去蕪雜,瑣碎,不能免去陰暗和艱澀。要大氣,蒼勁,緊追生命的主題,身懷真正的悲憤,勇于充當歷史和文學的殉道者;同時又要游刃于悲愴與低語之間,若壯士那般嘯風泣雨,彈鐵而歌。面對血跡斑斑的摧殘,心狠不起來,或狠得過度,都不可取。    如果表達只停留在描述的層面,那將缺少震撼的力量,也不可能動人心魄。司馬遷作為“男人”,他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種嘲諷,一種隱喻,因而他作為自然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深刻的。要明白,一個男人分身成為“女人”,不僅男人從此消失了,連人的根本也不存在了。這時應細心地去尋找這個”人”,雖然你逐漸找到的這個人,可能“男不男、女不女”,可能歷經(jīng)悲苦,篷頭垢面,但決不能輕易放棄。如果歷史濃重的宿命色彩,最終籠罩在作者頭上,那也沒有辦法,你想躲是躲不開的。    文學性的“性”是人。要在司馬遷身上尋覓人性,讓男人的雄心在他身上表露無遺,矛盾的是他不再擁有男人的根性,這是他悲哀的源頭。但悲哀不可以成為一種代價,那樣就淺近了,凄涼了,重蹈覆轍了。必須認識到,是文化上的雙向落差給了司馬遷致命的傷害,迫使他深陷在悲苦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這種傷害成了他生命中的”絕癥”,是他向這個世界一再發(fā)出不屈吶喊的根本原因。    這個人有著自己的“怪癖”,在寫他時,我們要尋找到更深的“中國男人”的劣根性,讓他有更原則性的根本,有更新的發(fā)掘和呈現(xiàn),而且這種發(fā)掘和呈現(xiàn)必須是自然的,悲凄的,又是無法回避的。在這緩緩的發(fā)掘和呈現(xiàn)中,無論作為作者還是讀者,都會有一種夢回心驚的感覺,因為當你撩開歷史的重重迷霧之后,漸漸看到的,很可能是你自己的那張丑陋的面孔。    司馬遷對自己有一個基本態(tài)度,那就是“自尊,自卑,自信,自殘”,這種種態(tài)度注定他的生命是血肉模糊的,同時也決定了他的命運,他的大氣。他對自己筆下的歷史人物有比常人更深切的體昧,這讓他抱定與書中人物共患難的決心。要把這個人寫得淋漓盡致,就得從自己身上剝下那層人皮。    不必在意他的行止,他被實施宮刑前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被實施宮刑后的壓抑和狂妄。他的壓抑與狂妄,是種本能,一種本性。在那樣一個時代,禮當然是要用的,但用禮來拘束你的心性,你怎么會成功?司馬遷之所以成功,關鍵在于他能正視自己不能成為男人時的悲哀。在他看來,人的物欲是其次的,滿足你的精神需求,才是最高理想;你可以放棄一切物質追求,但你不能放棄最高理想。    司馬遷尋求的是  種“氣”,就是我們常說的精氣神。這是中國文化對生命的一種關注,一種悲憫。在寫司馬遷時,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中國男人的“痼疾”。他們很自傲,但又自卑;很自信,但又膽怯:很自以為是,但又左右徘徊。這種男人的尷尬,讓你左右為難。實話說,當我指出中國男人的痼疾很容易被找到時,心里是不好受的,因為  “很容易找到”意味著泛濫成災。    司馬遷真的能閹割和匡正歷史嗎’    答案是否定的。他只能把握住他自己,那是堅定的把握,真心的把握,又是一種無奈的把握。當他氣勢洶洶地寫出他的個人心境時,以為自己成了無所不能的“主宰”。但他偏偏又被弄成了殘疾,生命之中必須承受不能承受之重,而他又要把一切歷史弄成不能承受之輕,這中間的艱難、困厄,真是難以想象的啊!    司馬遷從來沒寫過他自己這個“人”,一個高尚的人。但他的行為又那么卑微,那么有心機,那么繁復。他畢生都在苦苦地思索,苦苦地把內心的所思所想化為實際,那種個性化表達,體現(xiàn)著中國人的特性。當他把《報任安書》寫出來時,心是痛的,在滴血。    沒有什么能讓他更平靜了,當閹割發(fā)生時,他先是憤怒,再是平靜,再是自然面對,再又心生怯弱,一切就那么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了。假如你是有家的,假如你是一個閹人,假如你仍然在尋求一種男人的氣魄,假如你還有男人的胸懷  這時的你是尷尬的,同時又是可怕的。    司馬遷是一個人,并且是一個書寫歷史的人,當人類真正用自己的個性去書寫歷史時,就有自己的擔憂了。而擔憂是痛苦的,因為那是基本事實。我不相信司馬遷可以變得很從容,也不相信有一種很強大的力量使他變得很卑瑣,但從司馬遷的身上可以看出,這種事實是存在的,一切皆掩蓋在最后的輝煌之中。    文化表達個性,也表達司馬遷的一種生態(tài)。生態(tài)是一種人生的態(tài)度,獲得這個態(tài)度,就有了一種真實。沒有這個態(tài)度,就沒有真實。在我們表達文化時,態(tài)度是決定一切的。    司馬遷寫刺客,寫忠,寫俠,最精彩。他從刺客列傳中得益最多,筆觸也最獨特,可說是酣暢淋漓。這揭示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一個閹人同樣也有極大的沖動。同時又從反面證明,弗洛伊德的那個理論并不總是有效。