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鐘為誰而鳴

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黃山書社  作者:海明威  頁數(shù):420  譯者:陳燕敏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一九三六年初秋到一九三九年春的西班牙內(nèi)戰(zhàn)早已成為歷史陳跡,今天已不大為人們所提及。然而它實際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歐洲戰(zhàn)線的序幕,是全世界進步力量和德意法西斯政權(quán)之間的第一次較量。由于種種復(fù)雜的歷史原因,進步力量在這場斗爭中失敗了。以文學(xué)形式來反映這一頁歷史的作品為數(shù)不多,而今天尚被人推崇、廣泛閱讀的恐怕就只有這一部《喪鐘為誰而鳴》了。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當(dāng)時的歷史:一九二九年席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jīng)濟大恐慌,對經(jīng)濟落后的西班牙打擊極為沉重。在強大的群眾運動的推動下,共和黨、社會黨和一些資產(chǎn)階級政黨于一九三一年四月組成聯(lián)合政府,建立了共和體制。當(dāng)時工人階級處于分裂狀態(tài),其中以推行溫和的改良主義的社會黨勢力為最大,而無政府一工團主義也吸引了不少群眾。年輕的共產(chǎn)黨不得不在對這兩股勢力作不斷斗爭的情況下逐漸成長起來。共和國初期,執(zhí)政的社會黨人和共和黨人不能堅決貫徹最起碼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綱領(lǐng),反而逐漸被右派政黨組織占了上風(fēng)。一九三三年秋,右派政黨在大選中獲勝,新政府倒行逆施,工人以大規(guī)模的罷工和示威游行來回答,農(nóng)民也展開了奪地運動。西班牙共產(chǎn)黨純潔了隊伍,建立了以伊芭露麗等為首的戰(zhàn)斗的領(lǐng)導(dǎo)班子,迅速壯大起來,在第二年十月各地工人總罷工及武裝起義中起了骨干作用,但結(jié)果被政府的優(yōu)勢兵力所鎮(zhèn)壓,共產(chǎn)黨被迫轉(zhuǎn)入地下。一九三五年,人民陣線在法國大選中獲勝,在這種形勢的鼓舞之下,西班牙進步勢力各派克服了分歧,團結(jié)起來組成人民陣線。共產(chǎn)黨又轉(zhuǎn)為公開活動,積極參加人民陣線的工作。一九三六年二月國會選舉中,人民陣線獲勝,在四百七十三席中得到了二百六十席,著手組成聯(lián)合政府。共產(chǎn)黨只得了十四席,因此總理和各部部長基本上由左派共和黨人及社會黨人擔(dān)任,成分復(fù)雜,矛盾不少,這是導(dǎo)致最后失敗的原因之一。這時國內(nèi)的反動勢力不甘心于失敗,陰謀叛亂。西班牙的軍隊一向掌握在貴族地主資本家的子弟之手,共和國成立后,僅僅要求他們宣誓對之效忠,沒有改組。因此,佛朗哥將軍于那年八月十四日在西屬摩洛哥發(fā)動叛亂,立刻得到各地駐軍及法西斯組織長槍黨等右派集團的響應(yīng),很快就占領(lǐng)了西北部及西南部,使位于全國中央的首都馬德里處于三面受敵的境地中。一開始形勢就對共和政府不利。西班牙的法西斯分子早就和納粹德國和墨索里尼獨裁政權(quán)勾勾搭搭,這時德意兩國公然以飛機、大炮、坦克等軍用物資源源不絕地支援佛朗哥,并派教官及軍隊參戰(zhàn),殘酷地屠殺西班牙人民,激起了進步人類的公憤。但英法等國卻對希特勒采取所謂的“綏靖”政策,害怕西班牙人民陣線的勝利會影響自己國內(nèi)的政局,在“不干涉”政策的幌子下對西班牙實行可恥的封鎖。以各國共產(chǎn)黨人為中堅的工人階級以及知識分子中的先進分子,紛紛以實際行動來聲援西班牙人民,把共和政府的事業(yè)看作全體進步人類的事業(yè)。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工作,有的志愿參加醫(yī)療隊,搶救傷員,有的直接參加作戰(zhàn),如著名的國際縱隊,在第一年冬季馬德里保衛(wèi)戰(zhàn)中,和英雄的首都軍民并肩作戰(zhàn),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有不少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例如英國年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拉爾夫‘??怂辜翱死锼雇懈ァた嫉猛枴F渌趦?nèi)戰(zhàn)期間親赴西班牙的知名人士有白求恩大夫、荷蘭電影大師伊文斯、智利詩人聶魯達、蘇聯(lián)作家愛倫堡等,而本書作者海明威也是非?;钴S的一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末期在意大利北部前線經(jīng)受戰(zhàn)火洗禮并受了重傷的海明威,對西方文明的傳統(tǒng)價值觀念感到幻滅。戰(zhàn)后,于二十年代初在巴黎從通訊記者成為專業(yè)作家,在第一部重要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1926年)中,形象地刻劃了一些在精神和肉體上受到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英美青年男女,浪跡巴黎、西班牙等地,在酒吧間、斗牛場等等場合尋找刺激及解脫。海明威就此被公認為這“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一九二九年出版的著名作品《永別了,武器》寫主人公不堪忍受戰(zhàn)爭的殘酷,毅然向武器告別,做了逃兵,和愛人逃到風(fēng)光旖旎的瑞士,過著田園詩式的生活,但好景不常,愛人在難產(chǎn)中死亡,使主人公不得不向愛人的懷抱告別。作者表達了強烈的反戰(zhàn)立場及對人生命運的絕望態(tài)度。但是時代在前進。經(jīng)濟大恐慌激化了階級矛盾。三十年代美國出現(xiàn)了無產(chǎn)階級文學(xué)的高潮。不少有良心的作家通過思考,開始向左轉(zhuǎn)。這時海明威早已回國,因不喜歡跟紐約等大都市的文藝界人士來往,定居在美國東南端佛羅里達州南端的基韋斯特島,和古巴首都哈瓦那僅一水之隔。他出入于那一帶海濱小酒店、碼頭等場所,經(jīng)常和漁民打交道,觀察社會眾生相。他筆下的人物開始起變化,覺悟到“一個人單槍匹馬是……什么也干不成的”(以基韋斯特島和哈瓦那為背景的小說《有錢人和沒錢人》中主人公亨利·摩根語),這反映了他本人當(dāng)時的思想。這時西班牙正面臨著一場生死搏斗。海明威二十年代初任駐歐通訊記者時,就和西班牙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他愛上了這片浪漫的土地和熱情的人民,尤其愛上了斗牛賽。他在作品中歌頌這種在死亡面前無所畏懼的斗牛士,充分體現(xiàn)了他提倡的“硬漢子”精神:人終有一死,但不能死得窩囊,在緊急關(guān)頭要保持尊嚴和體面。他精通西班牙語,作了大量的調(diào)查研究,于一九三二年發(fā)表了關(guān)于斗牛和斗牛士的長篇專著《死在午后》。當(dāng)法西斯魔爪企圖扼殺西班牙人民的革命成果時,海明威挺身而出,寫文章,作講演,撻伐法西斯主義。他以記者身份于一九三七年初來到被圍困中的馬德里,借了錢買救護車支援共和國政府。他出入百花旅館和蓋洛德飯店,廣泛接觸政府軍人士、國際縱隊的軍官、各國記者和普通的西班牙士兵。第二年,為影片《西班牙大地》撰寫腳本并發(fā)表了他唯一的劇本,以馬德里為背景的《第五縱隊》。由于缺乏武器和糧食,加上內(nèi)部敵對分子的破壞,政府軍的防線于那年年底被叛軍突破,一九三九年一月下旬不得不放棄東北部濱地中海的大城市巴塞羅那,二月底,英法即迫不及待地承認了佛朗哥政權(quán),英雄城市馬德里終于在三月底陷于敵手,人民陣線的政府就此被葬送了。海明威這時在哈瓦那郊區(qū)“觀景莊”別墅里開始埋頭寫作《喪鐘為誰而鳴》。該書于第二年問世,得到批評界和讀書界的一致好評。這是海明威篇幅最大的一部小說,但全書情節(jié)局限于三天之內(nèi)(一九三七年五月底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到星期二上午),寫得緊湊非凡。那時候,由于三月中政府軍在首都東北瓜達拉哈拉城附近大敗意大利侵略軍,首都已轉(zhuǎn)危為安。戈爾茲將軍這時正準(zhǔn)備在首都西北向瓜達拉馬山區(qū)叛軍山上防線發(fā)動進攻,為了切斷敵人的增援路線,派美國志愿人員羅伯特·喬丹到敵后深山中和游擊隊接上關(guān)系,等戰(zhàn)斗一打響,炸毀一座鐵橋。本書即從老向?qū)О踩麪柲獛痰さ綐蝾^哨所偵察寫起,接著兩人就向游擊隊的營地進發(fā)。老人喚來了小組頭頭巴勃羅,喬丹和他立刻進行了交鋒,矛盾就一步步展開了。巴勃羅當(dāng)年原是馬販子,給部隊和斗牛場供應(yīng)馬匹,后來在斗牛場做幫手時結(jié)識了和斗牛士菲尼托同居的比拉爾,菲尼托被牛挑傷死去后,她跟巴勃羅待在一起。革命爆發(fā)時,巴勃羅率眾在家鄉(xiāng)小鎮(zhèn)包圍了民防軍的兵營,逮捕了所有的法西斯分子,把他們都處死了。三天后,遭到反動軍隊的反攻倒算,撤至深山中打游擊,一年來,襲擊了幾次敵人的據(jù)點,炸了一次火車,弄到了幾匹馬,開始酗酒,意氣消沉,只求能在這山區(qū)混下去。他得悉了喬丹的來意,當(dāng)場提出他所謂的狐貍的原則:要在一個地區(qū)待得下去,就只能到別的地區(qū)去活動,不然會被敵人趕走。比拉爾是個直爽熱情的婦人,和幾個苦出身的斗牛士生活過來,多少嘗到了些人間的歡樂,因巴勃羅當(dāng)初富有男人氣概而傾心于他,但如今年近半百,看他墮落成個鼠目寸光的酒鬼和膽小鬼,心里非常懊惱,和那些苦大仇深的游擊戰(zhàn)士一樣,正苦于無法為他們所熱愛的共和國作出貢獻。在這節(jié)骨眼上,共和國派來了爆破手。當(dāng)晚大家聚集在山洞里,比拉爾帶頭反對巴勃羅,贊成炸橋,大家一致表態(tài)支持她,她豁出去說:“這兒我作主?!痹谶@劍拔弩張的關(guān)頭,喬丹不由得伸手按在手槍上。