追溯起來,這大概是一種最古老的氣韻所致,可以讓他放心大膽地去掉歷史的表面,他為了生存而被迫戴上的那層面具,從而尋找到一種內在的真實。他這時能內在地表露自己,寫自己,把自己對于人生的把握寫出來。于是文字之中的他,才有了張揚的極致。    生命在司馬遷的軀體中,一次次步八輝煌。這種種輝煌是可信的,自然的,但總與艱難困苦相伴相隨。這里既有司馬遷實現(xiàn)輝煌的艱難困苦,也有作家表達種種輝煌的艱難困苦?!痘⒎返谋磉_實現(xiàn)了一種極致,基本上把一個男人與另一個男人的命運寫細、寫活了,夾在中間的還有一個很自如的女人??伤沧屓擞行岩桑耗愕谋硎稣娴倪_到了那么自然嗎?是不是還攜帶一些雜質?因此,在《司馬遷》的寫作中,必須格外謹慎。人的寫作惰性是需要時刻警惕的,稍有不慎,便會卷土重來。    生活中的人徘徊在路口,生命之中的人也徘徊在路口,一切盡在那不說不語的情境中。他自然入畫,同時也以怯懦入畫。他對于瑕疵的仇恨是那么深惡痛絕,對于生命是那么在意,對于文章是那么自然純熟。他簡直對自己筆下的文字走火入魔,怎么也避不開它們。但真正的殘忍,是進入一個殘疾人內心的兩重世界,這讓他有一種欲罷不能的快感,而且他本人已清晰認識到,在文化上、哲學上,正是那種欲罷不能給了他一個尋繹和放縱的機會。在這里,司馬遷的肉體上與精神上的兩重分離成了關鍵,但他不可能拋卻一切去認可這關鍵。他認為他能做到的,就在于陳列一個個詳盡的細節(jié)。一切其實都是內定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同時又是他身處逆境的自我袒露和解剖,因而也是凄苦的。    司馬遷在尋找一個夢境啟示,他認為自己應該是一個完美的人,也差不多是一個完美的人,因而他對于肥胖和奶聲奶氣深惡痛絕。但要命的是,他越是往歷史和自己的內心深處發(fā)掘,越發(fā)現(xiàn)那個肥胖的人,那個奶聲奶氣的人,原來就是他自己。這時他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一個最可憐的人。他沒有辦法甚至沒有勇氣把夢境詳盡。因為,當他沉下去時,就是那么一幅幅圖畫,他盡力使自己八畫。當他看見自己的面影從莊嚴的文字中漸漸浮突出來時,他心里便有一種東西轟然坍塌,如一堆雪突然被陽光融化。這時他在文章中越是陽剛,在生活中便越顯得柔弱。而且這柔弱成了他的整個生命姿態(tài),他幾乎要窒息在這柔弱之中了。    身體的背叛從被施宮刑就開始了,而且在一日日加劇。我們應該承認,包括以史官相襲的司馬家族,到那時還從來沒有一個人像司馬遷那樣遭受到如此深刻的痛苦,經(jīng)受過那么慘烈的打擊。這個男性殘缺的人,他從此必須一面同身體作戰(zhàn),一面同世俗開戰(zhàn),另外還要向《史記》開戰(zhàn)。每挑戰(zhàn)一個歷史人物,他都可能獲得一次新生,得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也獲得一次新的痛苦。他只能頑強地忘記背負的屈辱,但那恥辱卻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刻在他顫動的靈魂中。追根溯源,中國文人的內心高潔、忍辱負重和嚴重的人格分裂,正是從他開始的。    生活中的弱者,在文化上是強者,司馬遷究竟活在哪一個層面上?他心里有光彩,他遭遇的無論是帝王,還是刺客,或者是諸侯,都給了他極大的鼓勵,他恍惚間以為自己就是那些人了。但他卻不是,絕對不是。因而我們向前每行走一步,每涉足一個角度,都感到了某種牽制。這造成了一種困境: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司馬遷?當他整理中國歷史時,是那股浩然正氣害了他,使他不能正視每一個人:但宮刑者的別致又使他能區(qū)別于任何一個歷史學家,他強烈地體會到了那些人的悲哀酸辛以及內心的吶喊,這種種表達讓人感到強烈震撼,也讓人感到戰(zhàn)栗,就因為他的心底里有了憤懣,有了人性的力量。    他的決絕與簡單就這樣成了一個過程,這是一個人的心路歷程。他一次次從中走出來,又一次次地走回去。這很無奈,也很悲壯。由此我們便能斷定,司馬遷的行為中有一種狂悖,既激烈又極端。但他無法左右自己,只好信馬由韁,任其帶入一個萬劫不復之地。于是死亡的陰影開始向他一步步逼近。    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死與死是不一樣的,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是司馬遷普及得最為廣泛和深入的一句名言。然而在說出這句話時,他很可能遠沒有我們理解的那么從容,那么坦然。因為他必須用自己鮮活的生命在泰山與鴻毛之間作掙扎。這種掙扎的過程,其實也是一次比一次更嚴重的自我傷害的過程。司馬遷的偉大,就在于他為完成那部像泰山那樣沉重的《史記》,一次次咬緊牙關,強行嚼碎了他作為男人所遭受的天大屈辱。但文人畢竟是文人,當他完成《史記》之后,他自己認為他的死重如泰山,而在漢武帝劉徹的心里,卻依然輕如鴻毛。因此劉徹把殺司馬遷的任務留給他的孫子,有如給后人留下一件禮物。    司馬遷之后再沒有司馬遷,如同《史記》之后再不會出現(xiàn)《史記》。    2005年,一個冬夜