巴勃羅屈服了,但后來出爾反爾,處處只從他個人的安危出發(fā),喬丹不得不在比拉爾和大家的幫助下,克服了他的破壞活動以及敵機敵騎兵的干擾所帶來的困難,于星期二早晨及時完成了炸橋任務(wù),但不幸以身殉職。海明威發(fā)揮他獨特的敘事藝術(shù),以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及豐富多彩的對白,緊緊環(huán)繞著羅伯特·喬丹的行動,一氣呵成地把這故事講到底,同時,插入了大段大段的內(nèi)心獨白及回憶,使這個主人公的形象非常豐滿。這位美國蒙大拿大學(xué)西班牙語系的青年講師,十二年來,常常到西班牙度假,尋訪名勝古跡,走遍了全國,對西班牙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痛恨法西斯主義,一九三六年夏,向校方請了一年假,志愿赴西班牙,懷著“為全世界被壓迫的人們鞠躬盡瘁的感情”,“反對所有的暴政,為你所信仰的一切,為你理想的新世界而斗爭”。他投入了馬德里保衛(wèi)戰(zhàn),后來轉(zhuǎn)到西部敵后搞爆破,炸火車和鐵橋。他從小受他祖父,南北戰(zhàn)爭中的北軍騎兵軍官的熏陶,愛好軍事,自以為在西班牙干得不錯,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星期一清晨突然出現(xiàn)敵騎兵巡邏隊時,他能沉著應(yīng)付,領(lǐng)導(dǎo)大家布置陣地,排除險隋。雷管和引爆器被巴勃羅偷走后,他想出用手榴彈引爆來解決問題。但他畢竟人世未深,不脫書生本色,因此對革命隊伍里的一些落后現(xiàn)象的態(tài)度有時不免有些偏激。當(dāng)深夜得悉引爆裝置被盜后,回到睡袋里,跟自己大發(fā)脾氣,怨天尤人,把巴勃羅和所有的西班牙人都罵到了,活像個任性的孩子。作者還特意在書中加上一段愛情插曲。喬丹頭天下午到達營地,小姑娘瑪麗亞端來飯食時,兩人彼此就產(chǎn)生了好感。這苦命姑娘親眼看到父母親被民防軍槍殺,自己隨后被長槍黨匪徒們鉸掉了頭發(fā),然后被糟蹋了。后來被解往南方,半道上火車被炸,比拉爾吩咐把她帶回營地,做了她的保護人。老于世故的比拉爾知道只有真摯的愛情才能治療瑪麗亞心靈和肉體上的創(chuàng)傷。她成全了他們倆。喬丹那年輕的心靈渴望著愛情,想不到在這奇突的環(huán)境中找到了。他明知道這次任務(wù)艱險,而且認為“只要炸掉橋,送命不送命關(guān)系不大”,然而這一來使問題復(fù)雜化了。他憧憬著和瑪麗亞一起到馬德里度假,甚至戰(zhàn)后帶她回蒙大拿,做他的妻子。作者通過喬丹的內(nèi)心獨白,淋漓盡致地探討了生與死的問題、愛情與職責(zé)的問題、個人幸福與人類命運的問題。憑著堅強的政治信念,喬丹勝利地解決了這些問題。當(dāng)炸橋后撤離現(xiàn)場時,他不幸受傷,大腿骨折斷了。他不愿帶累同志們,決意獨自留下,想起和瑪麗亞兩情繾綣時,感到心靈溝通,合二為一,這時就堅決勸姑娘跟大家一起撤走,因為這是她的責(zé)任,她走就等于他們倆一起走。喬丹一心以集體利益為重,要求最后走的游擊隊員把那支子彈剩下不多的機槍留下,因為其他那兩支能弄得到子彈。他獨自等待敵人前來。當(dāng)屠殺另一個游擊小組的劊子手,騎兵軍官貝侖多中尉終于露面時,他激動地感到心臟抵在松針地上怦怦地跳。喬丹以他最后的一些行動深刻地體現(xiàn)了本書的題旨:人們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因為每個人都與人類難解難分。作者在本書中還塑造了一系列活生生的西班牙人的形象,其中著墨最多的為比拉爾和巴勃羅。比拉爾熱愛生活,熱愛共和國。她爽朗潑辣,嫉惡如仇,眼看巴勃羅一天天沉淪下去,恨鐵不成鋼,沖著他就罵“醉鬼!”喬丹長得壯實,生氣勃勃,她一見就打心眼里喜歡。她看出瑪麗亞對喬丹的愛意,就要求他愛護這姑娘,炸橋后把她帶到共和國去。她全力成全他們,但看到他們相親相愛,不禁有些妒忌。她緬懷自己過去的好時光。她自稱曾和西班牙三個收入最少的斗牛士生活過九年。當(dāng)年輕的游擊隊員輕蔑地說菲尼托沒什么了不起,患著肺病,長得矮小,本來就不該做斗牛士時,她沉不住氣了,滿懷激情地講述菲尼托這苦孩子如何為了出人頭地,發(fā)憤苦學(xué),好歹當(dāng)上斗牛士的經(jīng)過。她當(dāng)他孩子似地疼他,一直侍候到他悲慘地死去。她巴不得到共和國去,為此和喬丹爭吵。多虧她的幫助,喬丹完成了任務(wù)。巴勃羅當(dāng)初拿下了民防軍的兵營,親手槍殺四個俘虜,后來組織群眾,在廣場和鎮(zhèn)公所內(nèi)把逮住的二十多個法西斯分子都活活打死,做得未免太過分。但內(nèi)戰(zhàn)期間法西斯分子干下的暴行罄竹難書,令人發(fā)指。例如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六日,納粹飛機瘋狂地屠殺了西班牙北部濱海小城格爾尼卡的幾千手無寸鐵的平民,畢加索為此創(chuàng)作了巨幅油畫,向全世界控訴敵人對他祖國的暴行。出于對剝削階級的深仇大恨,巴勃羅當(dāng)年的作為似乎還情有可原,但當(dāng)他在山中待了一年,滋生了茍安保命的思想,他竟拿了喬丹的爆破裝置出走,但又合不得自己的人馬,才到別的小組去招了五個弟兄和五匹馬,及時趕回來。喬丹炸橋后,巴勃羅帶那五人拿下了公路下段的哨所,但在向斷橋靠攏的半途,他返身一梭子殺了那五人,為了把那五匹馬給自己人騎著撤走。小私有者的思想使他干出了傷天害理、背叛革命的行為。另一游擊小組的領(lǐng)導(dǎo)人,聾子圣地亞哥,和巴勃羅構(gòu)成鮮明的對比。他對革命忠心耿耿,喬丹找他談時,他語簡心長,實事求是地擺了情況。當(dāng)他知道事后撤走時馬匹不夠,就二話不說,主動連夜去搞馬,哪知偏偏雪停了,敵騎兵巡邏隊追蹤他的腳跡,把他和四個部下逼到一個山頭上。他們據(jù)險固守,聾子機智地誘敵暴露自己,殺了一個軍官,但最后被敵機炸死在山頭上,被敵人割下腦袋回去報功。老向?qū)О踩麪柲牡厣屏?,殺了敵人也感到?nèi)疚,想不出戰(zhàn)后該怎樣來贖這份罪,因為對天主的信仰已經(jīng)被否定了。作者在小說中不止一次地寫到天主教對西班牙人根深蒂固的影響,但對安塞爾莫來說,與其說這是宗教思想的烙印無法磨滅,還不如說是這無邪的心靈在被最基本的道德問題所折磨。最后炸橋時,他伏在白色的石路標(biāo)后面,被碎鐵片擊中,默默地死了,手腕上仍然挽著那圈引爆的電線。喬丹痛心地想,如果用引爆器的話,這個好人是不致犧牲生命的。除了比拉爾,全書中只寫了一個女人:瑪麗亞。她生性溫柔,天真無邪,和比拉爾適得其反。身心受到了粗暴的摧殘,她遇到了喬丹這樣的好人,毫無保留地以身相許。聽到了聾子手下的青年哨兵華金的悲慘家史,她摟著他說,“我把你當(dāng)哥哥,……你有家啦。我們都是一家人。”喬丹感動地也摟著他說,“我們都是兄弟?!彼嬖V喬丹,她父親喊著“共和國萬歲”被槍殺,她母親接著高呼“我丈夫,本村村長萬歲”而從容就義。想到此事,喬丹吻著熟睡中的瑪麗亞,小聲說,“我為你的家庭感到非常自豪?!痹诙窢幹?,喬丹和這些普通的西班牙人民打成了一片,心甘情愿地為他們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海明威用這一系列感人肺腑的小故事構(gòu)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同仇敵愾地抗擊法西斯匪幫的歷史畫面,奏出了一支人類兄弟情誼的贊歌。海明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先后到我國和歐洲當(dāng)戰(zhàn)地記者,在歐洲時屢次親身參加戰(zhàn)斗。一九四六年初回到“觀景莊”,聲稱正在寫一部關(guān)于“陸地、海洋和天空”的長篇小說,但直到一九六一年七月自殺身亡,沒來得及定稿。在他晚年發(fā)表的兩部小說及由他妻子發(fā)表的兩部遺作中,只有中篇小說《老人與?!?1952年)博得了一致的好評,并使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金(1954年)。從海明威所有作品的主人公身上,或多或少地可以看到作者本人的影子。羅伯特·喬丹說自己不是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而是反法西斯主義者,這實際上正表達了作者本人的立場。但是,從《永別了,武器》中在不正義戰(zhàn)爭中幻滅的美國青年軍官弗瑞德里克·亨利,到《喪鐘為誰而鳴》中為人民的事業(yè)獻出自己的青春的美國志愿人員羅伯特’喬丹,再到《老人與?!分性谀鞲鐬骋蝗~扁舟上單身和大自然搏斗的古巴老漁民圣地亞哥,  “海明威的主人公”似乎經(jīng)歷了一個從小我到大我再回到小我的心靈探索過程,而《喪鐘為誰而鳴》作為作者本人投身有關(guān)人類前途的大搏斗的見證,可被看作他的代表作而無隗。吳勞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內(nèi)容概要

  《海明威經(jīng)典小說集:喪鐘為誰而鳴》所寫的是美國青年羅伯特·喬丹作為志愿者參加1936—1939年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的故事。喬丹接受任務(wù)要和西班牙本土的游擊隊員一起炸毀一座大橋,最后任務(wù)完成了,但喬丹因受傷而無法撤離。這是海明威篇幅最長的小說,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特點是故事集中在三天之內(nèi),相當(dāng)緊湊?! ∶绹嗄炅_伯特·喬丹志愿參加西班牙政府軍,在敵后搞爆破活動。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擊隊聯(lián)系,完成炸橋任務(wù)。在紛飛的戰(zhàn)火中,他與被敵人糟蹋過的小姑娘瑪麗亞墮入愛河,藉此抹平了瑪麗亞心靈的創(chuàng)傷。在三天的時間里,羅伯特歷經(jīng)愛情與職責(zé)的沖突和生與死的考驗,人性不斷升華。在炸橋的撤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自己卻被炮彈炸斷了大腿,獨自留下阻擊敵人,最終為西班牙人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逗C魍?jīng)典小說集:喪鐘為誰而鳴》以其深沉的人道主力量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