內容概要

  作為文人,司馬遷對李陵投誠匈奴一事秉公直言,引來漢武帝劉徹的雷霆一怒,獲罪、下獄、腐刑,接踵而至。為了完成司馬一氏的使命、父親的遺愿、自己的宏偉理想——《史記》,司馬遷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奇恥大辱。
出獄后,隨著《史記》各篇陸續(xù)問世,他名聲大振大噪,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和器重。出入宮闈之間,作為一個冷靜的旁觀者和一個痛苦的參與者,司馬遷看盡豪氣萬丈的灌夫,有情有義的竇嬰,驕縱意氣的田蚡,人性智慧的李陵,算盤打盡的公孫弘……死的死,走的走,演出了一幕幕的悲劇。
命運的無奈,世事的瑣碎,宮廷的苦澀,人心的難測, 成就了一部流傳千年的《史記》。

作者簡介

  高光,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上世紀八十年代以《血劫》一書,與莫言、韓少功、劉索拉等知名青年作家一道躋身于深受關注的青年作家之列。
已出版現(xiàn)代長篇小說《生死哀榮》、《北方圖騰》,歷史小說《孔子》、《司馬遷》、《虎符》、《秦王恨》、《西施》、《岳飛與秦檜》,武俠小說《末路狂花》等60余部。
電影《葵花劫》、電視連續(xù)劇《夜幕下的哈爾濱》、《我想有個家》等劇作者。