作者簡介

作者:(美)海明威厄納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國著名作家,20世紀20年代美國“迷惘的一代”最重要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出生在美國芝加哥附近的一個小鎮(zhèn),父親是位醫(yī)生。他從小對打獵、捕魚、繪畫和音樂等充滿興趣,尤其是漁獵幾乎伴隨他的一生,對他的創(chuàng)作及特殊性格的形成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他來到意大利戰(zhàn)場參戰(zhàn),身上多處負傷。戰(zhàn)后,他作為美國駐歐洲記者長期居住巴黎,并在這段時期寫下大量文學(xué)作品,顯示出杰出的才華。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海明威曾赴西班牙、中國等地報道戰(zhàn)事,積極參與反法西斯的軍事行動?!岸?zhàn)”結(jié)束后,他定居古巴。1954年,因《老人與海》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因患多種疾病和精神抑郁癥而開槍自殺,結(jié)束了他傳奇的一生。他的代表作品還有《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白象似的群山》、《尼克·亞當(dāng)斯的故事》等。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

書籍目錄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四章第三十五章第三十六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八章第三十九章第四十章第四十一章第四十二章第四十三章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他匍匐在樹林里落滿松針的褐色土地上,下顎枕在交疊的雙臂間,風(fēng)從頭頂高處的松樹梢間呼嘯而過。他俯臥的山坡地勢稍平,但再往下卻很陡。他看到那條柏油大路的黑影蜿蜒地穿過山口。沿路有條小溪,可以望見山口遠處溪邊的那家鋸木廠,壩上的水在夏日的陽光下泛著白光,傾瀉而下。    “那里就是鋸木廠?”他問。    “對?!?   “我記不得了。”    “那是你離開這兒以后造的。老鋸木廠還要再往下一點,離山口很遠。”    他在林地上攤開影印的軍用地圖,仔細端詳。老人從他肩后看著。他是個結(jié)實的矮個子,身穿農(nóng)民式樣的黑罩衣和鐵硬的灰褲子,腳上穿著雙繩底鞋。因為剛爬上來的緣故,他正喘著粗氣。他們帶了兩只沉甸甸的背包,他的一只手便擱在其中一只上。    “這么說從這里是看不到那座橋了?”    “的確,”老人說,“山口這一帶地勢平坦,水流緩和。再往下,在大路拐進林子看不到的地方,地勢就急轉(zhuǎn)而下,有道很深的峽谷——”    “我記得?!?   “峽谷上面就是那座橋?!?   “那他們的哨所在哪兒?”    “你看到的那家鋸木廠那兒就有個哨所?!?   這個正在研究地形的年輕人從他褪色的黃褐色法蘭絨襯衫口袋中掏出望遠鏡,用手帕擦了擦鏡片,轉(zhuǎn)動目鏡,直到鋸木廠的板壁赫然清晰地呈現(xiàn)在眼前。他看到門邊有一條木制長凳,敞棚中的圓鋸后頭積了一大堆木屑,還看到一段用于接收小溪對面山坡上木材的滑槽。望遠鏡中的小溪清澈而平靜,水壩的水打著漩渦傾瀉而下,底下的水花在風(fēng)中飛濺。    “沒有崗哨?!?   “鋸木房有煙冒出來,”老人說,“晾衣繩上還掛著衣服呢?!?   “這些我都看到了,但就是沒看到哨兵?!?   “大概是躲在陰涼處吧,”老人解釋道,“那里現(xiàn)在很熱。他可能是在我們看不到的背陰那頭。”    “有可能。還有一個哨所呢?”    “橋下方。在養(yǎng)路工小棚邊,離山口頂端五公里的里程碑那兒?!?   “那兒布置了幾個人?”他指指鋸木廠。    “大概四個,外加一個班長?!?   “下面呢?”    “人更多。我會查清楚的。”    “那么橋上呢?”    “一直是兩個。一頭一個?!?   “我們需要一批人手,”他說,“你能弄到多少?”    “你想要多少,我就帶多少來,”老人說,“這一帶山里現(xiàn)在不缺人手?!?   “有多少?”    “一百多個。不過他們都是小組活動。你需要多少人?”    “等我們勘察完橋面,我再告訴你?!?   “你現(xiàn)在就想去勘察?”    “不。現(xiàn)在我想先找個地方把炸藥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我想把它藏到最最安全的地方,可能的話,離橋不要超過半個小時的距離?!?   “這不難辦,”老頭說,“從我們要去的地方到橋頭都是下坡路。不過現(xiàn)在我們?nèi)ツ莾旱脤崒嵲谠诘嘏酪粫荷搅?。