書籍目錄

自序 捫心追問司馬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后記 給自己一個說法

章節(jié)摘錄

牢房昏暗,從小小牢窗隙透一縷月光,司馬遷就看見對面牢里坐起了人,幾個人撲上去,像是扼住一人的咽喉,想把他生生掐死。那人呃呃地吐不出求救聲。司馬遷兩手抱著監(jiān)欄,看他們殺人。但見把人用腰帶系在牢欄上,輕聲喝吼:拿出錢來!人咕咚一聲墜地,喘息好久,才說:真沒錢。點起燈籠來。讓他大吃一驚的是,用帶子扯拽人頭的竟是獄卒。獄官在一旁站著獰笑:沒錢你就沒命了。司馬遷大喝:來人!獄官踱著慢步來問,太史令有什么吩咐?司馬遷說:他要有錢,早就上交給廷尉府贖罪了,你還要他拿什么錢?獄官樂了,太史令,這里住的也是人呀,也得有吃有喝,誰都不拿錢,我們吃什么?看司馬遷生氣,他咯咯笑起來,盤著腿,坐在監(jiān)欄外,跟司馬遷談心似的:太史令,人想活著,就別到這捻兒來,到這了,不管是誰,男人就成了女人,女人給弄成了廢人,老的升天,小的下地,是死是活,你自個兒說了不算。就拿你來說吧,圣上要是想起你,咱獄里就揀不到便宜了;要是圣上不惦念你,你可就歸咱惦念了,那時你咋說也得給咱獄里使上點小錢兒。司馬遷盯著獄官的臉,這臉是瘦巴條兒,滿臉都笑出了紋兒,得意極了。    司馬遷說了兩個字:小人。    獄官樂了,小人?在你太史令眼里,我就是個小人。我掙幾個錢兒?你吏祿六百石,也算不了個大官,在人家劉丞相、田太尉眼里,你也只是個小人。今晚我就讓你看看小人的手段!    獄官一揮手,兩個獄卒就把那人頭從監(jiān)欄中間扯出來,雙耳給欄桿蹭扯得流血,耳朵給蹭掉了一只。又用帶子扯勒脖子,用力往外拽。欄窄身大,扯拽不出,那人殺豬似的慘叫,只叫了幾聲,就無聲無息了。獄官蹲過去看,嘆息說:小人,小人啊。小人如草,一扯就倒。    司馬遷兩手握拳,雙眼通紅:草營人命,草營人命??!    獄里的囚犯大樂,有人吼:拽,拽!有人數(shù)數(shù)兒,數(shù)完就搖頭嘆息:不行,這人太不行了,怎么連五個數(shù)兒都挺不過,昨天那個老婆子還能熬過十幾個數(shù)兒??磥砣嗽綁?,死得越快。    夜深了,司馬遷兩手握著監(jiān)欄,還在凝望。尸體仍靜靜地躺著,似乎隨時會從噩夢中醒來,站起身來,一眨眼就消失。一條人命在眼前活生生給戕害了。司馬遷說,還說什么盛世天下,說什么大漢刑律?都是胡扯!眼前又閃出漢武帝劉徹來,一時心里有話急于向劉徹傾吐。圣上啊,自古以來的好皇帝,都是得克制自己呀,少一點貪欲,多一點清靜。天下是你的不假,可也不能天天貪欲無度,長此下去,長安會變成殘垣,大漢會成為廢墟!司馬遷挺直胸膛,向黑暗中的漢武帝慷慨陳詞。他左手虛握著,好似握著一卷竹簡。右手食指指指點點,要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指點大漢天子,使他能成為古往今來的圣明君主。他很激動,想到了直筆春秋的董孤,渾不怕死,直接寫弒君大罪,寧死也不肯更改一字,這就是史官。史官是做什么的?是頂天立地的人,是匡正帝王過失的人。    廷尉張湯走路總盯著自己的腳尖,耳朵一聳一聳的。眼睛看著腳尖。走路就穩(wěn);耳朵尖尖的,能聽清周圍的動靜。他站在漢武帝面前,能完全屏住呼吸。他有一點不安,一旦他來,就要圣上做出大的決策,都是些很難決斷的事兒。有時劉徹就盯著張湯的臉細瞅,像看一幀畫卷。張湯表面上很鎮(zhèn)定,心里直打鼓,盡量面無表情,要殺一個人,就得拿捏好分寸:圣上要是舍不得,而又不得不殺,就像壯士斷腕,很悲壯的;張湯的臉就面帶戚色。要殺掉一個惡人或是梟雄,張湯的臉就會有些振奮,甚至右手虛虛地握成拳,讓拇指朝上對著漢武帝,輕輕地揮兩下,表示自己的態(tài)度。漢武帝很喜歡張湯,時常想到父皇的大臣郅都?!吧n鷹”郅都是父皇的得力臣子。父皇用左手撫摸郅都脊背,輕輕拍了兩下,那手勢像拍一只兇猛的獒犬,像撫摸真正的蒼鷹。那一剎問,劉徹明白了什么叫天子。這會兒,張湯在他眼里也是一只兇猛的獒犬,一只振翅欲飛的蒼鷹。張湯右手一揮的手勢,有點不男不女,但劉徹看上去覺得很自然,只不過稍嫌做作。    張湯說:太尉交上來的錢一共是九十萬,是給李陵家人交的。依大漢刑律,只要能交上三十萬錢,就可免一人死罪。請圣上決斷,要不要釋放李陵的母親、妻子、弟弟?    劉徹問:誰這么有錢,太尉田蚧肯拿錢救人啦?    張湯猶豫了一下說:聽說錢來自茂陵。    劉徹火了:這些富戶、豪強真有錢??!把他們遷往茂陵,就是讓他們老實點,他們還敢管李陵的事兒?張湯不出聲,只是垂手肅立。聰明的朝臣知道什么時候該說話,什么時候不說話,什么時候說了等于沒說,什么時候一言不發(fā)卻勝于說了許多。    劉徹心中恨恨,天下庶民面對著天子,就像草叢迎向猛虎,猛虎一嘯,草就匍匐,有誰敢在他面前傲然挺立?李陵家人是死是活,只能憑他一句話。茂陵富戶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拿出九十萬錢來救李陵家人,這讓他十分氣恨。他問張湯:大漢刑律說過,凡有死罪,人三十萬錢可免,你收了人家九十萬,為什么不放人?    張湯看漢武帝臉頰上肌肉一抽一動地跳,知道皇上動了真怒,說,九十萬錢擺在廷尉府門前,沒有圣上的旨意,我不敢讓他們搬進去,只派人看守,請圣上決斷。    劉徹揚頭,放聲大笑,笑聲又戛然而止,問張湯:放在你府前的錢,是大漢的錢呢?還是茂陵人的錢呢?    張湯很鎮(zhèn)定:圣上說它是大漢的錢,它就是大漢的錢。圣上說它是茂陵的,它就是茂陵人的。劉徹冷笑了,說:我可不敢說。    張湯還是站得筆直,越是這時,神色就越謙恭,他只等待劉徹的一句話。    劉徹心里嘆息:蠢貨!    如果是田蚧,他就會辦好這件事,然后滿臉得意地前來稟報。如果是劉屈麓,他就會撒著兩只手,一句句地問:圣上,這可怎么辦呢?張湯不是劉屈麓,也不是田蚧,他心里有好幾個主意,但決不會自己先說出來。    劉徹說:你把錢放在府門前,是不敢收呢,還是不能收,還是不想收?張湯抬起了頭,劉徹看清了他的臉色,還好,是一張很謙恭的臉。他說:我不敢收。    劉徹說:你怕我要殺這三個人?    張湯說:我怕。    怕什么々無話侶神仁,中有話。P12-14