你餓嗎?”    “餓,”年輕人說,“不過我們還是稍后再吃吧。你怎么稱呼?我忘了。”忘記名字對他來說可不是個好兆頭。    “安塞爾摩,”老人說,“我叫安塞爾摩,是阿維拉省巴爾科城人。那只背包讓我來背吧?!?   那個年輕人高高瘦瘦,一頭金發(fā)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張臉卻飽經(jīng)風(fēng)吹日曬,他身穿一件曬得褪色的法蘭絨襯衫加一條農(nóng)民式樣的褲子,腳上是一雙繩底鞋。他彎下腰,一條胳膊穿過背包上的一根皮帶圈,把沉重的背包朝背后一甩。他的襯衫上本來背背包的地方汗水仍未干透。    “我現(xiàn)在都背好了,”他說,“我們怎么去?”    “爬山,”安塞爾摩說。    他們被沉重的背包壓彎了腰,汗流浹背地在長滿山坡的松樹林里穩(wěn)健地向上爬。年輕人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羊腸小道,但他們一直往上爬,繞過前坡,此時他們跨過了一條小溪,老人踩著河床邊緣的巖石穩(wěn)健地走在前面。此刻的山路更陡峭,更難爬,最后溪水似乎是從他們頭頂一個平滑的花崗石巖架邊緣澆下來的,老人在巖架下邊站定,等年輕人跟上來。    “你過得來嗎?”    “還行,”年輕人說。他大汗淋漓,因為爬了一段陡路,大腿上的肌肉正在抽搐。    “現(xiàn)在在這兒等我。我到前面跟他們打個招呼。你帶了那家伙,總不想挨槍子兒吧?!?   “就算開玩笑也不想,”年輕人說,“遠嗎?”    “很近。他們要怎么稱呼你?”    “羅伯托,”年輕人回答。他將背包滑下肩頭,輕輕地擱在河床邊的兩塊大圓石中間。    “那就在這兒等著,羅伯托,等我回來接你?!?   “好,”年輕人說,“但你準(zhǔn)備沿這條路下去走到橋頭嗎?”    “不。去橋頭那邊我們要走另一條路。那條路近,也好走?!?   “我不想把這玩意藏得離橋太遠?!?   “你看著辦吧。要是不滿意,我們再換個地方。”    “那我們就看著辦,”年輕人說。    他坐在背包邊,目送老人爬上巖架。這看起來并不難爬,只見老人一抓一個準(zhǔn),從中不難看出他對此早已駕輕就熟。不過,爬到上面的人一向都要小心謹慎,不留一點痕跡。    這位名叫羅伯特·喬丹的年輕人餓極了,心里也在犯愁。雖說餓是常有的事,但他卻很少犯愁,因為他對自己周遭發(fā)生的事向來毫不在意,而且根據(jù)他的經(jīng)驗,在這一帶展開敵后活動別提有多簡單了。只要你有一個好向?qū)?,無論是在敵后活動,還是穿越敵人防線,全都易如反掌。你要擔(dān)心的只有被敵人抓到時,會有什么遭遇,此外就是要會判斷誰可信。對于一同工作的人,你要么就全信,要么就不信,在信任方面你要自己拿主意。這些倒都不叫他犯愁。但別的事就夠他煩了。    這個安塞爾摩一直是個好向?qū)?,在山上出入自如。羅伯特·喬丹自己也挺能走山路,但從黎明前跟他走到現(xiàn)在的情況來看,那個老人能把他活活累死。除了判斷力外,羅伯特·喬丹能百分百信任安塞爾摩這個人。不過他還沒逮機會考驗對方的判斷力,然而,話說回來,作判斷是他的責(zé)任才對。不,安塞爾摩并不叫他犯愁,而炸橋的事也并不比別的事難辦多少。無論什么樣的橋,只要你報得出名字,他都知道怎么炸,無論各種大小和結(jié)構(gòu)他通通炸過。那兩個背包里有足夠的炸藥和裝置可以輕而易舉地炸掉這座橋,就算它是安塞爾摩所說的兩倍也無妨,因為他記得1933年徒步旅行到拉格蘭哈德時候曾經(jīng)走過這座橋,而且格爾茲前天晚上在埃斯科利亞城外一棟房子的樓上也曾跟他描述過這座橋的情況。    “要炸這座橋根本是小菜一碟,”格爾茲當(dāng)時邊說邊用鉛筆指著大地圖,燈光照在他那有疤的光頭上,“懂了嗎?”    “嗯,我懂。”    “絕對沒問題。單單把橋炸了,就和失敗沒啥兩樣。”    “是,將軍同志?!?   “正確的做法是配合進攻的時間,在指定的時刻炸橋。這是顯而易見的。這才是你的權(quán)利和正確的做法。”    格爾茲看看鉛筆,然后用它敲了敲牙齒。    羅伯特·喬丹不發(fā)一言。    “你懂了吧,這就是你的權(quán)利和正確的做法,”格爾茲繼續(xù)說,望著他點點頭。此刻他用鉛筆敲敲地圖,“這就是我應(yīng)該做的,也正是我們無法完成的?!?   “為什么,將軍同志?”    “為什么?”格爾茲生氣地說,“你都經(jīng)歷過多少次進攻了,還來問我為什么?誰能保證我的命令不被變動?誰能保證這次進攻不會取消?誰能保證進攻不會推遲?又有誰能保證進攻能在原定計劃的六小時內(nèi)發(fā)動成功?有哪次進攻按計劃執(zhí)行過啊?”    “如果是您指揮,就能準(zhǔn)時發(fā)動進攻,”羅伯特·喬丹說。    “從來就輪不到我指揮,”格爾茲說,“我只是起個頭,終歸不是我說了算。    P1-4

編輯推薦