后記

寫《司馬遷》時,心里很沉重,幾乎喘不過氣來。在寫作中。我時常想:一個人怎么能活得這么艱難,這么沒有出路,這么沒有盡頭?況且他早已不是個男人了,沒有做男人的尊嚴和樂趣,一生就這么在沉重的負軛中踽踽而行。    人的生命有兩重性,獸欲的人要求的是釋放,便有了肉體的盛宴,有了人類的延續(xù);人性的人要求理性,向往用智慧的光芒輝映人類,這使這個星球上的一切生靈都有了仁慈。但為什么司馬遷不能成為一個自然的人呢?他像那些可憐的家禽牲畜一般被人閹割了,生命只剩下了軀殼,雖然還能喘息,但這也只能說是茍延殘喘;人還活著,卻活得卑微瑣碎?;钤谄埻埓?、雞零狗碎中的司馬遷,竟寫下了《史記》這部不朽史章!想想人也真是夠神的。在此,我們應該承認,從司馬遷起始,文人的兩重性就被決定了,他們能生活在最卑微的環(huán)境中,也能產生出巨大的能量,創(chuàng)造最偉大的著作。換個說法,不管我們是怎么走過來的,也不管后來的人怎么看,歷史與文學總還會有的,無論你怎么壓迫它,怎么看不起它,踐踏它,它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于世,流傳于世,哪怕像是司馬遷和他的《史記》那樣殘損地存在,殘損地流傳。    文人的華章都不會那么老實,都可能存在兩重性,一方面它是人性卑瑣的證明,一方面它是委曲求全時的發(fā)泄。就因為具備這兩重性,中國文學才更色彩斑斕。誰能阻止一個人在他私下抒寫的文字中說幾句胡話呢?誰會在意它的求實與憤懣呢?只要它是實實在在的,它就是有用的,人們一再視而不見,或是曲解這文學曲解這人類的獨特語言,把它馴化成溫和而詳盡的說明,以求說服人。不去太苛求自己。人生本來就不那么容易,何必總給自己過不去?    司馬遷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他,就是我們每一個中國文人。中國文人的根性與智性,幾乎都能從司馬遷的身上找到影子,找到理性與感知并存的依據(jù)。司馬遷在生命過程中的種種努力,成了一代代文人的生命寫照。也就是說,你只能像他,你舍此無他,你只是他的一個翻版,被他一代代一次次一層層地翻印。你還有自己的什么創(chuàng)造嗎?沒有了,你只是他,他也是你。    文人有失落感。有雙重性,就具有了復雜的性格。你能從司馬遷的身上看到自己,看到中國文人的品性。你可以發(fā)出嘆患,可以很在意你的文章,但你總躲不開他。司馬遷的得意是小得意,你也有這種小得意。司馬遷的患得患失是一種狹隘,你也不見得寬厚;司馬遷的懼怕是一種對于生命的擔憂與恐慌,體也同樣,生命在你手里從來就是一種擔驚受怕。從來就輕松不起來。    沒有人從自己出發(fā)研究司馬遷,更沒有人像研究自己一樣去研究司馬遷。每逢說到自己。便言過飾非,便口是心非,司馬遷便成了他人,便在司馬遷的痛苦與審慎中逃逸。說得更露骨一些,你那是害怕承擔艱難,害怕承擔痛苦。那是因為司馬遷已經(jīng)替你承擔過了。你把你的憐憫送與他了。    但你還有沒有一絲不安,有沒有一絲感動,有沒有一絲懼怕呢?    你肯定有。    卑瑣使你忘記了他是與別人一樣的人,使你忘記了你本該的擔承。人類總得不斷地否定自己,不斷地尋求新的精神與食物,在這一點上。你與司馬遷永遠無法分離,你與他是骨頭連著骨頭,筋連著筋的。    因此,你要生存下去,你就得給自己一個說法。    2006年2月15日北京通縣武夷花園

編輯推薦

《司馬遷:曠世巨著背后的那個卑微男人》編輯推薦:司馬遷和他的千秋名著《史記》聳立在中國歷史和文學的大道上,他的偉業(yè),他空前絕后的文采,他對中國歷史文化無人可以取代的卓越貢獻,還有他作為男人遭遇的曠世屈辱,既讓人景仰、誠服和擊節(jié)贊嘆,又讓人心生悲憫。作者穿越上千年的時光走進司馬遷所處的時代,走進了他寬廣、博大而又困惑痛苦的內心世界。簡約,洞明,犀利,直面生命的疼痛和重量,直至把中國文人那點可憐的自尊逼入墻角。作者在司馬遷身上尋找到更深的“中國男人”的劣根性,在這緩慢的發(fā)掘和呈現(xiàn)中,讀者會有一種夢回心驚的感覺。當你撩開歷史的重重迷霧之后,漸漸看到的,很可能是你自己的那張丑陋的面孔。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司馬遷?當他整理中國歷史時,是那股浩然正氣害了他,使他不能正視每一個人;但宮刑者的別致又使他能區(qū)別于一個歷史學家,他強烈地體會到了那些人的悲哀辛酸以及內心的吶喊,這種種表達讓人感到強烈震撼,也讓人感到戰(zhàn)栗,就因為他的心底里有了憤懣,有了人性的力量。司馬遷之后再沒有司馬遷,如同《史記》之后再不會出現(xiàn)《史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司馬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喜歡這種風格的歷史小說,準備在家待產的時候把這一系列讀完
  •   還沒詳細看呢,不過感覺還不錯。
  •   雖然把司馬遷寫得很卑微,把中國文人的媚骨直接寫到骨子里了,但在這個君王專制的體制下,這也是必然的,文人生存的空間很無奈,還是很同情司馬遷的。除了小說寫得好,高光對中國政治文化生態(tài)的研究也有一番獨到見解,從序言和后記中可見一斑,功力深厚?。∈峙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