誰都不是一座島嶼,自成一體;每個人都是歐洲大陸的一小塊,那本土的一部分;如果一塊泥巴被海浪沖掉,歐洲就小了一點,如果一座海岬,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莊園被沖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使我有所缺損,因為我與人類難解難分;所以千萬不必去打聽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而鳴。    《喪鐘為誰而鳴》是美國小說家海明威流傳最廣的長篇小說之一,憑借其深沉的人道主義力量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喪鐘為誰而鳴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0條)

 
 

  •   譯文出版社的這個系列的書折扣太低了,趕快降價
  •   太無語了,看到這樣覺得太掃興了
  •   亞馬遜快遞就是快啊,贊一個。書有一點小小瑕疵,不過也很喜歡
  •   發(fā)貨速度快 書的紙張稍差一點 總體不錯
  •   給同學(xué)買的,沒看到書到底什么樣,但是同學(xué)說挺好的
  •   質(zhì)量還行 但買書的人還未閱讀 不知內(nèi)容咋樣 哈哈哈哈
  •   字有點小,但是紙張還是不錯的
  •   不錯~封面的設(shè)計不是很喜歡,書還是不錯的~
  •   字太小,買來了很久也還沒看完。應(yīng)該還是我太懶了。
  •   翻譯的一般,書不錯。海明威的作品,都是精品~!
  •   文字偏小,看起來有些費勁
  •   這個版本的字都很小,看得有點累。
  •   這是唯一與其他幾本書的區(qū)別。問送貨人員為什么其他書沒有包著透明膜,他回答我這本是精裝本。明明一樣是平裝啊,我只能配合著不說話了。有點郁悶。
  •   不錯經(jīng)典名著,值得收藏
  •   海明威經(jīng)典小說集:喪鐘為誰而鳴
  •   感覺這次的促銷活動很給力呀
  •     勇敢的男人選擇的路---讀for whom the bell tolls筆記
      最近讀《for whom the bell tolls》,Hemingway的扉頁中引用了英國詩人約翰唐恩的詩歌for whom the bell tolls并取其尾句當(dāng)做書名,我把這首詩又溫習(xí)了一遍: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ach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Motherland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if a manner of thine own
         Or of thine friend's were.
         Each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For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Therefore, send not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Mainly by John Donne 約翰 唐恩
      小說的結(jié)尾有這樣一句話“I have fight for what I believed for a year now. If we win here we will win everywhere. 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and I hate very much to leave it. And you had such a lot of luck, he told himself , to have had such a good life….”.BRAVE MAN! 勇敢的男人,這本書講述戰(zhàn)爭,講述愛情,Robert Jordon 和Maria 的愛情,也在講述你和我,怎樣來面對我們所有人都會碰到的難題:愛情,工作,生活,背叛,怯懦(書中的PABLO),你,勇敢地你又會怎樣的去選擇?
      小說的43charter,Maria要求留下來陪受傷的Robert,Robert說“Nay, rabbit. What I do now I do alone. I could not do it well with thee. If thou goest then I go, too. Do you not see how it is ? whichever one there is , is both.
       但是,Maria還是要求留下來,(I will stay with thee)
       Robert 說“that people can not do together. Each one must do it alone. But if thou goest then I go with thee. It is in that way that I go too. Thou wilt go now, I know. For thou art good and kind. Thou wilt go now for us both.”
       我在想,電影演到這里算是高潮了,女主角飽含熱淚的和男主角分別,這一路走來為了理想,為了信念戰(zhàn)斗,戰(zhàn)爭結(jié)束后一起回到馬德里,生孩子,住酒店,洗澡,熱水澡,做愛,怎么就Robert 受傷了?勇敢的男人躺在橡樹下,拖著受傷的雙腿,準(zhǔn)備好上膛的子彈,回憶起爺爺兒時的教導(dǎo)……
       說起西班牙內(nèi)戰(zhàn),記得去年在北京大悅城一個讀書會聽到西班牙內(nèi)戰(zhàn)里也有幾個中國人的身影,其中有意思的事情是有個人叫做“張長官”的人,其生平不詳,有照片和手印,我當(dāng)時聽到這個故事覺得很有意思,是怎么樣的機緣巧合讓這個中國人不遠萬里參加西班牙內(nèi)戰(zhàn),而且簽上了張長官這個有趣的名字,他是做什么的? 又怎么去了西班牙?
      
       By Luka 2014/04/08
      
  •      Do you know what's worth fighting for
       你知道還有什么是值得為之戰(zhàn)斗的么
       When it's not worth dying for?
       當(dāng)并不值得為之而死的時候?
       Does it take your breath away
       它有沒有讓你無法喘氣
       And you feel yourself suffocating?
       你是否感到窒息?
       ----Green Day <21 Guns>
      
       如今愛西班牙的人迷戀的不過是這些:行云流水獨扛藝術(shù)大旗的板鴨足球、位處自詡文明的西歐卻熱情得囂張的舞蹈、瘋狂而一往無前的斗牛狂歡、彌漫歷史的氣息在夜間分外迷人的巴塞羅那風(fēng)光,抑或是靈動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的西班牙語。然而有那樣一個人,他愛的是與西班牙共同經(jīng)歷的徹骨創(chuàng)痛,愛的是每每踏磚都會戰(zhàn)栗在耳邊的喪鐘。
       海明威的每部小說都有種自傳的味道。他筆下的主人公,或年輕有為,或英雄遲暮,總在骨子里透著永不低頭的倔勁。從那字里行間,總滲出這位作家對世間的痛恨、抗?fàn)?,以及背后蘊淚的愛。
       喬丹同海明威一樣并非西班牙人,卻在陰霾籠罩的二戰(zhàn)前夕毅然投身西班牙混亂的內(nèi)戰(zhàn)前線,成為勢單力薄的反抗軍中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對抗幾乎攥有全部勝算的弗朗哥政府軍。反抗軍給他的任務(wù)很簡單——炸橋。彼時這橋已成為戰(zhàn)場上的生命線,無數(shù)補給均從這把守森嚴的橋上向前線通過,炸掉這橋與切斷政府軍的糧倉線無異。然而這任務(wù)又豈是單單說說這樣容易?由此才展開了故事的主體,即喬丹作為一個國際主義者同廣大西班牙人民的交往過程中共同經(jīng)歷的炮火洗禮。
       寫《喪鐘》時的海明威相比從前在面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上已變得從容與理智,從《永別了,武器》中一站站場上的逃兵到《喪鐘為誰而鳴》中幾經(jīng)思索最終選擇為人類的和平犧牲自我的戰(zhàn)士。這樣的轉(zhuǎn)變中,海明威將自己對戰(zhàn)爭的思考糅進了書的鉛字里。一開始,只是籠統(tǒng)的痛恨、厭惡,為硝煙中紛飛的生命的粉末而撼動,于是他說:“戰(zhàn)爭中最后承擔(dān)罪惡的只有人民?!碑?dāng)他從戰(zhàn)地記者的角色中跳脫出來,那些前赴后繼前者倒地后者接槍的人影又盤桓在他的眼前。面對平靜的湖光山色,他開始理解震顫的槍炮之下人類所堅守的勇氣與理想、自由與榮耀,于是他筆下的人物蛻盡舊皮,成為了盡管有迷茫,仍最終投身驚濤駭浪的堤壩,將自己鑄成攔截高壓統(tǒng)治洪峰的磚石的斗牛士。面對友誼、團結(jié)、背叛、絕望,張開雙臂,放出螢火之光敢與日月爭輝的光柱?!皼]有失敗,只有戰(zhàn)死。”
       戰(zhàn)爭之于每個民族都不陌生。幾乎每個民族的發(fā)展史冊上,揭開某些頁面,都能看到淋淋的血嗅到刺鼻的腥灌進盈耳的呻吟。西班牙內(nèi)戰(zhàn)在之后緊接著降臨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掩蓋下已顯得蒼白而鮮有人記得。海明威用鋼筆記述了曾經(jīng)遍地星火的悲壯的西班牙,由此他說,正義戰(zhàn)爭的價值不在于雙方斗爭后所建立的體系,而在于人類通過抗?fàn)幾罱K獲得的和平,戰(zhàn)爭中的犧牲因之才有了價值。
       海明威的書名是個哀嘆般的問句。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這無盡的拷問彌散著無法抑制的太息。烏干達的陰郁、盧旺達的哀嚎、庫爾德人的絕望、吉普賽人的苦難,揚起漫天沙塵蒙蔽天日,然而悲涼的喪鐘嗚嗚的哀鳴難以被掩蔽。
       海明威在扉頁上留下的筆記可以作為結(jié)束: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因此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他就為你而鳴
  •   21 guns &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   Marvelous review!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